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支架,为学生讲故事助力
2021-04-13曹晓英
曹晓英
相较于以往版本的教材来说,统编本教材中编排的故事类课文明显增多,这就为学生读故事、讲故事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其中,在低年级教材中,不少课文的课后习题中都提出了讲故事的训练要求。低年级学生由于阅读经验浅,讲故事能力整体不高,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支架,以降低学生讲故事的难度,逐步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一、搭建插图支架
统编本低年级教材中的插图生动形象,趣味十足,可以对学生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教材中的一些插图是课文内容的直接反映,教师可以以教材插图为媒介,为学生创设出丰富的故事语境,以使学生能借助插图把故事生动形象地讲下来。
如一年级下册《咕咚》这个童话故事,由于课文较长,对一年级学生来说要想把故事完整地讲述下来还是有着一定难度的。为了便于学生讲故事,教师就可以借助插图为学生创设讲故事的情境,可以借助多媒体把课文的四幅插图以连环画的形式投影在大屏幕上,然后让学生仔细观察每一幅插图,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插图中的内容把故事讲下来。这样一来,由于有了阅读课文作为基础,他们可以很快把故事内容串联在一起,为学生完整地讲述故事奠定了基础。
统编本低年级许多故事类课文中都配备了与故事内容相符的插图,教师让学生借助插图和自己在阅读中提取到的信息讲故事,可以使学生讲故事的过程更加轻松。
二、搭建提示语支架
对低年级学生讲故事来说,提示语可以是故事开头的一些句子,也可以是故事中的一些关键词句。教师应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将提示语按照顺序依次呈现,让学生借助提示语来讲述故事,可以使学生有据可依,讲起故事来更加轻松。
如在一年级下册《小壁虎借尾巴》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这样提示学生:“小壁虎在墙角捉蚊子……”“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小壁虎借不到尾巴……”有了这些提示语之后,学生只需要对接下来的内容进行扩充,很快就可以把故事轻松地讲下来。再如在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一课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把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经过讲清楚,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词语“象脚鼓、凤凰花、银碗、柏树枝”,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这些物品在泼水节中的用途,最后让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扩充,说一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了这些提示之后,学生讲述起来就会更加容易。
在低年级学生讲故事过程中,教师根据故事内容特点为学生提供恰当的提示语可以降低讲故事的难度,逐步提升学生讲故事的能力。
三、搭建结构支架
结构是故事的框架,把握了故事的结构就把握住了讲述故事的大致方向。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故事結构入手帮助学生梳理故事内容,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把故事之间的联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学生把故事讲述得完整而又具体。
在低年级童话类课文中,反复的结构居多,把握住这种结构特点,学生在讲述故事的时候就有了固定的模式。如在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中,故事的结构模式为“小猴子下山来到什么地方—看到什么—心情怎样—它是怎样做的”。在《小壁虎借尾巴》一文中的故事结构模式为“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小河边—小壁虎爬呀爬,爬到大树上—小壁虎爬呀爬,爬到房檐下”。在二年级上册《小蝌蚪找妈妈》一文中,故事的结构为“小蝌蚪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了……”。在《青蛙卖泥塘》一文中,故事的结构模式为“青蛙卖泥塘遇到了谁—顾客提出的意见—青蛙是怎样整改的”。教师帮助学生梳理出课文的故事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把握讲述故事的大致方向,有效避免内容遗漏。
在低年级学生讲故事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故事结构入手对学生进行指导,以帮助学生发现故事内部隐含的规律与联系,这样学生讲起故事来思路更清晰,故事讲述得会更加完整。
四、搭建情节支架
如若说结构是故事的框架,那么情节就是故事的灵魂。一个故事正是因为有了丰满的故事情节而栩栩如生。教师要从整体入手,引导学生把握故事情节,从而使学生把故事生动形象地讲出来。
如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一课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根据课文内容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情节支架,以使学生能把故事讲述得更加具体。为此教师可以从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方面为学生搭建支架。
起因:马棚里住着谁?有一天,老马对小马说了什么?小马是怎样回答的?
经过:小马来到小河边的时候,遇到了谁?它们是怎样说的?小马又是怎样做的?
结果:小马跑回家去以后,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在《小马过河》一文教学中,教师从故事情节的发展方面为学生搭建支架,可以帮助学生厘清事情发展的来龙去脉,学生讲述起故事来就会更加精彩。
五、搭建细节支架
统编本教材中的故事语言一般具有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特点。尤其是课文中一些语言读起来令人感到忍俊不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从故事中的语言细节入手,引导学生讲述故事,这样学生讲述的故事一定会精彩万分。
如在一年级下册《动物王国开大会》一文中,狗熊听了狐狸的话以后“伸了伸舌头,做了个鬼脸”,这些语言是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的,他们对这些调皮的语言特别感兴趣,还爱模仿。在学生讲故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把这些语言用自己喜欢的口吻讲下来,以使故事别有韵味。再如二年级下册《蜘蛛开店》一文中“顾客来了,只见身子不见头”“脑袋从树叶间露出来”“蜘蛛看到顾客后,却吓得匆忙跑回网上。原来那位顾客竟是一条四十二只脚的蜈蚣”,这些幽默风趣的语言令学生感到忍俊不禁,想捧腹大笑。教师抓住这些语言细节引导学生讲故事,可以使学生的故事讲得更加吸引人,让别人想听,真正使学生的讲故事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语言细节是故事类课文的血肉,抓住精彩的语言讲故事,可以使学生把故事讲得生动形象,高潮迭起,在吸引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沉浸其中,真正享受到讲故事给自己带来的无限快乐。
六、搭建角色支架
表演是孩子的天性。在低年级讲故事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读熟课文的基础上,分别扮演故事中的人物,然后让学生把故事中的内容表演出来,这样学生在讲中演,在演中讲,不仅增添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还使学生讲故事的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如在二年级下册《狐狸分奶酪》一课的教学中,为了使学生能够把故事讲述得更加形象生动,教师就可以让学生以4人为一小组进行分角色讲故事,一人读旁白,一人扮演狐狸,另两名学生扮演熊哥弟俩。在学生小组表演的基础上,教师让表演优秀的学生戴上头饰进行表演展示,鼓励学生用夸张的语言、动作来表演。在分角色表演的过程中,熊哥弟争吵的样子,狐狸狡猾的样子,以及狐狸在吃奶酪时那夸张的动作,熊哥弟俩着急生气的样子,都被学生活灵活现地表演了出来,入木三分,让全部学生印象非常深刻。这样的讲故事形式对学生来说既是创新,又是提升,可以帮助学生养成绘声绘色讲故事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能力。
在低年级学生讲故事训练中,把表演与讲故事训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乐讲、乐演。在那夸张的表演中,不仅可以使故事内容更加精彩,还可以使学生养成爱讲故事的习惯,切实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能力。
在低年级教学中,讲故事能力是学生需要具备与掌握的一种能力。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搭建适切的支架,以降低学生讲述故事的难度,为学生生动形象、完整具体地讲述故事助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讲故事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江阴城中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