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C创作平台“治愈”类Vlog分析
2021-04-18李敖
摘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技术的创新促使了“Vlog”(视频博客)这一新兴视频短片的诞生。目前,各大视频创作平台的Vlog作品已呈现出明显的风格、类型分化,包括美食类、宠物类、旅游类等多种不同类型,其中拍摄节奏缓慢、背景音乐舒缓、视频内容温馨的Vlog通常被划分为“治愈”类。研究选取bilibili弹幕网这一UGC(用户生产内容)平台上的“治愈”类Vlog博主“自顾自少女呀”作为分析个案,目的在于从中得出新媒体环境下“治愈”类Vlog的特点,以供同类型视频创作者、UGC创作平台参考。
关键词:Vlog;短视频;新媒体;UGC;年轻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3-0011-03
一、Vlog诞生背景及现状
(一)Vlog诞生背景
融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介平台的出现使得以博客为主的旧媒介平台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中。在这一媒介环境的催生下,Vlog作为一种“另类”的博客诞生,对于互联网用户而言,这一形式的博客并不陌生,将其名称拆分开能得到“Video Blog”,即视频形式的博客。相较于传统以“文字+图片”形式为主的博客而言,Vlog更多时候以“视频+音乐”的形式展示,使受众能够拥有视觉和听觉方面的双重感受。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具有Vlog特点的视频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国外出现了以第一人称进行手持式独立完成拍摄的视频。2002年,“Vlog”一词被正式使用。2012年,网友在YouTube平台上发布了第一条Vlog,之后大量Vlog作品诞生。
在我国,Vlog的创作与发展一直处于滞后于国外的状态,直到2018年,艺人欧阳娜娜在微博平台分享她在国外留学的视频,Vlog由此进入国内大众视野[1]。
(二)Vlog发展现状
随着媒介技术的发展变化以及5G时代的到来,我国迎来一个崭新的视频社交时代。根据《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9.44亿,2020年网络视听产业规模破6000亿元,网民使用率为95.4%。2020年6—12月,我国新增网民4915万。其中,25.2%的新网民因使用网络视听类应用而接触互联网,短视频对网民的吸引力最大,20.4%的人第一次上网时使用的是短视频应用,人均单日使用时长超2小时,短视频的用户规模达到了8.73亿[2],仅次于即时通信,排在第二位。
如今,依托視频的社交功能,观看Vlog、短视频已经成为人们熟悉的社交方式。大街小巷上,随处可见拿着手机拍摄Vlog的人,越来越多的人在视频网站上创建并运营自己的Vlog账号。
二、个案选取与分析
(一)账户分析
正如上文提到的,近年来,Vlog在国内视频市场逐渐兴起,收获了年轻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并逐渐发展出多种类型的Vlog。各个领域都有众多UGC创作者参与,其中日常Vlog分类下带有“治愈”标签的Vlog在各大视频网站都有一定的热度,这一类型的Vlog以烹饪、学习、看书、写手账等宅家琐碎日常为主要呈现内容,力图体现生活的闲适与仪式感,并使受众从中感受到平静的气氛。如今,越来越多UGC创作者正投身此领域,并也初露头角。
研究选取当前在年轻人群体中受众较广的bilibili弹幕视频网(以下简称“B站”),并以治愈类Vlog博主“自顾自少女呀”为研究对象。
根据B站“自顾自少女呀”账户的个人简介,其创作主体为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硕士,现定居杭州。账户的内容主要集中在Vlog视频,账户风格以治愈、日常为主,运营主体为个人。截至2021年12月1日,该账户粉丝数为19.1万人,获赞数为40.7万,视频总播放数为753万。
基于研究的主要目的及该账户的具体情况,笔者主要采用个案分析法,并集中于主题分析、受众分析、内容分析和盈利模式分析,以期对该账户进行覆盖面较广的剖析研究。
(二)主题及内容分析
