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文阅读,培养初中生阅读能力
2021-04-13张和平
张和平
【摘要】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也是教师开展语文教学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阅读能力的培养是需要有方法地进行大量阅读的。群文阅读是实现这一点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笔者应用有效的策略开展群文阅读活动,驱动学生大量阅读,尤其在此过程中,锻炼思维,积累阅读策略,促进阅读能力的培养。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从设置议题、选择文本等方面入手,详细阐述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关键词】初中语文 群文阅读 阅读能力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119-02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针对阅读教学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如制定阅读计划,广泛阅读读物;学习阅读策略,积累阅读经验等。如此要求的提出,是为了驱动教师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1]传统教学实践证明,阅读单一的文本,单一方式阅读文本,不仅导致学生的阅读量无法满足课标要求,还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难以学习阅读策略,积累阅读经验,阅读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同时学生的阅读能力发展也不尽如人意。立足传统教学不足,结合课标要求,教育工作者提出了群文阅读教学。所谓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指以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基础,选定恰当的阅读主题,组建适宜的阅读文本,设计合适的阅读问题,驱动学生多元解读文本,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同时获取阅读策略,丰富阅读经验的教学方法。[2]由此方法内涵可以看出,引导学生进行群文阅读,便于锻炼、发展阅读能力。所以,为了实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教學要求,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时候,笔者应用了群文阅读教学法,创设了群文阅读活动。下面,笔者将结合教学经验,具体阐述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法的策略:
一、设置议题,把握教学主线
议题是群文阅读教学的中心,是指引教学活动实施的“主线”。[3]在开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首先要多种角度地设置议题。一般情况下,笔者会以议题的类型为基础,设置不同的议题。
(一)设置形式议题
所谓的形式议题是以文本形式为基础设置出的议题。文本形式包括结构形式、表达形式和文体形式。在组织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会根据教学需要,选择不同的文本形式,设置出不同的议题。
以结构形式为例,在长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接触到的文本形式主要有总分式、总分总式、分总式、并联式等。以这些形式为基础设置议题,便于学生分析文本结构,整体地建构文本认知,同时借鉴作者的构思方法,便于夯实自主写作基础。比如,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设置了几篇说明文,这些文章的结构是不同的。具体地,《苏州园林》这篇文章使用了总分式的结构,先从整体角度对苏州园林的美感进行了介绍,接着从细节入手,阐述苏州园林美在何处。
(二)设置内容议题
内容议题是指以文本内容为基础设置出的议题。文本内容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如人物、环境、事件等,这些都是教师设置议题的依据。借助内容设置议题,便于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探究,实现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背景》为例,朱自清先生在这篇文章中利用生动的笔触塑造了父子形象,并借助父子形象描述了一些事情,凸显出了父子之间的深厚情感。感知父子形象,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涵的关键。所以,在组织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笔者以这篇文章中的父子形象为切入点,设置了“且说父子”此议题,并围绕此议题,选择相同人物的不同篇目,驱动学生深入地感知父亲形象,感受父子之间的情感。
二、选择文本,确定内容
阅读文本是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的过程需要展现的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活动的依据。[4]群文阅读,从字面上可以看出,是数篇文章的阅读。所以,在确定了群文阅读的议题之后,教师要多种方法地选择文本,借此确定教学内容,推动学生阅读。一般情况下,笔者在组织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应用如下方法选择文本:
(一)以“语文知识”为线索,选择文本
以“比喻”和“比拟”为例,这是教材“补白”部分展示的内容,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语文基础知识。对于大部分初中生来说,比喻和比拟是难以区分的。使用比喻和比拟修辞方式的文章是较多的,如《春》《济南的冬天》《三棵银杏树》等。对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以“比喻”和“比拟”为重点,将《春》《济南的冬天》《三棵银杏树》这些文本组建在一起,驱动学生在不同的语境中分析、理解比喻和比拟,实现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有效掌握。
(二)以“策略方法”为线索,选择文本
