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媒体融合发展的痛点及对策研究
2021-04-18林仲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中央在新闻宣传领域的重大部署,需要重构体制机制,建设全功能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规范传播秩序,强化用户连接和服务,拓展产业运营和增强自我造血能力。文章以浙江省平阳县传媒中心为研究样本,基于该单位在融合过程中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痛点问题提出具体对策,从而探索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县级媒体;融合;痛点;出路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3-0119-03
一、县级媒体融合概说
(一)概念
县级媒体融合其实就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代名词,作为中央的重要改革举措,这是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建设的战略工程[1]。在融合过程中,需要重构体制机制,建设全功能平台,实现资源共享,規范传播秩序,不断深化与受众的勾连和互动,通过黏性的增强来强化产业经营的根据和布局,并在这个过程中让县级融媒体中心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
(二)县级媒体融合的特性
在融合背景下,不同类型的媒体相互渗透影响,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媒介环境;各地竞相打造的本土新闻客户端(APP),成为眼下主流新媒体的标志产物;实时发布、碎片化传播、融合互动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特性成了媒体融合的主要特性;由于受众的垂直细分,个性化融媒体机构迅速崛起;专业、精细、特色(个性),是新媒体人立足的法宝,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互依存而不是取代,形成立体的“全媒体”,即融媒体;开放性(对行业和社会)、互动性(容许各种评论),是融媒体生存和发展的“命门”;媒体人在各种平台上转战、定位,彰显个性价值(最大化);行业并购是融媒体机构快速发展的一道风景线;融媒体时代的手机,被定义为“视网膜交互设备”,并会被新的设备(形式)所取代(如与大脑神经直接关联的某种设备);更加身临其境的“体验性”(H5,以及艺术、娱乐、轻悦化);智慧服务的互动方式将逐步兴起、发展。
(三)县级媒体融合的发展形势
眼下,网络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给媒介格局和传播舆论的生态带来了重大变化[2]。媒体传播形态的多样化造成了原有平台的受众流失,传统媒体不进则退,纸媒、广播电视受众日渐分流,传统媒体收入断崖式下跌。面对传播形态的深刻变革及生存压力,县(市、区)已经开始发力新媒体布局,微信公众号、微博、新闻客户端、抖音等布局数量发展迅速。
二、县级媒体融合存在的痛点问题
自2017年以来,平阳先试先行,启动融媒体中心建设,当时把平阳县新闻中心成建制划转到县广播电视台,2017年12月份挂牌成立县传媒中心。几年来,通过不断协调、不断磨合,目前中心职能配置、内设配置已经完成,硬件整改提升工程已经完工,“中央厨房”已经建成,全媒体“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已经实现,平阳县传媒中心总体上已经在按照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基本要求正常运行。但是在运行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
(一)人才瓶颈需要进一步突破
人才是县级媒体融合改革成功的关键所在。受县级媒体的平台和待遇的制约,人才问题成了县级媒体存在的共性问题。在人才瓶颈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县级媒体融合改革的成果就会大打折扣。
笔者作为平阳县传媒中心的成员,长期参与单位的人事工作,在实践中,虽然平阳县传媒中心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记者队伍的培训教育,但是仍然存在具有全媒体思维的记者、编辑、主持人等人才紧缺的问题,人才招引和稳定性都存在问题。目前,整个平阳传媒中心采访部共50多人,但是既会写又会拍还会出镜的,只有个别资深的中层干部能够做到,其他记者在能力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大部分新招录的采编人员都是非新闻专业科班出身,很多都没有文字采编方面的经验,因此整个队伍的战斗力不强。以平阳县两会报道、每年的台风特别报道为例,派往一线的骨干记者几乎都是从业十多年的老面孔,能独当一面的新记者几乎没有,很多时候还要从其他部门抽调已经脱离采编岗位的老同志来支援应急。
