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选择及其区域比较研究*

2021-04-19张建杰张昆扬张改清郭丽霞

农业经济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种养经营者粪便

张建杰,张昆扬,张改清,郭丽霞

(1.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农经系,郑州450047;2.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广州510640)

一、问题的提出

2003年亚太地区绿色食品与有机农业市场通道建设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绿色农业”以来,农业绿色生产备受关注。本质上,农业绿色生产是以产出绿色安全农产品为前提,采用各类绿色技术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可持续生产过程(吴雪莲,2016)。农业绿色发展依赖于农业经营主体生产方式的转型,转型是从一种相对稳定形态向另一种相对稳定形态转变的过程(孙新华,2017),转型主体行为对转型结果产生根本性影响(Tzouvelekas等,2001)。目前,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的基本主体(周洁红等,2015),其小规模与分散化特征一定程度上表现出随意或惯性施用化肥农药、添加剂、抗生素等化学品的行为(钟文晶等,2018;高晶晶等,2019),生产方式转型能力较弱(陈首珠,2012)。相较于普通农户,家庭农场在一定规模下可实现集约化经营和农地资源有效配置(郭熙保等,2014),具有旺盛生命力、强韧竞争力及现代观念,有较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贺雪峰,2011;黄宗智,2012;孔祥智,2016),在经营规模、决策管理、安全防范、技术应用、品牌效益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黄祖辉等,2010;郭熙保等,2014;何秀荣,2016;陈曦等,2018),呈生产行为生态自觉性的趋势(蔡颖萍等,2016;张伟兵,2017)。

家庭农场作为现代农业的有生力量,随农业收入占比增长更倾向于生产绿色优质农产品,更愿意采用绿色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朱启臻等,2014;杜志雄等,2016;汪普庆等,2017)。如2019年农业农村部推介的全国典型家庭农场(种植类和种养结合类占88.46%),普遍采纳生态绿色友好型技术,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重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挥服务带动普通农户的作用。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重点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同时家庭农场具有强烈实现规模经济利益的内在诉求,更易感知消费升级与需求变化带来的市场机遇,兼具绿色生产动机与响应能力,是农业绿色转型与优质农产品供给的潜力主体,也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引领主体。而现阶段的家庭农场,在节肥、节药、节水、农膜和秸秆资源化利用及畜禽粪便处理等方面仍显不足,探究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方式,剖析其绿色生产行为特征及区域分异,对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农业绿色政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此,本文将农业绿色技术界定为化肥农药的减量和配方肥的施用、节水灌溉及秸秆农膜和畜禽粪便等资源化利用技术,将绿色生产行为置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农业高质量发展背景下,运用全国家庭农场监测报告数据研判其基本特征及绿色生产行为,以黄河中下游的农业强省山东、农业大省河南、农业弱省山西(相对本地工业)三省为例,剖析不同农业发展阶段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的区域差异,以探索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微观生态形成路径。

二、经营类型及经营者基本特征

我国家庭农场是以家庭成员为主要劳动力,以家庭为基本经营单元,从事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何秀荣,2020),按经营类别可划分为种植类、养殖类及种养结合类家庭农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数量达一定规模,截至2018年底,进入农业农村部门家庭农场名录的有60万家,是2013年的4倍多(赵阳,2019),呈蓬勃发展态势。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家庭农场发展报告(2015-2018年)》和《2018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的部分数据。全国层面监测家庭农场始于2014年,样本选择按种植类家庭农场占比不多于80%,种植类中粮食类家庭农场占比不少于50%的原则,监测家庭农场总体上以种植业为主(见表1),其中河南种植类与山西养殖类家庭农场的样本量较大。

2014~2017年监测样本中,经营者年龄主要集中于40~50岁,但不同类型家庭农场存在差异。根据《2018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报告》数据显示,2017年监测的家庭农场中,全国种植类、养殖类与种养类经营者40岁以下年龄占比为23.64%、26.01%、24.38%,高中文化(包括中专和职高)占比为36.26%、41.02%、38.58%,养殖类经营者呈年轻化和高知化。受教育程度以初中文化为主,但区域差异明显,山西家庭农场经营者中初中文化占比最高,在50%~60%之间,远高于山东与河南30%左右的水平,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农场主以山东居高。

