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动仪式链视角下电竞用户文化研究
——以英雄联盟粉丝为例

2021-04-14汪明磊

当代青年研究 2021年4期
关键词:饭圈观赛战队

汪明磊

(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

一、研究背景

(一)电子竞技定义与市场规模

电子竞技是一种基于电子系统或电子游戏的体育形式,玩家和团队的输入和电子竞技系统的输出均由人机界面进行介导[1]。电子竞技诞生于网络游戏,其发展却超越了游戏本身,如今已逐渐成为集科技、竞技、娱乐、社交于一身的数字娱乐文化体育产业,拥有独特的商业属性与用户价值。[2]据统计,2021年电子竞技市场总收入将达到10.84亿美元,其中,中国将凭借3.601亿美元占比最高。[3]

随着电竞大众化,中国电竞用户(指中国大陆范围内观看过电竞赛事并且对电竞有一定了解的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2016年到2020年间从1.3亿壮大到近4亿人,其中,核心电竞爱好者(指观看专业电竞内容频率大于一月一次的人)也在逐年增加,并将在2021年达到9280万,从数量上超越其他国家。[4]特别是在百业荒废的疫情期间,电竞作为少数可以在线上持续输出体育内容的行业,反而新增了约2600万新用户,体现了电竞产业在内容输出层面较强的抗风险能力。[5]

(二)电子竞技文化与用户特征

电竞具有体育性和文化娱乐性的双重属性,其体育性主要体现在公平竞技性、大众国际化、体育精神等方面。伴随着电竞人口的增加和商业化的发展,其文化影响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电竞已成为年轻人社交时必不可少的话题之一。据2020年中国电竞用户画像描述,35岁以下的粉丝数量占到总体的73%。[6]无论是在线下诸如校园、网吧等场景还是在线上的各种社交媒体平台,电竞都已成为年轻人日常生活中相当热门的谈论主题。电竞相比传统体育更具有互联网娱乐的特质,更能利用新兴传播方式和多媒体内容吸引、巩固粉丝群体,提高电竞用户的转化率和渗透率。

电竞不断创造出现象级事件。仅英雄联盟相关赛事便在中国创造出许多全网“刷屏”的现象,最典型的如IG战队拿到2018年全球总决赛冠军,不仅是电竞用户圈内的狂欢,更吸引了大量圈外群体的广泛关注,这也是电竞主流化的重要转折点。2020年全球总决赛结束的一天内,百度贴吧热议榜上榜多项相关主题,微博多个相关话题总阅读量超数十亿次,知乎专题“S10回顾”获得高达7100万次浏览。由此可见,电竞现象级事件的影响力并不逊于重大的娱乐八卦和大型体育赛事,且这些事件通常发生于各类赛程的决赛或关乎中国大陆赛区荣誉的比赛期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电竞提供了一种新型娱乐消费形式。首先,看电竞比赛成为了年轻人线下聚众娱乐的新项目。经过电竞联盟化和主客场制度的完善,杭州、西安、上海、海南等城市都落地了电竞产业项目,电竞逐渐成为城市名片或城市特色。在2020年的全球总决赛期间,上海化身一座充满激情与热血的全球电竞都市,吸引了上海市内及周边地区的很多游人。其次,电竞在内容创造及衍生方面有着丰富多变的优势,具有更多的娱乐可能性,如游戏内角色打造的虚拟偶像、电竞和游戏相关的综艺节目等。另外,游戏内容或战队及选手的周边产品也一直颇受粉丝的欢迎,成为了跨越虚拟与现实的桥梁和符号。

