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民营农业企业“走出去”新模式探析*
——基于全产业链投资视角

2021-04-19高运胜康雯雯景瑞琴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棕榈油走出去产业链

高运胜,康雯雯,景瑞琴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上海201620)

一、问题的提出

2018年中国以占世界不足8%的耕地产出24%约为6.25亿吨粮食,但农业技术相对落后与农业资源匮乏无法满足国内对高品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农产品贸易逆差逐年增大并持续位居世界第二。2017年中国在境外设立851家涉农企业,其中民营企业774家,是国有企业的9倍,但平均投资规模仅为国有企业的八分之一。2009~2017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流量年均增长率为16%,农业年均增长率为37%,特别是201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农业对外直接投资呈跨越式增长,2013~2017年均增长44.7%。但农业对外直接投资粗放的发展模式使中国农业企业一直处于价值链底端,全球产业链整合能力弱,极易受到全球市场负面波动影响。同时,国有企业资金支持政策完善,民营资本政策支持不足及高进入壁垒,其更多关注生产环节和降低生产成本,缺乏对整个产业链的战略思考和整合,降低其在价值链中竞争力。

“十三五”期间,商务部与农业部牵头在“一带一路”沿线以境外农业合作园区模式推进企业对外“抱团投资”,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战略协作,进一步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与农业企业全产业链国际竞争力。境外农业合作园区作为“走出去”的新模式,是统筹与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两类规则”的重要途径,借助园区全产业链投资有利于加快农业企业围绕农业产业链横向、纵向一体化发展与技术提升,有效利用境外农业资源实现生产要素优化整合,通过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力推动装备“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

中国天津聚龙集团作为民营企业代表,是中国油脂行业最早建立的民营企业之一,年营业额超200亿元,名列棕榈油贸易领域国内企业第一位,占据中国22%市场份额。集团投资印度尼西亚棕榈油种植园20万公顷,获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园区称号,在当地配建3个压榨厂、2处河港物流仓储基地和1处海港深加工基地,极大程度改善了当地基础设施与生活设施,雇佣当地过万工人,覆盖9 000余农户,近5万人受益。集团为当地创造大量就业机会与经济增加值,良好承担了企业社会责任并树立口碑,成为中国民营企业“一带一路”沿线“走出去”示范企业。集团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精准、产业定位清晰、运营管理先进、建设成效突出,通过分析该集团融合农业投资、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贸易及品牌等全产业链投资模式,关注境外农业合作园区投资模式优势及模式运行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对提高农业对外全产业链投资有效性意义显著。

二、文献综述

农业“产业链”概念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中期,Mighell(1963)提出“农业纵向协调”,是指农产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活动在内一系列过程的协调。国内学者傅国华(1996)在研究海南热带农业发展经验基础上,提出农产品产业链是立足资源优势,有序传递经济效益,获得农产品整链系统效益的过程。但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户物质、人力资本薄弱,农业产业链缺乏可持续发展保证(张利庠,2007)。“全产业链”战略最先由中粮集团实践提出,是一种企业经营业务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将原料供应、产品生产流通销售共同纳入企业组织内部的战略模式,本质是企业特殊的纵向一体化进程(李韬,2013),目的是追求或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产业链网络协同作用,掌握对协同作用和由此带来的话语权均决定企业是否选择全产业链作为生存发展的战略方针(许益亮等,2013)。宁高宁(2011)指出农业全产业链投资构建可使企业高效配置产业链上的企业资源,加强产业链各环节协同作用,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和不稳定性,提高整体竞争力。但纵向一体化全产业链构建也对企业管理水平提出更高要求,若企业依靠境外投资构建全产业链,则市场环境及国际化经营管理要求更复杂(秦路等,2008)。

境外农业产业合作园是我国农业对外全产业链投资模式的创新发展。面向境外农业并购大多以寻求生产技术升级,掌握产业上游原材料和资源为主要动力(冯长利等,2012)。境外农业产业合作园区以土地成片开发、产业与企业集中而居为基本特征,有利于形成一体化联系和协同经营,有效发挥伙伴关系和国家间邻里效应,降低企业风险与企业投资顾虑(Ramasamy等,2010)。农业境外合作园区因拥有农业运作最佳条件与相对便利化环境,园区较园外分散单一的项目投资方式具有相对制度和空间优势,增强区域产业投资吸引力和企业规模效益,整合企业实力“走出去”,更利于境外开疆扩土,形成更快速、更广泛和更密切的产业合作(杨易等,2012)。园区农业产业合作易争取更多投资国与驻在国的政策倾斜和开放便利化,尤其是列入国家级和省级类别的农业园区,因占有不同层面政府的沟通和推进优势,较单项产业项目拥有更明显投资制度优势和便利化程度,易得到当地政府认可和奖励(Bräutigam等,2014)。

