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有效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

2021-04-13孟甜甜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合唱教学音乐课堂小学

孟甜甜

【摘要】素质教育是新课改大力倡导的要求,在此背景之下,也促使小学教育事业更为注重音乐教学。通过在小学开展合唱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艺术能力,促使其能够增强乐感,掌握更多的演唱技巧,达成当下素质教育的目标,因此,教师必须要重视合唱教学,积极探寻更为有效的教学对策,来实现小学生艺术能力的充分培养,保障小学生在音乐方面能够拥有深入的造诣以及良好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将重点针对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有效实践策略予以详细分析。

【关键词】小学  音乐课堂  合唱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179-02

音乐属于一种高雅的艺术形式,而通过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开展合唱教学,既能促进小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同时,教师也能够认识到合唱教学可以起到促进学生演唱水平提升的作用,引导小学生掌握更多的演唱技巧。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工作,积极探索提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在保障合唱教学水平、质量的基础上,促进小学生艺术能力的提升。

一、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

音乐属于听觉的艺术,小学生的音乐听觉感知能力需要在感受音乐音响、现场音乐作品过程中才能逐渐形成,音乐感知能力的提升,需要小学生用耳朵聆听音乐、用嘴巴表达音乐,在此基础上才能感知音乐之美,才能提升小学生的音乐素养[1]。在小学音乐的合唱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小学生进行演唱技能训练,并引导小学生在合唱期间进行音乐欣赏,进而起到开发小学生听觉感知能力的作用,帮助小学生充分感知音乐。

(二)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想象的艺术,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合唱教学,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合唱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小学生的联想,并且通过小学生的联想,既能使合唱的内容更加丰富,同时,也能使音乐变得更具立体感。在联想与想象的基础上,又可以进一步触发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创造需要以想象为基础,而通过音乐教学中的合唱教学,能够利用音乐作品的抽象性与可塑性来激发小学生的想象,进而为小学生创造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有助于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音乐能够引领人们的情绪,可以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刺激,帮助人们解除身心疲劳。除此之外,人们还可以通过演唱音乐作品来抒发内心的情感,而通过合唱教学,可以帮助小学生进一步强化对音乐情感的领悟,同时,也能够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音乐情感表达能力。并且,通过音乐合唱教学,还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好与音乐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受到音乐作品的积极影响,不仅可以净化小学生的心灵,还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好地领会音乐之美。由此可见,合唱教学活动有助于促进小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现状

(一)整体协作和声感差

在发声方面,每位小学生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女生的音色比较尖锐、男生的音色较为低沉、未完全发育发声器官等,均极有可能导致绝大多数的小学生出现“跑调”现象。由此可见,在彼此协作合唱的过程中,整体和声感较差,缺乏整齐度,部分小学生的声音过于突出,部分小学生由于羞怯,混于合唱中草草了事,导致合唱在整体方面缺少良好的气势。

(二)内容枯燥,兴趣不高

就当前的现状而言,绝大多数的小学音乐合唱教学工作,在内容方面依然选取过于陈旧、传统的音乐作品,虽然这些音乐作品比较经典,但是,广大小学生早已经“耳熟能详”,此时在音乐课堂中重复学习,不仅难以对小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作出充分满足,同时,还会对小学生合唱的兴致造成一定的负性影响。除此以外,由于合唱教学活动较为枯燥、乏味,缺少趣味性、生动性,难以有效抓住小学生的兴致点,从而造成激发小学生合唱自主性、积极性产生影响,对提高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學的效率与质量产生一定的约束。

(三)教学方法不合理

通过分析以往的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实践报告,能够发现:“以练代学”属于教师开展合唱教学活动惯用的一种方法,虽然采取此种教学方法可以实现小学生凝聚力的有效提升以及彼此之间契合度的强化,但是,在小学生提高合唱技能方面却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2]。除此以外,教师在开展合唱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往往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合唱技巧却缺乏高度的重视,从而导致教师难以达成预期的合唱教学成效。

