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专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探索

2021-04-15周继荣

新闻研究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传播实践探索

摘要:新闻传播专业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关系到中国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价值,新闻传播专业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理念、目标和策略等方面探索新闻传播专业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教学实践,以期对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培养起到参考借鉴作用。

关键词:新闻传播;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1)22-0097-03

课题项目:本论文为2019年度东南大学党建研究项目“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创新研究”成果,项目编号:DJ201911;江苏省教育厅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9年立项课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视域下的学风建设实施路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9SJB847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源于中国的本土化概念,其一开始是适用于政治导向与指导队伍建设的观念,后来成了职业规范,最后发展成了新闻工作的核心指导思想。“国内学界业界需要加大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理性体系化研究,使其在具备中国特色的基础上更有普遍意义,能够成为更具普遍意义的新闻观。”[1]新闻传播专业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不仅关系到新闻传媒人才的培养规格和培养质量,也关系到新闻传播教育理论内涵建设的核心问题。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的价值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融媒体时代,提升舆论引导水平显得尤其关键,这也是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方法。新闻工作者既是媒体的策划设计者、事实的选择识别者,也是质量的审查把关者、成果的集成创作者,要注重在共识层面、信念层面、信仰层面、道德层面审视自身的工作,警惕误导倾向。因此,新闻工作者既要掌握基础知识、专业知识,涉猎百科知识,又要能运用正确的新闻观、价值观、大局观、道德观分析问题,对什么是新闻、新闻传播的目的和新闻的价值等本原问题要有深入的理解。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每天都要面对错综复杂的新闻,在一些有争论的事件面前,一篇有深度、有立场的评论至关重要。一篇能坚持职业操守和价值观的评论,往往能发挥想象不到的公众感染力,对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提升有几何倍的效力。新闻传播人才要具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有政治家的意识、能力、素质与战略眼光,要履行“弘扬正能量”的职责使命。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能力,弘扬专业精神,增强专业本领,培养创新能力,激发创造活力,走好群众路线,培育优良作风,加强“四力”教育实践工作。新闻传播行业亟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现代传播理念、遵守职业道德与伦理规范,具有崇高新闻理想,了解中国基本国情,有家国情怀的,具备良好职业精神、团队合作精神、沟通能力和职业风范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二、新闻传播专业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理念

(一)体现新闻的舆论引导功能,培养“中国学派”需要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

新闻传播教育应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优良的品德的能够满足人类思想文化创新、人文和社会科学领域“中国学派”建设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中国学派”需要的新闻传播人才,传播中国正面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做强主流舆论,使传播信息更精确,如光明网的《致·非遗致·匠心》等代表性直播是讲好中国故事的“正能量直播”节目。新闻人才要提升舆论引导水平,维护新闻的真实性,坚守正确、健康的价值取向,遵守法律、政策,做新闻生产最后一道关口的合格“守门人”。

(二)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理念之一,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例如,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传统美德,新闻采编专业电视纪录片创作课程开展了以中华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系列专题片创作,要求学生以春节、清明、端午等传统节日为主题进行选题内容创作,拍摄纪录片,学生自主选择的选题有“大运河文化”“乡村振兴”“工匠精神”“平凡岗位上的抗疫者群像”等。这些选题中渗透着中华传统文化价值,接时代地气,展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如何将专业知识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自然融合,采取浸润式、趣味性的方式,取得了实效性的进展,受到了积极影响。新闻事实有时就像具有无限开发可能的地下宝矿,可以多角度提取、多层次开掘。新闻工作者应当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真理和事实,为人民发声,还要通过长期新闻实践的磨炼和积累,使自己具有求异思维,从而形成独特的写作风格。新闻传播工作要基于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发掘民族文化的底蕴,通过独特的视角和艺术表现,创作充满正能量的能体现时代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闻作品。

(三)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并重,完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话语体系和评价体系

在当前传媒融合转型与传播格局演变加剧的时代,新闻教育界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真可谓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新闻传播专业在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时,要明确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关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塑造价值,在传播理想信念的过程中传授丰富的知识。除了知识的传授以外,还要明确新闻传播与价值导向的关系,引导学生在进行新闻传播节目制作时,主动在题材选择方面关注社会生活、体现文化自信,在新闻作品中输出道德判断、实现价值引领。同时,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效实现业务能力培养与马克思主题新闻观的有机融合。例如,复旦大学成立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与研究基地注重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体现向真、向善、向美的校园文化特質,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态度,继承和发扬本土文化和价值,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三、新闻传播专业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目标

(一)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新闻传播专业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在教学中,要注意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国家政策、时政热点,把立德树人理念与课程内容、专业知识点有机融合,在新闻传播教学的过程中融合社会责任、环保意识、家国情怀等。根据具体新闻传播课程的特点,将中国梦宣传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美德、工匠精神等融入专业课的教学或专业技能的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专业的学习中树立文化自信,增强使命担当。

(二)增强国际话语权,树立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要符合时代性,注重发掘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等,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民族文化融入专业教学之中,在提升新闻报道质量的同时,让学生体会到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在新闻传播教育中,要让学生加强对传统文化经典的学习,因为文化的辉煌、历史的发展都是靠经典的延续和新的经典的创作完成的。延续和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是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这能让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用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身的人文修养。这无论对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还是新闻传播教育来说,都是十分必要的。

(三)培养职业道德与服务意识

对即将走上新闻传播岗位的大学生来说,职业道德和社会服务意识尤为重要。新闻工作者要具备创新意识、扎实的业务能力和开阔的国际视野,要具备职业道德,要能够从经济、法律、社会、伦理等视角展开理性分析,评价新闻产品对社会、健康、公共安全、法律法规以及主流文化的影响。还要能够理解自身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要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

四、新闻传播专业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策略?