从经营者来源构成看,主要由本地户籍农民构成。2017年农场经营者来自本村的占80.22%,来自本乡的占90.64%,二者占比均比2016年有所下降,出现吸引外乡精英人才的趋势。分类型看,种植类经营者来自本村的占81.34%,养殖类占80.97%,种养类占75.93%,种植类与养殖类家庭农场外源成长性好于种养类。分区域看,山西经营者基本均来自本乡,河南本乡以外占比低于山东,可见,山西家庭农场着眼于本乡内源性培育,而河南与山东表现出外源性发展倾向,且山东对外乡精英吸纳力度较大。

表1家庭农场监测样本类型及基本特征

三、绿色生产行为方式选择

家庭农场绿色生产行为表现在采纳使用绿色技术,而采纳新型绿色技术的决策离不开对家庭农场主的培训。以下首先分析家庭农场主接受技术培训状况,后对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方式进行比较。

(一)绿色技术培训状况

为推进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场经营者产前、产中与产后环节的培训。在有效监测样本中,接受培训的农场经营者占比普遍较高,均在80%以上。就不同类型技术而言,接受育种或栽培技术的农场经营者占比最高,除2015年外,基本均在60%以上。2014~2017年,约半数农场经营者接受土肥培育技术和疫病防治技术的培训,期间接受经营管理、农机驾驶、养殖技术培训的农场经营者占比总体呈上升趋势,2017年各农场经营者占比分别为43.32%、34.09%、34.53%,但仍低于种植业技术培训占比。农场经营者接受农机驾驶操作技术培训占比一直不高,这可能与农业生产过程中倾向于外购农机服务有关(见表2)。在农业绿色发展进程中,家庭农场较重视“三品一标”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培训,年度间增幅比例最高,但对地膜造成白色污染不够重视,农场经营者接受地膜覆盖技术培训比率不足1/3。相较于家庭农场经营者生产环节培训,对农产品加工技术及经营管理等的培训偏低,一定程度上影响农场三产融合协同发展。

总体上,各类型家庭农场经营者接受培训的积极性较高。在养殖类家庭农场中,接受过养殖技术培训的农场占比由2015年的77.34%升为2017年的86.93%,而种养结合类和种植类家庭农场占比则较低,不足20%。在种植类家庭农场中,接受育种或栽培技术的农场主占比远高于养殖类和种养结合类农场。可见,不同类型家庭农场经营者主要还是围绕“主业”接受技术培训。

表2经营者接受绿色技术培训状况 (%)

(二)种植类家庭农场化学农资减施利用方式

根据前文对农业绿色技术的界定,划分种植类家庭农场经营者从年龄、受教育程度、是否接受培训及是否本地户籍角度,对全国种植类家庭农场生产过程中化学农资的减量、替代及资源化处理或利用方式进行总体分析。

自2015年实施《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和《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的零增长“双行动”以来,各地区节肥节药效果明显。由表3可知,与周边农户相比,家庭农场化肥、农药施用减量显著,其中,农药施用减量占比高于化肥减量的农场,2016~2017年二者减量差额占比由5.67%变为4.54%,节肥节药力度有同步推进趋势。期间,采用测土配方施肥和节水灌溉技术的家庭农场占比由56.50%、26.72%增至61.44%、37.12%,呈现节肥节药与节水一体化发展态势。同时家庭农场秸秆与农膜的资源化利用行为也远高于周边农户,2016~2017年二者占比分别由81.12%、78.34%提至84.42%、83.50%,农膜回收的家庭农场比重大幅提升。

表3种植类家庭农场化学农资减量及资源化利用的占比分布 (%)