三、小学音乐课堂中提高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合唱的兴趣

在学习方面,小学生普遍依靠于兴趣使然,换而言之,小学生参与至合唱的行列当中,主要来源于兴趣。因此,教师必须要对合唱教学的趣味性格外关注,在开展合唱教学期间,需要同教材相结合,并且将小学生性格特点、演唱基础等方面的差异性作为依据,选取不同的曲目供小学生展开合唱训练。在学习与练习期间,也需要小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互相对比,进而营造起一个“学中玩”“玩中学”的活跃气氛[3]。通过此,才能够确保小学生可以充分投入至合唱的行列当中,同样,也是体现凝聚力的重要途径。例如,对于合唱基础良好的小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对《难忘今宵》《长江我的家》等有一定演唱难度的曲目进行合唱;对于合唱基础较为薄弱的小学生,教师可以组织小学生对《让我们荡起双桨》《梅花》等较为悠扬、难度较低的曲目进行合唱。同时,也可以邀请基础好的小学生帮助基础较差的同学,指导其进行发声练习,以确保每一位小学生均能够在合唱教学中有所受益、有所收获,共同提高演唱能力。

(二)创设良好的合唱环境

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合唱环境,就必须重视视觉、听觉层面的感受。合唱能够对声音的艺术作出体现,聆听属于合唱教学的关键方式。听觉环境的优美,能够促使小学生对合唱所带来的美感有切实的感受,从而充分调动起参与合唱行列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同时,在此过程中,同自身的视觉相配合,能够带给小学生双重感受,进而对曲目的意境有更深入的体会。例如,在《美丽的家乡》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一个情境,为小学生播放家乡的视频,同时配合此曲目,引导小学生观看与聆听,促使小学生能够通过听觉、视觉两方面的刺激,调动起随后合唱的兴致,并且在合唱的过程中,有效培养自身的演唱技巧,实现演唱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为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良好的协助作用。

(三)运用故事讲解法

无论创作何首曲目,均会存在一定的故事背景,以往在合唱教学期间,教师较为忽略讲解曲目背景故事,只是引导小学生聆听、跟唱,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也会导致其挫伤合唱的兴趣。针对于此,教师在引导小学生合唱的过程中,应该重视曲目背景故事的讲解,通过故事来集中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学习兴趣,同时,引导学生激发情感共鸣,实现审美能力的提高[4]。例如,在《保卫黄河》一课的教学期间,教师可以简单介绍该曲目的创作背景、地点与时间,促使小学生能够对《保卫黄河》在展现我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下抒发英勇奋战、保家卫国的情感有一定的了解,随后,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播放合唱《保卫黄河》的视频,促使小学生能够真实感知到合唱此曲所带来的震撼及铿锵有力之感,从而在聆听音乐曲目時,能够有不同的感受,实现情感共鸣的有效激发,积极参与到曲目的合唱行列中,并在合唱时保持浓厚的情感。

(四)提高小学生在合唱教学中的学习动机

通过对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进行观察与分析后,能够了解到:目前大部分的小学生在最初接触合唱课程以及展开合唱练习时,均会保持浓厚的兴趣与热情,但是,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会逐渐对合唱练习产生逃避、厌烦等错误的行为或思想。面对此种现象,教师在实施合唱教学活动期间,必须要通过自身入手,将自身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提高,通过自身“声情并茂”的器乐表演以及演唱表演,进而提高小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其能够产生一定的羡慕感,进而激发起参与合唱练习的积极性、自主性,同时,对其演唱潜能予以调动[5]。例如,教师可以先为小学生演唱《美丽的夏牧场》,此曲简单、愉快轻松、曲调悠扬,能够有效调动起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聆听教师的演唱后,小学生会感到非常好听,从而激发合唱的欲望。随后,教师可以要求小学生投入饱满的情感,对此曲进行合唱,同时,还可以引导小学生配合舞蹈动作,来增添教学的趣味性,确保小学生能够更好地练习合唱,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视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长远发展,就是在重视小学生艺术能力、艺术素养的养成,为小学生日后在艺术及音乐方面的良好造诣与全面发展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教师必须要积极改进当下合唱教学中存在的局限之处、不足之处,通过提高合唱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推进合唱教学工作的持续、稳健发展,进而保障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王恒.提高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11):36-37.

[2]高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有效合唱教学实践[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5):56-57.

[3]毕晓曼.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有效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J].中华少年,2020(20):45+47.

[4]刘影.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有效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J].北方音乐,2020(11):218-219.

[5]卢世凤.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有效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J].黄河之声,2019(22):90-91.

猜你喜欢

合唱教学音乐课堂小学
浅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小学音乐课堂中音舞结合教学措施的分析
适应性教材在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实用性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基于能力培养的合唱教学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