而在经营领域和技术领域,人才急缺的问题突出,优质人才引进难、留住难的问题更加突出。大型活动的策划和新媒体技术开发等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严重制约了传媒中心的业务拓展,也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目标存在很大差距。
(二)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突破
体制机制是一家单位的活水之源,也是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的动力所在。长期以来,大量县级新闻中心和县级广播电视台因为历史遗留问题,体制机制僵化,即使迎来县级媒体融合的改革机遇,也积重难返。
与大多数县级媒体一样,平阳县传媒中心整合之前,各单位的经营状态一直处于困境之中,没有上级政策的有力支持,决策层对于固有的僵化体制束手无策,同时因为改革的阻力太大,导致这项工作成了历史遗留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都明显不畅,又长期缺乏灵活的激励机制,使得单位内部成为“一潭死水”,没有传媒机构应该有的活力。
在实践中,虽然逐步理顺了传媒中心的内部运行机制,但部分涉及核心矛盾的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职工的意见比较大,改革也难以落地见效。例如,曾经两次向平阳县委和县委组织部提出申请,要破除身份障碍,在非事业身份的人员中发展中层干部,但是都被驳回,相关部门明确体制外的人员不能担任中层干部,这对很多非事业身份的业务骨干来说,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同时,在探索采编业务线和技术业务线实行同工同酬方面也充满了阻力,直到目前薪酬激励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与纪检、组织部门一起研究解决。
三、解决县级媒体融合发展存在的痛点问题的对策
上述两大问题是县级媒体融合过程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平阳县传媒中心一直在对外争取政策支持,对内找准改革路径,探索出了解决痛点问题的五大举措。
(一)合力“整”
县级媒体融合,其实就是对县域范围内所有媒体单位的一次大整合,这个整合过程,不仅仅是机构的简单融合,更是整合之后的机构重塑和功能优化。为了更好地实现整合,平阳县委、县政府和平阳县委宣传部、组织部、平阳县委编办等部门形成工作合力,提供了很多的政策支持,因此有了合力“整”的底气。
在实践中,平阳县传媒中心以“能整尽整”为要求,统筹梳理中心内部的整体架构、部门运行、薪酬激励等一揽子制度,整出效率,整出活力。在机构上,将原来的平阳县广播电视台、平阳县新闻中心、平阳县委报道组、温州日报平阳分社都整合在一起,集中全部力量打造县传媒中心。自平阳县传媒中心于2017年10月挂牌成立以来,紧抓机遇,积极谋划,大力推进媒体融合改革发展工作。首先,打通原有的平阳县广播电台的编委会和原平阳县新闻中心的报纸、新媒体采编统筹组,让两个采编决策体充分整合,同时将各自的好的经验做法统筹到一起发挥整体的合力。在功能上,将原来由宣传部负责的外宣工作,也统一整合到县传媒中心,成立专门的外联部,由原平阳电视台在全省表现突出的外宣骨干负责对接浙报、浙广和温报、温广,最大限度让专业的人去干专业的事,也进一步强化县传媒中心的功能和作用。在场所上,完成传媒大楼改建工程,对各项硬件设施进行全面提升,推动县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县委报道组、温州日报分社从分散办公到集中办公,以工作融合推动机构融合。
通过充分的整合,平阳县传媒中心实现了1+1大于2的效果,比如在这次南麂陆岛联网工程竣工投用中,首次尝试与央视配合,两天内多次在央视及各大平台直播,浙江日报三次登上头版。
(二)全力“融”
县级媒体融合,“融”字是关键,也是最终的检验指标。在对待如何融的问题上,平阳县传媒中心严格按照上级的相关要求推进融合进程,同时积极借鉴兄弟单位的融合成功案例,将其转化到本地实践中。
平阳县传媒中心专门成立了融合工作专班,坚持按照“深度融合、形神兼具”的要求,推动媒体资源、业务流程的深度融合。首先,媒体资源上的深度融合。把县内类型内容相近的网站、公众号进行整合,将平阳新闻网平广传媒整合成平阳新闻网,将平阳发布、平阳第一时间、天天平阳等微信公众号整合成平阳发布、平阳第一时间,同时对乡镇、部门微信公众号进行代运营,形成移动传播矩阵,凸显传媒中心宣传的主阵地作用。整合后,平阳新闻网、平阳发布、平阳第一时间的阅读量分别同比增长15%、26%、21%。其次,业务流程上的深度融合。通过重构采编发网络、再造采编发流程,建立统一的全媒体采编中心,每天由值班编委牵头召开编前会,采编系统的负责人全部出席,严格落实新闻报题、重点选题策划、任务分派采编、全媒体发布的闭环管理制度,所有采编人员集中办公、统筹分配,真正打通所有的环节,让大家各展其能,形成正面宣传报道分众传播、分类覆盖格局。
从目前来看,全力“融”的成效已经在日常的采编实践中显现。例如,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平阳县传媒中心在组织拍摄专题纪录片《永远的丰碑》时,坚持统一策划、统一采集,一次采编后,在移动端、电视、报纸、户外大屏幕上都推出了宣传产品,实现“重复饱和式输出”。
