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育德能力的现状与归因分析
2021-04-14吴小平
吴小平
【摘要】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教师的育德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发展和德育实效。高职公共英语课程具有授课时间长等先天的德育优势,为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高职英语教师要进一步突破目前育德意识、育德知识、育德能力及育德反思的局限,把文化、行业、语言等元素有机融合在课堂中,以工匠精神设计出精品课程,提升育德能力。
【关键词】课程思政 育德能力 高职公共英语教师
【基金项目】2020年度天津市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立项课题《“课程思政”视阈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20-2-4079)。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0-0011-03
2020年5月28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全面界定了课程思政的内涵目标,意义主线,重点体系方式和保障等问题,为课程思政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奠定了新的起点。教师的育德能力影响着学生的品德发展和德育实效,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起着重要作用。
一、核心概念的内涵
在该课题研究过程中,最核心的概念莫过于课程思政和育德能力。
(一)“课程思政”的内涵
“课程思政”最早可以追溯到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于北京举行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课程思政”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课程思政”注重将立德树人作为育人的根本任务;强调全员、全课程、全过程的三全育人格局,用以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课之间,形成协同效应,同向同行。“课程思政”的作用就是要在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各个维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实现“课程承载思政”与“思政寓于课程”。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提供了基本的工作遵循。根据习主席的讲话精神,“课程思政”的核心思想体现在教育工作者必须把立德树人当作根本任务,把课堂当作育人的主渠道。“课程思政”的作用就是要在课程教学和课程改革的各个维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润物细无声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在教学和改革中,结合各门课程和学生专业等不同特点,有机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使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产生协同效应,形成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的格局,培育出在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全面发展,爱国爱党,具有浓厚家国情怀的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的公共英语“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正在“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进行。
(二)教师育德能力的内涵
教师育德能力可以分为一般育德能力和特殊育德能力。[1]一般育德能力是指所有教师都应该具备的培养学生品德的能力,包括育德意识、德育知觉能力以及以身示教的能力和教育引导的能力。特殊育德能力指教师具有与其学科相匹配的育德能力,包括利用和发掘其学科教材中的德育资源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巧妙选取德育时机的能力,创设与学科相融合的育德氛围的能力。育德能力体现在教师本人既有的道德品行,教师对育德重要性的理解和重视程度,以及教师在学科教育中对育德手段的把握。具体表现为创设育德情境、设计育德活动、反思育德成效、提供育德反馈等方面的能力。因此,笔者认为,教师的育德能力是指在一切正式和非正式教育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运用德育资源培养学生品德的能力,体现在教师的行为风格和人格特质之中,往往以言传身教、榜样示范、语言讲解、交流探讨等方式呈现。
(三)课程思政与育德能力研究背景
提升教师育德能力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将思政工作体系进行更有效的推进,是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的必要条件。社会和整個教育体系急切需要广大教师增强育人的意识和本领,提升育德能力,从而使课程思政建设得到落实,见功效。
截至目前,依托知网数据库关于高校课程思政的文献,发现研究内容大致集中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区别与联系、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等方面,但针对课程思政的执行主体——教师的育德意识培养和与教师育德能力提升方法的分析研究相对不足。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要形成广泛的理念共识,需要全面提升广大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育德能力。[2]
高职英语课程是各专业学生必修或限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具有授课时间长,受众面广等先天的德育优势。随着网络的普及,人们对国内外资讯了解越来越多。英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挖掘思政元素,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提高自己的育德本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价值观,人生观,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国内外的问题和现状。这是公共英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也是公共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更是公共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因此,公共英语课程是切实整体提高课程思政水平和教师育德能力的重要阵地。[3]
(四)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育德能力的现状
《纲要》是政策文件,其性质决定了它不可能对各类实践要求之间的理论逻辑关系和具体操作进行详细而系统的阐述。根据前期本课题所做的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育德能力调查问卷综合统计,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多公共英语教师认为自己课程思政和育德能力还需不断提高。因此,结合笔者高职公共英语课教学工作实际,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在《纲要》的全面指导下,目前,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在育德能力方面存在的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育德意识参差淡薄
一些老师存在育德意识淡薄,认为学校已开有思政课程,将课程思政和对学生品德的培养仅仅认为是一种国家政治需要。一些教师没有很好地与自己的教学相结合,存在为了课程思政而课程思政的现象。并且有老师认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育德工作会增加教学负担,影响教学质量,无需过多在自己的授课中涉及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根据调查得知45%的教师从来没有在学科教学目标中设计包含育德目标,25%的教师偶尔有,15%的教师经常有,只有15%的教师每次都有。一半以上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课堂中从来没有针对育德目标的教学内容设计。
观念是行为的基础,正因为教育理念的落后导致在其实际教学工作中,没有将足够的心思分配给育德方面,因此无从谈起教师本人育德能力的展现和提高。
2.育德知识不足
