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应用研究
2021-04-17张华东刘国东张观南
张华东 刘国东 张观南
1南方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518020;2广东省东源县人民医院 517500
精准扶贫,指应用现有科学技术程序对贫困地域、贫困区域环境、贫困居民等展开的精准帮扶。其最早于2013 年,在习近平总书记湖南湘西考察中提出。其涵盖范围广,在医学领域,由上级医疗体系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进行帮扶,显示是更为有效的精准扶贫方式[1]。当前广东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薄弱、人员综合素质不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低下。2018 年底省委组织部、省卫生健康委联合组织的广东省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紧密型帮扶是省卫生健康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基层高质量发展的具体举措。根据省组织部、省卫健委部署,采取“院与院”一对一结对帮扶3 年的形式,深圳市人民医院精心选派医疗卫生骨干人才至少3 批次常驻东源县人民医院进行帮扶。医疗卫生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的实施正式响应党“十三五”贫攻坚战号召,有利于打通城市优质资源依次梯度下沉的通道,形成帮扶制度和机制,有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对落实医改“补短板强基层”政策,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解决全省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那么,在组团式紧密型精准扶贫下,为提升东源县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究。
1 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现状
1.1 群众就医意愿差 知己知彼方百战不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优化中,我们首先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研究显示,中国现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存在明显不足,如群众就医意愿弱[2-3]、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等。从群众就医意愿差出发,我们发现,在除去基础且最为普遍的需要打点滴以及简单治疗的疾病(如感冒、发热、发炎)外,群众很少选择基础医疗服务。尽管市级及以上医院距离较远,群众仍会选择舟车劳顿,享受相对更好的医疗。究其原因,无非不信任,群众不信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不信任基层医院医疗技术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交通越发便利,人们出行更加容易和方便,这是群众选择更大的医疗机构为自身及家人生命健康提供保障的因素之一。但从事实出发,群众不再信任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原因,还在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的确亟需提高。例如,清远市整体卫生资源发展情况良好,但其中农村基层医疗卫生资源占比逐渐缩减[4-5]。基层医疗设置相对简陋,较为复杂的病情难以解决是现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欠缺之处。其相对薄弱的医疗服务能力,久而久之,给群众带来较多负面认知,在人们心里,基层医疗服务较差。除此之外,医疗设施不完善,医疗技术水平低也给疾病治疗带来诸多阻碍,误诊、医疗事故时有发生,这极大影响了群众对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信任,削弱了群众接受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热情。
1.2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 经研究分析,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不足之处,还体现在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总体表现为,医护人员专业能力不足,尤其是乡镇医疗机构优质人才匮乏,以及医疗设施陈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进不来、留不住等。医护人员专业能力不足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较低的主要因素。医者仁心,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代名词。群众一旦走进医院就意味着身体机能出现故障,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然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医护人员能力较低,其帮助必然有限。医疗设施陈旧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不足之二。纵观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普遍相对陈旧。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愈加认识到教育兴邦、科技强国的理念。近些年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研究,投入大量资金到科研领域作为科研经费,支持科研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医学也不例外,医疗领域是典型的高精尖技术集合地[6-7]。因此,国家在医疗领域的投入较多,给人们生命健康带来更多保障。但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政府及国家给予的支持明显不足,国家将目光更多地投向了大医院、三甲医院、市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资源不均衡分配导致基层医疗服务设施相对薄弱。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不足之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人才进不来,留不住。基层医护人员能力不足还体现在人才引进与任用的不足。现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中,人才引进明显不足,而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自身人才仍然较难长时间服务于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医疗服务体系同样呈现明显不足,如信息沟通机制欠缺、病房管理方式方法传统等。
2 精准扶贫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举措