从家庭农场经营者年龄看,40~50岁农场主经营的农场无论是节肥节药节水还是农膜秸秆资源化利用均为积极采纳者。农场经营者受教育程度和接受技术培训对农场生产经营方式有较大影响,除节水灌溉环节外,其他环节绿色生产方式采纳与其文化素质与科技素质(参加短期培训可短时间内提高实用农业技术水平)显著相关。一定程度上说明农场经营者的综合知识水平越高,越能深刻理解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重要性,也能敏锐捕捉到绿色农产品的市场机遇,选择绿色、生态、环保的方式经营农场。由表3还可知,与本地户籍农场经营者相比,大多数外地户籍农场经营者更注重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可能原因是外源成长的家庭农场经营者通常是见多识广、经验丰富、经营理念超前的“精英”,有通过绿色生产树立品牌,增加产品附加值的诉求与决策。这类创新型、引领型的农场经营者不仅善于自我经营,对周边农户和其他农场也产生较强辐射和带动作用。据2018年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发展指数统计,2017年有74.88%的新型职业农民(包括家庭农场经营者)给周边农户提供新型农业技术等指导,每个职业农民服务带动农户数量平均为31户。总体上,种植类家庭农场生产方式不断改进,初步呈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转型特征。

(三)养殖与种养类家庭农场畜禽粪便处理方式

为如期实现“一控、两减、三基本”目标,近年来畜禽污染处理问题得到高度重视。目前,主要通过养殖场的改造和种养结合等方式对牲畜粪污资源化利用。饲养禽畜数量和种类影响家庭农场粪便处理方式。由表4可知,70%左右的养殖类家庭农场饲养1种禽畜。相比较,种养类饲养1种禽畜的农场大约只有47%,饲养种类的分散化程度较高,与种植类别差异需要不同畜禽种类匹配有关,如稻田可养鱼而不能养鸡。总体上,两类家庭农场以饲养1种禽畜为主,专业化程度较高,该态势有利于农场对畜禽粪便采取统一处理方式,提升标准化绿色生产水平,提高成本利润率。

表4养殖与种养类家庭农场畜禽粪便处理方式的占比分布 (%)

禽畜粪便处理方式有多种。在养殖类家庭农场中,约有1/5左右农场的粪便不做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大多数农场还是采取生态、环保、绿色等方式将粪污资源化利用。其中,发酵后做有机肥的占比最高,达到35%左右,其次是利用粪便做沼气、沼液、沼渣后直接出售,而利用粪便做沼气、沼液、沼渣后直接排放与发酵后做饲料等处理方式占比较少,不足10%。种养类家庭农场粪便处理方式状况与养殖类基本一致,但因其饲养畜禽种类较分散,农作物绿色生长对有机肥的需求,其将粪便发酵后做有机肥的占比较养殖类农场高30%左右。充分体现其“种”“养”结合特点,节约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益。

三、绿色生产行为的区域比较

我国家庭农场尚处于培育发展阶段,受不同区域社会经济条件及资源禀赋影响,在生产方式绿色转型过程中呈现区域差异。以下是三省份各类家庭农场的绿色生产行为区域比较。

(一)种植类家庭农场的比较

1.化肥农药使用方式

化肥与农药作为一种物化的技术形式,是“绿色革命”的重要标志,对促进农作物产量增长发挥主导作用。但目前我国化肥农药施用水平均高于发达国家公认的环境安全上限,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首当其冲要“减量”。

从化肥使用情况看(见表5),2016年山西有43.08%的种植类家庭农场亩均化肥施用量低于周边农户,三省份中占比最高,2017年河南化肥减量占比最高,提高15.58%,而山东与山西均有下滑趋势。相较于化肥减量,种植类家庭农场化肥用量超过周边农户占比,而山东却低于山西与河南,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化肥的合理施用离不开科学的指导,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可根据土壤质地与种植结构等提供最佳用量。山东作为全国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该项技术应用最广泛,采纳农场占80%左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山西配肥技术采纳率较低,2017年与山东和河南差距分别为37.88%、19.46%。可见,山东配方肥的广泛使用,降低了“过量”施肥比例,但存在惯性施肥现象,与周边农户施肥量等同的占比最高,2017年分别比山西与河南高12.78%和16.38%。粮食类家庭农场化肥使用方式跟种植类基本一致,其中作为粮食主产区的山东与河南,化肥减量的农场占比明显高于山西,2017年分别相差16.55%和19.0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9.17%和11.67%,凸显粮食主产区与非主产区对化肥施用的差异。

