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的《中药学》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2021-04-15谷建梅姜醒苑光军孙琪李庆伟徐姣
谷建梅 姜醒 苑光军 孙琪 李庆伟 徐姣
【摘要】形成性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雨课堂”能夠助力形成性评价行之有效。本文在探讨形成性评价的原则、“雨课堂”在形成性评价中的作用的基础上,对《中药学》课程借助“雨课堂”实施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进行了简要介绍,以期为《中药学》课程更好地实施形成性评价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中药学 雨课堂 形成性评价
【基金项目】2019年度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JGY20190629)。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43-0179-03
《中药学》是中医药院校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后续相关医学课程的学习。如何促进学生主动性学习,提高教学效果,一直是《中药学》教学工作者需要不断探索与实践的重要课题。
形成性评价是提高学生学习动力的最有效方法之一[1],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运用“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能够使《中药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行之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获得自身发展的成就感,为教学过程提供诊断纠正服务,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课题组在借助“雨课堂”进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中药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简要介绍如下。
1.形成性评价的原则
形成性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是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进行的连续性评价[2],注重对“教”和“学”的过程进行多层次、多元化的分析和判断,能够为教学双方提供及时的、真实性的诊断信息,从而促使教师和学生不断地改进,完善他们的“教”与“学”的活动[3-5]。
实施形成性评价时,应满足以下原则:①过程性原则:形成性评价首先应该是对 “学”和 “教”的过程的评价,以多次性的过程评价取代一次性的终结评价。②双向性原则:形成性评价必须兼顾学生和教师双方,并包括评价与改进两方面。③发展性原则:形成性评价要以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通过形成性评价的诊断功能,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同时教师要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最终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共同发展。④全面性原则:评价信息采集要全面,既要将教学过程中全部有价值的教育教学活动纳入评价范围,又要顾及到全体学生。⑤多维性原则:主要体现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维化、评价方法多样化。对于评价主体,不应只是教师一方,学生也应参与到形成性评价中。对于评价内容,除了评价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应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学生的学习情感与学习态度等。⑥激励性原则:通过形成性评价激励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发展的成就感[6]。
2.“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在《中药学》形成性评价中的作用
目前绝大多数任课教师在不借助智慧教学软件的情况下实施形成性评价时,往往都面临着无法及时、准确且全面地获取评价反馈信息这样的难题,极大地影响了形成性评价的有效实施,是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准确高效获取形成性评价反馈信息和对反馈做出及时有效的响应是形成性评价实施的关键环节和难点[4]。“雨课堂”是清华大学于2016年4月推出的主要面向高等教育领域的智慧教学工具,旨在将前沿的信息技术融入到教学场景中,致力于为所有教学过程提供数据化、智能化的信息支持[7]。“雨课堂”所提供的“全景式记录”的教学大数据,覆盖了教学过程中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数据采集环节,为形成性评价反馈信息在师生间及时、有效地传输提供了保障,让教学进入了“数据时代”,充分满足了形成性评价的全面性、精准性、过程性、双向性、多维性以及激励性等原则,极大地促进了教学过程由“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为教师与学生个性化地分析已经发生的教学过程、客观深入地反映教学现状,并为教与学的诊断与纠正服务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
3.基于“雨课堂”的《中药学》形成性评价的探索与实施
3.1实施对象
课题组于2020年秋季学期选取2019级中药制药技术本科1班和2班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每班54人。1班为实验组,采用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体系,2班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评价模式。
3.2实施方法
在设计形成性评价时,首先应遵循上述形成性评价的原则,结合《中药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同时根据“雨课堂”的特点,确定课前、课中及课后的评价内容及评价方式,在实施过程中,通过雨课堂提供的反馈数据,对教学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并将《中药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成绩作为本课程的平时成绩,纳入《中药学》课程的考评体系中,占课程总成绩的40%,其中课前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10%,课中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20%,课后形成性评价占总成绩的10%,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60%。
3.2.1课前形成性评价是对课前教学内容完成效果的评价。首先要明确课前教学内容,然后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形成性评价的内容及手段。
3.2.1.1课前教学内容的确定。由于《中药学》课程内容繁多,单靠仅有的课堂64学时,很难达到国家倡导的金课的“两性一度”的要求,因此,将《中药学》课程内容分为两大类:一类内容作为课前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需要学生在课外通过自主学习来获取知识,这些内容主要是课程中相对简单的一些章节内容,例如总论中的“中药及中药学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各论中的“驱虫药”等章节。另一类是课程中相对重要、临床应用较多的章节内容,需要教师在课堂上进行重点讲授,这些内容在课堂讲授之前,学生同样需要进行课前学习,主要是相对简单的知识点的学习或是难点内容的预习,例如各论部分中各类药的概念、性能特点、主要适应证以及配伍原则等概述内容以及一些重点药的知识。把原本在课堂讲授的一些知识前移到课前,为课堂教学争取更多使知识进一步内化的时间,加深课堂教学的深度。
