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评促学”评价体系构建与实施

2021-04-18孔维新孔维华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以生为本

孔维新 孔维华

[摘   要]教师依据“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试图通过评价这一工具,面向全体学生,激发每名学生持久的学习热情,促进每名学生在原来的水平上有所提升。评价体系包括评价量规的编制、评价遵循原则、多元评价方法等,多元的评价方法包括分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多元素捆绑评价等。

[关键词]“以评促学”;评价量规;评价原则;评价方法;以生为本

[中图分类号]    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21)06-0057-0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应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要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提高。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评价基本上维持在期中、期末、毕业、升学考试等单一的或终结性的考试评价上,没有真正落实到课程、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和学生本身。为解决课程改革要求与实际教学情况不匹配的问题,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基于学生的实际,我们开展了“以评促学”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一、核心概念界定

“以评促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果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没有正确的、合理的评价,久而久之,学生对自己就没有准确定位,就无法保持学习热情,评价能促使每个学生得到发展。针对课堂上学生的表现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构建立体评价体系,采用课内、课外多种途径评价学生的方法,激发出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从而解决了学生“怎么学、学到什么程度”的问题。

二、“以评促学”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具体实施

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特点,对其学习活动和自我反思预设评价标准,并采取多种方式组织学生在这个评价标准的引领下参与学习活动。

(一)“以评促学”评价量规(见表1)

(二)评价的原则

1.评价目的的发展性

教师要促进学生的发展,而不是选拔、甄别、检查和评比。通过评价的诊断和激励作用,帮助学生找出发展中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即评价应该像水泵一样往上推学生,而不是像筛子一样挑学生。

2.评价标准的多维性

教育是个活动的、变化的过程,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评价手段,不同的班级有不同的评价策略,不同年级的学生也有不同的特点。教师要在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让评价内容具有丰富性和深刻性,为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提供多样化的、不同标准的评价方式,使每名学生在不同的水平和位置上都能体会到进步与收获,从而使他们乐学、善学,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心态。

3.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交互评价过程,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学生间的互评、学生的自评、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有机结合起来。

4.评价的重心

从结果转向过程。

5.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评价既要考虑学生的过去,又要重视学生的现在,还要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要做到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单项评价与综合评价相结合、阶段评价与期中(终)评价相结合,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家长参与评价。

(三)采取的具體做法

评价的方法包括分层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多元素捆绑评价。

1.分层评价

(1)组内分层的隐性评价

评价的方法是小组长将学生一周内每天表现的得分进行汇总,根据汇总分数,小组长每周都要对组员重新编号,这个编号只有组员知道,教师和其他同学不知。如果某个组员连续4次的编号都是最后一名,组长必须向教师汇报,虽然是隐性评价但也要受教师的监督。此评价的优点在于维护学生自尊的同时,又能让学生给自己在组内正确定位。

(2)问题分层的显性评价

问题分层、要求分层、评价分层。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学习习惯等各方面都存在差异,如果问题设计不合理,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回答问题、发现问题,而是默默跟着教师和其他同学的思路走,一直看着他人解决问题,学习效果肯定一般。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能对教师质疑比没有任何见解的接受更重要。为了激励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课堂上多发现多质疑,教师可在教学中采用问题分层和评价分层的方式,将学生回答的问题分成三层,相应的评价也分成三层。一层是基础题,点名让学困生回答;二层是开放题,面向全体学生,无须举手即可主动回答;三层是主动提出问题,主要是针对优生的创造性思维、动脑能力的提升。

该项问题设置和评价的目的,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和发展的机会,让优生学“活”,让后进生学“会”。

2.学生的周自我评价(见表2)

学生每周自我评价表包括每周所学知识点的罗列、个人自评、组长或组员互评、教师评价和学生针对评价制定的下周目标,表格评价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具体要求,对学生的评价加以指导。知识点罗列加强了评价的针对性;学生个人自评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同伴互评是让学生参与他人的评价,在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并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教师评价是对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有效补充。教师的评价其实是教师和学生的对话,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对教师的评价。通过以上评价,让教师和学生在自评、互评中及时发现各自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改掉不良习惯和不良行为,有助于自我激励的实现和积极心态的形成,使学生和教师在自评、互评中不断进步。

