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研究
2021-04-15叶梅
叶梅
【摘要】由目前教材的编排来看,其结构和学生日常的生活与成长的逻辑结合比较紧密,内容更趋向于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需求,有效地落实了人本教育的理念。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对事物认知的启蒙阶段,法治教育正是对其道德品质和个性行为方向的引导。法治教育具备较高的教育价值,不僅能够促使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而且还能增强小学生对法律、法规的认识,为以后的社会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 道德与法治 法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25-0047-02
在小学课程中,将法治和道德课结合起来,传授学生思想道德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优秀的品质,使学生在树立法治意识的同时拥有基本的法治观念,从而以正确的价值观面对生活,进而能够安全地、健康地、快乐地全面成长。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对小学生在这一阶段的法治教育的培养,促使学生在德育形成的同时,法治意识和法治素养也能得到提高。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作用
小学生是我国的未来,在我国这个法治社会里,如果想要确保小学生能够成长为祖国的优秀接班人,一定要保证小学生具有正确的法治观念。为了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需要重视学生法治教育,加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培养,增强自我保护的能力。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心智发展不够成熟,对于社会上的一些事情认识不全面,在安全意识方面也很薄弱,一旦自身权利受到侵害,并不懂得怎样保护自己。因此,在教学中,应当加大法治教育力度,让学生明白安全意识培养的重要性。同时还要与家长建立一定的联系,向家长提出相应的建议,传授学生面对危险的处理方式,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法治教育的现状
(一)法治教育缺乏重视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深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不错的成果,由于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在小学教育中,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不够重视,缺少相应的教学资源,使得法治内容不足,缺少真实的案例,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理解,影响道德与法治教育效果。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缺乏社会阅历和是非辨别能力。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常常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讲解知识,使得学生知识理解不足,不利于法治教育的开展。
(二)法治教育模式单一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和实际生活联系不足,缺少实践性互动,使得知识内容和生活实际脱节,难以做到灵活利用,面对问题不能及时解答,影响道德与法治教学效果。同时,课堂教学模式较为单一,使得法治课程较为枯燥无趣,难以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使得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在教学中,教师大多是照本宣科的讲解,让学生死记硬背知识点,使得学生丧失学习兴趣,不利于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家校联系不够紧密
学校是知识传播的重要场所,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言行对学生的行为有着直接的影响。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法治教育课时有限,依靠课程传授学生法治知识更需要家长的以身作则。而部分家长忽视自身行为对学生的影响,使得一些不良观念灌输到学生的认知里,家长没有承担相应的教育责任,使得学生对法治观念理解较为模糊,不利于法治教育活动的开展。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法治教育的策略
(一)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想要构建高效课堂,一定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在进行道德与法治课堂教育中,应当注重“法治”的重要意义,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培养法治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法治观念,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首先,在课堂教学中,应当注重“依法治国、全民守法”理念的渗透,做好法治观念培养活动,提高学生道德修养,通过法治教学的讲解让学生初步理解法治教育的真正含义,为学生法治观念培养奠定基础。其次,通过实践教学法、体验式教学以及参与式教学方式对学生展开法治教育,结合法律事件和问题,引入相应的教学内容,开展课堂讲解活动,加深学生法治知识的理解。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第1课《开开心心上学去》的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第一,通过情境教学引导学生了解在不同的上学途中,会发生的不同情况,如马路施工、铁路以及广场等地方的危险,培养学生安全上学的观念。第二,教师组织活动引导学生知道,在马路上不能追逐打闹,在公交车上不能玩闹,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第三,在活动中学生能够感受到在上学的途中,虽然有着不少的危险,但是有交警叔叔、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的帮助,充满了温暖和爱心。第四,设置相关情境引导学生认识有关交通信号的知识,加深学生对交通规则的认识。教师就是要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明白如何遵守交通规则,掌握交通信号的意思。将法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环节,让学生在生活中遵守交通法规,保证自己安全出行。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将安全行动贯彻落实到生活中,让学生意识到安全和自己密切相关,珍惜上学机会。