表5种植类家庭农场化肥农药使用差异 (%)

从农药使用情况看,种植类家庭农场中,2016年山西有49.23%的农场亩均农药使用量低于周围农户,高于全国农场总体水平(46.17%),而山东和河南农场亩均农药使用量低于周围农户的比例均不超过全国总体水平,分别为45.90%和42.42%。2017年河南61.18%的农场亩均农药使用量低于周围农户,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5.77%),山西为46.38%,与全国水平基本持平,山东则低于全国总体水平8.48%。在粮食类家庭农场中,2016年三省的农场亩均农药使用量低于周围农户的比例分别为山东42.11%、河南38.46%、山西35.00%,2016年山东粮食类农场的农药减量使用情况优于河南和山西,2017年河南60.61%的粮食类农场亩均农药使用量低于周围农户,比山东与山西分别高20.21%和17.75%,高于全国农场17.09%。

总体上,种植类家庭农药减量占比高于化肥,河南二者差距较大,由2016年的12.12%增至2017年的15.30%,同期山西该类家庭农场二者差距为6.15%和10.15%,山东则基本持平。同时,山东作为农业强省,种植类家庭农场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上力度最强,故“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占比最低。河南作为农业大省,节肥节药力度不断增强,减施效果显著。山西则受配方肥技术采纳率偏低影响,化肥减施效果不如山东与河南理想。

2.节水灌溉方式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农业水资源供需矛盾日显突出,节水灌溉成为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选择。在《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2015-2030年)》中就指出要分区推进高效节水灌溉,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到2020年和2030年,农田节水灌溉率分别达64%和75%。三省作为华北地下水严重超采区,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等是否采纳节水灌溉技术,对该地区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推进和引领作用。

由表6可知,当前“沿黄”三省中以“旱作农业”为主的山西,种植类家庭农场灌溉占比在一半左右,而需水量较大的冬小麦主产区河南和山东,灌溉占比均较高,均在95%以上。在灌溉方式上,山东与山西种植类农场主要仍沿袭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等传统灌溉技术,(微)喷灌、滴灌及渗灌等节水方式应用比例较低,尤其表现在粮食类家庭农场上。相比较,河南种植类农场的节水灌溉水平较高,其中粮食类农场的喷灌占比稳定在83%左右。山东作为农业强省,水利基础设施较好,据2018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显示,2017年拥有水库数最高,达6 431座,是山西的10.54倍,河南的2.42倍,每十万公顷农用地拥有水库数山东为55.99座,河南为20.97座,山西为6.08座。山东水利资源充足,粮食类家庭农场灌溉达100%,但与同样是粮食主产区的河南相比,其农作物多采用粗放的传统灌溉方式,这是否与水源较充足,节水意识淡薄有关,需深入探究。3.秸秆处理方式

表6种植类家庭农场节水灌溉方式差异 (%)

秸秆作为一种特殊的可再生资源,可作为农村居民的生活燃料,大牲畜的饲料,有机肥料、工业原料和食用菌的基料等,如何有效利用秸秆,关系到农业清洁生产、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和农业绿色发展。自200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意见》以来,秸秆综合利用率逐步提高,截止到2019年8月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秸秆利用率达84%(张珺等,2020)。对于新型经营主体家庭农场的秸秆处理方式,根据监测样本设计的指标,主要从机械化还田、地头焚烧、卖给养殖场和发电厂及用作农家肥、烧火做饭、作饲料等再利用方面进行考查。

由表7可知,三省种植类家庭农场秸秆资源化利用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主要以机械化还田处理方式为主,且山东与河南秸秆还田水平远高于山西,该结果在粮食类家庭农场中表现更为突出。相较于山东与河南家庭农场,2016年山西家庭农场还存在秸秆焚烧现象,粮食类农场地头直接焚烧秸秆比例高于种植类农场,但均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与此同时,山西家庭农场将秸秆出售给养殖场和发电厂,以及将秸秆用作农家肥、烧火做饭、作饲料等再利用方式占比均远高于山东与河南。可见,粮食主产区对农场秸秆还田技术推广力度较重视,非主产区则倾向于将秸秆作为能源、原料等作资源化利用。

