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指导的三个策略

2021-04-13王蓓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21年3期
关键词:阅读课文海滨小城

王蓓

关于课文阅读,通常可由低到高分为四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基础层面,学生需精准把握课文的思想感情,正确理解课文的语言文字,恰当疏通课文中的字、词、句及相关的文学知识。第二层面是解读层面,学生需初步感受课文中的生动形象和优美语言,关心课文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同伴交流阅读感受。第三层面是应用层面,学生需在对话性、感悟性阅读的基础上,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并通过课文阅读启迪自己的写作。第四层面是创新层面,学生需在课文阅读中产生经验,形成人文素养,并在理解作者表达意图的同时进行内省。那么,如何基于上述四个层面,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指导呢?

策略一:指导学生走进课文

学生处在阅读课文的基础层面时,对课文有陌生感,容易在课文的外面徘徊。对此,需教师指导学生走进课文,也只有让学生走进课文,才能真正进入“读书境界”。

1.由题置疑

课题,即学生进入课文的窗口,也是课文的眼睛。指导学生由题置疑,不但有利于为学生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而且有助于让学生兴趣盎然地走进课文。

如二年级下册《千人糕》一文揭示课题后的教学片段。

师:今天学习一篇有趣的课文(板书课题:千人糕),大家看到(指着板书的课题)这三个字后,是怎样想的?

生:我想一千个人做的糕,一定特别大。

生:我想一千个人做的糕,估计有操场那么大。

生:我想一千个人在一起做糕,怎么做呀?有人指挥吗?

……

师:真棒!大家看到课题《千人糕》后,很快就想到了这些,那就请大家打开书,到课文里去刨根问底吧!

2.搜集资料

教材中的许多课文,虽然感染力很强,但是时间、空间与学生实际有较远的距离,不同程度地给学生与课文之间的对话形成了障碍。对此,教师应想办法、出主意、动脑筋,指导学生变语言文字为语言形象,促使学生缩短时间、空间与实际的距离,从而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以使学生产生阅读课文的欲望。

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日月潭》一课,由于多数学生没有去过日月潭,所以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课前搜集日月潭的一些图片、文字资料带到课堂上交流,让所有的学生对日月潭的景观有更广泛、更全面、更详细的认识,从而生成与课文内容有关的一些形象画面,进而对《日月潭》一文产生阅读期待。

3.欣赏情境

在阅读课文时,标本、模型、实物、挂图、课文中的插图、多媒体课件等,都能为学生提供感性经验。尤其是多媒体,有声音有图像,可以为学生提供更为直观形象的画面,让他们的心灵受到震撼,使学生对课文产生阅读期待。

如,教学三年级上册《海滨小城》一课,在阅读课文前,可让学生观看课文中的插图,观看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引入广东海滨小城,欣赏海滨小城里每一个迷人的庭院,欣赏海滨小城里的公园,欣赏海滨小城的街道,欣赏海滨小城美丽的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产生对《海滨小城》的阅读欲望。

策略二:指导学生感悟课文

学生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与文本对话,是一种感悟性很强的心理活动。因此,学生在与文本对话时,需唤起生活经验,把自己融入课文,进行角色换位。

1.视自己为一位旁观者

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不应带主观色彩,要客观地理解课文的本义和作者的思想,视自己为一位旁观者。首先是查字典,认识生字词,并联系上下文领会词句的内涵,理解语言文字的意思。接着是读通全文,整体感知课文的内容,探究课文的主旨,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是分析课文的写作特色,搞清楚课文中写了什么,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换一种写法行不行。

2.视自己为课文的作者

教师指导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应透过语言文字,和作者一起思考,去观落日,或去登长城;去感受大自然,或去游览音乐之都;去聆听大自然中的美妙声音,或去观赏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视自己为课文的作者。

如,作者在《海滨小城》一文中写早晨的海滨小城:“早晨,机帆船、军舰、海鸥、云朵,都被朝阳镀上了一层金黄色……”对此,教师可指导学生视自己为课文的作者,在早晨的海滨小城,欣赏、聆听、享受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