2.1 协助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的关键因素之一。我国医疗机构管理人员十分重视硬件设施[8-9]。基于此,为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精准扶贫背景下,我们结合当地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实际情况,选择出更符合当地人民需要的科室进行建设。科室建设中,利用市级优质医疗资源进行针对性帮扶,帮助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设具有当地特色的、优质的科室。在特色科室建设中,为确保科室建设的有效性[10-11],市级医疗单位采用了多种帮扶机制,如医护人员能力提升,做到资源下沉。考虑到群众就医的方便快捷性,针对特殊人群(如孕产妇,胸痛、脑卒中患者等)构建绿色通道。在医疗领域,时间就是生命,每次紧急的医治就是与生命赛跑的过程。基于此,构建绿色通道无疑是提升医疗能力,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的有效手段。此外,在基础医疗设施优化中,我们还有效利用了互联网技术、信息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构建远程通讯系统。在现代科学技术辅助下,通过远程培训、远程会诊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医疗管理系统,加强各部门间的沟通,提升医疗服务能力[12]。从长久提升医疗服务的角度出发,我们同样将科教科研结合,协同政府改良了东源县人民医院常规基础医疗设施,引进了先进医疗仪器。同时,构建了科学的研究项目,以保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基础设施不断优化,且持久具有实际应用,为群众就医提供良好保障,为医疗事业体系的完善奠定基础[13]。
总结以上叙述,在精准扶贫项目中,从医院硬件设施调整上,深圳市人民医院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为东源县人民医院提供精准帮助:⑴协助东源县建立符合当地特色的医疗科室;⑵构建孕产妇,胸痛、脑卒中患者绿色通道;⑶利用信息技术,协助构建互联网远程通讯系统;⑷帮助构建东源县人民医院自我信息化系统,革新患者管理;⑸精准扶贫,结合科研科教,构建持续优化机制。
2.2 打造技术过硬的专业人才梯队 切实提升工作人员工作能力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精准帮扶重中之重,是群众得到良好医疗环境的基础。因此,精准扶贫背景下,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中,针对东源县人民医院,帮扶构建了更为健全的人才培养体系,以提升东源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工作能力。健全人才体系中,根据深圳市人民医院现有人才队伍建设机制,为东源县人民医院人才梯队建设提出了行之有效的人才梯队建设建议,建议其将现有基层医疗人员进行分层,建设人才梯队。对现有医疗工作人员按不同能力、不同级别划分。划分后根据具体情况分别进行培训,以高效提升医护人员医疗服务能力。与此同时,在本次精准扶贫中,为保证东源县人民医院能够共享深圳市人民医院更好的培训资源。我们在建立人才梯队培训机制中,制定了深圳市人民医院与东源县人民医院长期帮扶机制,以加强东源县人民医院医护工作人员两地定时定点交流学习[14]。
此外,培训中,我们鼓励东源县人民医院积极利用精准扶贫资源,利用深圳市人民医院帮扶条件,开展基层医疗工作者培训工作。当然,在医护人员工作能力提升中,除深圳市人民医院提供的具体帮扶政策,东源县人民医院还应建设自我能力机制。在日常工作中,通过内部培训,内部医护服务交流、学习、考核等方式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虽然存在诸多不足,医护人员服务能力有限,但不断学习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必然是卫生服务能力提升的非常重要的因素。基于此,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内部,政工干部、工会人员或行政管理人员应积极开展内部服务能力提升交流会,邀请德高望重的医护人员和医护服务能力较强的医护人员进行经验分享,以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内部整体服务能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总结,本次深圳市人民医院针对东源县人民医院开展精准帮扶中,除协助构建更为完善的医疗硬件设施,健全长期优化机制外,本次帮扶,我们还着力于提升东源县人民医院软实力——打造医护人员过硬的本领。在医护人员能力提升中,构建长期帮扶机制,提供科学指导。
2.3 协助健全医疗管理制度 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需要较为完善的管理制度的庇护,需要从管理、制度角度出发,强化巩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举措,例如留住人才计划。上文我们提到过,现今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一大阻碍即人才引不进、人才留不住。除东源县人民医院基层属性,其本身的医疗管理制度同样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基于此,为有效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本次精准帮扶中,协助完善相关制度亦是深圳市人民医院重点帮扶内容之一。利用深圳市人民医院现有资源,结合东源县人民医院历史、地缘、经济等方面,构建了“三基培训”机制,完善了医院科研、学科建设等规章制度,进一步强化了深圳市人民医院、东源县人民医院、科研机构、政府的深入交流与合作。在健全合理考核机制中,建议东源县人民医院,应明确相关奖惩制度、晋升机制,健全合理考核机制。从医护人员能力、医德素养、服务意识等方面全面考核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医护人员。考核中,将表现优异的医护人员列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行集中培养,进而在能力提升符合岗位需要的情况下,予以岗位晋升,给予高素养人才更好的发展空间。同时在薪酬福利制度完善中,向精准帮扶单位学习,重视人才,给予人才相应薪资报酬,从福利待遇及发展上满足高素养人才需要,提升高素养人才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中自我实现感受。此外,在东源县人民医院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中,构建以东源县人民医院为龙头的县域医共体,优化整合县域所有医疗资源,通过医共体总院与成员单位之间人才双向流动、技术扶持等措施,整体提升东源县医疗医共体医疗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县域住院率,实现群众小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县的目标[6]。
总结,精准扶贫项目中,以上是本次深圳市人民医院针对东源县人民医院开展的第3 项帮扶内容——规章制度细化帮扶。
总而言之,“精准扶贫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应用研究”是一个而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是一个符合时代发展的课题,是一个具有时代标志性的医学课题,是一个与时俱进、积极践行医改、践行精准扶贫理念的课题,值得广大医疗事业从业者高度重视。本文我们从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人员能力、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管理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对精准扶贫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行了深入探析。当然,精准扶贫下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有效举措还有很多。例如,建立合理薪酬体系、促进人才培养、重视青年医护人员发展、加强与三甲医院的深层次沟通、建立三基基地等。这需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相关工作人员、管理人员积极探索,以在精准扶贫视角下,基于精准帮扶政策,精准帮扶资源,行之有效地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