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粮食储备库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021-04-14李祥利李政玉

卷宗 2021年9期
关键词:粮情储备库粮库

李祥利 李政玉

(鲁粮集团山东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有限公司,山东 德州 253000)

1 智能化粮库建设情况

本人在山东齐河国家粮食储备库一直负责仓储管理和信息化工作,在此主要介绍一下齐河库的信息化建设情况。

1)信息化数字粮库建设。齐河库在2007年与山东大学合作研发储备库业务管理系统,采用B/S模式,系统涵盖储备库基础信息、协同办公管理、粮油出入库管理、储备粮管理、粮油仓储管理、仓储设施及器材物料管理、储粮药剂管理、粮油质量管理、粮食市场开发、领导查询、系统管理模块等11个模块,一方面,能够满足承储企业业务管理信息化作业需要,实现各项数据和信息的高效采集、处理、统计及分析;另一方面,也为主管部门的业务管理和指导提供服务,实现了远程查询、分析和监控的目的。

2)智能化升级和公益专项示范建设。2015年,在省局的指导下,进行信息化智能升级改造,由数字粮库向智慧化粮库转变;同时承担了国家粮食局2014公益专项《大型粮食储备库多传感器动态粮情检测研究与示范》的示范研究,经过综合规划,整合了两个项目的涵盖内容,主要分基础性应用模块和特色示范应用模块两大部分15个子项目进行建设。基础性模块包含:储备库信息化多应用系统管理平台,一卡通智能出入库系统、粮情测控系统、视频安防、库存粮食识别代码、办公自动化、视频展示控制中心;特色模块建设内容分为:油脂远程监管、红外在线数量监控系统、粮仓压力传感器在线数量监测系统、智能通风、粮仓虫害监测系统、粮仓气体监测系统、电能监测和网络远程照明系统。基础性模块选择了必须建设的项目和现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并且已经开始推广的信息化应用,在全库所有仓房进行建设;特色模块包含的是信息化在科学储粮和监测监管方面新研发的技术和正在试用示范的技术应用项目,在库内建设1-3个示范仓,示范建设后对技术应用和改进完善提供保障,一是响应省局的先进技术先行先试的号召,为下一步全省信息化建设项目规划提供参考;二是完成国家2014公益专项示范研究任务,为粮食行业信息化新技术的示范研究发展贡献力量。

2 效果(效益)分析与评价

我库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2015年建设完成后,经过不断的技术和设备更新维护,近四年的运行,情况良好,大大提高了我库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后来全省信息化智能升级建设项目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先后有十几个省市的粮食同行来我库参观指导。同时,项目本身主要体现的是社会效益,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1)建设“压力传感器及储粮数量在线监控系统”,实现库存实时检测,达到对粮库储粮数量的监测和报警目的。库存实时检测系统是结合压力传感器、红外技术、计算机技术、无线通讯技术,通过视频监控设备及红外扫描设备结合数学建模技术,实时监测粮仓库存数量的系统。实现判断空仓、满仓、倒仓状态,进行异常粮情报警等,从而实现对粮库正常业务及异常情况的监测和报警。该系统的建设,会产生较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能减少清仓查库所花费的人力和物力,实现各级管理部门对粮食保管单位的储粮情况远程实时监控,为粮食主管部门提供高技术手段,确保了国家粮食储备的数量真实可靠。

2)建设“多传感器动态粮情检测系统”,对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和国民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以前我国粮食储藏的整体状况主要依靠传统储藏方式,甚至部分粮库还要依靠人工检测,检测周期无规律,无法保证测量精度,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粮食的温湿度、水分含量和虫害密度超标等现象,易引起粮食霉变,造成品质下降,粮食损耗。而“多传感器动态粮情检测系统”,利用基于多种传感器网络,对储备粮粮情进行全方位动态在线检测,从而保障粮食质量与安全,有利于科学储粮、绿色储粮,同时改善了工作环境,提高了劳动效率。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3)建设“基于RFID的粮食出入库系统”,保证粮库出入库数量信息的真实准确性,规范业务流程,提高数据的透明程度,减少作弊现象和人情粮。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粮库实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统一。该系统通过对计量及物流的管控达到强化物流及计量管理、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目标。通过信息系统使物流及计量责任明确、计量过程受控、痕迹溯源、权责对等,提高流程运行效率和质量。

·规范流程:系统采用闭环控制,规范业务流程,管控业务 风险;

·防止作弊:多种防作弊手段,防止司机及人员串通作弊;

·提高效率:相关节点的控制自动判断、处理,提高业务效率;

·降低成本:系统计量无人参与,从而降低人力资源成本;

·系统冗余:预留省局平台接入该平台的接口和冗余。

4)建设“多应用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全面实现粮油仓储日常管理和业务处理的网络运行和计算机操作。将所有的业务从传统人工和纸质单据的管理模式,逐步过渡到电子识别、自动信息录入、网络传输、计算机处理。平台集成程度高,维护方便,运行稳定。平台内相关模块间动态数据交互完善,软件优化度好,操作直观简单,流程细致,具有良好的使用性和操作性,实现业务数据电子化、作业单据无纸化、管理流程规范化。

5)建设“基于库存识别码的粮食流通监管及质量追溯系统”对强化粮食流通监管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能够更加准确和科学的对库存粮食的数量和质量进行统计分析,完善质量索票索证制度,为现行统计制度提供有益补充,进一步加强对库存粮食、尤其是政策性粮食的管理,提高精细化水平,为下步推进智能化管理打好基础;二是能够逐步建立粮食真实流量、流向的追溯体系,防止转圈粮,引导检查工作向后台监管方式转变,同时为完善粮食补贴政策服务,为宏观调控提供更准确依据;三是标准化的识别代码,还能够实现跨系统、跨平台的数据交换,为全行业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提供更便捷方式;四是在未来全行业库存粮食的识别代码及关联数据全部上传到国家级平台后,还可借助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挖掘,获取更多未知的信息,掌握更多的粮食流通规律。

3 结束语或结论

粮食行业的信息化还需要我们粮食人不断的研发和使用新技术,不断地去创新和发展。当然在建设中也需要不断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信息化建设不断完善。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注意解决。

1)效益体现问题。一些信息技术如粮食数量监测(红外、压力)系统、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等,是为了管理部门储备粮业务监管需要,对储备库企业本身不产生经济效益,而储备库本身作为企业,没有经济效益必然降低其对系统的建设、使用和维护的主管能动性。

2)维护使用成本问题。储备库作为仓储企业,人才优势在粮油仓储方面,很少具有专业化的信息化人才来维护系统软硬件。电子设备和软件系统需要不断的更新和维护,聘请专业人才或者找专业公司来维护信息系统的软硬件的化必然增加企业运营成本。

3)系统设计不断优化问题。作为一线的使用人员来说,也需要相应的计算机使用知识,同时较多的录入工作势必增加工作量,这就需要我们的系统设计人员在系统设计时能够多引进智能化设备,使系统操作更智能化,使信息系统更趋向于操作简洁、方便,是降低工作量,而不是增加工作量。

猜你喜欢

粮情储备库粮库
粮库粮情智能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浙江省粮食局直属粮油储备库:人才殷仓廪 创新促发展
粮库竣工
立足赣州粮情实际 确保区域粮食安全
粮库里的机器人
陕西省靖边粮食储备库:构建粮食产后服务体系 提升服务“三农”水平
智能化粮库现场见闻
CGSR-GDCSIV型粮情测控系统通过中国粮油学会组织的科技成果评价
我为抗日政府管粮库
俄批准建立金砖国家外汇储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