(三)英雄联盟赛事与影响力

《英雄联盟》(LOL)是由Riot Games开发、腾讯代理运营的一款享誉全球的MOBA类游戏(多玩家即时在线对战游戏),拥有目前全球范围内最为成熟和成功的电竞赛事体系。不仅世界各赛区内部会举办常规联赛,官方每年还会组织多次跨区比赛,中国大陆赛区职业联赛(LPL)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又称S赛)是LOL所有项目中最具含金量和知名度的比赛。S8(第8届S赛)期间共有9960万独立观众收看了比赛的内容。[7]从赛事规模、专业程度、品牌影响力等各方面来说,英雄联盟都可被称为电子竞技赛事现阶段的领头羊。尤其是在中国,经过政策、企业以及社会各方长年的努力和探索,英雄联盟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善的电竞联赛运营机制,推动了整个中国电竞产业市场化、商业化的高速发展。同时,从鸟巢承办S7决赛到雅加达亚运会斩获金牌,英雄联盟电竞赛事也正在走向主流媒体的视野。

以往有关电竞的研究主要围绕其与传统体育、网络游戏、新兴体育产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展开,而有关电竞用户的研究相对较少,主要集中在电竞粉丝和传统体育粉丝的对比[8]、观看比赛的动机[9]、粉丝经济和消费行为[10]等方面。近年来,各种现象级事件造成电竞“出圈”,有大量原本混迹娱乐圈的“饭圈人”纷纷涌入,中国电竞用户不断扩容。“饭圈”是追星圈的代名词,是一种互联网盛行的追星亚文化,粉丝们围绕偶像形成具有清晰规则体系和等级结构的组织群体,有专属的角色分工,形成内部流通的话语体系与运作规则。[11]但“饭圈”的炒作、控评,以及极端粉丝之间的“撕”与“黑”“人肉”等行为,使社会大众常对其持负面态度。“竞圈老粉”和“饭圈”两种类型的粉丝在电竞社群内频繁产生冲突和争端。随着产业的发展,电竞圈无疑会融入更多不同类型的其他圈层的粉丝,这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对于粉丝群体的壮大,粉丝如何存在和形成集体文化,厂商、联盟、媒体等官方如何在追求粉丝经济的同时正确引导粉丝求同存异,多圈层粉丝如何在整个电竞生态下争鸣并共处,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了网络民族志、访谈调查法、文本分析法。

网络民族志核心是基于网络田野工作的参与式观察方法,要求研究者与研究对象浸入式地、长期地共同参与到某种网络社区文化生活中。[12]英雄联盟粉丝群体主要依托社交媒体进行聚集、交流和扩展,主要活动阵地包括相关微博超话、百度“抗压背锅吧”、虎扑论坛LOL板块及各类粉丝群。笔者通过对上述阵地的长期观察和记录,试图了解该群体的自我呈现、行为习惯和社会记忆等。

本研究还采用了半结构化深度访谈的调查方法作为重要补充,试图接触到电竞用户的内心感受。笔者从自身人脉出发,以滚雪球和网络方便抽样的方式选取了14位访谈对象,均为深度电竞用户,都自认属于“竞圈老粉”。访谈时长平均超过1小时10分钟,访谈内容基本围绕粉丝基本信息、粉丝生态变化、对自身所属群体和其他粉丝群体的态度等。访谈对象F1,男,21岁,2012年玩游戏后观赛。F2,男,22岁,2012年玩游戏后观赛。F3,男,22岁,2016年玩游戏后约4年观赛。F4,女,19岁,2016年玩游戏后观赛。F5,男,23岁,2011年玩游戏后2年观赛。F6,男,24岁,2015年玩游戏前半年观赛。F7,男,22岁,2017年玩游戏后约5年观赛。F8,女,22岁,2015年玩游戏前1年观赛。F9,男,23岁,2016年玩游戏后约2年观赛。F10,男,20岁,2016年玩游戏后1年观赛。F11,男,19岁,2016年玩游戏后约3年观赛。F12,男,25岁,2013年玩游戏后观赛。F13,女,21岁,2017年玩游戏后约5年观赛。F14,男,22岁,2013年玩游戏后观赛。

