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例两性霉素B致毛霉菌感染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分析

2021-04-17黄鹂徐寅鹏李方许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郑州450000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药学部郑州450000

中南药学 2021年2期
关键词:巴坦两性霉素药物性

黄鹂,徐寅鹏,李方,许晨(.郑州市妇幼保健院药学部,郑州 450000;.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药学部,郑州450000)

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是指由各类处方或非处方的化学药物、传统中药、天然药、生物制剂、保健品、膳食补充剂及其代谢产物乃至辅料等所诱发的肝损伤[1-4],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之一[5],占所有药物不良反应数量的10%~15%[6]。多数抗真菌药对毛霉菌无效,两性霉素B 是治疗毛霉菌的一线药物。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大部分经肝脏代谢,长期使用有可能会引起一定程度的肝损伤。有关研究表明,两性霉素B 引发的不良反应最常见为低钾血症,其次为肝损伤(发生率为13%~28%)[7]。因此如何正确判断药物性肝损伤并对其进行分级、分类和治疗,是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非常关注的问题。本文就两性霉素B 致毛霉菌感染患者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进行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1 病史简介

患者,女,43 岁,2 周前开始阴道流血,分泌物增多,白带增多,并且咳嗽、咯痰。咳嗽呈阵发性;痰为铁锈色脓性痰,不易咳出;无发冷、发热等症状,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医,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具体用法用量不详)治疗7 d,症状无改善。3 d 前阴道流血、咳嗽、咳痰症状加重,体温最高37.6 ℃,来本院查血常规提示炎性指标正常,C 反应蛋白(CRP)升高,胸部CT 提示:右肺上叶空洞性病变。为进一步诊治,急诊以“宫颈炎?社区获得性肺炎?”于2019年11月20日收入本院。患者家中阴暗潮湿,地板及墙上可见霉菌生长。无药物、食物过敏史。

查体:体温37.6℃,脉搏78 次·min-1,呼吸20 次·min-1,血压128/88 mmHg(1 mmHg =133.2 Pa)。右上肺呼吸音低,双肺闻及大量痰鸣音及湿性啰音。子宫颈呈糜烂样改变,触之易出血。伴有黄色分泌物覆盖子宫颈口流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7.1×109·L-1、中性粒细胞65.7%、淋巴细胞 23.5%,阴道分泌物白细胞增多、降钙素原0.058 ng·mL-1↑、CRP 15.5 mg·L-1↑、谷丙转氨酶(ALT)28.3 U·L-1、谷草转氨酶(AST)28.3 U·L-1、碱性磷酸酶(ALP)67.2 U·L-1、总胆红素(TBil)13.6 μmol·L-1、白蛋白:50.1 g·L-1、谷氨酰转移酶(GGT)31 U·L-1。

胸部CT:右肺上叶空洞性病变。

入院诊断:宫颈炎;社区获得性肺炎。

2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阴道镜检查:宫颈糜烂伴有息肉样赘生物。行宫颈息肉摘除术。检查胸部CT:右肺上叶空洞性病变,双肺闻及大量痰鸣音及湿性啰音。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明确,且不能排除真菌感染,送检痰培养和血清G/GM 实验,入院当日11月1日(D1)给予注射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4.5 g ivgtt q12 h)联合注射用阿奇霉素(0.5 g ivgtt qd)抗感染治疗,氨溴索(30 mg iv bid 化)痰治疗。11月3日(D3)患者阴道出血减少,白带减少,体温:37.5℃,咳嗽、咳痰较前无好转,痰涂片查抗酸杆菌(-),血清G实验:45 pg·mL-1(-),血清GM 实验:1.15 μg·mL-1(+),痰培养结果:丝状真菌。考虑为侵袭性肺曲霉病,临床药师建议加用注射用伏立康唑200 mg ivgtt q12 h 进行抗真菌治疗。11月5日(D5)患者无阴道出血和白带,体温:37.2 ℃,咳嗽减轻,咳铁锈色脓性痰,血清G 实验:38 pg·mL-1(-), 血 清GM 实 验:0.74 μg·mL-1(-),停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奇霉素,并立即经CT 引导下皮肺穿刺活检以确诊真菌感染。11月10日(D10)患者体温升高至38.3 ℃,双肺闻及散在湿性啰音及痰鸣音,肝肾功能正常,经CT 引导下皮肺穿刺活检结果:镜下见少量支气管黏膜组织,间质纤维增生,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其中可见高度变性的真菌、菌丝及孢子,符合真菌感染;痰栓真菌培养+鉴定提示毛霉属某种;特殊染色:PAS(+),氯胺银(+),抗酸染色(-)。临床确诊:肺侵袭性毛霉菌病,停用伏立康唑,临床药师建议给予注射用两性霉素B,初始剂量2 mg·d-1(D1),然后每日增加 5 mg,增加至每日40 mg 后停止加量。11月15日(D15)患者肺部感染逐渐好转,肝功能正常。11月20日(D20)患者胸部CT 示右肺上叶病灶较前有所吸收。但同时患者出现轻微的纳差、恶心、乏力等症状,结合肝功能指标升 至ALT 124.8 U·L-1↑,ALP 87.8 U·L-1、TBil 37.8 μmol·L-1↑,及目前使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40 mg·d-1),考虑患者出现了药物性肝损伤,临床医师将两性霉素B 减量至15 mg·d-1,并给予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 mL ivgtt qd)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500 mg po bid)保肝治疗。11月23日(D23)患者纳差、恶心、乏力等症状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指标继续上升至ALT 245.3 U·L-1↑、ALP 101.8 U·L-1↑、TBil 51.3 μmol·L-1↑,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商议后发现两性霉素B 减量无法缓解肝损伤,遂停用,更换为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200 mg po qid。11月26日(D26)更换抗真菌药物3 d 后,患者体温和血常规均正常,无咳嗽、咳痰,纳差、恶心、乏力等症状逐渐好转,肝功能指标降至ALT 187.5 U·L-1↑、ALP 97.2 U·L-1↑、TBil 36.7 μmol·L-1↑,肝功能逐渐好转。11月30日(D30)患者肝功能指标降至ALT 112.4 U·L-1↑,ALP 96.5 U·L-1↑,TBil 24.9 μmol·L-1↑,ALT 较峰值降低54.2%,停用熊去氧胆酸胶囊。12月2日(D32)患者病情好转,肝功能指标进一步下降,出院带药继续治疗。

