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者自主性调查

2021-04-13王丹林甜甜

温州医科大学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年级组自主性学习策略

王丹,林甜甜

温州医科大学 外国语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2017版《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颁布,促使大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模式逐渐过渡到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网络为辅的自主学习。网络环境下的英语自主学习,是指学生通过计算机技术,运用形式各样的网络学习工具获取信息资源和拓展英语自主学习的实践活动。

自我效能感最初由BANDURA[1]于1978年提出,是指个体对于自身为达到某一指定的行为表现而组织、实施具体行动所具备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童金皓等[2]认为,网络环境下的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产生的学习信念,是学生对有效开展基于网络的英语自主学习活动的自我监控能力。

学习者自主性的研究主要涉及能力、心理和行为三个方面。LITTLEWOOD[3]把学习者自主性定义为学习者独立于教师学习的能力,包括决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评估学习效果等的能力。LITTLE[4]将其描述为“基本上是学习者对学习过程和学习内容的心理反应”。根据WENDEN[5]的观点,“意愿”和“自信”是促成学习者自主学习行为的核心因素。由此,研究自我效能感是否可以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成为大学英语改革研究的重要方向。本研究探讨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者自主性的相关性,为提高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效率提出相应对策,并为当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以温州医科大学2017—2019三个年级共145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本研究开展时,分别对应本科教学年级为三年级、二年级和一年级。研究对象共性:①本科临床医学专业;②使用网络学习平台学习大学英语课程;③高考英语成绩120~150分。2019级学生48人,其中男25人,女23人;2018级学生49人,其中男24人,女25人;2017级48人,其中男22人,女26人。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作为研究手段。调查问卷包括英语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量表和英语网络学习自主性量表。

在英语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量表中,第一部分收集学习者的基本信息,如年级、性别、课后英语学习时间、网络学习的经历和网络学习的态度等;第二部分采用郭本禹等[6]的自我效能感量表,调查学习者在网络学习中对学习成绩的信心,对学习能力、学习努力程度和学习环境的感知。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37,总的结构效度为0.783,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英语网络学习自主性量表采用林莉兰[7]的学习者自主性量表,内含38项指标,分为能力、心理和行为三部分。其中1~10项调查学习者自主学习能力,包括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与方法、进行自我监控与评估等能力;11~26项调查学习者对网络学习过程和内容的心理反应,包括自主学习意愿和信心;27~38项调查学习者网络学习的实际行动。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21,总的结构效度为0.796。

两张量表都采用Likert五级记分制,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赋予1到5的分数,得分越高,则被试者的学习者自主性和自我效能感越强。调查发放问卷152份,收回有效问卷145份。

1.3 统计学处理方法 所得数据通过SPSS19.0进行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自我效能感与学习者自主性的关系采用直线相关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英语网络学习的自我效能感个体差异 女生组自我效能感得分为31.43±4.89,男生组为32.55±5.93,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39,P=0.678),三年级组、二年级组、一年级组自我效能感得分分别为33.90±4.20、31.18±4.74、30.88±6.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732,P=0.032),LSD分析显示,三年级组高于二年级组(P=0.002),二年级组和一年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0)。

2.2 英语网络学习的学习者自主性个体差异 由表1可见,男、女生在自主学习能力、心理及行为等各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由表2可见,不同年级本科生在学习能力、心理和行为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且各项成绩三年级得分高于二年级(均P <0.05),而一、二年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2.3 英语网络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者自主性的相关性 数据分析发现,学习者自主性与自我效能感间存在正相关(r=0.567,P=0.010),心理(r=0.526,P=0.027)、能力(r=0.496,P=0.037)、行为(r=0.446,P=0.041)均与自我效能感相关。

表1 不同性别学生英语网络学习者自主性得分比较

表2 不同年级学生英语网络学习自主性得分比较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英语网络学习中,不同性别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自主性无统计学差异,在不同年级本科生中这两个指标则存在差异,这与王琳娜[8]的发现不尽相同。本研究中,无论年级高低,男生和女生在网络环境下有同样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男女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几乎相同,因此教师在关注学生自主学习时,无需考虑性别差异。学生基于网络的英语学习经历却对其自我效能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那些有网络英语学习经历的高年级学生更有自我效能感。BANDURA[1]认为掌握经验是自我效能的主要来源,这表明以前的学习经验可以增强学习者的信心,即他们有能力成功地完成某项任务。当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信心时,他们倾向于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此外,学习策略的正确使用、网络硬件和软件的完备设施、信息工具的使用技能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业成就。因此,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本科生在英语网络学习中是否能够面对和处理好学习中的困难,自我效能感低的本科生缺乏学习动机和自信心,这对提高英语学习的自主性是一个极大障碍,反之则学生有较高的信心去完成任务。

3.1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教学目标 本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和自主学习能力随年级的增加而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根据每个年级学生的不同能力,制定适当的学习计划。具体来说,一年级的学生应该更多地采用监督手段管理他们的课后学习,以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但也应该保证有适当的自由时间,以帮助他们逐渐适应英语网络自主学习。同时,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布置适当的学习任务。成功的学习经验是提高学生网络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能力或任务的难度来分配学习任务,增加教学笔记或提供补充学习材料,尽量让每一个学生在网络学习过程中都能体验到成功。

3.2 帮助学生制定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 在外语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之一是帮助学生制定学习策略。适当的语言学习策略既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水平,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自信心。如果学生掌握了有效的学习策略,并有了语言学习能力的提升,他们的英语学习的自我效能感就会得到提高,在未来的学习中会使用更多的语言学习策略。自我效能感与学习策略是相辅相成的。良好的学习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而较高的自我效能感则能促进学生使用更多的学习策略。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该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建立适当的目标和策略,以利于学生自主调整自己的行为。学生在完成一个又一个的目标后,自我效能感会自然增加,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也会随之增强。

3.3 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激发其积极的学习动机在网络英语学习中,教学发生在物理空间分离的状态。学生独自使用语言学习平台中的资源进行学习,所遇见的问题可能无法得到即时有效的解决。如果学习者得不到及时的回应,就有可能产生学习孤独感。如果不能从教师或同伴那里获得帮助,这种持续的孤独感会对学生网络英语学习的信心产生负面影响。此外,他们可能会怀疑自己网络学习的能力,产生学习疲劳。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下,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组织多种形式的网络教学活动,营造轻松的网络学习环境以给予学生体验成功的机会:如开展合作学习或互评活动等,让网络自主学习不再是简单的人机交流。当学生获得学习兴趣并取得成就感时,他们会更加主动地学习英语。教师应使用多种有效的网络通信工具(微信、QQ、电子邮件、学习通、微助教等),给予学生即时的帮助,使他们积极参与网络英语学习,让网络学习在全程有监督、有帮助的环境中发生,提高学生的网络自主学习能力。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网络英语学习中,性别与自我效能和自主学习无关,而年级对自我效能和自主学习都有显著影响,且英语学习中的自主学习程度越高,自我效能感也越强。鉴于成功的学习经验是提高学生网络英语学习自我效能感及自主性的最有效途径,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能力或任务的难度来分配学习任务。网络环境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有助于提高其英语网络自主学习的效果,提高其英语学习的成绩,因此,在网络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信念,设定自己的目标,以提高其自我效能感,进而培养学习者的自主性。

猜你喜欢

年级组自主性学习策略
梅州市中小学生2015—2018年体质健康的动态分析
高中生数学自主学习策略探讨
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及其教学应用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年级组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效能研究——制度建设与方法创新维度
一种使用反向学习策略的改进花粉授粉算法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探析中学年级组管理现状及措施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
自主学习策略在写作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