三、结果与分析

根据美国社会学家柯林斯提出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互动仪式的核心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参与者发展出共同的关注焦点,并彼此相应感受到对方身体的微观节奏与情感。该过程由一系列要素组合起来,因果关联并互相反馈循环,产生了一系列仪式结果。[13]电竞用户正是在这种互动仪式链的构建过程中凝聚成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

(一)线下与线上的多场景群体聚集

柯林斯认为身体在场对互动仪式具有必要性,因为当人群体验到激动或振奋之后,很想向他人倾诉这些盛况与情感,从而在共同参与的情况下相互影响。这也是“竞赛场面最根本的诱惑所在——自己的情绪被喧闹的人群所点燃而达到瞬间的愉悦感”。[14]一般情况下,LPL常规赛以主客场制度举办,如LNG的比赛在苏州进行、LGD在杭州,尚没有主场的战队比赛会统一在上海举办。到场的大多数是当地居民,少数是从周边城市赶往的狂热粉丝,基本动机是为了支持自己喜爱的战队或选手。重要比赛尤其是世界赛期间,除了比赛现场,官方或民间组织还会策划一系列在校园、各城市主场、网吧、文化广场,甚至是主题饭店、主题嘉年华等地进行的线下观赛活动,以供无法购票去现场的粉丝实现线下聚集,通过身体在场而产生共鸣,第一时间分享、传递彼此的情绪和心情。即使没有自己喜爱的战队或选手晋级,仍然有很多观众会选择去现场观赛或参与线下观赛活动,动机主要是感受热烈的氛围,或是为其他的LPL战队加油。访谈对象F5提到:“我喜欢的队伍没进世界赛,所以去看比赛也不紧张,我已经买了嘉年华的票,据说还有很多可以逛的,可以快乐地享受比赛,感受大家一起嗨的气氛。”

由于电竞赛事起源于网络游戏和网络直播,线上平台是电竞用户聚集的主流阵地。物理空间身体不在场的缺憾被技术的即时性和持续性完全地弥补甚至超越,粉丝可以通过互联网在同一个赛博空间里自由交流、互动,以多样化的行为和方式实现虚拟在场并进行仪式互动,最终完成情感能量的产生和聚集。[15]比赛一般在如斗鱼、虎牙、B站等平台进行直播,通常平台热度都可高达上千万(以平台页面显示热度计算,不等于真实人数),用户可以实时发送弹幕进行吐槽,弹幕的刷屏现象层出不穷,这本身就是一个高度聚集的虚拟空间。访谈对象有6位提到了喜欢开弹幕看比赛,F6说:“开弹幕看比赛会更有意思、更有互动感,还会有很多梗。”在系列赛事期间,虎扑论坛LOL板块的热度可以维持在千万级别(非赛事期间约在百万热度)。

另外,俱乐部和电竞媒体会参与到粉丝生态的建设中[18]:俱乐部会发布选手相关信息,召集粉丝完成应援活动、售卖战队周边等,实现该战队的“吸粉”和“固粉”策略;电竞媒体则是通过微博、B站等平台发布一些由赛事或选手相关的图片、视频和数据等加工形成的媒体作品。有一些粉丝也会自发创作媒体作品,如访谈对象F8曾多次制作EDG战队的应援和纪念视频,也由此认识了一批共同制作应援的“好姐妹”。

通过线上和线下的多场景群体聚集,电竞用户成为了互动仪式的共同在场者和参与式文化的体验者,满足了愉悦感、赛事价值认同、明星效应、社交目的等各类因素导向的诉求;同时,粉丝群体的互动强度也随之带来了流量和热度,粉丝文化及粉丝经济应运而生,从而反哺于电竞赛事。

