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1-04-15文艳杰
文艳杰
【摘要】问题是数学教育的核心,是数学的灵魂,只有对数学知识形成了强烈的问题意识,才可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产生正确的理解,让学生的学习效果得到提升,并且养成积极的数学应用观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下良好的基础。但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却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缺失情况,教师经常会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手段,忽视学生质疑精神的成长需求,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提问的能力,严重地影响到了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给数学课程改革的落实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本文将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经验,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一番探索,为其他教师的教学实践提供一些有意义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数学 问题导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1-0072-02
问题导学法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成长特点出发,结合自身的引导作用,在尊重学生主体的基础之下,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目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问题导学法得到了越来越多初中数学教师的重视,但是还是有很多教师仍然采取传统的教学手段,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不够重视,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利于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落实。对此,为了真正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教师应当形成对学生认知发展需求的正确理解,开发基于问题导学法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乐于提问、敢于提问、会提问,从而促进学生智力、能力以及数学情感的协调发展。
一、科学设置问题,问中融导
1.明确提问目的
在一堂课中,教师起着引导的作用,自身一定要明确学生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获取哪些知识,从而为了实现目的而提问,而不是漫无目的地提出问题,只为营造出师生频繁互动的假象。教师在设计提问内容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成长规律以及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选择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可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并且感受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比如,在教学“整式的加减”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笔者仅仅围绕着整式的知识来进行提问。提问内容不仅包含本节课的知识,也包含学生前面学习的内容,从而引起学生的回忆。首先,笔者让学生想一想“整式可以分成哪两类呢?”,在学生完整地回忆起了相关的知识之后,笔者又在课堂小结的过程中向学生提出问题:在计算整式加减算式的过程中,怎么去除括号?法则是什么?让你来解决整式的加减问题,你可以用哪几个步骤来高效率地完成计算?这样,通过直达重心的提问,可以真正地实现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一定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和学情来设置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
2.增强问题趣味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自控力不强,并且在数学学习上的积极性不足,因此,教师在使用问题导学法的过程中还必须要强调学生的兴趣需求,通过增添问题当中的趣味性来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让学生也可以主动地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为学生的数学终身学习奠定下良好的基础。
比如,在教学“平面直角坐标系”的过程中,笔者使用了实物和生活的思想来展开问题导学活动。首先,笔者打开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了一幅电影院的内部座位图,然后告诉学生:老师今天晚上要去看电影,你们可以帮助老师挑选一个好一些的座位吗?在学生选出了座位之后,笔者再将电影票“打印”出来,并且用学生制作出的“电影票”来进行提问,让学生想一想怎么利用这张电影票来找到自己的位置,从而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并且也为学生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的概念奠定好基础。
3.开展递进式提问
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是呈现着螺旋式上升的特征的,教师要利用学生的这一认知特征,引导学生深度看待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首先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提问,让学生进入到学习状态中来,之后再通过递进式提问的方式来帮助学生领会数学知识当中的本质,强化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比如,在教学“幂的乘方”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了有理数的乘方相关知识,因此,笔者首先向学生提问了关于有理数乘方相关的知识,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之后再向学生提出问题:已知22m=4,那么33m=?这样的问题对于学生而言是具有一定挑战性但是通过努力也可以解决的,从而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帮助学生更加准确地认识到新知识的含义。
二、适当引导提问,教中含问
1.灵活运用提问方式
在问题导学教学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学生的引导者,因此,教师要利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角色特点,引导学生生成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这就需要教师去灵活地使用各种有价值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更加复杂的思考。
比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的过程中,笔者使用了“教师提出问题”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笔者使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了三个截然不同的场景,第一个场景中包含一个天气预报,显示当地的气温是从零下4℃到零上5℃。第二个场景是一个简单的小地图,显示小红的家东边300米处是小明的学校,小明家的东边300米是一个体育场。第三个场景是向学生介绍了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并且介紹了吐鲁番盆地低于海平面155米。在学生阅读完了这三个资料之后,笔者就开始进行提问,让学生想一想在第一个情景中,哪个数字是需要我们关注的?这个数字在前后的使用方式一样吗?零上和零下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在第二个场景中,你发现了什么类似的问题?第三个场景中有什么相反的量吗?这样,通过由教师来提出一系列的问题,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内涵更好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渴求,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
除了使用教师提出问题的手段,教师还可以使用学生自我提问、学生间相互提问等各种手段,通过多元化的手段来调动起学生对数学探究的需求。
2.解析问题思路
初中阶段的学生处在逻辑思维刚刚开始发展的年龄阶段,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很难达到深刻的程度,因此,教师还要注重发挥出自身的引导作用,和学生一起对问题当中的信息思维含量进行分析,消除学生一些不必要的疑惑,帮助学生更高效率地解决问题。
比如,在教学“一次函数”的过程中,对于一次函数的概念以及内涵,笔者开展了问题导学的活动,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来促进学生对一次函数性质的掌握。问题分别为:教材上是怎么定义一次函数的?如果一个函数不能写成y=kx+b(k≠0)的形式,那么这个函数就一定不是一次函数吗?现在有一个函数,可以写成y=■,你可以将这个函数化简吗?在化简完成之后,这个函数是一次函数吗?根据前面你使用的方法,y=5■是一次函数吗?前面的两个函数存在什么区别吗?你可以使用自己的话語来描述出一次函数的定义、对教材进行补充吗?这样,通过针对概念来提出解析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对概念等理论知识形成强化性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应用效率,让学生理解概念的形成过程,提升提问的效果。
除了在重要概念教学中运用解析问题思路的手段来进行提问,教师还可以在例题解析等环节来引导学生深入解析问题思路,让学生学会如何有据可依地去解题,提升学生解题的规范性。
三、促进学生提问习惯的形成
问题导向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让学生成为一个质疑型的学习者,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开放宽松的学习环境,并且善于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存在着的各种质疑,进而让问题导学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比如,在教学“绝对值”的过程中,一个学生针对我和教材上的描述产生了质疑,好奇为什么要将绝对值定义为一个数字在数轴上表示的点到0的距离,而不是到1的距离,到2的距离?针对学生这种疑惑,笔者没有置之不理,而是首先表扬了这个学生的好奇心和提问,然后让学生也一起来分享对这个问题的观点,营造良好的课堂讨论氛围;再比如,在教学“有理数的加法”这一节内容的过程中,由于学生还十分的稚嫩,有的学生就很好奇为什么“1+1=2”,针对学生的这些提问,笔者在表扬学生提问的同时,让学生想一想什么是阿拉伯数字?什么是1?什么是2?从而让学生将问题还原到事物的本质,用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来接纳数学知识,并且让学生养成勇于提问的良好数学学习习惯。总之,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对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养成质疑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结语
本文针对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展开了一番叙述。问题导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改善教学环境、突出学生主体、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有很大的帮助,需要得到教师的足够重视。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要初中学生以及初中数学学科的特征形成系统的认识,根据学生的需要,合理地开发问题导学法,改变学生在课堂上不敢提出问题、不会提出问题的状况,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从而提升初中数学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光军,王敏平,杨渭清,梅超.问题驱动和化归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8(11):76-77.
[2]沈娅.初中数学问题驱动式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策略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8.
[3]谢小芬.基于问题驱动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