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的“三味良剂”
2021-04-20王瑞
王瑞
小学时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数学基础的黄金时期。教师应该抓住这一阶段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兴趣的激发,让学生在数学学习道路上稳健地走下去。
一、数学性——在探究的过程中了解数学的真谛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其中包含很多概念知识。不少学生会因为数学的理论性、严谨性而厌恶数学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改变学生的此类看法,合理地设计一些数学探究环节,这些环节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发现数学学习的真谛,能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以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说明。
乘法运算以及乘法表的背诵是小学数学学习中的关键内容。为了让学生对乘法运算有更深入的了解,教师对乘法运算的实质做了说明,“‘5×4表示的就是5个4相加或者4个5相加”。通过实际案例的教学,学生对乘法的内涵有了一定的了解。为了加深学生对乘法内涵的了解,教师组织学生展开了探究性活动。探究性活动的内容为:通过加法运算来得到“99乘法表”的结果。学生纷纷利用刚刚教师所讲授的乘法运算与加法运算的关系,通过加法运算进行乘法的计算。在学生计算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地给予部分学生帮助,让其能够更好地参与到活动中。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计算的时间长短以及计算的正确率对表现较好的进行了表扬。教师通过让学生进行运算活动而使其充分了解数学运算知识,这对学生数学能力、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是有好处的。
二、儿童性——在数学教学中解放儿童的天性
爱玩、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是很多学生的共同特征。不少教师会抑制学生爱玩、好奇的天性。而事实上,这种对学生天性抑制的做法不仅难以起到好的效果,其对学生能力的发展是不利的。在教学中释放学生的天性反而会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完加减运算之后,教师展开了如下数学活动:让班上部分学生扮演商人,进行“商品”的售卖,让其他学生扮演购物者,用“纸币”进行购买。让学生明白活动进行的方法后,教师就按照学生的意愿将其划分为了“商人”和“购物者”两组。在此基础上,教师分别给学生发放了“物品”以及“纸币”。教师本人也进行了相关角色的扮演,这给很多学生提供了帮助。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必须要进行数值的运算。例如,有的学生要购买一个价值3元的“商品”,递给商人“10元纸币”,扮演商人的学生则必须进行“10-3=7”的减法运算来找给购买者“7元纸币”。在活动进行一段时间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了角色交换。通过教学中的游戏环节,学生可以学到很多知识,这也满足了学生对游戏的需求,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因此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生活性——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
每个学生的数学学习天赋与其基础、环境、先天条件有很大的联系。在数学学习中,一部分学生是很难理解其中的一些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应用到做题过程中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照顾这些学生,让其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引入生活化的教学内容就是增强学生理解的好做法。
例如,在分数相关内容的教学中,可以采取生活化情景教学:第一步,引入情景。教师引入的故事情景为:“有一天,你与妹妹、妈妈、爸爸一起外出游玩,这时候你们感觉很饿。于是,你们走入一家披萨店点了一份披萨,你们要怎么吃这份披萨呢?”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情景,教师还使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了一家人外出游玩、披萨店、披萨等相关图片。第二步,让学生进行情景的代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求学生进行想象,想出实际生活中的分配方案。在教师的激发下,很多学生都积极地给出了回答。有的学生说:“我要将披萨一分为四,我、妹妹、爸爸、妈妈各吃一份。”有的学生表示:“我要将披萨分为八份,我自己只需要吃其中的一小份就够了。”第三步,结合生活化的内容引入数学知识。在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指出:“将披萨一分为四实际上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即自己只吃1/4份披萨,同理将披萨一分为八也可以用分数1/8来表示。”有了之前的基础,学生很快就理解了分数的实质内涵。将数学知识通过生活化的外衣进行包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内容。而在数学知识生活化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设备让学生充分进入到情景中也是十分重要的。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充分重视“数学性”“儿童性”“生活性”这三个方面,这对提高数学教学效率有很大帮助。
作者单位 陕西省神木市第二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