3.多元素捆绑评价

该评价是以小组为主体的捆绑评价,它的基本思想是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关心、学会给团队助力去竞争。每一次评价都让学生真正进行体验和验证,再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习小组,使学生在证实评价结果真实性的同时享受成功的愉悦,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发展相应的能力。这种评价对于形成学生的集体观念,使其养成与伙伴合作学习的习惯是十分有效的,捆绑评价内容如下。

(1)阶段测试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阶段测试是指学校的飞检、期中、期末质量检测,阶段测试评价是指将阶段测试结果与学生平时表现相结合的个人评价。评价内容针对以下四类学生:一是平时表现优秀、测试成绩非常好的学生;二是平时表现优秀、测试成绩比较好的学生;三是平时表现优秀,只要坚持努力,测试成绩一定能提升的学生;四是平时学习态度不认真、测试成绩不理想,但只要态度转变,一定能进步的学生。在以上个人评价的基础上,再以小组为单位,对测试的结果进行整体等级评价。这种评价的方式不仅注重学生的测试结果,还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同时借助小组集体评价,对学生积极学习心态的持久性起促进作用。

(2)家长参与的作业四步评价

周末课外作业分层设置,根据优生、中等生、学困生学习实际分别设置拔高题、巩固题和基础题。作业分层以后,我并不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其对应层次的练习,而是所有的学生做所有的题,这样才能发现不同层次的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全面了解学生出现错误的原因,才能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不同的解决问题方法。这种设置作业的方法,虽然注重分层,但是由于周末和节假日放假,大部分学生的思想松散且没有得到很好的监督,完成作业的质量很差。为了解决该问题,周末作业我采用四步评价的方法:第一步,首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预测评价;第二步,学生在家完成作业以后,家长对作业进行评价,评价包括学生做作业所需的时间(以便我控制作业量)、学生做作业时的认真程度、家长签字三部分;第三步,星期一到校我首先将作业进行批阅,同时进行包括预测评价的达成度、家长签字、批阅情况三部分评价;第四步,习题处理完以后的订正情况评价。第三步、第四步的评价结果由小组长负责统计,小组内如有一人不交作业,组员就只有个人得分,而无集体得分。

节假日作业可设计成作业纸,作业纸包括三部分:一是對作业的具体要求;二是将作业内容设计成表格,家长对孩子的作业每天都要评价(见表3);三是家长对孩子节假日作业的总评价。放假结束到校的第一天,我将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家长签字两个方面,进行个人和小组捆绑评价。这种布置作业的方式既有具体要求,又使学生每天的作业多样化,避免了作业抄袭现象,使作业真正落到实处。

学生家长参与评价能够让父母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成长过程,从而更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

以上的评价是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评价的核心是重视 “过程”。评价作为一项工具,存在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中,如果只有“重视过程转变”的发展性评价,就不能构成完整的评价体系,因此在重视过程评价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终结性评价。

(3)个人终结性评价与小组评价相结合

终结性评价包括周终结性评价和总终结性评价。周终结性评价是指每周将学生评价结果汇总的评价;总终结性评价是指每次期中或期末测试结束,将每周的评价结果和测试结果汇总的评价。从每周的汇总结果中,评选出每周组内优秀个人和每周优秀小组,对该评价的结果只公示和表扬,不奖励。从总终结性评价中,评选出组内优秀个人、优秀小组、组内进步个人、优秀组长并进行奖励。周优秀小组、最终优秀小组的选出,是以小组为单位的捆绑评价。

“以评促学”评价体系的实施,体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让学生在评价中学习兴趣和激情更持久。

(责任编辑   黄   晓)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以生为本
程序设计类课程多维评价方法探索
商用车动力性、经济性评价方法研究
以生为本视野下小学班主任管理的有效措施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评价机制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及应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