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发展格局下粮食企业如何高质量发展

2021-04-18郭庆华

粮食问题研究 2021年2期
关键词:发展方向

郭庆华

摘要:“十四五”规划指出:“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当前,粮食和物资储备事业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窗口期,也是粮食企业深化改革和转型发展的重要攻坚期,面对新要求、新课题和新挑战,我们要持续坚守初心使命,牢固树立大粮食、大物资、大储备、大产业、大流通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打破故步自封的藩篱和政策依赖、粗放发展模式,着眼打基础、补短板、锻长板、提效能,以转变思想观念和转变管理职能为前提,以转变粮食产业发展方式和经营方式为落脚点,向深化改革要动力,向转型发展要活力,不断推动粮食企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粮食企业 短板弱项 发展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质量发展就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经济发展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区域竞争已全面起势,粮食企业必须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自觉把工作置于新发展格局下去谋去想去干,以改革为牵引,驱动粮食企业转型发展、提质增效。

一、制约国有粮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

(一)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相对滞后

虽然国有粮食企业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但部分企业改革不彻底不到位,一些结构性、体制性矛盾和深层次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很多优势资源和内在活力没有完全激发出来,市场机制不健全,主渠道作用不明显,依然存在着产权不清晰、权责不明确、政企不分开、管理不科学等问题,不同程度地制约了粮食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提高。

(二)企业资产质量较差

部分企业存在仓储设备差、资产不集中、危仓老库占比大、服务设施短缺等问题,没有与加工、物流等环节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特别是优质资源利用率不高,存量资产不能联合重组,增量资本难以引进优化,企业所属场地、仓库、厂房、设备等各种资产完全属于国有性质,产权结构单一,抵押贷款及融资能力较弱,缺乏有效治理结构。

(三)经营模式相对落后

经营组织规模小实力弱,营销观念、模式、方法和手段相对落后,有的储备企业重补贴轻经营,长期习惯于吃政策饭,满足于收购红利,争指标要补贴,仍然沿袭买原粮卖原粮的模式,出现轮换亏损,对储备粮安全造成了风险。有的重稳定轻创新,囿于粗放式管理、被动式营销,把握不准市场变化,老路老套搞经营,粮食加工、仓储、销售环节不能有效衔接,加之融资难融资贵缺乏流动资金,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导致粮食滞销或亏本。有的重现象轻发展,不注重市场调研,不切实际地跟风,盲目投资建起的粮食仓库空置无粮可存,同时,服务形式单一,流通设施和物流平台配套弱化,运作条块分割,造成粮食资源不能快速聚集和顺畅流通,成本不断增加。

(四)加工企业多而不强

由于粮食加工准入门槛低,一些企业不惜过度借贷扩大生产规模,导致企业“小散弱”现象明显,产品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链向前后两端延伸不够。从产业结构看,长期存在粮食初级加工低端产能过剩,既有总量过剩问题,也有结构性过剩问题。从产品供给看,中高端产品和精深加工产品等有效供给不足,难以满足城乡居民粮食消费升级的需要。从技术装备看,由于设施落后,致使主食产品和副产品综合利用率低下,粮油产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相对较弱。

(五)粮食流通监管职责有待加强

一些地方对新形势下的粮食行政执法工作认识不到位,开展粮食行政执法的积极性不高,存在等待观望思想,缺少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新举措。特别是机构改革后,县级粮食行政机构降级,或划入发改委、农业局、商务局,成为事业单位,造成隶属关系不对称,原从事行政执法的权限被转交,无权履行粮食流通监管职责,负责粮食安全的机构、阵地、队伍被削减,粮油质检和供应等政策性、公益性工作的事业人员经费没有列入财政预算,既影响到做大做优做强,又不利应对突发事件下的粮食安全。

(六)人才结构不合理

一方面,职工年龄老化严重,青年人总量偏少,人才培养的精准性、激励的有效性不够,对粮食储备管理人才吸引力不强,纷纷跳槽高就,根本新招不到、也留不住有专业技术的年轻人员。另一方面,高素质、专业化技能人才占比偏低,粮食专业知识储备薄弱,粮油仓储类、加工类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短缺,现有人员的技术水平亟待提升,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二、以新发展格局引领高质量发展

