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易错字、误读字辨析教学策略研究刍议
2021-04-20杨璠
杨璠
面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易错字、误读字这一瓶颈问题,诸多教师都会通过反复的强化训练以期得到改善,但实际教学效果甚微。如何有效提升小学生整体基础知识水平呢?笔者结合自身多年教学经验,分析归纳出存在这一问题的原因,并提出如下教学策略:
一、成因分析
为有效分析存在問题的原因,笔者对周边五所小学语文教师进行了走访,并对50%的学生家长下发问卷调查,通过整理分析后发现,小学生存在易错、误读情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自身认知发展水平受限。由于学生受到情绪和兴趣爱好的影响,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他们的注意力时间相对较短,占整个课堂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因此三分之二的课堂教学时间应用于学生的活动与训练,在游戏中进行教学能促进学生良好情绪的投入。由此可见,学生自身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也是出现易错、误读的主要因素之一。
二是教师教学方法不够恰当。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超过70%的语文教师在面对学生出现易错、误读的情况下,主要采取的是重复训练与批评教育,学生因自控能力相对较低,重复训练的教学方式难以促使他们进入更好的学习状态,于是就会出现重复训练仍然难以奏效的结果。
三是生活教育氛围的创设不够。根据心理学研究显示,小学生对于环境氛围的设置及环境影响学习效果的占比较大,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具体到教师文化氛围的创设,在学校中表现为校园文化的设置以及学生所处周边环境和社区文化氛围的营造等,对小学生出现易错、误读的调查中发现,90%以上学生所处的地域环境及社区、家庭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的设置均不够理想,学生自我学习成长的文化意识不浓。
二、易错、误读字的类型判断
一是同音字。同音字在汉字教学中存在较大比重,如“留”和“流”,“是”和“事”,“友”和“有”等,在同音情况下,学生容易混淆,虽能正确读出,却会在书写时出现错误。
二是音近字。由于受到地域影响,本地学生对于前鼻音与后鼻音难以区分,对于声母“n”和“l”难以区分,这是导致误读字出现频率较高的主要原因。
三是形近字。比如“土”和“士”,“升”和“开”,学生由于对字形的辨识能力较弱,书写时出现错误就难以避免。
四是笔画错误。
三、改进策略
对于上述存在的问题,如何在实际课堂教学中进行有效改进呢?笔者认为,应从辨析教学入手进行改进,主要有:
寓教于乐——在游戏中识字。由于小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发展的原因,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他们集中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教师要通过具体教学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游戏活动中识字,在识字中进行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乐于接受,乐于学习。
潜移默化——在生活中识字。教师要有意识加强对教室环境的布置,如在空白墙上张贴动物形象,并标明动物名称。在生活区用汉字形式表示生活用品的名称,在图书架摆放学生的手工作品,并标记作品名称等,这样学生在无意间就能自觉记住相关字形,读准相关字音,在潜移默化中识字。
另外,教师引导家长在家庭生活区域设置识字标识,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无需强化记忆就能识字,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生活的角角落落都有学习的空间,生活处处彰显着文化的气息,让学生的内心深处真切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同时,识字教学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合理分类——在辨析中识字。教师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识字教学后,要有意识地对所学的字进行分类,如通过学习用具、生活用品、交通安全标识、蔬菜瓜果等分类,让学生在回忆具体物体形象的同时识字;二是通过同音字、形近字、同偏旁字等分类,让学生在相互比较中识字。
情境引导——在故事中正音。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听故事,利用各类媒体让学生充分进入情境,通过仔细聆听,正字正音,辨析识字,学生就能对所学字的读音做到正确读说。同时,教师在校园生活中广泛运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引导家长也用普通话与学生沟通,这样我们就能全方位引导学生准确读音。
综上所述,小学是识字、写字最基础的阶段,教师要通过多渠道、全方位的引导教育,促进学生正确识字,正确读音,为今后的阅读教学奠定坚实基础,推动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作者单位 甘肃省静宁县城关镇南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