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文化产业背景下高职舞蹈艺术人才培养策略
2021-04-14杨盈春
【摘要】我国文化资源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日益丰富,文化市场规模也不断扩大。文化产业市场的扩大与丰富,也提高了教育市场对专业舞蹈学校艺术人才培养水平的要求。而高职与复合舞蹈人员的培训,已成为中国高等与专科舞蹈艺术院校的发展重心。通过剖析当前舞蹈文化发展的基本态势和特征,可以看到其中的发展机会与挑战。本文主要围绕着高职院校对舞蹈专业教育的研究、调研与分析,以充实与丰富高职院校的舞蹈学科为主要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具体的改进举措与意见。因此本文主要针对中国舞蹈文化艺术的发展,对高职院校舞蹈艺术人才的培养方式进行分析。
【关键词】舞蹈文化产业 高职 舞蹈艺术人才 培养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1-0145-02
近些年,我国出现了舞蹈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的趋势,培养符合当前舞蹈行业发展需求的复合型、综合型人才,已成为高等舞蹈艺术职业院校必须注意的重要内容。随着国际文化产业的日益发展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市场的日益丰富,中国文化产业已经呈现出了文化艺术人才培养规模供大于求、教学质量供大于求的现状。但目前,中国舞蹈艺术院校的专业教育还面临着教学内容与专业课程之间的局限性、教育队伍构成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所以,作为中国舞蹈人才培养的主要培训基地,中國舞蹈艺术学院需要逐步变革自身的教学模式,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适应当前文化发展的需要。舞蹈艺术结合了技巧和艺术性,是一门用肢体语言来描述和叙述形象、思想和情感的艺术。近年来,随着我国文化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舞蹈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高职院校主要为生产和社会实践培养实用型人才。根据人类市场的需要,开设或扩大舞蹈表演专业。于是,舞蹈教学在原本成就工匠的高职院校里遍地开花。与本科艺术院校不同,高职舞蹈表演专业不以“升学”为核心,更注重实践和技能的应用。应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在实践中获得和提高他们的能力。教育部制定的职业教育改革方案明确了“以就业为导向”和“以能力为导向”的方向,倡导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
1.高职舞蹈艺术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
(1)课堂教学内容相对陈旧,制约了学生的活动能力
学生的舞蹈技巧和能力主要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稳定下来,专心学习舞蹈基本功和各种舞蹈技巧。如果没有良好的课堂教学基础,学生的舞蹈能力也会失去基础。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更多的舞蹈表演机会,学生也无法接受。因此,学生首先需要有扎实的舞蹈基础,才能有机会在后续的练习中“大展拳脚”。课堂教学是学生舞蹈表演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舞蹈课课堂教学存在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学内容相对陈旧。有的学校多年来一直沿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的教科书或沿用以前的教案和课件,但舞蹈的风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有的老师还习惯性地示范动作,然后让学生被动模仿,比较枯燥。现代高职生都出生于90后,是在信息时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1]。他们的思维也比较活跃,渴望表达自己,表现自己。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舞蹈班的学生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学生的舞蹈基础差异很大。传统的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从一方面来说,很难以身作则来照顾每个学生。另一方面,机械模仿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需要跟着时代的步子走,多更新教学内容,才能吸引学生。与同事交流学习,可借鉴他人,了解自己的不足。所以,舞蹈教育需要发展与社会的良性互动。但目前,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局限于课堂。
(2)高职院校学生建立舞蹈俱乐部很随意
与其他院校一样,职业院校一般都有校级学生舞蹈俱乐部,由喜欢跳舞的学生自愿组成。学生舞蹈俱乐部为学生搭建学习舞蹈技巧和交流的平台,可以在课外形成热爱舞蹈的氛围,提高舞蹈技巧。但是,许多高职舞蹈社每学期开学,在招生活动结束后,一年中通常只有几场活动,教授一些简单的肢体动作,缺乏专业的活动。一些舞蹈俱乐部开展的活动甚至与舞蹈无关。他们纯粹是一个组织学生玩乐的组织。因此,学生舞蹈的整体表现并不是很好,需要改进。
2.促进高职舞蹈专业学生舞蹈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
