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实施学科思政
2021-04-20王吾堂
王吾堂
学科思政是在立足于学科教学、不改变学科教学属性的前提下,在学科教学的全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理念、目的、手段、任务、目标和效果的一种思政教育。如何落实这种以学科内容为载体的思政教育,需要各学科执教者探索和把握适合本学科属性的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原则和策略。
1.学科思政的目标
学科思政的目标既要符合教育对象的发展目标,又要实现学科教学的效果目标。教育对象的发展目标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科教学中坚持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相结合,运用可以培养学生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政治信仰、社会责任的教学题材和内容,全面提高学生缘事析理、审辨思维、明辨是非的能力,使学生在学科知识的增长和学科能力的提升过程中形成政治品格和道德素养,成为全面发展的人。
学科效果目标就是特定学段的学生通过某一学科的学习,在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所期望达到的效果和所期望达到的程度。它是学科教学中编选教材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和选择教学方法的基础和依据。从以“核心素养”为指向的新课改理念下的学科思政意义上来说,学科教学的效果目标一定要突出育人功能和思品教育的指向,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实现包括学科思政目标在内的学科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
2.学科思政的内容
学科思政的内容在哪里?就在学科教学的内容之中。有人可能会问:“数理化也有思政吗?”可以肯定地说:“有。”任何一门学科都有思政,都有世界观和方法论,都可以在本学科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运用哲学方法论,引导学生发掘和学习正确做人、正确做事的思政素材和德育元素。
(1)师德风范
教师首先要明道、信道,坚定社会主义信念,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只有努力使自己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坚定支持者,才能更好地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的责任。教师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为学生点亮理想的心灯,为学生照亮前行的道路。
(2)政治导向
教师应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与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与关心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坚守“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的政治规矩,不在课堂上传授违反宪法、违反公德、违反共产党执政思想的言论和内容,让课堂成为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
(3)专业伦理
“专业伦理”是教育从业人员掌握并遵守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规范。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在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的过程中,将学科伦理操守和学科德育融为一体,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导引,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和情感认同素养。
(4)学习伦理
“学习伦理”是人们在学习活动中建立起的人伦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应遵守的法则。学生应有良好的学习伦理,尊师重学、志存高远、脚踏实地、遵守纪律,在学习的过程中体悟人性,完善修养,培养平衡平和的心态、理性理智的认知心理,让勤奋、刻苦、执着和坚守在德智体美劳共生共荣中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
(5)核心价值
教师要在学科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涵和主要内容有意、有序、有机、有效地纳入整个课程教学的设计、安排和实施之中,做到学科教学与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共融共进,引导学生做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3.学科思政原则
学科思政作为一种教学理念,既有传统价值又有现实意义。教育的第一责任是“传道、受业、解惑”,传什么道事关“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解什么惑事关“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如何解惑事关“怎么培养人”的问题。所以,学科思政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有原则的。
(1)实事求是原则
坚持学科属性,在学科教学中发掘思政的内容和元素,不牵强附会,不随意嫁接,也不是将思政课的内容糅进学科教学内容之中,而是在实施学科教学的过程中科学地建构、设计和实施属于学科教学意义的思政教育。语文课要在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过程中,在培养科学思维、发展形象思维的过程中实事求是地传承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坚韧不拔、舍生取义、家国情怀等一系列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民族品质。数学课要在数学分析和数学运算中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同时,实事求是地培养重证明、重逻辑、重推理的科学态度。物理和化学课要在建构科学观念、培养科学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实验探究、重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的学科精神,等等。
(2)创新思维原则
创新思维的原则,就是创新学科思政的内容,更新学科思政的形式。英语课要在阅读理解、语言运用的过程中修炼文化品格,在语言活动中创新性建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数理化生未必能创造性地发明什么定理,但可以通过建模分析、实驗探究、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精神。历史、政治学科可以通过政治格局、历史演变等探究方案的创新性设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创新思维。所有学科都应该尝试运用一题多解的方法,即给一个问题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对同一个现象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描述,遇到同一个困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案去克服。
(3)突出重点原则
