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化进程下乡村儿童本土课程的寻绎与构建

2021-04-20苏同双

陕西教育·教学 2021年3期
关键词:乡土儿童课程

苏同双

当一张冰霜男孩的照片在网上流传时,教育资源的差距顷刻间令人震撼。今天生活在乡村的孩子是否还有信心把乡土作为自己生命资源的补给?当越来越多的乡村年轻父母沉迷于网络娱乐中,谁去引领这些乡村孩子撷取这片土地的地理资源与历史文化。

一、走进乡村:儿童生命状态的再现

1.乡村儿童的生态“被隔离”

儿童处在一个现代化的生活包围中,留守乡村的年轻父母不愿意让他们参与“平庸的田间劳作”,渐渐地他们也就忽略了乡村生活长期积累起来的经验。

2.乡村儿童的文化“被荒漠”

我们每个人都期盼与快乐结邻。过去的乡村没有更多的文化活动,陪伴孩子们的是民歌、民谣、民间故事、民间文艺,街头电影。现在微信、短视频等娱乐软件让我们应接不暇,真正能够显现乡村文化的善良、淳朴等元素基本消失不见。

二、属于乡村:乡村教育意义的寻绎

德·亚米契斯说:“物虽腐败,只要置诸土中,就能分解成清洁的植物养料。人亦然,虽已堕落,只要与土亲近,就成清洁健全的人。”这是对乡村价值的一个定位和坚守。

1.乡村教育是自然的呵护

我们关注乡村儿童,其实就是为我们物欲化的生活寻找一种更为接近自然的文化形式。乡村以自然、善和、纯美为基本元素,因此当下我们要抛弃享乐主义,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感受心灵的净化。

2.乡村教育是诗意的追寻

乡村本身就是一首诗,站在乡间崎岖不平的小路上有“古道西风瘦马”之回想,漫步在乡间的田野里有“子规声里雨如烟”的感叹。乡村是培养幸福儿童的场所,童年要追随的就是这份令人沉醉的诗意。

3.乡村教育是和谐的呼唤

在以城市为中心的课程中,乡村少年有可能面临成长过程中文化的断裂,从而缺失自信。当下,我们应充分考虑乡村少年的现实情况,使乡村少年既然生活在乡村就要让其触摸到真实的乡村,让乡村少年受到乡土价值的陶冶。

三、守望乡村:为了少年的幸福设计

坚守乡村儿童的生态和乡村儿童的文化,陶行知就曾提出让儿童在乡村自然地、自由地、自主地成长。守望乡村,儿童需要一个怎样的童年记忆?

1.资源开发,释放童真

基于学情,笔者规划了五年级的课程学习内容。教学内容从本地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学生的认知需求和情感需要,共设计了六个单元。

单元一,秦汉风华:村名由来、徐福的传说;单元二,艺苑风景:渔民渔鼓、童子戏;单元三,古韵风俗:渔家风俗、设计节日;单元四,芦山风物:特色名产、山珍海味;单元五,乡贤人物:红色岁月、改革先锋;单元六,家乡风情:芦山记事、未来家乡。

(1)探索乐趣

豐富多彩的乡村生活为学生提供了许多富有童趣的学习材料,通过内容设置,学生可以梳理自己与家乡的关系,建立起精神世界的自信。

(2)扎根本土

农村乡土产生了大量的传说,如果家长把这些传说讲述给孩子,无疑会增加他们的乡土情感。笔者在单元一“秦汉风华”这一主题上,就让学生阅读村名由来的资料,游览徐福故里,收集有关徐福的资料,大量的阅读经历在无形中滋养了童心。

(3)畅想未来

在单元三和单元六中学生根据现实想象未来的交通、未来的节日等,帮助学生在现代生活中实现自己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课程实施,润泽生命

(1)积极开展内外文化融合的活动

从经典游戏中萃取精华,感受传统与现代的和谐。传统游戏——打瓦片,学生很容易就地取材,把孩子们喜爱玩的轮滑借鉴进去,让他们滑着轮滑去打瓦片,这样带给孩子们的就是一份童年的记忆和一次幸福的体验。

(2)积极学习外来文化

在我的班级中有46个孩子,这些孩子当中有26个周末都有学习架子鼓、钢琴、跆拳道、绘画等课程,他们还会参与培训机构的各种演出,其他没有培训的孩子在平时也能积极参与自己的特长项目。

(3)珍视乡村生活与成长经历

经历本身就是一种成长的资源,乡村儿童也不例外。现在的教材中有许多乡村文化的元素,如在教学《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我让学生对比近几年家乡的变化,他们发现小路不再是泥泞的,邻里街坊住上了新楼房……这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的惊喜也就体会到了。

乡村在长期积淀中形成的地域文化、民俗文化,对于孩子的成长都构成弥足珍贵的记忆,将书本知识为核心的外来文化与淳朴的民俗文化有机组合,将学校课程的普遍性知识与乡村自然野趣相结合,就可以转化成乡村少年健全人格发展的重要资源。

作者单位  江苏省连云港市石桥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乡土儿童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善用乡土历史资源 提高史料实证素养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乡土分外妖娆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自行车的发明
“六·一”——我们过年啦!
最后的炊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