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积极心理学实践应用分析

2021-04-14

卷宗 2021年9期
关键词: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曹 文

(湖北科技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 咸宁 437000)

现行社会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大学生作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重要储备军,他们的心理健康与否不仅关系着学生自己的发展,更关系着我国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但是就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来看,教师习惯于找学生的问题,从学生不好的一面入手,这种方式所取得的效果不够理想,教师应当作出相应的改变。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一部分,是从人的积极一面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应用积极心理学,就是肯定学生的优秀品质,发挥学生的闪光点,以此来激励学生,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1 积极心理学的介绍

积极心理学是从积极的角度研究人的积极心理素质和积极心理健康的一门新兴学科[1]。积极心理学是心理学领域的一场革命,它采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幸福和快乐,提倡心理学的积极取向。人作为一种高级动物,他们具有消极心理和积极心理两种状态,消极的心理状态十分不利于人的健康、快乐发展;而积极的心理状态可以让人时刻感受到快乐。积极心理学注重研究人的积极品质,充分挖掘人内在潜在的建设性力量,通过暗示、引导等方式,让人朝着幸福的方向前进;同时,积极心理学注重心理障碍的预防。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本身具有抵抗精神障碍的能力。在困境中让人看到自己的力量,可以增强其克服困难的信心,进而避免自己被消极心理给影响。

2 高校积极心理学的实践应用

积极心理学继承了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心理学的核心内容,修正并弥补了心理学的不足,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积极的心理品质,其目的不仅仅是帮助人消除心理或行为上的问题,同时还在于帮助人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在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积极应用积极心理学,以此推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2.1 开设积极心理课程

就目前来看,高校看重的依然是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度还不高,心理健康教育也只是作为思政教育中的一部分,而这一部分内容都是针对学生消极心理的预防和纠正,没有涉及积极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因此,要想有效开展积极心理学教学,学校就必须开设积极心理学课程,增加积极心理学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改革现有的教材,增加积极心理学内容,合理安排课时;其次,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中,多向学生传播积极理念,如,如何让自己在困难中保持清晰?如何让友谊长久?如何让自己获得快乐?让学生去探究这方面的知识,从而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积极心理学的认知,养成积极的心理品质[2]。另外,结合积极心理学课程内容,教师要多组织学生参与一些有意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释放自我,发挥自己应有的作用,进而让学生获得快乐和 幸福。

2.2 充分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

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从学生消极的一面开始的,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问题,没有考虑到学生的积极品质,这也造成许多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表现得不够主动、不够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效不理想。积极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的积极品质,结合这一点,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学生的积极品质,以学生的积极品质为载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3]。一方面,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全面测试,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在分析学生心理问题的同时,发扬学生的优良品质,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势,从而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领域覅那个面,在教育学生时,要尽量克服揭露学生的短处,要从学生的长处入手,以此引导学生朝着积极、乐观、阳光的方向迈进。

2.3 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

积极心理学摆脱了研究领域过于关注个体层面的缺陷。同时,也指出人的内在正动力与群体、社会文化等外部环境有关。在过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忽视了外部环境的健康,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果不佳。从积极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为了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学校应该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通过环境影响学生,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在价值。首先,学校要切实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大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其次,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在社会实践中培养积极的心理 素质[4]。

2.4 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两大主体,缺一不可。长期以来,教学活动是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教师占据着教学的绝对主导权,习惯于以“命令”、“批评”等方式来要求学生,从而造成师生关系不融洽,教与学无法真正实现统一。积极心理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求师生之间必须处于一个相对平等的地位。因此,在实施积极心理学时,教师要注重与学生之间的关系的构建。首先,教师要贯彻落实民主思想,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赋予大学生平等的话语权,切忌武断专横,目空一切;其次,教师要真诚地对待学生,以朋友的身份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去,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成长;同时,要投入情感,以情感化学生,让学生愿意与教师沟通、交流,从而方便教师实施针对性的教育[5]。

3 结语

综上,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高校的重要使命,也是引导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保障。积极心理学作为心理学领域的一部分,它研究的是积极的情绪和体验、积极的人格以及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具体到大学生层面就是培养大学生积极的人格和幸福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等。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要深入积极心理学研究,加大积极心理学的应用,加强学生积极人格和品质的培养,引导学生感受幸福生活,获得快乐,进而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感受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
爆笑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