伴随新的资本、新的市场观念、新的管理理念的进入,粮食企业必须坚持贯彻新发展理念,全力把握新发展阶段的新任务新要求,不断拓展发展新空间,塑造发展新优势,实现夯实安全基础、优化产品结构、提升粮食工程、发展产业经济、促进企业发展的目标。

(一)切实扛起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仓廪丰实,粮安天下,粮食库存充足是稳定市场的“定海神针”,确保粮食安全是粮食企业的责任担当。“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应功不可没。”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粮食和物资储备工作的肯定,也为今后扎实做好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应急物资调运等工作指明了方向。“管储千日、用储一时”,要完善储备粮吞吐调节和安全管理体制机制,合理确定属地储备粮规模和布局,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断强化“米袋子”省长责任制,聚焦粮食“产购储加销”各领域,处理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关系,厚植优势基础,强化协作配合,层层夯实责任,优化督查考核。紧紧围绕科学储粮绿色储粮精细储粮,配置安全仓储设备,对现有粮食仓储设施进行智能化提升改造,实现优质粮食常储常新。按照“机构成网络、监测全覆盖、监管无盲区”的要求,全面落实“互联网+监管”模式,建立健全粮食质量安全可追溯和粮食质检体系,实现辖区内粮食生产、收储、运输、銷售等环节质量安全可以远程在线监管。大力推动各级粮油管理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和融合应用,灵活运用收购、销售、轮换等方式,积极发展粮食物流网络,加强市场监测分析、预期管理,全面提高粮食价格信息的准确性、时效性。坚持以“中国好粮油”为主题,树立新的消费理念,开展粮食各环节节约减损健康消费提升行动,营造“爱惜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的浓厚氛围。

(二)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所有制改革是通过在原有独资或控股的企业中,实现多种所有制共同持股参与管理和分配的一种企业产权模式,有利于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是企业发展的有效选择。在改革中,要按照“一县一企、一企多点”的要求,突出做好整体谋划、精准施策、跟踪进展、加强监管等工作,严禁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坚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底线,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真正让体制机制活起来,历史包袱卸下来,转型升级深起来,企业发展快起来。

1. 加快产权制度改革。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明确董事会、監事会、经理层的权责,以及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确保国有控股和国有资产保值的前提下,通过资产剥离、债务重组、人员分流、挂牌转让等多种手段,建立资产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和流转顺畅的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着力盘活闲置资产,对分散库站的粮食资产全面进行评估、清产核资、资产确权,实现产权明晰。根据市场经营需要,进行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的改革,划小核算单位,岗位实行竞争上岗聘用制,工资实行上不封顶效益制,激发全体员工工作的热情。把握资产处理、债务处理和人员安置等关键环节,从解决粮食企业小、散、弱、偏状况入手,敢于涉足创新的“深水区”,下大狠劲处置一批“僵尸企业”,使企业减负前行。

2. 加快股份制改革。整合配置资源,引入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控股权比例可大可小,独资控股都行,发展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区域的大型粮食企业集团。以资本、资产、资源和市场为纽带,通过产权置换、股份转让、资本退出、品牌整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加强与有实力的非公有制企业紧密合作,推进国有粮食企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快优质资源、优良资产和优秀人才向优势企业聚集,培育一批基础好、效益优、带动强的粮食龙头企业,引领粮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库储联营、库社联营、库厂联营、资本联营、强弱联营,联合组建“共同开发、收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合舰队,融合集中优势资源,将粮食储备、加工、产业发展结合起来,提升企业集中度。

3. 进行功能界定与分类。根据企业性质和市场业务需要,将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分开,进行科学界定与分类,使其发展方向更明确。将承担粮食安全社会责任的储备粮库、军粮供应站作为粮食宏观调控的重要载体,保持现有体制不变,通过优化储备布局、资源配置、定编定员定岗、减少管理层级等措施,实行经营储备分离,保证储备粮绝对安全。对不再执行政策性业务的国有粮食企业,积极探索以非国有粮食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重点是加强引入其他企业好的优势资源、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增强企业竞争力。对竞争性企业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明确主打产品,改变传统思维和经营模式,细化消费市场,培育发展多元化市场新产业新业态,对接市场,参与竞争。对效益欠佳的民营企业进行控股和收购,放大国有资本,提高国有粮食企业的融资贷款能力,实现企业增效。对行业产能同质化、低端化的企业,搞好企业规模合理扩张,促进过剩产能有序退出。对富余人员,可发展“手工馍、手工面”等小买卖、小作坊经济,也可通过土地流转、代耕代种,成立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粮食生产,实现转岗不下岗。

