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帮扶农村基础教育为导向的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改革

2021-04-14高孝成

卷宗 2021年9期
关键词:应用型院校人才

高孝成

(黑河学院,黑龙江 黑河 164300)

在城乡教育一体化进程中,农村基础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系统中的薄弱环节,许多农村都面临教师数量不足、教师年龄和知识结构老化、教师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这些成为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于是,如何帮助农村学校改善教师队伍、提高教师素质等,成为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从总体上看,农村基础教育中不仅缺乏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教师,更缺乏美术、体育、音乐、心理健康等方面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院校应当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以帮扶农村基础教育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支持。

1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帮扶农村基础教育中的作用

从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看,北大清华等名校以培养科研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等为培养目标,更加重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培养,而地方高校的师资力量、生源素质等与国内名校之间有较大差距,所以在人才培养目标上不能盲目与名校比较,而应当将应用型人才、技能型人才等作为培养目标,将服务地方教育、医疗、经济等发展为重要任务。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地方高校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定位,根据地方的经济发展、用人需要等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从而实现了地方高校与地方发展的有效融合。在城市化加速推进过程中,许多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农村的科技人才、知识精英等数量急剧减少,这些给农村基础教师事业带来严峻挑战。比如许多大学生不愿呆在农村工作,不愿从事农村教育事业,想方设法从农村调动工作至城市,留在农村学校的多是中老年教师,这些教师的学历水平较低,教育理念陈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农村学校的教师数量严重不足,教师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严重老化,不能适应农村基础教育发展需要。

从产教融合视角看,农村基础教育的人才需要,就是地方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院校建立以农村基础教育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方面有助于为农村基础教育输送更多专业对口、教育能力强、热爱农村基础教育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帮扶农村基础教育的目标;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解决地方院校的学生就业难、找工作压力大等问题,从而收到一举两得的人才培养效果。因此,地方院校应当高度重视农村基础教育的人才需要问题,与县市教育部门相结合,制定针对性的农村基础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提高农村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专业性。

2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在帮扶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问题

1)人才培养理念落后,在应用型和实践性上存在理论不足。从总体上看能在帮扶农村基础教育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多是师范类地方院校或职业类地方院校的师范专业,但是这些院校或专业更习惯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更加重视理论知识教学、知识灌输教学等,对建构主义、翻转课堂等新思想新方法重视不够,导致地方院校在农村师范类人才培养上存在专业内容陈旧、教学方法落后等问题。比如在人才培养活动中,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教学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等重视不够,导致学生考试成绩很好、教学能力不足,“肚子里有墨水,倒不出来”。

2)与农村学校人才需求对接不够,地方院校人才培养带有盲目性。从总体上看,农村学校、县区教育部门等对农村基础教育的人才需要最为了解,只有充分与教育部门、农村中小学校长等进行沟通,才能准确把握农村中小学的教师需求情况,建构以帮扶农村基础教育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但是许多地方院校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不愿“俯下身子”到农村中小学调研,不能与农村中小学建立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同时,许多地方院校对县区教育主管部门的观点和建议也重视不够,这些直接造成农村基础教育人才的需求和供给不衔接问题。

3 帮扶农村基础教育视域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构

1)地方高校应当以帮扶农村基础教育为指导,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在人才供给大于人才需求的社会背景下,人才质量成为影响地方院校大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因而以地方院校应转变人才培养理念,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岗位工作能力等作为人才培养的着眼点,积极推动农村师范类人才培养机制建设。首先,应当以建构主义理念指导专业教学工作,将学生作为专业知识学习、实践活动的中心,以启发式、探究式、合作式、翻转课堂等方式开展专业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在教育理论、专业技能、备课授课等方面获得“真才实学”。其次,应当从农村基础教育的实际需要出发,设置专业课程、学习内容等。比如许多农村小学的班级规模较小,教师往往要担任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这种情况下,地方院校应当将培养全科教师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培养教师的美术、音乐、体育等课程教学技能,使进入农村中小学工作的毕业生能够“样样通,样样行”[1]。

2)加强实践能力教学,建构以帮扶农村基础教育为导向的能力培养体系。应当建立理论与实践相衔接的教育体系,分阶段、分步骤地推进师范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工作,如要加强教学技能训练、书写训练等,加强定岗支教、教育实习等训练。此外,还要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创造更多平台,如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和见习时间,将学生见习分散安排到各个学期之内;与农村中小学建立合作机制,定期派学生到农村中小学参加实习或见习。同时,学校应当高度重视多媒体制作、说课训练、模拟课堂教学、微格教学等校内实践活动,在校内实训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拥有服务农村基础教育的能力。

3)加强与农村中小学、教育部门的对接,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地方院校帮扶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方式就是为农村基础教育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所以地方院校应高度重视与农村中小学的衔接,建立地方院校、教育部门、农村中小学共同参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首先,可以要求优秀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到大学讲学,开展农村中小学校长座谈会,实现地方院校与农村中小学的信息沟通。其次,应当充分汲取教育部门、农村中小学的意见,精心设计定岗支教、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体系,促进人才培养与需求的有效衔接[2]。

从产教融合视角看,地方高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农村基础教育的人才需要之间具有内在一致性,但是在人才培养实践中,地方高校仍存在培养目标错位、培养方式不当等问题,不能为农村基础教育提供对口的专业人才,失去了帮扶农村基础教育的功能。因此,地方院校应当建构以帮扶农村基础教育为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猜你喜欢

应用型院校人才
人才云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