(二)身份认同与圈层边界

支持粉丝种种行为的是背后不断强化的身份认同。认同是一种社会分类的过程,个体将自我归类,寻求与“他者”的相似性以及与“他者”的差异性,最终将自我身份与另外某些身份相融合[16]。电竞用户的身份复杂而独特,不仅可以作为赛事粉丝观看职业选手的比赛,而且可以极其方便地和选手本人一样直接体验和比赛模式相同的游戏内容。因此,早期最核心的电竞用户同时拥有游戏玩家这一身份,这导致游戏内专业知识的表达成为粉丝讨论的一个关键。

游戏知识被看成电竞社区的“把关人”,并且可作为电竞用户谈判的信誉和资本。这意味着他们通常用专业知识的表达(如技能操作、战术策略等)作为排他性策略,以此展示自身成为竞圈粉的合法性,通过大量的专业术语,创造“核心玩家”与“云玩家”(指未玩过游戏或不怎么玩游戏的观众)的边界。在虎扑论坛上,比赛或选手技术分析类的帖子一旦引发争议,用户之间常常会说出“你绝对是白银水平”(英雄联盟段位之一,处于较低等级)。尽管大家都是从业余爱好者来谈论职业比赛,但游戏内的直接经验和高排名为这些用户提供了信心,这为观看者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体育的独特识别位置。若论坛用户在论证自己的观点时展示出对以往比赛历史的熟悉程度,或擅用教练、选手、解说等公开发表的言论或数据作为论据来源,也更容易获得其他用户的支持。多数访谈的电竞用户均表示对“云玩家”的不认同,其中尤以“饭圈”粉丝为主。F11表示:“到现在都不知道他们不玩游戏为什么要看比赛,在粉丝群看到一些粉丝没玩过游戏,却因为颜值之类的原因特别喜欢一个选手,也完全不理解。”F3则是更直接地排斥:“电竞圈和饭圈粉丝的本质区别就在于一个会玩游戏,一个不会玩游戏。” 一些用户认为,如果观众没有游戏知识或直接经验,那么他们根本看不懂也不应该观看电竞比赛。这部分群体也普遍对官方为了收入和流量尝试吸引更多休闲观众或“饭圈”粉丝的行为表示不满,认为这是对核心受众的不尊重。另外有几位访谈对象则认为“云玩家不是错,错的是不懂装懂”,正如F5所说:“游戏版本更新太快,我现在没时间玩游戏了,所以我也看不懂,也算他们说的云玩家吧,但是我不会到处胡乱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懂的地方会去看专业评论。”

目前,“饭圈”粉丝是“竞圈老粉”所认为的最重要的“他者”,但电竞圈的扩容与“饭圈”密不可分。两类群体不可避免地与对方发生交往,最终陷入巨大的冲突境地。虎扑论坛、百度贴吧都会不定期地出现关于“饭圈”“入侵”“毒害”甚至是“毁了中国电竞”的主题帖,在电竞用户的眼中,电竞圈的本质是一项竞技体育,重点在于比赛和胜利,而“饭圈”却把运动员或选手当成了明星或者偶像,还给电竞圈带来了如控评、刷票、无脑护、“私生饭”等不良风气,这不符合他们作为游戏玩家和赛事观众的双重身份达成的群体共识。因此,竞圈粉丝习惯借助符号和文本对“饭圈”群体进行界定,将自己与“饭圈”粉丝区分开来。值得一提的是,电竞粉丝中也有“CP粉”的存在,也具有和明星“CP粉”类似的“自我封闭”和“符号化的自嗨”等特点。[17]除了称呼上的明确界定,群体活动空间也具有界限。虽然互联网是开放互通的,但是每个群体都有自己默认的“群体领地”和相应的“领地意识”[18]。所有访谈对象都公认微博是聚集最多“饭圈”粉丝的平台;虎扑论坛、百度贴吧的用户则更多是游戏玩家,这造成了微博和论坛在文本表达上鲜明的话语差异,体现在游戏知识的专业程度、讨论关注的重点以及表达的修辞上。