(三)以创新促进融合提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粮食企业转型发展不明显,并非没有看到趋势,而是无法经得住短期的利益诱惑,特别是随着区块链等新技术的应用,去中心化将成为新的管理模式,依靠博弈价差来赚取利润的贸易商在未来可能会消失,因此,在新的形势下抢占粮食流通新高地,必须经得住诱惑,聚焦企业和市场需求,凝聚多方动能,坚持多向联动和融合提升。

1. 坚持与科研院所融合联动。依托涉粮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开发科技创新攻关,一方面集聚粮食科技人才资源,加快相关产业布局,把握创新要素整合,通过新科技成果广泛应用,生产工艺进一步提升,在主体培育、关键技术、成果转化上提高粮食产业现代化水平。另一方面以前瞻性战略格局、开放合作的定力自信、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紧跟行业科技发展前沿和产业发展动态,主动走出去,不断深化和大专院校等机构的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引进吸收一批先进科技成果,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 坚持纵向融合联动。企业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好作用,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领导,地方政府应把优质粮食工程、粮食储备监管纳入农民增收、保障安全中去考虑,落实责任,强化考核。粮食主管部门要发挥行业管理的职能作用,对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坚持纵向监管到位,让粮食流通大目标与企业小目标无缝对接。财政、农业农村、食品卫生、市场监管等职能部门,要破除本位主义,强化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加强联系、密切配合,做到分工不分家,形成更加严密的纵向体系。

3. 坚持横向融合联动。以产业化为重点,建立横向融合联动机制,逐步形成以地方储备库为龙头,中心库为支撑,收储库为补充的粮食生产、收储、购销、加工、服务的粮食经营格局,推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加工企业和经营企业的各自优势,实现资源互补、经营互动、效益互享,形成上下游产业联合竞争模式。粮食加工企业要创新粮源引进、粮源基地建设等举措,积极与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落实收购订单,增加优质、专用粮食品种,优先向经营企业提供粮食产品。经营企业要将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粮食经营业务相融合,强化粮食信息系统的创新应用,持续加大电子商务、旗舰店、直营店建设力度,完善城乡粮油供应网络,发展“网上粮店”,搞好粮超、粮批、粮校对接,畅通粮油产品供应渠道。整合仓储物流设施,完善粮油食品冷链物流体系,提高物流线路优化水平,降低运输周期,搞好粮油产品配送,确保粮食产品走向国内外大市场。

4. 坚持内外融合联动。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的方向,以对接市场终端为目标,以产业链为纽带,发挥国有粮食企业在仓储、区位、网络等方面的优势,积极主动与粮食产业化龙头企业、新型粮食生产经营主体开展合作或参与投资入股,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由粗放外延式向集约内涵式转变,带动产业链上的各类市场主体实现强强联合、产业组合、协同发展。按照“资源集结、业务对接、收益共享”的原则,成立粮食产业联盟,由产业点状态分散向优质产业集群发展转变,共同制订标准、开发市场,推进粮食种植、购销、仓储、加工一体化经营,促进企业提质增效。加强粮油产业化龙头企业认定和运行管理,合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通过外引内联,创新产销协作模式,以搭建多维度合作平台为支撑,建立起多形式、深层次、长期稳定、更加紧密的粮食产销合作关系,提高企业活力和市场竞争力。

5. 坚持银企融合联动。农业发展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不能为了规避风险不放贷、不扩大资本金,要在认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全方位支持粮食生产、流通、加工和消费等全产业链经营的同时,对贷款主体、资格条件重新认定,调整贷款取向,优化信贷结构,创新产品和服务,推出仓库质押等业务,开发适应企业需要的中长期金融产品,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企业要坚持两条腿走路,除农发行外还要加强与有条件的金融机构联系沟通,以备需要更大资金时能够贷来款。同时,要把诚信放在第一位,在信貸资金使用上按照约定及时还贷付息,真正让诚实守信的无形资产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效益。