以八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为例,该单元在单元导语部分提到“说明事物要抓住特征”。抓住事物特征阅读文本,抓住特征说明事物,是学生在该单元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也是需要掌握的阅读和写作方法。基于此,笔者设置出了“准确说明事物特征”该主题,并贴近学生生活地挖掘其他阅读文本,将《蝉》《苏州园林》《蜘蛛》《蝉的音乐》等文本组建在一起,驱动学生探究“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
三、设计问题,驱动阅读
群文阅读是学生为中心的阅读活动。有效地进行群文阅读,需要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边读边思。传统教学实践证明,缺乏思考的阅读,是低效甚至无效的。尤其,在参与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学生缺乏思考,将无法弄清楚议题,难以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最终导致群文阅读教学流于形式。众所周知,问题是引发学生思考的“导火索”。[5]语文课程标准中早已明文地要求教师有效设计问题、提出问题,驱动学生思考。基于此,在组织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笔者根据阅读主题和阅读文本,设计问题,提出问题,驱动学生思考。
(一)设计趣味性问题,调动兴趣
调动学生阅读兴趣,是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的基础。阅读兴趣的调动,离不开趣味性的问题。所谓的趣味性问题是指在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联系教学需要,提出便于给予学生刺激,引发学生争论的问题。
以《苏州园林》为例,这是一篇建筑艺术类说明文,以苏州园林为对象,对我国的建筑艺术进行了介绍。立足于此,笔者设定了“欣赏建筑艺术”的议题,并选择了《巍巍中山陵》《凡尔赛宫》这些文本。这些文本都以具体的说明对象为基础,介绍不同的建筑艺术。所以,说明对象是学生感受建筑艺术的依据。在组织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笔者以说明对象为切入点,设计了如此问题:问题一:阅读这些文本,选用文本中的一个词汇展现你对建筑艺术的印象;问题二:阅读文本,介绍这些建筑的独具匠心的设计。这些问题与文本内容密切联系,便于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此外,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锻炼筛选信息的能力和总结概括能力。
(二)设计比较性问题,驱动批判
批判思维是学生有效阅读的关键。在比较中进行批判,是学生进行批判思维的主要途径。群文阅读教学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引导学生比较,殊途同归地建构共同认知。因此,在开展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的时候,笔者会根据选择好的阅读文本,设计比较性的问题,驱动学生自主批判,在批判性思維的作用下,加深对文本内容的理解。
以《我的叔叔于勒》为例,这篇文章从父母对叔叔于勒的态度变化入手,揭示出了人性。基于文本内容,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笔者确定了“从变化中看人性”此议题,并组建了《范进中举》《变色龙》这些文本。围绕议题和文本中的人物心理、神态等变化,提出问题:问题一:这些文本中的什么在变化?问题二:什么是变?问题三:什么是不变的。在如此问题的驱动下,学生深入地分析文本中的变与不变,借此感悟人性,实现对人性的认知。
四、集体建构,达成共识
群文阅读教学过程是求同存异的过程。在参与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将零散的信息整合到一起,从片面走向整体,从语言自身走向审美、文化等,借此提升阅读效果。由此可以看出,达成共识是学生有效地进行群文阅读的关键。共识的达成是需要学生互动交流的。[5]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是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主要途径。尤其,群文阅读任务大,单靠学生一己之力是无法完成阅读任务的。
以《苏州园林》为例,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笔者先提出设计好的问题,接着引导学生走进合作学习小组中,先自主地分析这些问题,尤其带着问题阅读文本,从文本中初步地探寻问题答案。接着,带着自己找到的答案,与小组成员进行互动交流。受到个性差异的影响,部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探寻到的问题答案是不同的。在进行小组合作交流的时候,会因为不同的答案,产生认知冲突,增强探究欲望。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笔者鼓励他们通力合作,就新发现的问题进行讨论。
总而言之,实现课程标准中的阅读能力培养要求,需要教师在组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时候,灵活地应用群文阅读教学法,多样策略地设置议题,选择文本,提出问题,合作交流,使学生通过有目的地大量阅读,储备丰富的阅读内容,同时逐步地深入探究阅读内容,自然而然地锻炼多样能力,促进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同时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新成.夯实基础 拓展升华——浅谈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案与教材整合[J].汉字文化,2019(S1):119-120.
[2]袁婷婷.开展群文阅读,培养语文思维品质——谈如何让学生的阅读视野变得更为宽阔[J].才智,2019(32):111.
[3]郝丽敏.基于部编版教材的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4]张宗方.初中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研究——以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5):21-23.
[5]刘春睿.部编本初中语文多文体群文阅读教学初探[D].天津师范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