境外农业合作园区与全产业链经营有机结合是中国企业“走出去”、创新经营模式的有益尝试。农业合作园产业集群有较强技术创新效应,集群企业易获得研究开发、人力资源、信息等方面外溢效应,技术外溢对于提高农业全产业链附加值、促进农业产业链向更高价值链攀升尤为重要(朱清海等,2004)。境外农业合作园区为园区内企业提供配套产业链综合服务,有效整合企业优势,提高产业集群效应与规模经济效益(李芳等,2015),对国家获取境外资源、提高竞争力与企业抗风险能力至关重要(李勇坚等,2014)。农业境外合作园区对接农业产业链后可实现农业产业投资从环节输出向链条输出转变,放大产业链条效应,园区产业引导与集聚极易构建良好产业配套政策与社会环境,使核心产业与配套产业、产业主环节与次环节形成快速、密切衔接和低成本运作,同时园区通用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可为农业企业提供丰富共享资源,减少重复费用支出(王浩等,2013)。

已有对外投资研究较多集中在国有企业建立境外工业园区。我国农业对外直接投资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9成且成为对外投资主体结构,但经营规模小、范围单一导致其抵御风险能力低,如何通过境外农业合作园区全产业链投资模式实现跨越发展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实地调研天津聚龙集团在印度尼西亚投资建设的国家级境外农业产业合作区为例,深入分析民营企业如何从棕榈种植初级产业链环节,逐渐过渡至科技研发、加工、仓储、物流、贸易和自有品牌等价值链升级环节,以延伸产业链新型投资模式提升规模经济效应与国际竞争力。同时,针对全产业链投资特点、优势和困难,针对性提出建议,为带动更多民营农业企业以集群模式“走出去”提供可复制经验,降低对外投资风险。

三、民营境外农业产业园区全产业链投资模式分析——以天津聚龙集团为例

天津聚龙集团是中国油脂行业最早建立的民营企业之一,2016年营业额超200亿元,连续6年名列国内企业第一位,占据中国棕榈油贸易领域22%的市场份额。作为行业领军企业,其在印度尼西亚等国投资棕榈种植园区作为案例研究对象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梳理了聚龙集团自1993年成立以来,从确立棕榈油产业为主导进入棕榈油贸易领域,至2002年高起点涉足加工领域,最终有效利用境外资源打入上游种植领域完成全产业链扩展的发展历程。同时,深入分析聚龙集团全产业链经营特点与模式优劣,对中国民营农业企业“走出去”提供经验借鉴。

(一)棕榈油全产业链构建历程

天津聚龙集团前身为天津市聚龙贸易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起初主要从事国内粮油贸易。棕榈油作为“世界三大植物油”之一,是世界上生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植物油品种,中国作为世界棕榈油主要消费国,国内棕榈油消费完全依赖进口,占粮油总体进口份额65%左右。聚龙集团考虑到国内外市场需求增长潜力,2000年进军棕榈油贸易领域,但棕榈油价格暴涨暴跌给聚龙集团稳定发展带来极大不利影响。2002年形成企业油脂加工基地在国内华北、华东、华南的战略布局,完成由“传统贸易型”向“加工贸易型”转变。随着国际粮商市场准入条件逐步放宽,四大国际粮商ABCD①美国ADM、美国邦吉、美国嘉吉、法国路易达孚被业内称之为国际四大粮商。几乎垄断国内棕榈油产业链中下游环节,销量较小的中小企业缺乏市场话语权。为提升竞争力,聚龙集团逐步将产业链向上游资源领域扩张,发展棕榈树种植与棕榈油加工生产。自2006年起走向国际化道路,在印度尼西亚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建立中国境外第一个棕榈种植园,并于2011年建立中国境外第一个棕榈油压榨工场,将产业链向上游产业延伸,逐步从加工贸易型企业转变为生产贸易型企业。为降低大宗商品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风险,2007年创建民营粮油企业中第一家旨在探究宏观经济运作及粮油期货交易的研究院,迈出实体产业与金融资本结合的重要一步,并于2010年建设小型贷款公司,涉足金融服务领域。2013年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与棕榈油种植的外部环境提出“一区多园、合作开发、全产业链构建”模式,通过与当地农户合作建立农业产业合作区,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加快推进以农业开发、精深加工、收购、仓储物流为主导的农业产业型园区,基本完成棕榈油国际化生产的全产业链构建(见图1、表1)。聚龙集团境外经贸合作区目前累计投资13亿美元,吸引入驻棕榈毛油压榨厂4座、包装油公司1家、物流公司1家和其他农业相关公司10家,逐步形成棕榈油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品牌、融资等全产业链模式。

