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雨课堂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探究
2017-03-20戴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教学可以通过各种MOOC平台,不受限于时空,弥补传统教学方法中的很多短板。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致力于把国家意识形态让学生接受并应用的课程。传统“满堂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肯定不是让学生接纳最快的方法,基于此,笔者通过对雨课堂这一教学工具的实践,认为应用这一软件可以增强师生间的互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传统的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达到比较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雨课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在2016年12月7日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思想政治理论课做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抓手,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教学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形势,为了适应这一新的变化,笔者引入雨课堂混合式教学工具来对传统思想政治课教学进行尝试性的改革。
1 原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式的弊端
1.1 传统的教学方法弊端
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都是通过课堂讲授完成,教学以教师为主导,教师在课前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是完全不清楚,没有做到“知彼”;教学单向传输,基本是“灌输”式;课中教师根据上届教学经验讲重点,针对性不强;课上会和个别学生讨论互动,学生交流参与度低。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很难体现出来。
1.2 新媒体对课堂教学的冲击
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网络已成为学生的基本生活,为学生获取知识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原有教师是知识来源的主要渠道已经淡化,“填鸭式”教学明显很难吸引学生兴趣,课堂上难免出现低头族、低到课率、低参与率。这一现象急需改变。
1.3 学生主体有所变化
90后的成长环境与70、80后有很大的不同,因此90后的大学生大都比较现实,信奉实用主义生存哲学,大多是独生子女导致他们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习惯,不喜欢被说教,追求自我实现和社会价值感,相对来讲缺乏团队精神、责任心和忧患意识。这也导致了单向的灌输的教学方式在这一代身上难以共鸣,难有好的教学效果。
1.4 教师的授课方式与内容
思想政治理论课哲理性和真理性极强,理论高度浓缩,如果教师在授课时缺乏将理论与事实材料融合,而且互动性较差,会导致课程枯躁,严重的将直接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2 借助教学工具,做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MOOC的出现彻底打破了传统课程教学“满堂灌”式的教学与组织形式,更切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及学习规律,学生可以依据自身兴趣及发展实际自觉开展学习,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雨课堂是学堂在线MOOC平台的一个师生交互式教学工具,对于当前绝大多数高校对MOOC还是研究开发阶段,雨课堂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雨课堂是借助PowerPoint和微信来实现的小插件,通过手机来实现所有的功能,方便简单,既可以和MOOC平台结合起来,也可和传统的教学结合起来,形成混合式教学,借助雨课堂工具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主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做到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心中有学生,教学为学生“生本课堂”这一理念。
3 雨课堂在思想政治理論课的应用
3.1 课前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需要借助大量历史事实视频和文件要学生感知的,这样才有说服力、可信度。那么在课前,教师可以用雨课堂向学生推送视频资料、PPT、试题等内容。视频供课前学习,PPT让学生提前对讲述的大纲内容了解,试题对学生进行课前预习效果测试。通过雨课堂对学生推送资料打开情况统计,以及统计全班每道题学生答题错误率,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就了然于胸。
3.2 课中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课比较多,但是点名比较费时间,于是很多教师为了进度不点名,雨课堂可以让教师在一分钟之内轻松完成点名工作。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课堂比较多也导致了上课有效的讨论难以形成,课中教师时时推送测试题目,全班每个人都要完成答题,教师得到了全班的正确率,每个人的平时测评成绩雨课堂也就统计出来了。做到了全班每个人都照顾到了,甚至可以
对教师的授课也可采取弹幕进行点评,随时进行沟通,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调整进度及深浅。
3.3 课后
课后可以对学生布置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完成课后作业题目,作业可以是用所学知识分析评论社会热点。师生可以在雨课堂上进行交流讨论作业情况。
4 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技术的限制,容易造成知识的单向传递、互动性差、学生参与度普遍不高,真正思想交流极少,教学效果不好。应用雨课堂教学工具,超越课堂的限制,弥补了传统的缺陷,能和传统教学很好的结合。将以教师主体转变为学生主体,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参考文献
[1]王静仪、张流畅.MOOC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6(01).
[2]李屏.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途径探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10).
[3] 赵定贵,梁芷铭.新媒体环境下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J].教育与职业,2014(02)中.
[4]郑元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11):107.
作者简介
戴军(1978-),男,陕西省西安市户县人。现供职于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思政部。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作者单位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陕西省西安市 7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