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糖尿病眼底出血玻璃体切除手术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1-04-21浦仕云
浦仕云
云南省景洪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云南景洪 666100
糖尿病眼底出血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这种病症的出现主要是患者自身免疫功能受到病症影响出现异常所导致的, 这种病症可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疾病的影响下发生[1]。 这种病情较为严重,并且患者病程较长, 很容易诱发患者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以及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等常见并发症,如果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很容易引发患者视力出现永久性丧失[2]。 在这种状况下,临床应用常规保守治疗方案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获得治疗效果, 但总体来说这种治疗方案无法直接作用于患者眼部,并且由于眼部的特殊性,应用药物保守治疗获得的效果往往较差, 故而在临床上这种治疗方式已经逐渐被现代手术治疗代替[3]。 玻璃体切除手术能够使患者的视网膜功能得到改善,而配合过氟化碳液体和内窥镜等现代化医疗技术能够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对生活质量的改善来说也有积极意义[4]。 该次研究将2014 年9 月—2018 年10 月该院数据库存在资料登记的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220 例作为实验样本, 探究在进行糖尿病眼底出血治疗时,选择玻璃体切除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其临床可用意义,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数据库存在资料登记的糖尿病眼底出血患者220 例作为实验样本,根据所有患者的资料分组序号进行单双号两组均分, 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 每组220 例。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的病情状况, 对照组男性患者56 例,女性患者54 例:年龄为42~65 岁,平均年龄(53.2±4.8)岁。 实验组男性患者51 例,女性患者59 例;年龄41~66 岁,平均年龄(52.9±5.1)岁。 该次研究中患者入院资料录入数据库,由专业人员调取后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该次研究中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或在征得患者同意后家属代签。
纳入标准: 所有患者入院时根据临床诊断符合相关标准并纳入数据库,患者知晓资料被调用可能性;所有患者接受入院前体检,身体机能良好,未见其他血液性疾病或严重器质性疾病;患者个体状况稳定,可耐受后续实验
排除标准: 患者或患者家属不接受实验操作或后续调查需求;患者处于妊娠期;患者在3 个月内接受过其他疾病治疗或接受其他实验。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和血明目片进行保守治疗, 所有患者应用和血明目片口服用药,用药3 次/d,单次应用剂量为1.5 g,患者连续接受14 d 治疗。
实验组患者选择玻璃体切除手术进行治疗, 患者常规在手术前接受抗VEGF 注射用药,随后对患者进行眼部局麻,在患者双路球后,同巩膜边缘相距3.5 mm 处做一切口,对患者进行玻璃体切除操作,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需要保证手术方案由前向后、由中心向周围进行扩散;手术时需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症状况, 将增生膜组织等其他病变部位进行切除, 完成视网膜积血吸除操作后可对患者进行电凝止血和激光光凝治疗, 若患者存在裂孔无法进行光凝操作,应当应用冷凝术进行填充处理。
1.3 疗效评价标准
痊愈:治疗完成后,患者视力恢复至1.0 以上,患者出血吸收完全未见病情复发或其他不良并发症;显效:治疗完成后,患者视力提高4 行及以上,患者眼底出血状况得到良好控制,未见其他并发症和复发状况;无效:治疗完成后,患者临床症状未见改善或眼底出血未得到控制。
1.4 统计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 22.0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及百分比(%)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视力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3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700,P<0.05)。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变化状况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vision chang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3 讨论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为常见且最为严重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 是现代临床上四大主要致盲眼病之一[5]。 随着我国近年来老龄化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现代肥胖人群比例的不断增多,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在临床上的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6]。 这种病症主要是患者的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所导致的,是糖尿病患者出现失明的主要因素。 高血糖是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以及发展的主要危险因素, 而糖尿病如何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机理较为复杂[7]。 临床研究人员认为在多种因子的相互作用下, 引发患者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以及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是导致这种病情出现的主要因素。 在患者病情进展期间,患者的视网膜很容易产生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在这个阶段内患者很容易出现玻璃体出血的状况, 大多数患者血糖控制状况不稳定,很容易引发患者出现视网膜反复出血的情况,而这种异常出血又会促使患者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增殖形成恶性循环,对患者的视力造成不可逆损伤,故而需要尽可能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案并开展手术治疗, 以保证患者的治疗效果。
视网膜在人体内属于终末动脉, 加上毛细血管的连续性特征,如果患者视网膜血管自动调节功能出现异常,患者就很容易出现血管损伤, 致使患者最终出现屏障功能障碍状况[8]。 现代临床研究发现,若患者存在糖尿病原发病症,患者本身血液黏稠度更高,故而患者更加容易出现血管异常反应,在这种状况下,患者更容易出现眼底出血状况, 而对于眼底出血糖尿病患者来说, 在进行治疗时,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方案获得的效果并不良好,主要是由于用药治疗会导致血药浓度难以在患者眼部保持较为有效的水平, 而大剂量用药则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种不良反应[9-10]。而应用手术进行治疗,是近年来临床研究的新型治疗方案。
玻璃体切除手术能够在直视视野下将积血吸出,并配合眼球修复操作, 能够使患者的眼底血管结构恢复正常, 有效切除增生细胞依附的纤维支架, 避免患者出现PVR。 在玻璃体切除手术操作中,全玻璃体的有效切除是保证手术成功的主要步骤,其次则是眼内积血的吸收,应当尽早开展患者的玻璃体切除手术, 这样能够大大降低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的并发症发生率。 这种手术方案中,操作者可以获得照明以及观察系统的支持, 能够在视网膜前、 前房等眼泪空间进行手术操作, 同时还可以应用电凝、填充等方案进行联合治疗,不仅对患者造成的机体创伤较小,还具有较高的治疗安全性,术者能够在执事的状况下完成手术, 大大避免了其他手术方案中术野狭窄或无法观察的劣势,故而对患者眼部组织造成的创伤较小。除此之外,这种手术方案能够有效去除患者眼部积液、细菌以及毒素等物质, 对于患者玻璃体屈光间质透明性的恢复来说有良好效果。 除此之外,在应用这种手术方案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能够更为有效地获取患者的病灶标本,随后对其阳性率进行检查, 这种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患者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为患者后续康复以及其他治疗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支持[11-12]。
两组患者在治疗完成后,视力状态均得到明显改善,但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相较于对照组更高, 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6.36%;大部分患者在手术完成后病情康复良好, 对所有患者接受为期6 个月的随访后,未见存在并发症的状况。 而在杨磊等[10]的研究结果中显示,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研究组患者则应用玻璃体切除术进行治疗,研究组中治疗,总有效率为90.00%,优于对照组患者的60.00%(P<0.05)。其研究结果与该次研究结果相似度较高, 提示该次研究可信度良好,具有可参考性。
值得注意的是, 患者接受眼底出血玻璃体切除手术后,患者依旧存在一定的并发症发生率,包括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和复发性视网膜脱离。 故而在对患者进行实际治疗时,无论选择何种治疗方案,都应当做好患者的病情分析, 根据患者的个体状况选择合适的手术操作,在手术期间注意观察患者的眼部状况,将患者眼底积血吸除后开展各项其他治疗方案,这样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痊愈率,避免患者出现各种并发症而影响患者的愈后恢复。
综上所述,在进行糖尿病眼底出血治疗时,应用玻璃体切除手术能够获得较好的手术效果, 患者在出现损伤后应当进行尽早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手术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