探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降低胸外科患者术后感染率的影响
2021-04-21廖丹丹
廖丹丹
肺部感染主要是指临床患者的肺泡、肺间质以及终末气道出现的炎症改变,可以由肺水肿、肺不张、吸入性损伤以及化脓性静脉炎等引起。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是临床上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体质越弱的人群感染率越高,肺部感染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量增多、呼吸困难以及发热等。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若护理不及时、不得当,会对患者的术后恢复造成严重的影响,甚至加重患者的病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因此采用适当的护理方式对行胸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护理尤为重要,积极有效的护理方式可以防止肺部感染的发生,使手术效果得到保障,从而促进患者身体恢复健康,使患者住院时间缩短。本次调查主要研究分析对行胸外科手术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与采用手术室干预护理方式,对患者术后出现肺部感染的影响。本次调查采取的方式为对在本科室进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78 例患者进行观察,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通过对比分析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与实验组采用手术室干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护理后患者肺部出现感染的情况来判断两种护理方式在临床应用中的差距。手术室干预护理方式与传统护理方式相比护理重心为患者,并且护理过程会贯穿手术的前期、中期和后期,直至患者身体恢复后出院[1-2]。最后发现采用手术室干预护理方式可以帮助患者缓解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帮助患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手术效果得到根本保证,从而有效的降低肺部感染率,并且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现做如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在本科室进行胸外科手术治疗的78 例患者作为本次调查的对象,调查选取的时间为2019 年1—12 月。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参与调查的患者分为两个小组,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9 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9 例、20 例,年龄为35 ~64 岁,平均(49.5±4.6)岁;试验组患者中男女患者分别为18 例、21 例,年龄为34 ~65 岁,平均(49.5±4.7)岁。所有患者初中以下文化28 例,占35.90%,高中患者35 例,占44.87%,大专以上患者15 例,占19.23%;所有患者经确诊后均需行胸外科手术,其中12 例为乳腺癌,14 例为肺癌,13 例为气胸,29 例为因外伤所致,10 例患者为其他原因。其中对照组、试验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调查取得我院伦理委员会所有成员的认同。病人与家属均知晓本次调查并自愿参与。
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参与本次调查的患者均知晓并同意本次调查;参与调查患者均需要进行胸部外科手术的患者;参与调查患者均无认知与精神类疾病;排除标准:患者或家属知晓本次调查但不愿参与;患有认知与精神类疾病等情况。
1.2 方式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操作:手术前为患者做好各项检查,详细的告知患者手术方案,为患者建立好静脉通道,手术过程中协助医师进行手术操作,术后为患者进行药物等常规护理。
试验组给予患者手术室干预护理:(1)术前,护理人员加强对患者具体信息的了解,并根据对患者的了解保证患者心态良好、积极配合治疗。其具体护理方式为: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的分析,为患者详细讲解手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使患者对疾病有科学而全面的认识,积极鼓励患者,并为其讲述成功的案例,使患者对疾病的治愈充满信心,从而积极的配合治疗。同时保证手术室环境安静、整洁、温度适宜以患者紧张情绪。(2)入室后,护理人员应告知手术流程同时加强与患者沟通,医患双方做好术中危机情况预处理准备。其具体护理方式为:为患者介绍手术室环境,为患者按摩肢体,对患者说一些可以安抚的话,以此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全过程中注意患者表达,并及时进行处理。术中,严格进行正确手术操作和无菌意识,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及精神状态的变化,尽早发现和处理术中出现的意外。(3)手术结束后,相关护理人员加强防控肺部发生感染的情况,具体护理措施为应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肺功能情况,防止异常情况的出现,并对患者的饮食等进行积极的指导,嘱患者饮食从水到流食,再到正常饮食逐渐过渡。护理人员按时帮助患者叩背、指导患者正确呼吸,使患者呼吸道保持通畅,告知患者严禁吸烟,并嘱咐患者家属关注患者情绪状态,注意保暖,对患者进行积极的鼓励[3-4]。
1.3 指标观察和评价
1.3.1 观察对照组、试验组术后肺部发生感染率统计并比较。
1.3.2 观察对照组、试验组护理满意率。我院采用评分结果进行评价,总分值为100 分,其中80 ~100 分为非常满意;60 ~79 分为基本满意;0 ~59 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总例数-不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式
将本文结果输入到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进行统计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采用(%)表示,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两组术后肺部感染率
试验组患者术后肺部发生感染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2.2 对比两组护理满意率
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出现感染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率
3 讨论
术后出现肺部感染是外科手术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是由于手术结束后护理不当导致细菌等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肺间质及支气管末端等组织,进而形成炎症改变。若患者手术后肺部出现感染,但没有及时的被确诊并进行积极的治疗,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反复,并会影响患者创口的愈合时间,使患者的免疫力降低,最终患者的肺功能也会受到影响,甚至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5-6]。据临床研究发现,引起胸外科术后肺内感染发生原因诸多,如细菌、真菌、支原体等病原体可以引起肺部发生术后感染,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是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的重要方式。为此在手术过程中应给予患者最佳的护理干预十分关键,但在以往护理中常用护理方式为传统常规护理,以手术前为患者做好各项检查,详细的告知患者手术方案,为患者建立好静脉通道,手术过程中协助医师进行手术操作为主,虽然这种护理方式有一定的效果,但并不是十分的理想,为了提升护理质量[7-9]。我科室主要采用手术室护理干预方式,通过在手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预防肺部感染发生,其中术前主要通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以降低患者由于情绪过度紧张发生应激反应使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率提高,加强患者基本信息了解以保证手术操作顺利完整进行,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术中严格实施无菌操作和准确手术操作,以降低术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主要通过饮食护理,增强人体抵抗力方式加快身体恢复预防术后感染,加强术后生活习管理如戒烟、少食辛辣刺激食物等方式,降低对呼吸道黏膜刺激以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同时医护人员保证患者术后适当体位,避免由于患者长期处于卧位或活动量较少而出现坠积性肺炎,引发肺部感染。手术室护理干预是临床新型的护理方式之一,这种护理方式是结合传统常规护理为一体的护理方式,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可以保留传统常规护理的优势,还能够弥补其不足之处,从而实现保证手术顺利性以及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发生率的目的[10-16]。手术室干预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在手术前后不同的生理状态而采取的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方式,通过使患者对疾病有更多的掌握以及对疾病的治愈有更多的信心,从而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17]。
本次调查,通过对比常规护理方法与手术室干预护理方法对术后肺部感染率的影响可以发现,对照组参与调查的39 例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23.08%)高于试验组患者的肺部感染率(2.56%),并且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率(97.44%)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74.36%)。由此可以发现,采用手术室干预护理对术后肺部感染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从一定程度上使手术的效果得到保障,并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率,并且可以提高患者临床护理满意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