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讲解中的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
——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
2021-04-14赵芸
赵 芸
(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四川 成都 610000)
1 讲解员对于博物馆的重要性
中国博物馆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文博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加关注人文、重视人文。走进博物馆,成为现代社会人群提升文化认知的重要途径之一。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向国际博物馆高级别论坛致贺信中所说的那样:“博物馆是保护和传承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为了更好地服务观众,避免观众漫无目的在博物馆内参观,博物馆提供了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观众可以在博物馆选择人工讲解、线上语音导览和电子导览器三种方式参观游览杜甫草堂。无论是传统式的讲解还是数字化的讲解都成为辅助观众参观博物馆的重要方式,但是观众更乐于接受的还是传统式的讲解,即人工讲解。这项工作是需要讲解员来完成的,讲解员通过陈列展览将博物馆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有效地传播给观众,帮助观众深入了解每一件文物背后的故事,激发观众心中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讲解员为弘扬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讲解员是博物馆信息的拥有者,是传播文化的使者,是观众和博物馆之间的连接者。正如《博物馆纵横》中所说“讲解员是联系博物馆和观众的纽带和桥梁, 是博物馆的门面和橱窗, 是灵魂工程师, 是文明和美的塑型者。”这对讲解员在博物馆中的重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也对博物馆的讲解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解员对于业务的学习不能松懈,应对展陈文物进行较为深入地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不断整理更新讲解内容。闲暇之余,应多阅读书籍,拓宽知识视野,增加知识储备。与此同时,还应该加强讲解语言艺术方面的修养,提高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将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相结合,根据自身特点,形成独具个人特色的讲解风格。根据观众情况及时调整讲词内容,因人施讲,为观众提供愉悦的、有启发性的参观体验。“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笔者认为讲解员应做好当日接待情况的记录,形成讲解日志,有利于提升讲解水平和语言运用技巧。
2 有声语言的巧用
2.1 什么是“有声语言”
“有声语言是一种和无声语言相对应的表达形式,它通过声音展现出口头表达内容,以此形成语言形式,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相比,带有更强烈的原始性和自然性,它是在人类社会初具雏形时就已经形成的自然语言,是人类在进行信息传递行为中使用频率最高、信息交流最便捷的方式”[1]。所有需要以声音作为载体的语言表演或者表达形式都可以统纳到有声语言的表达艺术范畴内[2]。人类历史发展到今天,有声语言已经成为人类必不可少的表达方式,声音作为日常交际过程中重要的沟通因素,其产生的效应不容忽视。不同的声音会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宛转悠扬的声音总能让人感心动耳。语言代表文化,语言的交流即是文化的交流,这是一种双向交流。交流者需要不断提升自我的艺术修养、积累丰富的知识储备,才能唤起另一方的审美情感,这样双方才能形成审美境界。
2.2 语言的表现手法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讲解员是通过语言与观众进行交流的,语言需要通过声音来传递。声音是讲解的基本条件,一名合格的讲解员是善于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来控制和调整音量的。我国大多数的博物馆为室内参观,环境安静,但不乏有展陈位于室外的博物馆,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是纪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流寓成都时的故居。成都杜甫草堂是由古建和园林交相辉映的著名文化古迹,博物馆的展陈大多位于室外,若讲解员在此类环境中声音过于轻柔,势必会影响观众的收听体验和参观效果。笔者认为无论室内室外讲解时均使用中音为宜,中音给人以沉稳和自信。值得注意的是,讲解员在室外进行讲解时可根据物理环境的变化适当提高或降低音量,但仍不建议音量过高或过低,因为音量过高显得嘈杂刺耳,音量过低不仅给人以缺乏自信的感觉,而且容易被周围的自然环境:如风声、水声、鸟声等所掩盖。所以,对于物理环境相对复杂的博物馆,讲解员更应善于控制自己的音量。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讲解员在讲解内容方面涉及对联和古诗词的情况较多,讲解员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讲解,避免死记硬背,在对讲解词充分熟练的基础上,还应加强语音语调的训练,否则很容易产生背书式的讲解效果,声情并茂的讲解需要增加语言的表达效果,在语音语调的处理上要自然优美,要有抑扬顿挫,在讲解重要内容时可适当提高语音和语调。另外在语言节奏方面应快慢适宜,过快的节奏会使观众产生紧张感,收听费力,从而影响观众对内容的理解。过慢的节奏容易降低观众的收听兴趣、分散观众的注意力。但节奏的把控也要根据讲解内容的变化而变化,比如当草堂讲解员涉及对联和诗句的讲解时,应适当放慢节奏,给予观众充分的理解空间。综上所述,讲解员应在理解和掌握语言的基本表现手法的基础上根据博物馆的自身特色总结出适合自己的语言使用技巧,“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会如何处理和运用语言表现技巧,才能将讲解词的思想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才能产生感染力。