但是,“饭圈”粉丝的大量引入对电竞产业的壮大则功不可没,其对经济的贡献被所有访谈对象所承认。因此,有部分访谈对象表示了一定程度的接纳,如访谈对象F5认为现在的电竞圈已经在和饭圈融合了,两者都在互相学习”。F6感叹“一开始不适应,后来就慢慢接受了”。F2、F8认为“饭圈”文化带来了更强的组织性,使各类应援产出制作得更专业、更成熟,更能为选手和战队带来流量。还有几位表达了对电竞圈自身“喷子文化”的反思。

电竞圈与传统体育圈很少爆发正面大规模冲突,基本互不干扰。但在虎扑论坛LOL板块中,电竞用户时常在发帖或评论时将自身与传统体育类比,如将某选手的地位相等于某篮球或足球运动员,将LOL赛事的热度与NBA、CBA进行对比,甚至还有LOL和围棋的对比等,这与在海外Reddit论坛LOL板块所调查的电竞粉丝特征相符合[19]。一方面,这是试图将自己的观点用更形象易懂的方式表达,因为多数用户同时混篮球圈或足球圈并默认其更为人所知;另一方面,表现了电竞用户对实现自我正名的渴望。电竞在早些年还被等同于网络游戏,电竞选手被看作是“网瘾少年”,直到近几年才逐渐得到政府背书以及政策扶持,主流媒体才开始将电竞当成竞技体育进行宣扬。因此,电竞还是一种容易遭受社会污名的存在,而电竞圈粉丝由于在游戏内和社交平台上过于直白甚至是“嘴臭”的言论,也时常遭受争议,被大众认为是“电竞喷子”,只有“喷子文化”。所以电竞用户一直希望电竞能得到和传统体育相同程度的社会认可度。但令人讶异的是,在这些类比帖子内得到的回复,多半并不同意电竞圈能媲美传统体育圈,其中既包含客观认识,也存在一定的自卑自嘲。

电竞圈内部也划分了各种圈层。以游戏载体划分,除LOL外,还有王者荣耀代表的“农药圈”、绝地求生代表的“吃鸡圈”,等等。由于网络游戏本身存在鄙视链,所以各赛事圈的粉丝群体之间也常互相鄙视,但大多数情况都尽量在各自领地范围内活动,“井水不犯河水”。而LOL圈内部又因喜好的战队和选手不同划分为各个子群体,子群体粉丝的数量和士气与战队及选手的历史、成绩等直接相关,其声誉又和粉丝素质密不可分。子群体之间关系复杂,有些形同水火,有些又友好地互称“亲家”。各子群体都有多个属于自己的特定称谓,有些是“自家人”用以表示亲密的昵称,有些则是被别人用以攻击和嘲讽的“黑称”。其称谓的内在涵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比如IG战队的粉丝多数自称“極粉”,源于IG队服背后一个草体的“极”字,也是IG夺得S8世界冠军“登峰造极”的象征。但由于一些“脑残粉”惹人不满的行为,其他粉丝群体便利用谐音讽刺他们为“鸡杂”。随着称谓的普及,一些“極粉”也会自称“鸡杂”,将之视为一个无关辱骂的梗,借此表示亲近。

(三)共同的关注焦点

电竞用户与电竞中多个利益相关者相互联系,如网络游戏、职业联赛、战队或职业选手、直播等,其中吸引粉丝最大注意力的莫过于职业选手。在各类电竞社交平台上,内容占比最多的都是对选手赛场表现、荣誉地位、转会变动等话题的讨论。[23]电子游戏本身就是粉丝与职业玩家建立联系的媒介,粉丝会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分析比赛,表扬或批评选手的表现,并联系选手过往的胜率或荣誉进行论证。同时,对职业选手的讨论中,又和其队友、战队乃至整个赛区密不可分,这种讨论往往给更大层次的社区辩论提供了多种机会。