知识是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根据调查得知,在教师本人的学习过程中,没有系统学习过育德的知识,教师在工作培训中也没有过多涉及学科育德方面的内容。教师的育德知识,绝大部分是通过自学获得,获得渠道比较单一。因此在实际教学工作中,育德能力会出现后劲不足,支撑不足。
3.育德能力不足
教育作为国家上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具有政治要求和政治属性,但是教育也有自身规律,课程教学有明确的内容和特点,不能生硬地将课程思政与课程教学合二为一,将本该属于隐性教育的德育能力培养变成显性教育。对于没有受过系统的科学思想政治培训,没有一定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高职英语教师来说,可能会出现为了完成课程思政的要求,利用一些强行植入式的教学模式,比如课前新闻播报,或是在教学过程中不合时宜地生硬加入课程思政模块,不仅干扰正常的教学节奏,耽误教学的时间,而且会增加学生对课程思政教育的抵触情绪,不仅没有起到立德树人的效果,反而可能会成为“低级红”。
立己者方能立人。教师具备正确的三观,端正的教学态度、先进的教学理念、较高的谋课、建课、授课能力,对待课程教学认真负责,对待作业试卷一丝不苟,对待学生困惑循循善诱,将自己的专业创新成果在课堂上分享,这些本身就是在为学生无声地展示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也是课程思政最基本的要求。有些教师在这些方面存在不足,有待提高。
4.育德反思不足
育人者先育己。为了实现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首先,公共英语课教师要反思自己所讲授课程,要深入了解学生的专业背景,进而对自己的实际教学进行调整,然后通过教学设计和教學方法对学生进行引导,这样的课程思政才能有人有己、情真意切、触动心灵。 “先当学生,后当先生”“教育者先受教育”。调查中显示,在备课过程中,缺乏针对不同专业特点,设计不同思政元素的过程。在教研过程中,缺乏对课程思政的共同探讨和教学方法设计。在课堂教学之后,因对育德能力的重视度不足,加之工作繁忙等原因,导致教师针对育德效果的反思不足。
(五)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育德能力现状的归因分析
1.教师的发展需要具备育人素养、学科素养、教学素养、科研素养、信息素养等。其中,育人素养是内核。部分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在意识上存在把学科素养、教学素养或科研素养放在自身职业发展的核心指导地位,造成对育德方面投入不足。在跨入新时代之际,将英语教育当作一门孤立的学科一定不可行。英语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从单纯语言教学转变为促进跨文化交流和全人发展语言的传承和文化的沟通。高职公共英语教师应提高政治意识,将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要勇挑思政教育的重担,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同时要具有融通中外的人文素养,以异质文化中的人听得懂的语言和方法,有效地传递中国文化内容,讲好中国故事,提升传播交流效果,在提升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培养教师本人和学生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引领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并能在实际工作岗位的各个领域和岗位中,能够展现自己的专业素养、品质素养。
2.时代对高职英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高职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公共英语课程在向学生传授英语语言相关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在授课过程中潜移默化学生的理想信念、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培养学生的奋斗精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4]在信息化背景和环境中,教师应主动适应高职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树立终身学习发展的理念。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不断提升自我的要求。高职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充分利用云教学平台、慕课、网络、媒体等网络教学手段,利用翻转课堂、情景教学等模式构建基于学生日常工作、生活等真实开放、交互合作的教学环境。这就要求教师具备完善的育德能力,能够在各种教学手段、教学环境和教学模式中做到统领全局和细致入微的人文性教育和育德性教育,培养学生在沟通中善于倾听与协商,尊重他人,具有同理心与同情心,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价值观。这就要求新时代高职英语教师应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容中外兼知行,言传身教,具有人格魅力和宽厚仁爱的精神风范,以人为本,传递仁爱,充当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知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的高职英语“四有”好老师。
3.高职英语教师要加强“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工匠精神包括高超的技艺和精湛的技能,严谨细致、专注负责的工作态度,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作理念,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责任感。工匠精神对教师的育德能力素养有着巨大的指导和保障作用。高职英语课程不是以数量取胜,而是要以“内容为王”。教学过程设计要以学生专业为依托,以无缝衔接的方式注入思政元素,建立起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相互交融的整体。每一堂课都要精心准备,每节课将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者融为一体。教学、课程、资源建设、学科研究、人才培养中要具有工匠精神,要有追求“精品”的目标和讲“精品课程”的追求。精品课程的思政元素应以世界眼光和担当精神为实现精品课程目标注入精神动力和核心保障。
4.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育德制度和评估管理体系建设。
各地方及院校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对高职英语课程思政质量和教师育德能力的评估和管理,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提升教师的素质,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针对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提升自身和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的指导和督查,以促进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有效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对于课程的评价指标中,育德是原则性要求,但对于育德效果的衡量不容易定量。能够激发教师群体内驱动力的评价机制,可以更好地激发教师投身课程思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可将教师的育德能力作为教师考核其中一项内容,更好地引领教师强化育德意识。[5]
二、结束语
总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要在推进课程思政中提高育德能力,应该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和高职英语教育的新要求,把文化、行业、语言等元素有机融合在课堂中,以工匠精神设计出精品课程,言传身教,把语言文化知识和全面育人相结合,随时随地学习、思考,提升课堂的质量和育人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程峰.高校青年教师育德能力的现状、困境及改革路向[J].教育教学论坛,2021
[2]高采,刘浏.关于现阶段课程思政的理论成果与实践探索研究[J].高教学刊,2020
[3]宁莉.“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公共英语教师专业发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0
[4]于洁.高职院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2020
[5]何天雄.“课程思政”视阈下高校教师育德能力提升路径研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