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蟒河国家自然保护区硅藻植物新记录

2021-04-21刘琪李佳佳冯佳吕俊平南芳茹刘旭东谢树莲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年1期
关键词:变种中央区硅藻

刘琪,李佳佳,冯佳,吕俊平,南芳茹,刘旭东,谢树莲

(1.上海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院,上海200234)(2.山西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山西 太原030006)

硅藻是一类具有硅质化细胞壁的真核藻类,长2 μm~500 μm,单细胞或群居生活。在水生生态系统中,硅藻是重要的初级生产者[1]。硅藻的分布极广,包括淡水、半咸水、海水以及岩石、潮湿的土壤等地。底栖硅藻是底栖微藻的优势类群,由于它们对环境的变化反应迅速,可以在群落水平上反应环境和生态系统的变化,因此已经成为河流环境监测的重要指示生物[2]。山西省晋城市蟒河生态旅游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桑林乡,面积58 km2,它北承太岳,东接太行,西倚中条,南连王屋,其境内的亚热带植物数量及种类较多,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森林覆盖率在80%以上,有“山西动植物资源宝库”之美誉[4]。

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4A级旅游景区,保护区内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良好,当地村民的生活用水都来自蟒河。目前已有学者对蟒河流域湿地植被数量生态学[5],猕猴食源植物区系特征[6],蟒河地区植物群落多样性[7],蟒河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开展了研究[8],但对于该地区硅藻植物的研究还未见报道。对蟒河的藻类进行研究,会对该地区的植物及水质保护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持。因此2017年9月,我们对蟒河地区的藻类进行了标本采集,采样生境主要是附着型、底栖型及浮游3种,共采集59号,其中附着型生境标本最多,28号标本,其次是底栖型生境,26号标本,浮游标本最少,5号标本。并对其中硅藻门植物进行鉴定,发现4个中国新记录种,包括1种2变种。标本存放于山西大学植物标本室(SXU)。

1 材料和方法

2017年9月对蟒河地区的藻类标本进行了采集,采集工具包括生物浮游网,镊子,牙刷,大吸管,小刀,便携式pH计,标本瓶,记号笔,采集记录本,记录油性笔。标本采集方法:底栖的硅藻,用大吸管采集到标本瓶中;浮游的硅藻,用浮游生物网呈“八”字形采集到标本瓶中;附着的硅藻,用小刀或镊子采集到标本瓶中。

将采集到的标本进行酸处理。首先将标本用体积分数4%的甲醛保存,取10 mL水样离心留取沉淀2 mL,加入8 mL浓硝酸,放入消解仪进行酸化处理。处理后,用蒸馏水清洗6~7次,留取沉淀放于1.5 mL的EP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无水乙醇保存。取10~20 μL已处理的样品用Naphrax胶进行封片固定,制成永久封片[9-13]。使用Olympus BX 51光学显微镜观察,并于100倍镜下进行拍照。参照Round的分类系统进行硅藻鉴定。

2 新记录种的描述

2.1 宽腹异极藻(图版I,1-5)

GomphonematumensKociolek&Stoermer 1991:fig.26-29[14-17]。

壳面线形-棒状,中部膨大,末端钝圆。壳面长35 μm ~ 77 μm,宽6 μm ~ 10 μm。线纹接近中央区呈辐射状,接近两端几乎平行。中轴区狭窄,上下不对称。中央区不对称,具孤点,扩张到孤点的另一侧。中央区线纹10 μm内10~12条,接近末端处10 μm内13~ 15条。

生境:苔藓、轮藻、水绵、水草及石块附着的底栖,石壁上附着。

国外分布:北美洲(美国),亚洲(巴勒斯坦)。

标本号:MH201709042,MH201709063,MH201709065, MH201709066, MH201709067,MH201709071, MH201709073, MH201709080,MH201709081。

2.2 胀大桥弯藻孟加拉变种(图版I,6-10)

图版Ⅰ 1-5宽腹异极藻;6-10胀大桥弯藻孟加拉变种。标尺=10 μmPlateⅠ 1-5Gomphonema turnens;6-10Cymbella turgidulavar.bengalensis.Scale bar=10 μm

Cymbella turgidulavar.bengalensisKrammer 2002:67,166;pl.48,fig.8-11;pl.49,fig.1-5[14,18-21]。

壳面两侧不对称,有明显的背腹之分,背缘呈拱形,腹缘弯曲。壳面末端钝圆,较窄不延伸,壳面的长宽比例为 3.2∶4,壳面长 40 μm~45 μm,宽 11 μm~14 μm。中轴区狭窄,壳缝略偏于腹侧,近缝端向腹缘弯曲,中央区呈椭圆至方形,孤点3~4个。线纹平行且点纹明显,线纹10 μm内8~9条,点纹10 μm内20~ 22个。

生境:底栖,石壁及轮藻附着。

国外分布:欧洲(法国)。

标本号MH201709061, MH201709062,MH201709063, MH201709064, MH201709067,MH201709078,MH201709079,MH201709083。

2.3 线性双菱藻淡黄变种(图版II,1-5)

图版II 1-5线性双菱藻淡黄变种。标尺=10 μmPlate II1-5Surirella linearisvar.helverticaScale bar=10 μm

Surirella linearisvar.helvetica(Brum)Meister 1912:223,pl.41:fig.6[14,22-26]。

壳面线形披针形,末端尖圆。壳面长50 μm~100 μm,宽 18 μm ~ 25 μm。横肋纹呈左右交替排列,肋纹长度可达壳面的中线处,在壳面的中部形成一个小的披针形区域。肋纹上分布有明显的硅质突起。

生境:苔藓附着及底栖。

国外分布:欧洲(阿尔巴尼亚、英国、捷克等),北美洲(美国、墨西哥),南美洲(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亚洲(蒙古)。

标本号:MH201709045,MH201709046,MH201709062,MH201709063。

猜你喜欢

变种中央区硅藻
硅藻——海里的“生物宝石”
硅藻实验室“打工记”
避免污名化!世卫组织改用希腊字母命名变异新冠病毒
硅藻指数在水环境监测与评价中的应用分析
变种队的复仇之路
甲状腺单侧乳头状癌超声特征联合BRAF V600E基因与对侧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硅藻泥涂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双侧甲状腺乳头状癌中央区隐匿转移相关因素分析
奇妙变种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相关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