(三)着力“建”
改革就是破与立的一个过程,县级媒体融合也需要经历这样的过程。上文所述的全力“建”和合力“融”,其实都是破的过程,要实现立的过程,就需要着力“建”。
在实践中,统筹全中心的力量,并且邀请了外部专家参与战略建设委员会,主要围绕“建体系、建平台”两大重点任务。一个是推进体系的搭建,出台和完善了《平阳县传媒中心(平阳县广播电视台)组织架构及运行体系》,确立了“一个主体、三大系统、三层管理”的体系框架和运行模式。确立的一个主体,就是要突出传媒中心的事业法人主体地位;三大系统则是日常行政事务管理系统、采编播业务管理系统、产业经营管理系统;三层管理则是党委决策、部门执行、个体落实的运行体系。另一个是推进平台建设,始终坚持技术平台“省市縣三级联动,一体化运转”的思路,在多次与浙江广电集团、浙报集团及其平台搭建的负责公司沟通对接后,最终按照“两家同时接入”的要求,决定自建融媒体指挥云平台(即“中央厨房”),目前已经接入“中国蓝云”进行调试运行,接下来将完成“天目云”调试,并尝试实现市级媒体的接入。
实践已有成效。在2021年9月的平阳县西湾开渔节上,平阳县传媒中心的直播活动依托温州本地的融媒体平台和“中国蓝云”、“天目云”、央视新闻移动网等平台的互动,获得了100多万的收看量,“建”的成效得到凸显。
(四)努力“创”
在完善自身建设之后,如何让改革成果扩大化成为工作的重点。在县级媒体融合过程中,努力“创”成了检验工作成果的一个重要抓手,节目创优、活动创新、经营创收等都成为努力的方向。
在这方面,平阳县传媒中心主要立足存在的突出矛盾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体制机制的创新,以此谋求阶段性推进存在问题的“消耗清零”。对于体制机制不完善和人才急缺的现实问题,全力探索创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和培育计划,创建全媒体绩效考核办法和经营创收激励办法。针对新闻宣传、外宣工作缺乏统筹性的问题,制定出台外宣工作机制,建立全媒体“统一选题、采编,多元生成、上送”机制,并像制造业公司的“工艺流程图”一样,绘制采编发流程图,规范新闻选题、采集、编发、审核、推送每一个环节,实现内外宣工作质和量的全面提升。今年,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共刊发涉及平阳的正面新闻报道3000多条,其中央视刊播20多条、人民日报8条、浙江日报头版13条,均远超之前。
同时,在温州新闻奖和浙江新闻奖、浙江广电节目奖的评选中,都有优秀作品斩获奖项,在温州本地的县级媒体中成绩名列前茅。经营创收工作在节目活动化、活动节目化的创新理念带动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
(五)致力“拓”
在县级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改革实现事业发展是一个重要任务。这就需要有开拓精神,实现各项指标的增长。因此在现有的基础上求突破,是改革不断向前推进的目标任务。
对此,平阳县传媒中心致力于在“拓”字上做文章。主要对照“新闻+”的要求,围绕拓宽思路、拓展业务,为县传媒中心进一步发展注入内生动力。主要有三个拓展提升:第一个是拓展提升融媒体APP,请浙报APP创作团队帮助谋划设计,打造一个后台技术成熟、栏目设置合理、服务性强、地方性强的综合资讯类APP,目前已经在向全社会征集APP名字。第二个是拓展提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参与智慧政务、数字政府等建设,整合党政部门信息资源,融入地方政务、公积金查询、医疗教育、科普公益等公共服务项目。比如充分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这个平阳特有的平台,将其多方面的职责、功能纳入融媒体系统进行运作,实现两个中心同频共振。第三个是拓展提升融媒体业务,推动党政部门的业务向传媒中心倾斜,比如推动部门与传媒中心联办“社情民意直通车”“以案释法”等栏目,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四、结语
总之,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来说,一定要深刻领会县级媒体融合的指导思想和具体导向,明晰自身存在的难点和痛点问题,不断寻求破解之策,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媒体融合之路,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媒体融合样本。
参考文献:
[1] 陈仲明.与省联手共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探索[J].视听纵横,2019(3):4-5.
[2] 李潇.县级融媒体的发展策略探索[J].传媒论坛,2019(22):79.
作者简介 林仲,本科,记者,副主任,研究方向:广播电视新闻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