(一)从新闻传播教育的本质出发,发挥新闻传播在道德教化和人格塑造方面的独特优势,丰富教学手段

肖川认为:“完美的教学一定能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2]在开展新闻传播教育的过程中,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学手段是让学生感受到“人性之美、人伦之美、人道之美”的关键。教师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要改变以生硬的灌输知识与传授技能为主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混合式教学方法、基于团队的教学方法、基于问题或项目的教学方法等,推行体验式教学法改革课堂教学,在体验式教学的过程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设计思路。例如,国内多所大学新闻学院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工程”项目,多校联合在多地举办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与红色基因的传承”现场教学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师生切身感受到了祖国近几十年的发展与变化,通过实地现场学习,领略到了融智创新趋势下的城市发展的速度与质量。

课程设计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育指向,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有效引导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含义,使他们不仅能自觉端正人生态度,追求高尚的人生目的,自觉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的影响,树立科学、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还能勇于承担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以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关注社会生活、表现时代精神、传递正能量为己任。专业课教师要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找到自己的“角色”、干出自己的“特色”。

(二)在中国新闻史的学习中增强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识和理解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从事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正如有的学者所说,“中国新闻史的日常教学在融入思政元素时具有独特的优势”[3]。学习中国新闻史可以学习历史方法、增强历史意识、运用历史思维进行学术研究,用新闻记录历史、传播历史情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新闻史理论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融合,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新闻史的变迁,触摸中华文化脉络,汲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精髓,创作出能弘扬时代精神和主旋律的具有新闻价值的新闻传播作品。新闻传媒专业的学生要多关注历史思维和历史方法,以多维的视角和方法学习和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三)在专业实训过程中坚持价值标准和理想信念,提升新闻人才培养水平

优秀的新闻传播人才不仅需要具有专业技能,还要具有高尚的品格。新闻媒体作品要能传达正确的价值信念,才能打动人心,才能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个人的成长。新闻传播专业在专业实训过程中要把握时代脉搏、貼近大众、融入生活、坚持较高的价值标准,为人民群众提供生活化的媒体作品,更好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值得学习的如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的“未来编辑部”指导教师团队组织上百名学生开展“疫情观察”实践项目,共发表86篇“防疫观察”作品,并汇编为《校园媒体防疫观察》,该项目被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评为“教学改革创新项目”。

从通过江苏战疫志愿者的故事呈现出“团结就是力量”的时代画卷,到以口罩熔喷布的制造为切口展示中国制造的力量与担当;从用镜头记录西部少年“拍客”眼中最美的世界,到通过记录“扬家匠”的故事,深入透视新时代工匠对技艺的极致追求、对祖国的无限忠诚;从讲述一位老党员70年的“寻党之路”,到将目光投向辽阔的西北边陲,细致地呈现八百勇士“碧血天山英雄路”的故事。这些都是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新闻工作者的选题视角。正如中国政法大学的学者指出,具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媒体人不仅需要拥有深邃的历史眼光与科学的方法论,还要怀揣真诚的价值观信仰。新闻传播专业学生应该深入学习与体悟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点,刻苦专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专业实践当中始终牢记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人民至上的立场,积极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武装自己。

五、结语

观念的形成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来自实践,即经验主义学派的观点;另一种则是先验论,即人主体先天具有的一套观念,但要依靠后天教育的启发。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核心思想和根本观念,既要通过实践体悟它的真理价值,也需要通过课堂教育进行思想意识层面的理性启迪,二者不可或缺。在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培养中,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深切体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思想内蕴和理论真谛。要做一名合格的新闻工作者,首先要“身在兵位,胸为帅谋”,要具备政治家的素养、大局观和谋略观;其次,要树立为民的情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次,要拥有谋略家的智慧,得谋略者得先机;最后,做一个好人,要俯首甘为孺子牛。新闻传播教育工作者应该指引新闻学子涵养理想和情怀,不断增强“四力”,砥砺前行,培育能记录伟大时代的合格新闻人才。新闻传播专业要和行业相结合,发挥各自的优势,协同开展课题攻关,密切关注新闻工作的实践进展,及时进行理论总结和提炼,不断突破、丰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理论内涵。

参考文献:

[1] 叶俊.探索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实践模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1-09-09(003).

[2] 肖川.教育的理念与信念[M].长沙:湖南岳麓书社,2002:42.

[3] 王咏梅,程磊.新闻史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及效果评估[J].青年记者,2020(34):67-68.

作者简介 周继荣,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管理学。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传播实践探索
广电工作者要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头脑
浅论广播电视如何守护主流媒体公信力
自媒体与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互补性研究
政治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主体参与的实践探索
当传播遇上新技术,媒体人需怎样的新闻坚守?
新形势下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探索
浅谈新时期煤矿员工教育培训的实践探索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传播力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实践看记者道德修养的五个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