(二)结合生活的教学理念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生缺少社会经历,对社会认识较少,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行动,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结合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将规矩和法律等原则性内容作为重点,让学生意识到法律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因此,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根据法治教学内容,引入生活化资料,加强学生法治观念培养,帮助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遵纪守法,如此小学生才能遵照法律法规进行自我规范,按照规则开展行动。在教学中,结合生活实际开展教学,更能吸引学生课堂注意力,因此,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案例与教学内容结合到一起,从而将法治观念更好地体现出来。例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安全护我成长”的第8课《安全记心上》,其中有一个话题是“平安出行”,在讨论安全出行的时候,组织学生开展现场模拟游戏活动,结合一些上学路上乱闯红灯、在马路上嬉戏打闹等实际案例,开展课堂教学和指导。首先让学生自己设想一下这些不文明的行为可能会带来哪些意想不到后果,其次,教师对这些行为进行分析,并给学生讲解正确的做法。最后,学生根据产生的结果开展排演活动。借助学生的表演过程,进一步强化学生法制观念,切实做到遵纪守法,推动法治社会的发展。
(三)渗透核心价值观教学
在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如果单纯地给学生讲解法治知识,运用空洞的理论说教都不能真正起到法治教育。因此,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以课堂对话作为基础,通过自我对话、教师与学生对话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来进行价值观的渗透, 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首先,自我对话。自我对话主要是让学生自我认知和反思,由于小学生的生活经验较少,更加没有社会经验,所以小学生的自我认知面很窄,加上叛逆心理较严重,对教师的说教不愿意照单全收,这样就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明确学生自我对话的重要性,借助自主探索和自我反思,提高学生自我接受程度。其次,师生对话。在师生对话中,应当注重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通过问答的方式,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这样对于教学质量的提高也能起到很大的帮助,同时还有助于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加强,进而降低事故的发生。最后,生生对话。学生相互对话,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体现民主的教学思想,教师在进行法治教育的过程中一定要将自己放到引导的位置,通过对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引导,来加强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我们的守护者”第1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第一个话题“法律是什么”,学生会思考:作为小学生我有哪些权利?学生会想到有受教育权、受抚养权、人身权等;课堂上师生对话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自己的义务;生生对话过程中,学生讨论:违反法律的后果和违反学校纪律的后果是一样的吗?这样层层递进渗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四)尊重法律威严用教材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开展法治教育应当以教材作为基础,深入发掘法治教育内容,将法治教学内容显性化,保证法治教育活动顺利开展。在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中第11课“屹立在世界的东方”的教学中,根据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有关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以及国徽等,为了加深学生学习和理解,教师可以引入具体的事例,加深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在遵义市的一所小学里,一名迟到的学生正冒着雨跑向教室。当跑到操场时,听到国歌响起,这名学生站立在雨中向国旗敬礼,到国歌结束才回到教室。在学生观看视频之后,开展讨论交流活动,深刻感受五星红旗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和象征。同时,借助视频的视觉冲击,加强学生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宪法相关知识,让学生深入体会法律威严,培养学生爱国情怀和法律意识。
综上所述,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对小学生进行法治教育,教师一定要确保教学内容的具体性,教学方式的创新性,并且能够将抽象性的事物变得形象性。为了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观念、结合生活化的理念进行核心价值观的渗透等,培养学生法治意识,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
参考文献:
[1]金钊.小学思政课中的法治教育策略[N].中国教师报,2019-08-21(4).
[2]徐志华.中小学思政课中法治教育一體化建设探析[J].现代教学,2020(Z4):32-34.
[3]刘晓阳.思政课堂中法治教育一体化探究[J].法制与社会,2019(22):186-187.
[4]郭淑清,孙楠.大中小学思政课堂中法治教育一体化问题研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0,41(11):106-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