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架式教学策略在数学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研究
2021-04-15曹越吴华
曹越 吴华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网络资源和信息媒体的兴起和使用。基于对支架式教学策略内涵、环节的阐述和对翻转课堂与数学教学现状的梳理,本文探讨了在数学翻转课堂中引入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形式,构建了支架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为数学翻转课堂提出细化设计。
【关键词】支架式教学 翻转课堂 建构主义 最近发展区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5-0156-02
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中提出,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坚持信息技术和教育深入一体化的基本概念。智能环境通过改变教学与学习的方式,进而改变了教育的理念、文化和环境,积极发展新模式,鼓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育教学创新,在新环境中进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翻转课堂借助网络空间,延拓课堂空间,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流程,对课堂进行重新定义,逐渐成为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新型教学模式。
但翻转课堂作为美国课堂形式的代表,其“自由性”是中国课堂不可及的,因此,要在我国实行翻转课堂,必然要考虑我国本土的教学特征,以更规范化的形式展开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借助更稳定的教学策略,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细化研究。
1.支架式教学概述
1.1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这一概念并没有统一的定义,但纵观现有的支架式教学概念在某种程度上都与建构主义关于教与学的理念不谋而合,尤其是强调“教”的支持、引导与协助。现今,对于支架式教学最有影响、应用最为广泛的定义源于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的有关文件: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想要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首先要将学习任务进行分解为单层次的内容。[2]
1.2支架式教学的基本环节
支架式教学实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提出的一种教学策略,包括搭建支架、进入情境、独立探索、协作学习、效果评价五大教学环节,每个教学环节之间依靠教师创设的支架逐层递进。
2.翻转课堂与数学学习
2.1翻转课堂的内涵
翻转课堂的核心在于“先学后教”。传统的教学主要是由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学生在课下通过作业或练习进行知识的内化巩固。而翻转课堂教学则将传统课堂中知识传授的环节以视频或其他教学资源的形式在课前进行,课上则探索学生在课前学习时产生的问题,通过小组探究活动学习等方式在课上达成知识内化巩固。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翻转课堂教学内涵与形式也在不断扩充。
2.2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现状
翻转课堂为学习者提供交流、探索的机会,为师生活动和学生的自由探索提供充足空间。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课堂活动过于丰富,学生自由散漫,教学效率无法保证。对国内外有关翻转课堂的研究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数学翻转课堂教学中“形转而神不转”的问题比比皆是。王慧君在其研究中指出,目前的模式缺乏对教学环境的深层次认知,未能充分揭示个体与环境、媒体等因素之间的交互关系,局限于对学生活动的中观维度的理解,导致教师在设计和实施活动时过于简单,为活动而活动。因此,翻转课堂教学应与任务性更明确的教学策略结合,对翻转课堂教学进行更深一步的细化设计,尽力缓解教学中出现的“为活动而教”“视频天花板”“任务不明确”等现象。
3.支架式教学策略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
3.1支架式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结合国内外经典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建构主义理论、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为基础,以支架式教学的环节为主线,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支架式教学策略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流程图。
教师在进行教学前要依照课程标准,对教学内容和学生学情进行详细分析,厘定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将学习任务分解设置各个教学阶段学生应完成的学习活动以及即将完成的目标,接下来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引导学生独立探索,最终形成个人成果进行展示,课后再进行多元评价,教师和学生进行双向反馈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打造个性化的学习环境。
3.2支架式教学策略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形式
3.2.1问题支架
问题支架是支架式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支架类型。依据“以问题为中心,以方法为中介,以答案为结果”的原则,可以将问题支架的设置分为五个层次,并结合翻转课堂课前、课中和课后的特点,将浅层次问题支架嵌入翻转课堂的课前教学环节,深层次的问题则留给课上和课后进行探讨,如表1所示,其中“√”代表“已知”。
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只能通过练习和讲解,幫助学生掌握一定的解题方法,提高学生对问题的再认能力。但借助支架式教学策略在翻转课堂中创设的问题支架,学生在课前就能够达到“识记、领会”的目标,再通过深层次的问题支架逐渐提升多元智能,解决生活中更多开放性的问题。
3.2.2资源支架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迅猛发展,新型电子化学习资源越来越受到欢迎。翻转课堂最主要的特点是借助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课前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初步建构。但这种资源的丰富性既是翻转课堂的优势,又是其缺陷所在。学生常会过度依赖资源,无法明确学习任务,对学习产生盲目性。于是,当资源以支架的形式出现在教学中,将导学案、视频资源、音频资源、互动软件资源等进行有效调和,以资源支架为起点和工具创设翻转课堂,就会减轻这种因资源数量过于庞大,种类过于冗杂而产生的“迷途”现象。
4.支架式教学策略为翻转课堂带来了什么
4.1鲜明的学习任务
围绕最近发展区,教师可以将学习任务进行分层,合理设置教学支架和学习支架,组织教学活动,由浅入深逐步达成高阶目标。这种学习任务的鲜明性再结合翻转课堂的“灵活性”,将为课堂增添更多活力。
4.2融洽的探究活动
翻转课堂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平台在课前、课中、课后都尽力做到师、生、技术之间的良性互动,主动建构、自由探索的空间被拓宽。但现有翻转课堂教学充满了形式上的“互动”,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不能落在实处。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加入能够帮助学生在进行探索活动时提升自发性,活动时有理有据有方向。
4.3主动的知识建构
翻转课堂中,学生把握着课堂的主动权,教师只在必要时出现给出建议或引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总是想方设法的对学生尽量帮扶,教学支架和学习支架的放置和撤销不及时。支架式教学以建构主义理论为主要支撑,秉持“以学生为中心”和“主动建构”的教学理念,在翻转课堂中使用支架式教学策略,必定能够创设内容丰富、支架合理的课堂教学环境。
5.结语
支架式教学策略的加入能够弥补翻转课堂在资源设计、开发与应用方面的诸多不足,期待本研究能够为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18(4):118-125.
[2]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