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思维在平等对话中走向深刻

2021-04-13王善青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2期
关键词:精卫填海精卫笔者

王善青

在课堂阅读交流活动中,师生、生生间的对话应当是平等、宽松、自由而和谐的。对话主体围绕文本内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互相倾听,共同探究,批判质疑,从而互相启发,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共生共长。在这样的学习、思考、交流对话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都可以尽情表达,主动分享,大胆质疑。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学生阅读、学习和运用语言文字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激励者。

一、营造平等对话氛围,让思维充分放飞

弗莱雷认为课堂上的教师,应该放下知识掌握者的身份,将课堂上的话语权充分交给每一个学生,让他们产生思想的碰撞,积极探究,从而一同完成对文本的再创造。营造师生、生生、生本乃至学生与作者、与编者平等对话的氛围,充分放飞学生的思维,这是走向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的重要前提。

课堂上,教师的身份应由知识的传递者变为学生语言实践的合作者,从阅读思辨的支配者走向思维发展的引导者、激励者。处于课堂阅读之旅中的每一个人,都是学习者、思考者、探究者,不应因教师的过度讲授或者部分学生的集中对话,而牺牲另一部分学生思考、表达个人见解和感受的机会,更不能因学生有不同的甚至有偏差的想法而冷漠应对或者武断否定。如此,让每一位学生的话语权都得到捍卫,让每一个人都享有表达的权利和机会。

如教学《盘古开天地》(四年级上册),笔者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神奇”入手,引导学生展开课堂阅读交流对话。因为神话故事本身极具吸引力,学生很快归纳出了事情的起因是“天和地还没有分开,宇宙混沌一片”,经过是“盘古劈开了天和地,让它们不再合拢”,结果是“盘古的身体化作世间万物,创造出美丽的世界”。而“神奇”的体现,学生好奇于“天地为啥像个大鸡蛋”“天地之外为什么会有微光”“盘古吃什么喝什么”,而对于盘古随着天的上升长高、身体不同的部位为什么化作不同的事物,他们鲜有关注。

笔者没有强制性地引导他们立即转向真正神奇的描写,而是顺着他们的关注点引导学生展开对话:“是啊,好奇怪!在作者的眼里,我们的这个美丽世界,一开始为什么像个大鸡蛋呢?”“这一片混沌的世界和大鸡蛋有什么关系?”如此,学生自然再次走进文本,从“破裂”联想到蛋壳,“轻而清”联想到蛋清,“重而浊”联想到蛋黄,发现它们之间有这么多的相似之处。这样的对话,学生的兴趣点得到运用,思维得到梳理,同时,这样的阅读思考,又为下文体会“左眼成日”“右眼为月”等提供了想象的基础。

二、借助启发性的提问,让思维富有深度

教师紧贴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遵循单元语文要素设计的有效提问,可以构成师生、生生、生本等多维度的有效对话。弗莱雷认为,教师设计的提问,要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启发他们的思维,引发他们产生新的问题,如此,让学生的思维一步一步地向纵深迈进。我们的课堂提问,必须注意的是,要避免师生一问一答式的封闭式、终结性对话,而要让对话主体间实现双向、多边的动态发展性对话,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不让少部分人的观点代替甚至统一所有人的认知、理解和感受。

如阅读《普罗米修斯》(四年级上册),笔者先从词语教学入手,分别先后呈现这样几组词语:盗取火种 为民造福 没有错误;敬佩 悄悄 归还 求情 饶恕 ;气急败坏 严厉惩罚 立即执行;死死锁住 高高悬崖 既不能……又不能…… 风吹雨淋 啄食肝脏 永无尽头;愤愤不平 挽弓搭箭 砸碎锁链。首先,通过学生自读、同桌互读、指名读,完成读音、字形、字意的梳理,而后让学生思考:请再分别读每一组词,说说你想到了什么。如此,引导学生认识文中出现的普罗米修斯、宙斯、赫淮斯托斯、赫拉克勒斯,发现他们之间的关系,感知火神、大力士的正义,宙斯的冷酷。最后启发学生,提取关键词可以帮助我们迅速掌握故事情节,并借助这五组词引导学生分别复述相关故事情节。