对选手的关注分为两种。电竞圈粉丝聚焦于选手的赛场表现和游戏操作。这也是多位访谈对象最为提倡的“就事论事”风气,即使电竞圈诞生之初原生态的、饱受诟病的“嘴臭”文化,也做到了只关注游戏和赛场内,达到了一种“纯粹”而被人怀念。正如F9所说:“你应该是因为这个人打游戏或打比赛厉害而喜欢他,任何场外的因素都不应该被代入到对选手的评判标准里来。”另一部分粉丝的关注核心却是选手本身这个人,包括他的颜值、人品、故事、性格,等等,而游戏操作并不是他们所真正理解的东西,这也是他们被电竞圈粉丝贴上“饭圈”标签的原因,F10对此概括为:“电竞圈和饭圈归根结底是评价标准的不同,电竞圈看成绩,饭圈看脸。”两者虽然共同关注电竞选手,却秉持着不同的出发点,从而不能理解对方的行为模式,便会指责彼此的越轨行为。竞圈粉会抨击“饭圈”粉根本不懂选手的操作和表现,认为他们过多地关注选手外在的东西甚至是选手的八卦、私生活,即使选手表现不佳依然抢占评论区为他“加油”不让批评,这会让选手自己也无心比赛;“饭圈”粉则表示自己才是真正的喜爱选手、关心选手,认为竞圈粉“赢了吹、输了喷”不过是把选手的表现当作自己炫耀的谈资。

(四)情感体验的共享与互动仪式链效果的生成

当人们越来越密切关注共同的行为和感受,更了解彼此的意识,便产生了共享的情感体验。个体在互动中率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参与者共享的“群集性沸腾”,如个体在观赛期间随着比赛进行和结果诞生体验到紧张、兴奋和刺激,不断汇聚、协调,最终形成其他观众普遍具有并统一的群体情绪。可一旦赛事结束,尤其是线下散场之后,这种集体内的情感连带就会随之瓦解。但个体通过参与仪式,从群体成员的情感共振总量中撷取了一部分份额,形成属于个体的“情感能量”,具有持久性,即便个体离开当下情境,“情感能量”仍然能使个体重温相似的情感体验,[20]使之再次感受到竞技运动的热血和激情。因此,情感能量也被柯林斯视为互动仪式运行的“驱力”,在前一次际遇中加载来的“情感能量”,会导引个体再次选择进入或排斥某一类际遇。互动仪式链的组成要素有效综合并不断积累之后,会形成四种效果。[21]

第一种是群体团结,这也是集体意识内化的体现。尽管电竞粉丝亚圈层众多,但当受到外部冲击时,电竞圈粉丝通常会抛弃分歧,转而相互支撑。比如在面对电视剧《你微笑时很美》对电竞选手的不正确刻画时,有大量不同圈层的电竞用户选择站出来抵制和批评。

第二种是前文所提的个体情感能量,这种个体在采取行动时所展露的自信、兴高采烈、热忱和主动积极的感觉,既是互动仪式的要素,即促进互动继续并生成新情感的动力,同时也是互动仪式所产出的关键效果。

第三种是代表群体的符号,是能使成员将自己与群体紧密相连的标志或象征物。以英雄联盟粉丝为例,“英雄联盟”或“LOL”的名字以及相关的图形标识,本身就成为了一种随处可见的文化符号,它不仅指向这款游戏以及赛事品牌,也指向了电竞用户、职业选手、俱乐部、媒体等各方与之的紧密联系,更代表了由整个圈子共同组成的一种青年流行文化。“电竞”也成为年轻人社交的重要标签,一提到“我喜欢电竞”,会引来大批同好,背后则蕴含着对热血、竞技、胜利的追崇。而LOL圈的各个粉丝子群体,也逐渐形成了各自的符号,在著名选手Uzi退役后,很多粉从认为“Uzi”代表了曾经无数“网瘾少年”的梦想。另外,各类经典的历史事件,不管当初是何种性质,最后都会逐渐演变成电竞圈内熟知的“梗”。如“反向一箭”本意是指S5期间LGD战队选手Godv在小组赛时朝敌人的相反方向释放了技能,最终失败未能晋级出线。作为LPL夏季赛冠军,LGD在世界赛前曾持有过度的乐观和自信,结果却大失所望,“反向一箭”因此成为了Godv被全网责骂的代名词。而马失前蹄的LGD也随之被讽刺成“乐观”“反向”的战队文化。时至今日,LGD的粉丝都已乐于接受这样的标签,不仅自称“乐观家族”,还会特意反向留言,最常见的如“的胜战可不是DGL们我”,倒过来即意味着“我们LGD是不可战胜的”,颇具自黑和自娱的效果。

