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课后习题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2021-04-13魏巧雯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3期

魏巧雯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着重落实语文素养构成的知识点、能力点,可以成为教师确定教学内容的依据。

统编本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有《曹冲称象》《玲玲的画》《一封信》和《妈妈睡了》。研读课后习题我们发现,都包含着“提取信息”这一语文要素。同时,教材还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作出简要推断、综合课文的信息、简单说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利用好课后习题,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呢?

一、排顺序,厘清思路

《曹冲称象》的课后习题第2题:“读第4自然段,给下面的内容排序,再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借助这一题,厘清曹冲称象的过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找出内容。找到曹冲称象的相关句子。第二步,朗读指导。将这5句话读正确、读通顺。第三步,画关键词。曹冲的办法分了哪几步?细读这一部分内容,简要画出关键词。第四步,交流演示。请学生上台,在黑板上板贴船、大象、石头等演示称象的三个步骤。第五步,标号复述。请学生将曹冲称象的关键词句画出,并根据先后顺序标上序号。用“首先……再……然后……”的表达方式进行复述。

通过找句子和朗读熟悉的内容,画关键词并交流演示,可以生动直观地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最后的标号复述,帮助学生厘清逻辑思维,训练了学生提取信息和复述的能力,也为学生理解全文奠定了基础。

二、制表格,直观对比

有些课文信息并没有直接呈现,而是渗透在文章的词句中。只有经过仔细阅读和整合,才能获取完整信息。

如《一封信》一文记叙了主人公露西给爸爸写了两封信,第一封是露西独自写的,第二封是在妈妈的帮助下完成的。在教学时,可以先要求学生用横线画出给爸爸写的第二封信,完整地读一读。然后小组合作,用表格的形式简要摘录两封信写了哪些事,进行比较,发现“第一封信写了很多不开心的事,第二封信写了开心快乐的事”。最后交流“你更喜欢哪一封?为什么?”,这正是课后习题的要求。

在教学第二封信时,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圈画零星的信息,加以整合,帮助学生建立信息完整性的意识。制作表格,将两封信进行罗列,能够更直觀地帮助学生进行比较,作出判断,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画气泡图,提炼关键词

提取信息、对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是很重要的阅读能力。

《妈妈睡了》一文第2~4自然段详细描写了睡梦中妈妈的样子,用三个并列的段落描写妈妈的美丽、温柔和劳累,这与课后习题第1题“说说‘睡梦中的妈妈是什么样子的”是吻合的。教学时,第一步,画关键句。睡梦中的妈妈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关键句,画出来。第二步,制作气泡图。圈出关键句中的关键词,以“睡梦中的妈妈”为中心,制作气泡图,并说说睡梦中的妈妈还会是怎样的。第三步,完成气泡图。从哪里感受到妈妈的美丽、温柔、好累?再仔细读睡梦中的妈妈的样子,圈出关键词完成气泡图。

通过画关键句发现文本结构特点,找关键词完成气泡图,整合了文本信息并呈现,帮助学生把握了文本内容,提升了阅读能力。

“提取有效信息”“对信息进行合理推断”包含的不仅是阅读能力的训练,也是思维能力的培养。而教师在使用课后习题的过程中,也只有认真研读,充分挖掘其价值,才能准确把握教学内容,选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嵊州市石璜镇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 刘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