通常情况下,Vlog的主题会体现在标题里。通过对研究对象发布的112个Vlog视频进行采样,并筛除播放量不足1万的15个视频,将剩余的97个视频的标题进行汇总,通过Python对视频标题进行文本挖掘,并经过研究人员的筛选,得出频率最高的12个关键词,将其按频次降序排列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可以明显看到,“治愈”是研究对象创作视频的核心主题,而伴随该主题同时出现的则以好物分享、宅家日常、食物烹饪等词汇为主。需要注意的是,在通常的语境下,“治愈”是恢复健康的意思,而在互联网语境下,“治愈”一词还多了一层含义——温暖人心、净化心灵、给予安慰,愈合心灵创伤、修补心灵缺陷。
研究对象的视频虽然以分享日常琐碎为主,但热度并不低,播放量从几万到几十万不等。根据评论区的反馈看,主要原因可能是其视频内容抓住了受众的心理,让视频充满了“治愈”的元素,能够引发受众共鸣,从而得到支持与传播。
以上表中的高频关键词为例,“生活”(36次)、“分享”(22次)等关键词之所以有着较高的出现频率,结合其他研究中的访谈案例——在一线城市从业于互联网行业的22岁女生冬冬说:“生活已经够苦了,需要甜甜的快乐来治愈。”她最喜欢在下班回家的地铁上看“小姐姐们的精致生活”。人挤人的地铁车厢里,只要打开视频、戴上耳机,冬冬仿佛就能穿越进画面里,和Vlog博主一起煮火锅、做奶茶、拆快递……用她的话说,“看到了就等于过上了”[3]。不难看出,以生活、分享等作为标题和内容关键词的视频能够抓住部分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引发其关注与喜爱,从而收获一定的受众群体。
再如上表中的高频词“一人食(15次)”,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下社会整体的居住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年来,中国的一人户占比持续增加。2020年,全国一人户的比例达到了25.39%[4],相当于每4户人家里,就有1户是独居家庭。在这些独居家庭里,单身独居青年的数目比空巢老人还多。根据阿里数据2017年发布的报告,单身青年分布最密集的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其中深圳以307万单身独居青年居于榜首。紧随其后的则是成都、杭州、苏州、东莞、郑州、武汉等新一线城市,单身独居青年数量均在100万以上[5]。从数据中不难看出,在忙碌的大城市里,独居且匆忙的生活成为许多年轻人的常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亏待自己,在这样一种大环境下,“一人食”也被赋予了一种主动、积极生活的意义。
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带来了过重的压力,年轻人越来越习惯于以“躺平”的态度面对生活,没空精致,更没空记录。这时,如果有视频展示出生活也可以过得充满仪式感,让年轻人发现慢下来的生活其实很美好、精致地生活是爱自己的表现,从而对这种生活产生一种向往,那么这类视频也会相应获得流量。研究对象的绝大多数视频都抓住了这部分受众的心理,将日常琐事作为核心主题,加上暖色调的滤镜和励志的文字,营造出美好、精致、慢节奏的生活场景,用视频“治愈”人心,击中受众的“痛点”和“痒点”,从而收获曝光和流量。
(三)对比分析
整体来看,“治愈类”的Vlog视频节奏较慢,创作者很少出镜和说话,大多时候内容阐述都以字幕为主,配以舒缓轻柔的音乐,营造一种安静的氛围,从而让受众也随之舒缓心情。但不同的创作者在视频细节上的处理也有不同,给受众带来的视听感受也不同。以B站的另一位UGC创作者“WithJerrry”为研究对照组,能够明显体现研究对象的Vlog视频具有的优势。
之所以选择该博主为对照组,是因为它与研究对象的账号定位、视频风格、剪辑手法的相似度较高,且二者的账户都运营了3年左右。但是对照组的流量(粉丝数9.6万、获赞数12.5万、播放数212.2万)远不如研究对象(粉丝数19.1万、获赞数40.7万、播放数735万)。
为了尽可能减少对比中的影响变量,同时使分析更具针对性和客观性,对比研究选择二者都以“记录自己的一天”为内容,且发布时间已超过一年以上的视频进行具体分析,分析结果如下。
第一,视频流量与时间因素相关。从视频时长上看,对照组的视频长达20分钟,而研究对象的视频时长只有6分半。上文的分析已经提到过,这类视频的受众基本以忙碌的年轻人为主,其缺少时间和耐心,因此视频时长会对观看完成率产生较大影响,过长的视频会减少受众的观看欲望。相较于6分半,20分钟则显得较为漫长,只有目标受众具有较长的空闲时间且刚好刷到这个视频时,才有概率点进去看。
