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1-04-15景国勋柴艺郭绍帅王远声张海峰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25期
关键词: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背景

景国勋 柴艺 郭绍帅 王远声 张海峰

【摘要】在国家总体安全观和新工科背景下,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满足产业变革与科技革命所带来的变化,保障国家战略的正常进行。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从概述性分析“新工科”与“安全工程”着手,对传统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建议,从倡导新理念、定位培养方案、创新教学方法、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实践教学等五个角度进行深入阐述,以期能够提升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需要。

【关键词】“新工科”背景  安全工程专业  人才培养模式

【基金项目】省重点教研项目:基于产教融合的应用型航空专业集群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2019SJGLX146;省教高[2018]119号,省重点学科:人机与环境工程;省高等学校重点科研项目数字经济对河南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项目编号:22B63000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5-0190-03

一、引言

当前国内国外的安全环境不断恶化,社会对安全工程人才的数量要求和质量要求在不断提升。伴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发展,安全生产行业的运用也越加广泛。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大本营,社会的需求升级要求其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探索更加有效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新工科”与安全工程概述

“新工科”是教育部于2017年2月推進的重要举措,其主要指以工科为中心,融合其相关相近的专业,将其在多角度、多领域、广范围内进行充分的结合,从应用实际出发,不局限于原有的专业局限和学科局限,高举实践旗帜,坚定市场方向,以适应新一轮的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为“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从其内涵上来看,其“新”主要体现在与传统学科培养相比,引入了“新元素”和“新思路”。要求学科结构、教育理念、培养方式、教育体系都要呈现出一种崭新的姿态,以有效地面对新经济、新时代的要求。

安全工程学科是一门涉及到能源、建筑、交通、冶金、化工、矿山等多个领域、范围广泛的多学科知识,其知识内容复杂,学科知识内部存在多种行业的划分。其主要培养安全工作和安全生产类工程人才,以确保有效提升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防止特大、重大安全事故风险的产生,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国对安全工程人才培养十分重视,全国各大高等院校也纷纷开设安全工程专业[1]。但是,由于安全工程专业开展的时间不长,各高校在人才培养定位和目标方面还有待明确,人才培养教育体系欠缺成熟。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上述情况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追寻社会发展需求,极大程度改变当前人才培养模式。

三、传统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人才培养模式理念滞后

安全工程专业传统人才培养以学科导向为主,教师是绝对的教学中心,学科知识设计和教学培养方案不是以社会实际需要为基础,而是一种脱离了社会需求与工程实践情况的教学模式,不能将理论良好地用于实践指导当中去,人才培养质量简单地依靠考试成绩来衡量,与社会发展需求实际状况严重不符。上述人才培养模式理念远远落后于新工科成果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乏力,更加不能适应未来新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培养定位不合理

安全工程专业作为应用型工科类专业,其应当立足学校所在地地方经济发展,着力以地方发展作为实践应用机会,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但是,当前安全工程专业体现出了高等教育扩招以后专业发展的一个通病,就是完全不顾学校自身办学条件和专业发展基础,不依据所处地区的实际经济发展情况而盲目照搬国外或国内其他高校的办学方式,这种情况造成了“橘生淮北则为枳”的情况,课程设置不合理,专业培养与地方经济发展不协调,人才培养定位不合理的情况明显。

(三)培养教学方法比较单一

安全工程专业是一门新兴专业,在国内的发展时间并不长。因为专业需求量大,所以开设的院校多,招收的学生也多,这种情况必然吸纳更多的教师。这些教师很多都是从未接触过安全工程课程的其他学科教师,对安全工程缺乏深层次的了解,很多教师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以传统填鸭式授课模式为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自己作为教学的主体,从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制约了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这种单一的教学模式已经明显不适应当代学生的特征,对于新经济时代背景下培养综合型人才是不够的。

(四)安全工程专业知识结构缺乏深度

安全工程学科是一门交叉型应用型学科,其是传统工科在时代发展背景下与新技术交叉融合而产生的一门学科[2]。目前安全工程学科知识内容仍然是以传统的行业知识内容为主导,知识面的更新落后于时代发展。例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学科在当前安全工程学科知识结构体系的内容结合很多,但教师讲授较少。此外,当前本科阶段教学开设了基础阶段课程和专业阶段课程,从学科体系上来讲是比较完善的,但是其出现了一个负面的结果是广度有余,深度不足。学生经过四年的本科学习似乎什么都学了,但是究其实际,似乎又什么都没学,完全无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工程当中去。