第四种效果是道德感,这是一种个体想要维护群体的正义感,既促进了个体对群体符号的尊敬与重视,[26],也使得个体会不由自主地严防群体遭到来自外部的冒犯和来自内部的背叛。LOL访谈对象F14曾描述道:“那群饭圈粉丝,你一说谁谁这场打得不好,她们就跟你说‘你知道人家以前多厉害吗?’‘他已经这么努力了,怎么不看看他队友啥样?’根本和他们说不到一个点上。”这种现象被F7认为是“违背了竞技文化,以前外战期间所有粉丝都默认统一对外的原则,现在饭圈粉太多,只想着自己的恩恩怨怨,竟然能说出不想其他LPL战队获得好成绩的话,就离谱……”,这点和F13所说的“特别怀念以前的团结,以前大家都很有赛区观念,自己战队没赢,就会给其他LPL战队加油……”类似,他们认为“饭圈”粉的“专注自家”也是对赛区体育精神的背弃,为LPL拥有这样的粉丝感到生气和羞耻。

四、结语

竞赛本身就是一种仪式,被人为地设计、预测和精心构思,使之更具有戏剧性,提供更多能产生集体情感的瞬间,让观众共同去体验仪式情感本身的高潮。[27]电子竞技让电竞用户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跨越地理和血缘组成了一个“想象的共同体”,每个成员都在不断获取想象性资源,参与创造群体形象,又通过信息和观点的互动流通,形成了专属于电竞圈内部的一种叙事结构和话语体系,建构了共同的意义和历史;而周期性的仪式组织又进一步融入社群内部的日常行为中,塑造了群体认同和群体共识,强化了个体对于想象性的“我们”的归属感。[28]

尽管当前电子竞技行业还非常年轻,但从电竞赛事的高收视率和互联网娱乐内容的高渗透率来看,电竞已经成为当下年轻人文化娱乐生活的一部分。电子竞技本身就是一种具有广泛包容性的文化,不同国家、个性、信仰的电竞用户都在电竞游戏和比赛中找到了共鸣,围绕共同的关注焦点形成无数个子群体,甘心卷入、沉浸其中,共享集体情感,最终汇聚成一个庞大的共同体。自电竞入选亚运会表演项目后,电竞入奥又成为了很多人积极争取的议题,这也标志着电竞正在朝更高的社会认可度迈进。电竞用户也渴望摆脱“网瘾少年”“一群嘴臭的喷子”等负面标签,成为更优质的粉丝群体。这需要官方引导、社会正视和粉丝个人素质培养等多方面共同协调和努力。借用GEF 国际电子竞技联合会副主席程武的话说:“电竞已经成为对话年轻人的一种新语言”,是“吸引全球电竞爱好者、打破地域和语言界限、连接人与人的重要纽带”。

猜你喜欢

饭圈观赛战队
古代也有“饭圈”——把自己活成一束光
“饭圈”到底是个什么圈
同时满足观影、游戏和观赛三大需求 Acer(宏碁)E8615 4K亮彩投影机
整治“饭圈”乱象
超能磁战队
超能磁战队
在“饭圈”一路“打怪升级”
WE ARE伐木累 伐木累战队
中国蓝战队
对我国消费者现场观赛影响因素的初探——以全国排球联赛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