此外,视频发布时间也是一项重要的影响因素。对照组的视频发布于凌晨1:25,对于绝大多数目标受众而言,这一时间属于睡眠时间,只有较少的人会在这个时间刷B站。研究对象选择的发布时间则是18:15,正好是工作日的下班期间,大多数目标受众要么在下班、放学路上,可以坐在地铁里刷手机;要么是正在吃晚饭,边吃边找“下饭视频”。对于忙碌了一天的他们而言,一个不长且治愈的视频正好能满足他们此时亟须放松的大脑和心灵。
二者视频均以生活场景的混剪作为片头,不同之处在于对照组的片头用了31秒才进入主体视频,而研究对象在视频第9秒就已结束片头。对于受众而言,如果超过20秒都没有进入正片,则很容易消磨最初的新鲜感,影响后续的观看欲。因此,对于创作者而言,应该从观众角度出发,减少不必要的铺垫,尽快进入正片。
第二,字幕形式紧扣受众体验。字幕是细节的体现。对照组视频的字幕在画面下端,且调整了透明度,视觉观感不够明显。虽然这样可以让视频的主体画面不受遮挡,但是此类视频的字幕本身就具有与受众对话的功能。研究对象的处理则是将字幕放在画面正中,且增加了阴影发挥强调作用,使受众在观看视频主体的同时也能一眼读完字幕,与博主的对话感更明显。
而在吃饭的场景中,对照组采取的方式是将食物摆出来,以说明性的字幕“今天也请好好吃饭吧”带过,接着便呈现创作者吃饭的画面。而研究对象则先把做好的食物向镜头展示,以分享和交流的视角凸显对话感,配以字幕“吐司好香,尝一口”,增强了受众的在场感和参与感。
三、推广和盈利模式
目前,B站是UGC创作者投放作品的主要平台,原因在于一方面其弹幕互动机制较成熟,创作者通过观察、分析弹幕就能够得到关于视频内容的实时反馈,从而针对性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相应的调整。另一方面B站年轻的社群文化也使受众拥有较为统一的共鸣点,从而吸引受众长期使用,增强用户黏性。
此外,研究对象在小红书平台也有账号,且两个平台发布的内容不完全一致。尽管“治愈类”Vlog视频主体仍然保留,但还有更多贴合小红书平台风格的内容,如语言风格活泼化、封面色调鲜艳化、具体内容平台化等。以研究对象发布的“26岁生日Vlog”为例,发布于B站的作品就是纯粹关于自己生日的视频,而发布于小红书的作品则是含有软广告的一条“带货”视频。
虽然B站有针对创作者的奖励机制,然而要想获得可观的收益并不容易。并且B站在视频流量扶持机制上采用的是人工推荐,而不是大数据推荐。但小红书的盈利大多来自广告收入,粉丝数达到一定数量即有机会接到广告商的邀请。
四、结语
作为融媒体时代拥有较多受众的新兴视频形式,发展到当前阶段的Vlog在各大UGC创作平台上都拥有较为重要的地位。对于想要投身于这一领域的创作者而言,上述的研究对象虽然仅为个案,但其账号风格设置、主题选取、拍摄形式等都具有较为普遍的参考意义。一方面可供初学者借鉴整体框架,从而在此基础上逐渐探索出带有个人风格的Vlog,另一方面也为整个“治愈”類Vlog领域提供了多元化的发展方向与创作视角。同时,各大UGC创作平台也可以此为代表对这一领域进行更垂直的研究,并结合实际情况扶持更多切合当下年轻人视角和需求的相关作品,从而开辟更广阔的市场。
参考文献:
[1] 陈娜,高明珍.短视频内容生活化的分析:以Vlog为例[J].今古文创,2021(40):87-88.
[2] 2021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R].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2021-06-02.
[3] AI蓝媒汇.为什么那么多人爱看“独居Vlog”?[EB/OL].微信,https://mp.weixin.qq.com/s/qumxih7WjJRW7MjVc6dQ2g,2021-06-07.
[4] 付凌晖,刘爱华.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71.
[5] 阿里数据发现:爱分享、重社交,一线城市“最空巢”[EB/OL].阿里数据,https://dt.alibaba.com/page10.htm?spm=a1zar.8197699.0.0.76fe5994-YsNybT&acm=lb-zebra-227580-1867803.1003.4.1605791&scm=1003.4.lb-zebra-227580-1867803.OTHER_14926320527970_1605791,2017-05-03.
作者简介 李敖,本科在读,研究方向:新媒体、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