(四)充分发挥粮食加工转化引擎作用

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要破解制约粮食加工企业转型升级的全局性重大瓶颈问题,实施“科技兴粮”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部署产业链,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新需求,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努力构建粮食产业全链技术支撑。紧紧围绕“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充分考虑区域地方特色、消费习惯和粮食产业情况,坚持从市场需求出发,向粮食精深加工领域延伸,促进粮油产业链相加、价值链相乘、供应链相通。创新企业经营方式和发展模式,坚持“粮”“食”并进,统筹推进“放心粮油”“优质工程”“主食厨房”建设,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把增加中高端绿色优质粮油产品放在突出位置,做到人有我优、人优我精、全程优质、全链提升,增加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绿色化营养健康粮油产品的有效供给。以“打品牌、创特色、扩影响、增效益”为目标,推动粮食产业新旧动能转换,通过模式创新、质量提升、商标注册、强势推动等,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区域性名牌粮油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综合效能。按照“循环利用、吃干榨净”的原则,探索粮食加工副产物的梯次利用,促进节粮减损、提质增效。

(五)全面提升应急保障能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健全国家储备体系,科学调整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提升储备效能”的要求,健全各种类重要物资收储轮换机制的储备制度、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搞好应急物资的监管、生产、储备、调拨等工作,确保各类物资储备库存适时更新、数量充足、质量良好。认真总结疫情防控期间粮食保供稳价行之有效的做法,加强粮食储备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包括提高粮食储备的智能化、智慧化水平,修订完善粮食应急预案,增强粮食储备体系的应急反应能力。完善“纵向衔接、横向支撑”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将政府物资储备与企业、商业、家庭储备有机结合,实现应急供应网点应急保障新格局,提高储备整体效能。加强信息化平台建设,建立完善信息发布、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分门别类制订处置预案,明确细化各种类保障要素方案,认真开展应急演练,确保能有力应对突发事件。

(六)全面加强法制建设

推进高质量发展涉及粮食工作各方面,亟需更多的法规来规范和调整各类利益关系,要加快推进粮食立法进程,落实部门行政监管责任和地方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和服务,构建政府依法行政、行业依法治理、市场有效监管的法治实施体系。建立分类分级监管体制和机制,坚守依法规范经营的底线,增强法治意识、程序意识、证据意识,谋划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处理问题运用法治方式,推进依法合规经营管理。完善执法机构,加大装备投入,规范执法流程,重点对民营收购企业、加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联合执法,严肃查处涉粮涉储违法违规案件,推动依法管粮工作实现新突破。

(七)把人才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要大力实施“人才兴粮”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支撑,建立高水平人才引进体制机制,通过招录、选调、供需对接等方式,公平、公正地选拔高学历专业人才,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制定人才长期培养规划,以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定向培养为方向,以短期培训、专题讲座和“请进来”教与“送出去”学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实用型人才培养,提高专业人员的技能。加强粮油保管员和粮油质量从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举办职业技能竞赛,营造“练本领、学业务、比技能、强素质”的社会氛围,推动人才培养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努力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引领者,勇于推动生产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不断谱写新时代劳动者之歌。完善人才保留机制,通过薪资待遇提高、住房安置、子女就业、提拔任用、评优评先等激励措施,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环境。

结 语

不忘初心再出发,奋勇争先更出彩。粮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上,还有许多短板弱项和不可预见的困难需要突破,我们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肩负的责任,坚决破除束缚高质量发展的弊端和沉疴痼疾,坚持把国家局党组提出的“两决定一意见”和“五句话”的总体要求与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以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把吃市场饭、走改革路、打发展牌高举起来,继续抓好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三链协同”,促进优产、优购、优储、优加、优销“五优联动”,努力蹚出一条具有行业特色的转型发展新路子,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单位:河南省新安县粮食和物资储备中心)

猜你喜欢

发展方向
探究我国海上灾害医学救援现状及发展方向
我国公路行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浅谈集中采购
论我国股东表决排除制度
浅析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
计算机信息技术发展方向以及应用分析
探讨企业工商管理现状及发展方向
分析医药市场营销的策略与发展方向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