突出重点的原则就是要依据基础学科属性确定不同学科的思政教育重点。数学,不论是逻辑数学还是建模数学,也不论是数学运算还是数学分析,最大的共同特征就是“严谨”。“严谨”首先表现为“精确性”,但逻辑意义的精确和语言意义的精确又存在一定的差别,这其中的哲学思维和哲学观念就可以作为数学思政的重点。当然,数学文化、数学简史都是数学思政的内容和重点。物理作为研究物质运动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既研究大至宇宙,又研究小至基本粒子的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根据学科的教学内容,物理思政可以在物理学科的学习中进行“认识论”哲学教育;或进行“有”与“无”、“虚”与“实”的辩证法教育;或可以从物理学的理论学习和实验探究发现自然奥秘的过程中进行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教育;还可以通过对宏观的广袤宇宙或微观的粒子、量子世界认知,进行和谐统一性的哲学教育;还可以通过认知物理学科的属性和特征进行简洁之美、对称之美、精巧之美等审美思维教育。
(4)注重实效原则
注重实效原则就是要重视思想品质的养成,唤醒生命发展的自觉。通过学科教学,或者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正确地认知自我,正确地认知他人,正确地认知社会,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正确地定位生命发展的方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学科学习中既培养关键能力又塑造核心素养,既拓展见识又养成专注定力。总之,凡是在习得关键能力的过程中养成关键品质的策略、方法和措施,都是有价值的重实效的思政原则。
4.学科思政要求
(1)灌输与渗透相结合
在学科教学中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或者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理论“灌输”性融入到学科教学的内容之中,使思政教育的思想、观点、方法论与学科教学的内容水乳交融、互为营养、意义增值、价值提升,这便是达到了灌输与渗透相结合的要求。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源自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过的理论一旦诞生,就会对实践产生强大的反作用,就会对实践产生一定的指导作用和价值。就学科思政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学说作为科学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这个理论如何“渗透”到学科教学之中,还得与教学实践相结合,在结合中促进学生关键智能和重要品质的成长和进步。
(3)历史与现实相结合
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能够更好地为我们的现实生活服务。在学科思政的理念下,应该将学科史,如数学史、物理史、化学史以及相应的学科文化,与学科内容相结合进行教学,尤其要将学科的起源、学科的前沿与学科内容相结合,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学科文化,在学科体系的学习中熟悉学科历史,使学科内容、学科知识和学科文化紧密结合,发掘出本学科的思政教育的因子和内容。
(4)显性与隐性相结合
学科思政在很大程度上都是隐性的,是寓于学科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的。在学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如春雨滋润万物一样实现思政的教育效果,绝不可强塞油水分离的思政元素,绝不可横向跨界生搬硬套地嫁接和转基因式地在学科教学中掺杂反学科属性的思政。
5.学科思政的教学思路
(1)在多元探究中培养“理性思维”
笔者在执教小说《边城》时,曾在教学最后一个环节设计了一个探究性思考题: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悲剧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
学生对此有很多理解和解释,如“环境说”“门第说”“功利说”“迷信说”等观点。除了这些说法以外,我从手足之情和兄弟面对爱情的心理,引导学生探究傩送和天保的内心世界,并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有人说这场悲剧是“亲情善良惹的祸”,你同意吗?
学生在我的启发下,经过讨论竟然生成了以下极富创意的见解:“天保为了成全兄弟与翠翠的爱情,出远门压船闯滩却发生了意外,这意外又成了傩送的心病,总觉得对不起哥哥,如果他大胆地追求与翠翠的爱情仿佛永远对不起哥哥似的,于是选择了爱情的冰冻。”我立即追问:“如何避免这样的悲剧?”学生齐声回答:“理性,理性思考就能避免。”
(2)运用“辩证分析”,培养深度思维
笔者在执教《先秦诸子散文选读·庄子选读·尊生》一课的时候,曾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看待古公亶父的“迁都止战”行为?
学生在讨论了一番之后也得不出相互认可的答案,便问老师如何理解。我说了这么一段话:“渴望幸福生活,人类自古而然。但当一个民族的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会有强盗惦记,总会有人想掠夺你的财富。面对掠夺者,是以战狼的态度待之,还是以古圣先贤的态度退之?我疑惑了。”有学生说:“老师真的不明白吗?”我又启发说:“我或惑于史学家司马迁的认知,或惑于圣人的思维。但是,难道司马迁不如我聪明吗?抑或太王古公不如我聪明呢?”我停了停,走向靠近黑板的窗户,推开一扇窗,望了一眼窗外的暮春之景,自言自语地说:“夏天还没有到来,但世界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可能会提前到了秋天。”“老师,我明白了!”刚才还疑问“老师真的不明白吗”的那位学生恍然大悟地说。
(3)学会“审辨思维”,避免教条认知
《先秦诸子散文选读》第六单元《墨子·兼爱》中有这么一段话:“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此何难之有?特上弗以为政、士不以为行故也。”
在教每一届学生这一课时,我都会提出这样一个具有审辨意义的问题:文中四个“必”的意思是什么?表明了上一分句与本分句之间是什么逻辑关系?你同意这样的判断吗?为什么?
笔者在听取了学生的讨论之后,强调指出:“墨子的这段话,我们一定要审辨性理解、识记和运用。第一,你爱另一个人,那个人就一定爱你吗?不一定。第二,你利于人,别人就一定利于你吗?不一定。在一般的人与人之间,这真的不一定。一个人爱一个人,被爱者不一定就爱爱人者;一个利于人的人不一定就能得到人之利。”
当学生似乎已经认可了我的观点之后,我又换了一个角度启发:“如此說来,墨翟是不是过于迂腐,而不谙人心世道?”我启发学生从作者的立场和写作意图的角度来深度思考。学生最终发现墨翟“四必”判断的指向是劝说君王若能真心实意地爱护百姓、为百姓利益着想,百姓就一定会敬爱自己的君王,百姓就一定会千方百计地为君王之利而利。
在学生们认可和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和思维之后,我继续问学生:“爱的传递和恨的传递有什么规律?”经过师生共同讨论之后,有一个学生说:“爱的传递是递减的,恨的传递是递增的。”这是多么深刻而富有审辨性的思维啊!
(4)把“审美教育”落实在学科教育之中
每一门学科都有自身的美学价值,数学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匀称和确定性;物理美的主要形式是简单美、奇异美、对称美、统一美和真理美;语文美的主要形式是哲理美、形象美、情感美和节奏美;化学美的主要形式则是平衡美、守恒美、性质美……教育的责任之一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开发和鉴赏学科之美,使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美的享受,陶冶美的情操,培育美的心灵,养成美的举止,识记美的语言,创造美的文章,塑造美的灵魂。
学科思政是一种新观念,目的就是在学科教学中发掘和融入思政教育的理念、内容和策略,通过人格教育、理想教育、信仰教育、品德教育、心态教育和生命自觉与自律的教育,培养具备关键品质和关键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人”。
作者单位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雁塔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