3 无声语言的妙用
3.1 什么是“无声语言”
无声语言在讲解中与有声语言一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声语言可以伴随有声语言更好地传情达意,可以强化有声语言的作用,无声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作为博物馆的讲解员不能仅局限于有声语言的训练,除了具备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外,还应在讲解工作中始终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和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树立良好的讲解服务意识,以得体的妆容和着装,标准的微笑、站位和手势投入到每一天的讲解工作中。做好无声语言的训练,可以增强讲解员的职业素养,帮助提高讲解队伍的讲解水平和服务质量。无声语言犹如军人的武器装备,它不仅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保障,也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古语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声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十三年的讲解生涯中,笔者总结出无声语言主要包含了态势语言和表情语言。态势语言包括了着装、站位、手势。表情语言包括合理运用眼、耳、口、鼻的面部动作进行情感表达。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由于物理环境的因素,需要讲解员在行进中讲解,讲解员的站位应尽量保持在主宾的左前方,在行进过程中,站位可以根据环境变化而调整,不必一味强求,要以观众为核心,在不影响观众视线又便于讲解的前提下进行施讲。在讲解中,肢体语言要得体自然,使用手势时要明确目标并作适当停顿,不可随意一挥,使观众不知所向。表情应配合口语表达,面部表情不可僵硬,也不可始终保持微笑,应随讲解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讲解中的表情也应随讲解内容同时产生和结束。
3.2 撰写讲解词
撰写讲解词是讲解工作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必须具备撰写讲解词的能力,这直接影响正式讲解的效果。撰写讲稿主要以篇幅和内容为基础。通常情况下参照博物馆的参观时间控制讲解时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占地19万平方米,建议参观时间为180分钟,讲解时间为60分钟。讲解员可结合自身语速和讲词篇幅控制讲解时间。讲词的内容应准确充实,以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为例,讲解内容涉及多个朝代的年号年份及大量诗词,讲解员需一一精准掌握。一场引人入胜的精彩讲解离不开通俗易懂、妙趣横生的讲解语言。讲解员在撰写讲词的过程中避免使用晦涩难懂的语言,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及相关故事,撰写一篇详赡生动、详略得当,内容充实的精彩讲词。再通过神态的变化,音调的起伏,得体的态势等调动观众的积极性,带给其更好地参观体验。
4 讲解语言中的情感色彩
研究心理的学者们认为:“情感的产生是以认识作基础的,并且始终伴随着认识的过程”。在正式讲解之前,讲解员必须对博物馆所展陈的内容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和学习,需要不断地思考与总结,在理解的基础之上再进行知识的扩充,这需要全身心投入,被其内容感动,情感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当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馆的讲解员向观众介绍杜甫时,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地讲解杜甫在诗坛的崇高地位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而不作深入挖掘,不运用讲解技巧,那么很容易使听众走神,产生疲惫感,自然无法引起情感的共鸣,更无法获得良好的收听体验。讲解员可以通过观众的直观感受,激发观众的收听兴趣,采用以小见大,层层递进的方式娓娓道来,更具感染力。比如当讲解员在讲解茅屋故居时,可以让观众看一看茅屋前种植的药圃和菜地。杜甫寓居成都时,虽然远离朝政,仕途无望,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丝毫没有减退。“楠树色冥冥,江边一盖青。近根开药圃,接叶制茅亭。落景阴犹合,微风韵可听。寻常绝醉困,卧此片时醒。”(《高柟》)[3]闲暇之余,诗人种菜栽药,日子虽然清苦,但仍然不放弃对高雅生活的追求,通过杜甫在成都寓居期间所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可以一窥诗人丰富细腻的情感和对大自然的由衷热爱以及对生命的深切关怀,这都充分体现了杜甫民胞物与和仁民爱物的精神。只有在讲解员对杜甫的诗句充分认识理解并为之感动的基础上才能将这份情感传递给观众,带动观众情绪,引发观众共鸣,启发观众思考,建立情感联系,从而达到令观众满意的讲解效果。
所以,真挚的情感始终是决定讲解是否成功的要素之一,这其中也包括无声语言,观众能够通过讲解员面部表情的变化、形体态势的变化和语音语调的变化感受到讲解员的情感起落,产生仿佛亲临其境、亲临其人、亲临其事的感受。一名合格的讲解员应将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有效地结合,正确控制和引导情感,避免过喜或过悲,在讲解中用内心的真情实感和发自肺腑的语言感染观众,让观众领会展陈的主题和思想,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获得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