表1天津聚龙集团全产业链扩张历程

1.控制上游原材料种植领域

棕榈油为热带植物油。东南亚国家因全年高温、雨量丰富适合大规模种植油棕。中国受气候等自然条件限制,仅海南、广西、广东、福建等地少量种植,很难满足国内巨大消费市场。数据显示,中国棕榈油进口量占全球进口量的10%,位列第四。缺乏对上游产业链控制、中国本土供给不足、原材料进口需求日益增加,是天津聚龙集团最大劣势,也是其不得不走出国门面对世界的原因。

聚龙集团通过在印尼建立合作园的方式实现了控制上游原材料,直接影响企业在原料领域话语权。目前,聚龙集团已完成在加里曼丹岛2.2万公顷一、二期棕榈种植园项目。根据其种植园计划,通过农业产业合作园区方式,拟在2020年与当地农户合作实现从20公顷到50万公顷的棕榈种植,年产250万吨棕榈毛油。

2.巩固扩大中游技术和产能优势

聚龙集团以全球领先的棕榈油精炼、分提技术为基础,加大研发投入,产学研结合,重点致力于油脂深加工领域。在印尼棕榈油合作园中,不仅划拨专门区域种植棕榈树,还尤其关注初级产品加工和深加工园区。至此,聚龙已引用先进的棕榈油产业循环经济模式,将棕榈果用于榨油,纤维用于燃烧发电,空果串、污水、污泥等生产废料用于做化肥施于种植园,减少成本和柴油等资源应用。

3.强化下游产业,打造国内外完善的物流服务平台和价值创造体系

聚龙集团以海外、华北、华东、和未来的华南平台为基础,以投入运营的江苏靖江港务中心为突破口,国际航运、国内码头、输油管道、仓储、国内汽运、铁路联动,形成国际、国内完善的物流服务平台和价值创造体系。在印尼农业园区的临海区域,建设物流园区与码头专门用于海外物资输送,作为产业链下游,形成完善的国际物流服务体系。同时,粮油属于大宗农商品,具有周期性特征,在与世界粮油巨头竞争中,延伸产业链、完善链条各环节、搭建专业生产服务新平台成为产业园发展绕不开的一步。聚龙集团在原有研究院基础上继续扩大金融业务研发和投入,结合实体业务,构建和升级金融平台,创新融资工具,创造金融衍生品和金融服务价值,以创新的金融手段开展粮油生产、加工与贸易,提高企业风险管控和整体盈利能力。

(二)农业产业合作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特点

聚龙集团采用“一区多园”“合作开发”及“海外农业开发商”模式为全产业链构建服务,增加集团国际竞争力,提升内部组织管控优势。聚龙农业产业合作区利用印度尼西亚当地原材料资源打入棕榈油上游环节,达成从上游原料供应到下游销售的纵向一体化目标。

1.“一区多园”,错位发展

园区建设采取“一区多园”模式,分为5个园区,主要分布于印尼加里曼丹走廊和苏门答腊岛走廊,既与印尼国家发展规划呼应及政府提倡的特色产业相符,也适合开展农业种植园相关产业项目。聚龙集团根据各园区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特点,对不同园区有不同功能定位(见表2)。多园区模式提高了各产业链专业化程度,有利于各环节高效运营。合作区以油棕精深加工为主导建立实体全产业链,构成海外油料资源开发产业集群。此外,聚龙创建的全产业链注重协同运营效果,合作区环绕上游生产园区创设仓储物流体系,逐步构建金融产业服务链条。聚龙研究院非常关注棕榈油全产业链价格体系的动态发展,在园内建设气象站监控与预测棕榈果收获质量,为聚龙期货交易提供重要依据。