3.2.1.2课前形成性评价的实施。教师将课前教学内容以课件的方式發送至“雨课堂”班级中,每页课件配有教师对当页课件知识的语音讲解,学生通过配有语音讲解的课件进行课前学习,同时需要完成课件里的知识检测。学生在学习过程,对于哪页课件内容没有听懂,可以点击当页课件位置的“不懂”。教师在“雨课堂”的手机端以及电脑端均可查看学生的课前学习情况,包括观看课件的时间、页数、检测题的分数、全班每道检测题的正确率以及哪页课件点击“不懂”的次数较多等,其中检测题的答题正确率以及点击“不懂”的次数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成效,而观看课件的时间、页数则可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能力。通过“雨课堂”提供的这些数据,教师即可全面地及时了解学生对于课前学习内容掌握的程度,获得形成性评价对于课前教学效果的“诊断”信息,为课堂教学设计的调整提供依据。
3.2.2课堂形成性评价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价。根据课堂教学内容的不同,通过雨课堂的随堂检测、弹幕、投稿、投票、点击“不懂”、签到以及随机点名等不同功能,进行《中药学》课程的课堂形成性评价,主要从随堂检测、课堂表现以及课堂出勤三方面进行。
3.2.2.1随堂检测。雨课堂的随堂检测功能可用于检测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及应用能力。以“中药的性能”章节为例,在讲授完“四性五味”内容后,可发送1~2道选择题,在设定的时间内让学生完成答题,以检测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掌握程度,答题结束后将全班学生答题结果的数据投屏到多媒体上。任课教师针对测试结果进行点评回馈,对于多数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进行进一步讲解。对于没有参与测试的学生,教师应当加以关注,确保所有学生都能认真对待课堂形成性评价。学生也可通过测试数据了解自己对该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充分体现形成性评价的即时反馈作用。成绩优秀的学生可获得学习知识的成就感,而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则看到了自己与同班同学之间的差距,促进这部分学生反思自己,寻找原因,迎头赶上,体现了形成性评价的激励性原则。
3.2.2.2课堂表现。为满足课堂形成性评价的“多维性”原则,评价内容不能仅是评价学生对课堂所授知识内容的掌握程度,还应包括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学习态度、学习积极性等行为表现,这些行为表现主要体现在学生与老师在课堂上的互动情况当中,比如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所发送的“弹幕”及“投稿”的次数,点击 “不懂”的次数,以及参与“投票”次数等,在课堂教学结束后,这些互动数据均可在雨课堂的电脑端进行查询。教师可在每节课结束后及时地将雨课堂数据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清楚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与全班其他同学的对比情况,并对课堂表现不佳的学生予以关注和干预。
3.2.2.3课堂出勤。课堂出勤也是课堂形成性评价的主要内容之一,学生在《中药学》课堂上通过扫描课堂二维码进入雨课堂后,即完成《中药学》课程的课堂签到任务。教师在上课时通过手机端即查看到每位学生的出勤情况,而且学生每节课的出勤数据都会保存在雨课堂班级的数据库中。
3.2.3课后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课后学习效果的评价。课后学习内容包括两方面:①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进一步总结和复习;②各论章节中“了解药”的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对“掌握药”及“熟悉药”的学习以及课后进一步复习、总结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该章节的“了解药”内容。教师通过雨课堂以课件的形式将课后学习任务发送到雨课堂班级,并在课件中附加课后学习内容的评价性检测题,对于课后形成性评价的“诊断”信息,教师在下一次的课堂教学中进行反馈。
3.3实施结果
将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期末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并对实验组的学生进行关于雨课堂教学的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3.3.1期末成绩
期末成绩作为课程的终结性评价,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成绩对照见表1,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组间比较,结果:t值为-3.495,P <0.05,两组之间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证明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体系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中药学》课程的学习成绩。
3.3.2问卷调查
为了解实验组学生对于“基于雨课堂的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的认可度,课题组进行了问卷调查,从问卷调查结果看,80.56%的学生喜欢这种教学模式,83.33%的学生认为这种形成性评价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100%的学生支持这种教学模式。
4.结语
“雨课堂”作为一款被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和认可的智慧教学工具,在《中药学》课程形成性评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解决了传统形成性评价过程中无法及时、准确、全面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的难题,满足了形成性评价的各项原则,使形成性评价在实施过程中,真正能够促使教师和学生不断改进,不断完善 “教”与“学”的活动,使得教学效果得到切实有效的提高[8]。
《中药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研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与完善,“雨课堂”智慧教学功能的不断完善更将使《中药学》课程的形成性评价成效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Kathleen M,Cauley,James H.Formative assessment techniques to support student motivation and achievement[J].Clearing House A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rategies Issues & Ideas,2010,83(1):1-6
[2]李慧燕.教学评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4
[3]赵德成.教学中的形成性评价:是什么及如何推进[J].教育科学研究,2013(3):47-51.
[4]梁俏,崔雷.形成性评价反馈互动策略的设计与应用[J].高教学刊,2019(15):52-54
[5]刘敏,李笃峰.形成性评价在《计量经济学》教改中的实践探索[J].科教论坛,2019(10):60
[6]周桂桐,张志国.中医药课堂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305-315
[7]王帅国.雨课堂:移动互联网与大数据背景下的智慧教学工具[J].现代教育技术,2017,27(5):26-31
[8]孙华.关于对高校课程过程考核改革的思考——以西安交通工程学院为例[J].智库时代,2020,4(11):193-194.
作者简介:
谷建梅(1967年-),女,副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学及美容化妆品学的教育教学研究。
姜醒(1968年-),女,教授,主要从事中药学的教学研究与中医临床、中药的作用机理及教育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