表7种植类和粮食类家庭农场秸秆处理方式差异 (%)

4.地膜处理方式

地膜作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资料,其增温、保墒和护苗作用一定程度缓解了农业水资源短缺,对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发挥重要作用,但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在2017年原农业部《农膜回收行动方案》和2018年《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计划》中均指出,到2020年农田地膜回收率要达到80%以上。在相关政策推进下,近年来“白色污染”得到一定防控。

表8显示,山东与河南种植类农场对废旧地膜主要采用回收处理方式,其中山东地膜回收增幅较大,河南则有倒退趋势。山西种植类农场地膜回收率总体不达50%,2016~2017年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低40.60%和34.61%,同期粮食类农场差距略小,分别为37.32%和25.64%。将地膜直接丢弃在农田的情况,在山西种植类农场中几乎占一半,2017年分别比山东与河南高43.34%和35.71%,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37.79%。对地处山区、以旱作农业为主,且灌溉覆盖率较低的山西,提高地膜回收率,减少地膜“白色污染”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必将成为提质增效的重要手段之一。

表8种植类家庭农场地膜处理方式差异 (%)

(二)养殖与种养类家庭农场的比较

2017年原农业部制定的《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行动方案(2017-2020年)》中指出,山西、山东和河南作为畜产品优势区和粮食主产区,要重点推广“粪污全量收集还田利用”“粪污专业化能源利用”“粪便垫料回用”及“污水肥料化利用”模式。基于此,山西、河南、山东三省提出梯度推进计划,力争到2020年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75%、75%和81%以上。

在政策驱动与目标管理下,三省养殖类和种养类农场的畜禽粪污均采取“绿色化”处理方式,粗放的直接排放粪便得到基本控制。表9显示,山东养殖类农场全部将禽畜粪便用作发酵做有机肥,山西虽也以此作为主要的粪污处理方式,且高于全国34.09%的平均水平,但两省采用该处理方式的农场占比相差一半以上。同时,山西养殖类农场也将直接出售粪便列为重要方式,与发酵做有机肥的主推方式相比,2017年二者仅相差3.45%,也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5.71%,另外还采取做沼气沼渣和有机肥、发酵后做饲料、直接排放等粪污处理方式。在种养类家庭农场中,三省同样将畜禽粪污发酵做有机肥作为主要处理方式,其中山东占比最高。河南较重视畜禽粪便的沼气化利用,由2016年的17.39%增至2017年的31.25%,分别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33%和18.41%,山东与山西虽较河南粪便能源化利用偏低,但也逐渐采用此方式处理畜禽粪便。此外,河南与山东种养类家庭农场也采纳发酵做饲料的方式,山西还处于观望状况。总体上,与养殖类家庭农场相比,种养类家庭农场会尽可能将粪便转化为有机肥或饲料,充分体现其“种”“养”结合的自循环模式。

表9养殖类和种养类家庭农场粪便处理方式差异 (%)

四、结论及政策建议

(一)结论

第一,家庭农场经营者以初中文化程度的青壮年(40~50岁)为主,相较于种植与种养类家庭农场,养殖类农场经营者呈现年轻化和高知化特征,且突出表现在山东。家庭农场多成长于本地户籍的农民,种植类与养殖类家庭农场外源成长性高于种养类,相较于河南与山西,山东呈现外源性偏好倾向。

第二,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方式显现。农场经营者接受新型技术培训占比高达80%以上,其中因技术适应性差异,各类家庭农场对不同技术参训率分异,但均呈现围绕“主业”接受“产中”环节培训的特点。与周边农户相比,种植类家庭农场的节肥节药节水及秸秆与地膜资源化利用的覆盖面较广,且随农场经营者身体、文化与科技素质的提高,越倾向于采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绿色技术,尤其是外源性成长的家庭农场“绿色化”转型特征更显著。对禽畜粪便处理,养殖和种养类农场均将发酵做有机肥作为主要粪污处理方式,后者比重较前者高约30%,种养循环效果明显。