表2聚龙集团五大产业合作区园区功能定位

2.“合作开发”,命运与共

小规模技术理论和技术地方化理论为聚龙农业产业园区本地化提供指导,聚龙集团灵活调整适应东道国发展技术与投资方式,以此获得局部规模优势,达到双赢局面。聚龙集团与当地农民签订“合作种植”合同,为其提供资金和技术帮助,农民以收获的棕榈果偿还聚龙集团贷款,聚龙与当地农民及开发企业构成利益共同体,规避印尼政府对外资扩大种植园面积的限制,增强农民生产动力,同时为聚龙带来良好经济效益。在建设农业产业合作区过程中,聚龙集团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基础建设、教育环境和卫生条件,与当地企业共同推进棕榈油产业可持续开发,树立良好海外投资商形象,有助于减少国际上对中国农业对外投资“新殖民主义”的负面舆论。同时,集团非常尊重印尼本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修建许多教堂、清真寺等基础设施,按照当地宗教作息安排生产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也因此获得当地政府信任与政策支持。

3.“海外农业开发商”,轻装上阵

聚龙集团以“海外农业开发商”模式走“轻资产”路线,在棕榈油产业链各环节引入相应企业,通过成立海外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化园区管理、专业化管理队伍,为园区内企业提供差异化、高效率的公共服务。该模式有效降低了入园企业基础设施投资成本,全产业链模式增加了入园企业吸引力并减少投资风险,使企业可专注生产经营,提升生产效率,推进园区企业集群式国际化发展。

(三)农业产业合作区全产业链经营模式优势

1.产业链协同效应

从全产业链视角看,聚龙集团通过纵向整合、战略协调及上下游资源共享等方式实现协同效应,主要表现为:一是有效增强企业产业链上下游掌控力,降低因合作方机会主义行为对企业造成的巨大经营风险。聚龙集团上游原材料供给稳定很大程度上降低棕榈油加工贸易受国际市场价格波动或供需断层的不确定风险,进一步保障中游加工贸易及下游销售环节正常运转。二是降低市场交易成本,提高企业资源利用率。聚龙集团全产业链经营模式可降低市场信息收集成本。因棕榈油供求关系影响因素较多,通过协调上下游产业间协作关系,实现信息高效流通,最大化市场信息完全性,减少收集产品和交易对象等信息成本。极大程度降低聚龙集团因市场交易或签订契约付出的谈判成本及为保证交易对象能力付出产品跟踪、验货和监督等内部成本。三是提高产业链整体附加值。从聚龙集团上游棕榈树种植开始,每向下游增加一个环节便产生一个环节附加值,通过减少无附加值环节,保留并强化诸如油脂提炼技术、高水平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实现农业合作园区全产业链整体价值增值。

2.强化过程控制

境外农业合作园全产业链模式有助于改善松散的农业产业链结构,降低农产品质量与安全不确定性。现代农业产业链延伸增加了农产品生产与流通环节复杂性,致使任何环节出现问题均会迅速波及产业链其他环节,而全产业链投资一定程度上确保农产品生产流程高度系统性和协调性。从消费者角度,目前消费者对农产品消费需求由功能型转向品质与服务型,农产品质量对消费者购买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聚龙集团致力于从源头保障棕榈油质量,实施标准化过程控制和严格质量管理,实现棕榈油由生产、加工、运输到销售有效控制。同时,企业注重从技术层面解决棕榈油提炼的技术壁垒,目前集团实现棕榈油产业两大技术突破:一是成功降低棕榈油熔点,使其在低温下呈液态;二是降低饱和度,使其饱和脂肪酸含量由51%降至30%,为消费者带来更好体验。聚龙集团全产业链模式将有效确保棕榈油品质安全,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为维护国内农业品供应安全起到重要作用。

3.国内外政策支持

国内外相关政策为聚龙集团产业合作区全产业链投资模式顺利运行提供制度保障。从我国相关政策看,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发展农产品加工和营销,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科研、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2006年国家商务部、农业部和财政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正式确立农业“走出去”战略。从2007~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均提出要在政策上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向纵向一体化发展,加快农业“走出去”步伐,开拓新资源与市场。此外,自“一带一路”作为中国对外开放新形势下重大战略举措以来,中国与沿线各国开展各具特色的合作项目,农业境外园区作为对外产业集聚化合作的重要平台,其作用和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彰显与放大。2016年8月,经过商务部考核,聚龙印度尼西亚产业园获得国家级境外经贸合作区,获天津市与商务部直接资金扶植与其他税收优惠政策。印尼政府制定了一系列鼓励棕榈油行业吸引外资政策,聚龙集团在印尼的第一种植园属于印尼当地政府与公司合作项目,打破了传统“企业+农户”或“政府+农户”服务模式带来的诚信度不高或政府负担过重等问题。通过工业模式带动当地就业和工业化生产,与印尼政府发展目标一致,故聚龙集团全产业链模式得到印尼政府鼎力支持。