3.视自己为文中的人物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视自己为文中的人物,与课文中的角色融为一体,想象自己在课文的情境中会怎么想,会怎么说,会怎么做,有什么感受。

如,四年级下册《小英雄雨来》一课的教学,可投影出示一段文字:“……突然铁头叫起来:‘啊!雨来!雨来!在芦苇丛里,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小英雄雨来的机智、灵活、勇敢,从而怀着对小英雄雨来的敬佩之情,投入到对《小英雄雨来》一文的阅读中。

4.视自己为原始的读者

作者写作,一般都有原始的读者。原始读者可能是朋友,可能是亲人,也可能是自己。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让学生视自己为原始的读者,有利于学生真切、准确、全面地感悟课文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三年级上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课文,是安徒生写的一篇著名的童话,假设安徒生是专门写给你的,你就是第一个读者,请你怀着沉痛的心情读一读。

生:天冷极了,下着雪,又快黑了。这是一年的最后一夜——大年夜。在这又冷又黑的晚上,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赤着脚在街上走着……

(读完全文后,有的学生流泪,很多学生两眼湿润。)

策略三:鼓励学生超越课文

教师应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和联想,挖掘课文中的情感因素,体会课文中的文字韵味,感悟课文中的真善美,思人物(或作者)之所思,想人物(或作者)之所想,在与文本对话时,应指导学生超越课文,跳出课文看课文。

1.深入阅读,跳出课文

在阅读课文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审美结果。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阅读,跳出课文,直抒胸臆,敢于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敢于叙说真实的感悟。

如,一年级下册《棉花姑娘》一文的教学片段。

师:在《棉花姑娘》一文中,燕子、啄木鸟、青蛙各是各的说法,请大家发表见解。

生:我认为燕子不对,他没有帮助棉花姑娘。

生:我认为啄木鸟也不对,棉花姑娘有病,很难受,他不帮忙。

生:我认为青蛙更不对,燕子、啄木鸟不帮棉花姑娘,他应该帮。

生:我认为七星瓢虫真棒,他热心帮助棉花姑娘,把棉花葉子上的蚜虫吃光了。

生:我认为不能怪燕子、啄木鸟和青蛙,他们不帮忙,是没有吃蚜虫的本领,帮不上忙。

……

师:虽然大家的见解不一样,但都有理由。那就让我们面对实际,努力做好自己能做的每一件事吧!

2.迁移阅读,拓展课文

学生走进课文,情感被调动起来后,会尽情地与文本对话。对此,教师应指导学生做到“三关注”:一是关注语言形式,二是关注课文内容,三是关注对话的方法、方式和过程。让学生迁移阅读,拓展课文。

如,《海滨小城》一课的教学,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搜集、整理其他名城的资料,仿照《海滨小城》的“总分总”表现手法,简介自己最喜欢的名城。课堂上,学生会争先恐后地扮演小导游,接二连三地介绍各自最喜欢的名城。有的学生甚至会联系家乡实际,立下宏愿,为家乡能成为名城而努力。

3.感受阅读,仿写课文

学生有了迁移阅读,拓展课文的初步能力后,理解能力、体验能力、表达能力也会有相应的提高。对此,教师应该指导学生针对具体课文,研究作者是怎样围绕课文的中心构思立意、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从而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仿写课文。

如,三年级下册《荷花》一文的第2自然段写了荷花的荷叶、花瓣和花骨朵。教学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体会作者的细致观察,再指导学生书面表达另一种植物,让学生根据《荷花》一文进行仿写。

(作者单位:江苏南京市鼓楼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宋园弟

猜你喜欢

阅读课文海滨小城
边境小城马斯特里赫特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充分重视独立阅读课文
南美小城
海滨的夏天
小学语文阅读课文教学效果提升的基本策略
阿尔卑斯山中小城
浅谈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指导学生阅读
海滨仲夏夜比基尼的终极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