这样在平等对话中,从理解到感悟,从复述运用到情节把握,学生的思维逐渐走向深刻,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得到很好的实践,文本阅读、概括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三、围绕主问题探究,催生高阶思维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紧紧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学情展开有目的的对话。要让课堂交流、对话不枝不蔓,不流于形式,主问题的阅读教学设计尤为重要。设计每节课的阅读探究主问题,课堂上的师生便组成了一个目标统一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均能充分体现。

如阅读《女娲补天》(四年级上册),笔者以课文前的阅读提示“说说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发挥自己的想象,试着把女娲从各地拣来五种颜色石头的过程说清楚、说生动”为本课的阅读主问题,引导学生寻找课文各部分的关键信息,并将之串联成主要内容。学生在阅读起因部分时,被水神共工和火神祝融之间的打斗所吸引,在歸纳时将重点都放在“打”上,而对于打斗所带来的后果却不太在乎。

笔者设计帮助他们理解的思维支架:“两神仙打架,与女娲补天有关系吗?是什么样的关系?”有了这样的问题思考做铺垫,学生很快梳理出了“两神打架—共工失败—怒触不周山—天破地裂—野兽横行—混乱恐怖”,而后再加以概括“共工失败—撞山破天—混乱恐怖”。在这样的思考过程中,学生提取信息、处理信息、运用信息的能力得到培养,概括能力得到明显提升。他们运用这样的方法,很快梳理了女娲补天的经过:炼石补天—撑起柱子—杀死黑龙—烧灰堵洪。

四、引导学生开展思辨,培养批判性思维

在教师主导的阅读课堂上,学生往往容易随着教师的提问以及后续的追问,不知不觉地产生依赖、跟风的现象。平等对话的阅读交流,呼唤学生强烈的自我判断力,在批判性思维和质疑反思中,走向自我思维主导而非教师思维影响的语言文字实践活动中。

如阅读《精卫填海》(四年级上册)时,学生受传统认知的影响,一致给精卫贴上了“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坚定执着”等标签。为让学生充分感知精卫鸟的形象,不是顺从地被动接受,笔者从“常”字入手,在介绍西山与东海之间的距离之远后,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春天,很多鸟儿从南方飞回来了,到处鸟语花香,精卫仍然         ;夏天,不管是骄阳似火,还是狂风暴雨,精卫仍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小的树枝,尖利的石头,划破了精卫鸟的嘴,但是精卫仍然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小小的树枝和石块,对于无边无际的东海,毫无影响,但是精卫仍然         。”……

如此一番想象说话后,学生对精卫的“坚定执着”有了深刻的体验,这时,笔者再次出示话题:“精卫到底该不该填海?”很多学生的第一反应是“该”,但很快又觉得似乎没那么简单,因而有学生质疑:“女娃自己没有安全意识,不懂得自我保护,她溺水而亡,不应该全怪大海。”“女娃自己溺水,却认为东海不应该存在,发誓要填平它,这有点无理取闹吧?”“凭自己衔来的一点树枝石头,就想填平大海,这不可能吧?”……

笔者话题一转:“既然不可能,人们为什么还要传颂精卫填海的故事呢?”这样,让学生认识到在人类童年时候的那些古代神话,都传递着一个大家共同认可的道理,传递着某种精神力量。最后,笔者让学生思考精卫填海的精神如何在我们现在的社会发扬光大。学生联系当下芯片的研制等难题,一致认为有了精卫填海的精神,就一定能让许多不可能变成可能。

佐藤学教授说:教育实践从根本上而言就应该是一种对话性实践。课堂中平等、和谐丰富的对话,是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学生语文实践的重要保证。学生思维的激活、发展、深刻,我们教师应用心经营,智慧引导。

(作者单位:江苏连云港市殷庄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精卫填海精卫笔者
老师,别走……
精卫的烦恼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精卫填海
诗词鉴赏论述题答题技巧实例分析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当代》文学拉力赛”2017年第一站冠军揭晓
精卫与乌鸦
“撕名牌”大战
2014年第一站冠军揭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