4.全产业链风险管控

市场需求差异性与复杂性使企业全产业链模式面临更多考验。全产业链经营增强聚龙集团国际竞争力的同时,也对通过内部严格管控有效降低全产业链纵深发展风险提出更高要求。全产业链考验企业纵深方向控制力,而境外经贸产业园区作为运营平台考验企业在横向上对各类资源、产品的协调与平衡。农业境外园区作为农业产业合作新的运作模式和经营平台,主动对接农业产业链,实现双方农业产业投资从环节输出向链条输出转变,使农业产业运作内在关系更为契合与有机,从而放大产业链条效应;园区产业引导与集聚极易构建适宜产业配套环境,使核心产业与配套产业、产业主环节与次环节形成快速密切衔接和低成本运作,有利于形成一体化联系和协同化经营,有效发挥伙伴关系和国家间邻里效应,增强同舟共济、抱团应对的整体作战能力。

聚龙在印尼棕榈种植园的成功,是中国企业全面进入棕榈油这一世界最大食用油产业领域的重要标志,不仅为中国油脂企业向海外发展建设油料作物种植园积淀宝贵经验与模式,也为中国民营企业自主发展探索出新路径。

四、中国民营企业境外农业经贸合作区全产业链投资的主要挑战

由于境外农业经贸合作区建设模式存在建设理念及认知、政府与市场作用边界、资本合作方式及盈利模式显著不同(沈正平等,2018),且多属于绿地投资,投资期限长回报率低,政治经济等外部风险较大。较多民营企业因战略定位与实际发展间差异,面临资金、人才和管理方面诸多挑战(黄玉沛,2018),另外,诸多国家相继出台投资审查,增加企业对外投资的交易成本和合规成本。

(一)政治及政策风险

目前阶段,中国农业对外投资多集中于欠发达地区,政策多变且金融、法制体系不健全。印尼近阶段政局较稳定,但仍处于政治转型期,政坛错综复杂。中方人员办理印尼工作签证手续繁杂、费用高、耗时长,同时对外投资可能随时受限,聚龙集团曾考虑扩大印尼种植园面积,但印尼出台相关规定,禁止外资购买印尼耕地,导致企业丧失当地扩大经营规模机遇,被迫改在马来西亚和非洲投资。民营企业常缺乏政治与政策风险防范意识,也缺乏相应信息渠道。

(二)经济风险

全产业链投资涉及产业链条长、投资周期长、相关行业多,投资者常面临较大经济风险。根据《中国“一带一路”境外经贸合作区助力可持续发展报告(2019)》显示,目前仅12%境外经贸合作园区利润丰厚,33%获得一定利润,其他多数运营10年仍处于亏损局面。包括印尼在内的东道国在经济政策上低效率和低信用,且长期经济增长缓慢,直接导致市场机制难以发挥、较高失业率及人民生活水平底下。汇率频繁变动与外汇管制很大程度上也成为外来投资企业潜在阻碍。2015年7月印尼实行本币结算使已签订合同的中资企业遭遇汇率变动巨大损失。

(三)融资困难

目前,多数民营企业在境外投资农业所需资金依靠企业自筹,从其他融资渠道看,银行贷款成为最主要但方式单一的融资模式,在现有贷款政策下,企业较难抵押海外资产获得政策性银行融资,且融资成本明显提高。聚龙集团在印尼棕榈种植业的收益第四年才出现,前期均为约5 000万美元(压榨厂除外)的纯成本投资,金额占总开发投入的80%,且商业银行贷款杯水车薪,更多需要国家开放银行、进出口等政策性银行提供长期优惠贷款(见图2)。