(1)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尝试新的专业方向
舞蹈专业的课程设计方面还不够专业,现在大多数高校基本上这方面的课程都是理论课,严重脱离现实,这个问题使得舞蹈艺术在时代中停滞不前,不能够满足时代要求。文化的发展也需要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所以,优化高职及舞蹈艺术院校的专业课程设置,并把握自身学科发展方向,是改变舞蹈艺术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途径。
以云南省为例,以当地传统人文习俗为基础的云南省舞蹈艺术,无疑迈向了我国舞蹈艺术发展的前列。并涌现出《丽水金沙》等杰出的舞剧作品。随着文化与艺术市场的走向,也推动着云南文化旅游市场的蓬勃发展[2]。面对这些状况,我国的许多地方舞蹈艺术院校都已开始进行改革。他们凭借宝贵的民间舞蹈美术资料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积极弘扬地方文化发展理念,积极服务于当地的经济社会建设,打造了不少当地文化。随着相关课程的开展与地方文化市场的蓬勃发展,也提出了本院校舞蹈艺术学科的新发展方向,丰富了地方文化产业市场资源,也给地方舞蹈人文艺术的创新与发展带来了动力[3]。所以,全国各地高等舞蹈艺术院校都要立足地方的文化市场发展需求与舞蹈文化发展方向,优化舞蹈专业课程设置,以掌握学科发展走向,丰富当地文化。行业的蓬勃发展,培育了更多具备综合素养的优秀人才。
(2)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注重师生互动
职业舞蹈教学注重基本功训练,帮助学习者培养舞蹈艺术观念,养成良好的练习和表演习惯,要培养学习者良好的舞蹈美学感知能力。在舞蹈课堂教学上,要充分考虑高职生的教学特性。一是加强高校对不同舞蹈表现形式的教学。不论是中国传统的民族舞、国标舞、现代舞等,亦或是在各类综艺节目中流行的街舞等,都还没有被完全排除在学校舞蹈课堂之外,都可以成为高职或专科院校舞蹈课堂的主要内容[4]。正因为多种多样的舞蹈教学内容,使学习者能够了解和接触更多类型的舞者,以便于从舞蹈课后练习和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学到更多。然后,把握舞蹈教学的重心和难度,循序渐进,不断地给学习者带来某些启发和思考机会,而不是再像专业学校或艺术院校那样深入舞蹈的课堂教学。
高职院校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更强调教师互动性。由于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舞蹈类型,而并非对每一个舞者都熟悉,所以也不可能每一个舞者都教。因此老师必须针对课程的重点与难度,选择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为了掌握学员在基本功练习中的难点动作,选择侧重于基本功的舞步,并在完整的舞步节目中加以训练,防止了学员单一练习中基本功的动作枯燥乏味。至于老师不太熟悉的非重点教学动作或舞步,可着重欣赏。老师说明学生跳舞的主要动作及特点,并和学生探讨意见。也可邀请擅长跳舞的同学前来表演。另外,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还可以分成不同的舞蹈小组,每组课后预备好一个舞蹈,然后在学生上课热身动作的前一段时间内进行舞蹈示范,并附有来自教师和同学的评语。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更完整的舞蹈舞姿展示机会,更加注重学生自己“学习”跳舞,而不是仅仅模仿学生某段动作。最后要重视科学能力评估。评价也是舞蹈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科学的能力评估,不但能够正确、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跳舞表现水准,带给学生力量与激励,还能够促使老师认真反思与评估舞蹈课程,提高教学质量。因此高职舞蹈專业学员的考试可以以专业技能测验为基准,同时兼顾舞蹈基础知识与理论。在舞蹈技能测试中,除进行教学要求的规定动作之外,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当场进行舞蹈改编。
3.结论
文化产业市场的蓬勃发展,推动了高职舞蹈艺术院校逐步改变培养模式。在这个舞蹈文化产业发展的时代,不论是高职教师,或是舞蹈专业的学生,都应该从自身做起,积极地,慢慢地去适应时代的潮流,积极跟进时代的步子,做到与时俱进。职业舞者表演教学应该确立能力为本的观点,从实际运用中下工夫,让学习者掌握真正的跳舞技巧。学生对舞蹈表现能力的培养,可从课堂、舞蹈俱乐部、社区实践活动等多渠道获得。舞蹈老师要逐渐转变以往重课堂轻实际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舞蹈表现机会,在演出中和学生沟通、协作、交流,从而启发学生的舞蹈积极性。文化产业市场也需要较多的流动性与创新力,对舞蹈文化更是如此。职业舞蹈艺术院校要从教学的实际状况入手,并针对全国各地文化产业市场蓬勃发展的实际需求,完善与创新课程。
参考文献:
[1]冯芳.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文学素养教育[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3):4.
[2]崔姗.新媒体背景下舞蹈传播与产业发展探析[J]. 参花(上),2019,898(11):148-148.
[3]舒畅.文化自信背景下高职文化产业人才美育培养的需求[J].当代职业教育,2020,105(3):109-114.
[4]吴丹.深圳市舞蹈艺术培训机构人才需求调查研究[J].才智,2020(20):51-52.
作者简介:
杨盈春,女,汉族,河北安平人,本科学历,讲师,研究方向: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