3 临床治疗事件分析与讨论

3.1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断和关联性评价

患者在11月10日(D10)确诊为肺侵袭性毛霉菌病后,根据《ECMM 全球指南:毛霉菌病的诊断和管理(2019年)》[8]的推荐,停用伏立康唑,首选两性霉素B 治疗肺毛霉菌感染,11月20日(D20)开始出现纳差、恶心、乏力等症状,肝功能指标开始升高,11月23日(D23)纳差、恶心、乏力等症状进一步加重,并且肝功能指标达到峰值。根据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9],患者在11月20日(D20)肝功能指标ALT 124.8 U·L-1(>3×ULN),TBil 37.8 μmol·L-1(>2×ULN),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

临床药师在查房时和医师一起探讨肝损伤发生的原因,患者既往无肝脏相关疾病史和酒精滥用史,病毒性相关肝病抗体和自身抗体检查均为阴性,排除了病毒性肝炎和自身免疫性肝炎,因此有可能为药物性肝损伤。翻看患者的用药记录,查阅相关药物的说明书及文献后发现,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奇霉素、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均可能引起药物性肝损伤。

根据中国《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年)》[9]、美国《EASL 临床实践指南简介:药物性肝损伤(2019年)》[10]的推荐,采用RUCAM 量表对药物与肝损伤的因果关系进行客观性和系统性综合评估。依据RUCAM 量表中药物性肝损伤发病的时间、ALT 峰值与ALT 正常上限之间差值降低50%的天数、药物性肝损伤在说明书中是否已标明等指标,可排除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奇霉素引起的肝损伤,伏立康唑与肝损伤的关系为可能,两性霉素B 与肝损伤的关系为很可能,因此患者的肝损伤由两性霉素B 引起的概率较大。

3.2 药物性肝损伤的类型及分级评价

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 版)》[9],基于受损靶细胞类型的分类,该患者住院第23日(D23),ALT(245.3 U·L-1) >3×ULN,R(5.42)>5,为肝细胞损伤型损伤。该患者住院第23日(D23),ALT 245.3 U·L-1↑,ALP 101.8 U·L-1↑,TBil(51.3 μmol·L-1)>2.5×ULN(2.5 mg·dl-1或42.75 μmol·L-1),根据严重程度分级为2 级中度肝损伤。

3.3 药物性肝损伤的处置

3.3.1 药物性肝损伤的停药指征 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 版)》[9],患者在住院第23日(D23),肝功能指标ALT(245.3 U·L-1)>3×ULN,且TBil(51.3 μmol·L-1)>2×ULN达到停药标准,需停药换用其他对肝功能无影响的药物。