(四)经营风险

棕榈油产业链纵向延伸使企业不仅投入有形资源及诸如管理经验、企业文化、知识产权、技术研发等不可复制或模仿的无形资源,还要面对境外完全不同的商务环境。同时,全产业链模式降低企业资金灵活性,使企业面临高投资风险与沉没成本,集团全产业链发展中以内部发展或重组方式扩展企业经营范围,但要企业投入较高资本并面临资金流动性风险。此外,全产业链经营虽扩大企业经营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但复杂的内部结构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应对风险的灵活性,产业链中一旦出现系统性风险,可能造成上下游产业链整体经营业绩下跌。

境外投资企业还面临文化宗教、管理方式、生活习俗差异与熟练工人匮乏等实际困难,加强融合提升本土化经营管理能力也是全产业链投资面临的重要制约因素。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结论

通过分析中国农业对外投资现状,以聚龙集团境外农业产业合作园区全产业链投资与风险管控经验为例,为更多民营企业提供模式借鉴。本文认为建设境外产业合作区全产业链获取上游农业资源新型投资模式,可有效解决中国人地矛盾困境,形成规模效益,降低投资成本,加强产业联动形成集群以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但也面临政治、经济和融资困难等风险。

(二)政策建议

1.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相统一,紧抓机遇构建境外全产业链

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显著,众多产业进入世界寡头垄断时代。在此背景下,企业生存发展须主动融入国际化发展潮流之中。若偏安一隅,固步自封,只能处于利润微薄的产业链低端,时刻面临被市场竞争淘汰风险。“一带一路”倡议为民营企业加速发展的良好契机,为企业加速在沿线国家产业布局、市场拓展、文化交流、互惠双赢创造良好机会(沈铭辉等,2016)。棕榈油行业的高市场集中率虽曾给聚龙集团巨大压力,但其并未因此退出寡头垄断竞争,而是利用国家鼓励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和全球资源的契机,适时启动国际化进程,通过构建全产业链投资模式打入棕榈油上游环节,提升内部管理与生产水平,在提升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的同时,为国家食用油脂保障体系建设做出贡献,成为中国企业和当地社区实现由利益共同体到命运共同体合作典范(全毅等,2018)。

2.以产业联动和资本运作抵抗风险,以本土化带动国际化谋求长远发展

民营企业对外投资时应注重产业联动效应。聚龙集团以境外合作园区为载体的全产业链投资模式,通过“海外农业开发商”“合作种植”等轻资产模式,突破对方国家政策壁垒,为各环节提供差异化服务做到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充分利用产业联动形成良好集群效益。同时,企业对外投资应加强产业和资本融合,条件具备时充分理解和运用国际大宗商品期货市场规则套期保值,在油料种植、油料贸易、生产加工、油脂贸易各环节与期货市场衔接,利用金融衍生品、金融工具放大其控制效应,最大程度上实现风险对冲。另外,企业对外投资应注重本地化,遵守东道国法律与文化价值观,维护良好的海外投资商形象。聚龙集团建立的人才培养制度、独立结算的管控模式及风险管控意识值得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借鉴(贾焰等,2016)。

3.从国家层面完善农业对外投资政策支持与服务体系

海外农业项目建设投资大、回报周期长,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会面临严重的资金周转压力。国家应设立标准体系对境外融资项目分类,农业部可联合商务部等部委,对重点推荐“走出去”企业或项目,协调国家开发银行、进出口银行、中国农业银行、民生银行等金融机构,“中民投”“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投资机构对部分企业提供以境外资产为担保的贷款,对早期农业“走出去”企业或早期收获项目提供基础设施及项目贷款、夹层贷款、产业基金等多种资金支持,鼓励龙头企业海外兼并重组、品牌并购,提升参与全球化竞争能力,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步伐、扩大保险补贴范围,提高财政补贴标准。

虽然中国政府支持境外经贸合作区在帮助企业熟悉当地商业规则、文化习俗、环境保护、合规经营和风险防范等方面提供相应可持续发展服务,并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但中国还应完善国家层面上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保障制度,积极寻求与对方国家签订双边投资(BIT)及避免双重征税协定,利用外交手段与具有投资潜力的国家或地区建立战略合作,使企业获得东道国政策大力支持以降低政治经济风险。地方政府应简化政府审批流程,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真正服务于对外投资企业。

猜你喜欢

棕榈油走出去产业链
棕榈油支撑油脂板块走强,油强粕弱格局延续
筑牢产业链安全
打造藜麦全产业链稼祺从“芯”开始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6月棕榈油市场监测分析
7月油棕市场监测分析
铲除论文造假背后的黑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