第三,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方式呈现区域差异。三省中河南与山西种植类农场节药占比高于节肥,二者差距河南高于山西,山东则基本持平。山东种植类农场因广泛采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其“过量”施用化肥农药占比低于河南与山西。在灌溉方式上,山东与山西种植类农场仍主要沿袭畦灌、沟灌、淹灌和漫灌等传统灌溉技术,河南主要采用喷灌方式,其中粮食类农场节水灌溉覆盖面更广。在秸秆与地膜综合利用上,山西种植类农场还存在地头直接焚烧秸秆现象,尤其将地膜直接丢弃田间的农场占比达到半数,而山东与河南种植类农场采纳生态、绿色、环保的处理方式明显好于山西。在禽畜粪便处理上,养殖和种植类农场将禽畜粪便发酵成有机肥作为主导模式,其中山东养殖类农场将禽畜粪便全部用作发酵成有机肥,山西则将直接出售粪便也作为一种重要方式;相较于养殖类,山西种养类农场将粪便直接发酵转化为肥料占比高于河南和山东,而河南在利用粪便开发沼气工程上优于山东与山西。

(二)政策建议

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家庭农场生产方式绿色转型依赖于微观主体的综合素质与政策推进,还受区域自然资源禀赋与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因人、因时、因地梯度推进家庭农场生产方式绿色转型,是实现农业绿色发展目标的突破口,也是农业绿色发展微观生态形成的关键。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构建家庭农场培育机制,提升农场经营者综合素质。在家庭农场培育的总体规划下,可通过教育培训、认定管理与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措施,持续推进新型经营主体与新型职业农民(“两型”)的融合培育,增强和建立家庭农场经营者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的意愿与平台。在培育家庭农场中,各级政府应拓宽农场经营者培训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吸纳农科院校大学生、返乡务工人员及城镇职工等成为农场主。同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投入,促进内源性与外源性家庭农场同步发展,提升家庭农场市场适应性。

第二,加强绿色农业技术普及力度,提高家庭农场经营者生态意识。针对不同农业生产环节,应采取差异化宣传和引导方式,通过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业院校进行理论知识讲座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现场教学,解决农场生产经营中遇到经营理念、技术创新与生产管理等方面问题。另外,进行家庭农场农产品安全生产相关法律法规常态化教育,增强农场经营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意识和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形成节水节肥节药与秸秆、地膜及粪污的资源利用惯性行为,优化“种”“养”结合方式,推进家庭农场自循环绿色模式。

第三,秉持区域禀赋与社会经济差异,分区分类推进家庭农场绿色生产方式转型。山东应充分发挥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和水利基础设施优势,通过节肥节药节水的“一体化”技术,提升种植类农场绿色生产能力;通过政策扶持,继续提升养殖和种养类畜禽粪便转化为有机肥的专业化力度,延长产业链与价值链。河南需要在保持节水灌溉基础上,通过政府与企业对测土、配肥、施肥等环节的整合,为种植类和种养类农场提供配方肥,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幅度;鼓励养殖和种养类家庭农场开发沼气工程,提高粪污能源转化效率。山西亟需制定严格惩奖措施,杜绝种植类农场将秸秆直接焚烧与地膜丢弃田间的粗放方式,针对山区与旱作农业特点,开创水肥药膜一体化新技术;养殖和种养类农场则可依托工业基础优势,对畜禽粪便做多样化开发利用。尽管“三省”家庭农场生产方式绿色转型路径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协同推进产前、产中、产后环节的绿色配套技术均是实现生态、绿色、环保目标的关键。

猜你喜欢

种养经营者粪便
稻-鳖-鱼生态种养技术要点总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山西灵石:种养专业合作社助农增收
花椒树下做文章 生态种养增收入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经营者》征稿启事
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点开花
音乐版权费谁说了算
经营者集中申报若干问题探析
计算营业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