3.3.2 抗真菌药物的调整 患者D1 以社区获得性肺炎为主要疑似诊断入院治疗,使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联合阿奇霉素进行治疗。经抗感染治疗3 d 后效果不佳,D3 由于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导致的血清GM 实验出现假阳性结果[11],误诊为肺侵袭性曲霉病使用伏立康唑进行治疗,治疗7 d 效果无明显改善,D10 通过CT 引导下皮肺穿刺活检确诊为肺侵袭性毛霉病,使用两性霉素B 进行治疗,D20 开始出现轻微的纳差、恶心、乏力等症状,肝功能指标升高,确诊为药物性肝损伤。

两性霉素B 为多烯类抗真菌药,其抗菌谱广,是治疗大多数深部真菌感染的首选药物,但不良反应多且严重,其中肾毒性最为常见,肝毒性容易被忽视。两性霉素B 脂质体相较于两性霉素B 普通制剂是否降低肝损伤发生率,各文献报道并不一致。Wang 等[12]研究结果显示,因脂质体改变了两性霉素 B 在组织的分布(两性霉素B 脂质体在不同脏器的浓度从大至小依次为肝>脾>肺),所以肝损伤发生可能率比普通制剂更高。张令春等[13]研究显示,脂质体包裹两性霉素B 后增加其对真菌细胞膜上麦角固醇的亲和力,提高了抗真菌活性,肝毒性也更低。基于以上不同的研究结果,在应用两性霉素B 普通制剂出现肝损伤后,不建议换用两性霉素B 脂质体,而选择逐步降低两性霉素B 剂量。

降低两性霉素B 剂量3 d 后,D23 患者纳差、恶心、乏力等症状进一步加重。肝功能指标继续升高,临床医师和临床药师商议后发现两性霉素B 减量无法缓解肝损伤,遂停用注射用两性霉素B,更换为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

根据《ECMM 全球指南:毛霉菌病的诊断和管理(2019年)》[8]的推荐,两性霉素B 和泊沙康唑是治疗肺毛霉菌感染的一线药物。操梅林等[14]对泊沙康唑与两性霉素B 的临床应用进行比较,表明泊沙康唑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同时检索文献,没有发现泊沙康唑导致肝损伤的报道。根据《抗菌药物药代动力学/药效学理论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 版)》[15]及药品说明书,轻度、中度、重度肝功能损害的患者,使用泊沙康唑无需调整剂量,可更好地治疗真菌感染。并且该患者为急性肝功能损伤,主要影响静脉药物的代谢和清除,对口服药物的吸收代谢影响较小。因此选用泊沙康唑口服混悬液进行治疗直至出院。

3.3.3 药物性肝损伤保肝药的使用 根据《药物性肝损伤诊治指南(2015 版)》[9]推荐,可选用双环醇和甘草酸制剂治疗轻-中度肝细胞损伤型和混合型药物性肝损伤伴较重炎症患者;水飞蓟素可试用于炎症较轻者;熊去氧胆酸用于治疗胆汁淤积型药物性肝损伤。患者经过评估为中度肝细胞损伤型药物性肝损伤,医师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联合熊去氧胆酸胶囊保肝治疗不适宜,因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治疗ALT 明显升高的急性肝细胞型药物性肝损伤,不需使用熊去氧胆酸胶囊。同时指南不推荐联合应用多种保肝药物,也不推荐预防性使用保肝药来减少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因此,临床药师建议单独使用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但临床医师没有采纳。

4 总结

该患者入院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阿奇霉素+伏立康唑联合治疗有一定疗效,可能入院时为细菌真菌混合感染,后期主要为真菌感染。患者家中阴暗潮湿,地板及墙上可见霉菌生长,毛霉菌可能是真菌感染诱因。当怀疑患者为真菌感染进行血清G/GM 实验时,需考虑可能出现的假阳性结果,予以分析,并尽可能地使用病理活检确诊真菌,以免对临床相对少见的毛霉菌误诊,延长治疗时间。在长期使用两性霉素B 进行抗真菌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剂量,关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在出现肝损伤时,应根据相关指南及文献分析可能导致的药物品种,采用减量或者更换对肝功能无影响的药物,并及时给予合理有效的保肝药物治疗,不过多的联合使用保肝药物。由此体现出在临床中,临床药师和临床医师共同探讨和查阅相关文献和书籍,对药物性肝损伤分级、分类和相关性进行分析,调整治疗方案,对患者最后的转归给予一定的帮助。

猜你喜欢

巴坦两性霉素药物性
药物性肝损伤的诊治与分析
新型β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研究进展
不同剂量两性霉素B鞘内注射联合脑脊液持续引流置换治疗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的对比
苏智军: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观察
傅青春:药物性肝损伤的防治
两性霉素B脂质体穿透真菌细胞壁将两性霉素B直接传递至细胞膜上的麦角固醇
骨疼丸致重度药物性肝损伤1例
买糕德~女子37岁生38娃 10个女儿28个儿子
评价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老年呼吸道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