(五)教学实践环节形式化

安全工程专业重视实践,在课程教学中,教学实践环节形式化是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践环节学习中,教学设计不到位、考核考查方式不严谨,学生对待实践教学不够用心,走过场的情况普遍存在。在安全工程实习阶段,由于害怕出现安全问题,学校往往以组织学生参观考察为主,学生缺少真正动手实践的机会。在毕业分散实习阶段,提交实习报告是唯一标准,很多学生自己找实习单位。真实情况是很少有学生真正从事本专业工作,造成分散实习成为一种形式。

四、“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举措

(一)倡导新理念,探索专业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要摆脱传统人才培养理念的束缚,以一种更加开放、更加贴合应用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为导向,不断探索专业化、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站在更高的工程教育历史起点上,探索建立工科新发展范式。近些年来,CDIO工程教育理念已经成为很多高校教育改革的应用理念,其从产品研发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为载体,使学生以一种更加主动的方式投入其中,将课程、实践进行有机的结合,打造基于项目的教与学[3]。基于CDIO教育理念,学生选取实际应用的安全管理项目,将所学安全工程知识融合进去,通过个人和团队的协调达成最终结果,增强就业能力和社会竞争水平。

(二)定位培养方案,立足学校所在区域行业发展

在“新工科”教育背景下,安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方案不能盲目地追求高大上,要立足实际,这个实际就是行业发展实际、区域发展实际,根据地方经济状况和未来前景不断调整课程,优化课程,不断创新,形成基础雄厚,能力增强,创新突出的动态人才培养模式。地方高校进行安全工程学科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地方城市的工业基础水平和未来经济转型特点而展开,以新工科建设为学科专业建设契机,在課程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各方面进行改革,形成适合地方城市发展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三)创新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升培养效果

“新工科”的推进,与互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互联网应用于社会生活各方面的背景下,安全工程人才培养要不断创新各种教学方法,引入翻转课堂、慕课、数字化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将安全工程专业知识进行数字化改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调动感官,从情感角度驱动学生主动、自主地进行学习[4]。要广泛利用多媒体教学,借助丰富的互联网资源,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信息技术的创新为教学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教师要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的利好条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转换自身的教学地位,充分发挥教学引导者的作用,从学生听的懂、学的会、主动性的角度出发,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安全工程教学质量。

(四)学科交叉融合,强化安全工程专业的实用性和培养深度

安全工程是一个交叉学科概念,具体到不同的行业,其危险源防控和安全管理侧重点都有很大的区别。比如化工企业常涉及到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而矿山则是瓦斯爆炸等事故。同样是安全管理,同是我国安全管理的重要行业,但是需要安全工程人才所掌握的技能却是有很大不同的。因此,需要积极推进多学科交叉融合教育,强化安全工程专业实用性培养和深度培养。针对不同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形成适合地方特色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院校自身学科优势,因材施教,因强势专业施教,使学生掌握“一超多强”或者“一高一强”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将高校所学应用到实际工程当中去。

(五)强化实践教学,通过实践巩固加深学生理论所学知识

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依靠理论教学是不够的,要强化实践教学,真正落实实践教学的作用,包括专业初级阶段认知教学,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等,不仅从理论上重视对学生的培养,而且要从实践层面着手,强化学生对实践教育的重视,让学生充分了解实践的重要性,利用实践教学巩固理论学习,形成一套自己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总

结的系统,最终提升学生安全工程应用能力。

五、结语

“新工科”为我国安全工程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了重大的发展机遇,在此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要立足于地区经济发展实际情况,以新时期理念为指导,设定合理的人才培养目标,不断优化教学方案,强化实践与理论的结合,从而培养出应用型、复合型的安全工程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华,张心语,李一川.新工科背景下化工过程安全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化工高等教育,2020,37(1):32-39.

[2]张晓晴,卢颖,程爱平,姜学鹏,陈旺生.“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3(12):130-132.

[3]刘艳艳,陈先锋,牛奕,等.新工科背景下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C].全国高校安全科学与工程学术年会暨全国安全工程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研讨会.2018.

[4]蒋海青,徐兆军,孟庆莉,等.新工科背景下地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工业工程专业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77):35-38.

猜你喜欢

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面向新工科的Python程序设计交叉融合案例教学
新工科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探索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