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21-04-13马晓霞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情感教学方法策略初中语文

马晓霞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初中阶段语文的教育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增加了对学生情感体会的培养,也对初中语文现代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因为初中阶段是学生情感形成的重要时期,教师应该从审美的角度出发,通过改进教学方式,提出符合学生初中阶段情感体会的教学策略,增强初中语文的情感教学效果的方式促进学生在初中阶段情感教育效果的提升。本文通过对新课改提出的任务与目标以及当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提出促进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方法策略,引导学生对现阶段生活事物的感悟,丰富情感体验。

【关键词】初中语文  情感教学  方法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115-02

新课程改革中针对初中阶段语文教学提出了情感熏陶的新要求,增加了学生对于生活的情感融入,引发社会共鸣。语文教学以情感教育为主要目标手段,在引导学生学科学习中融入自身对于知识内容的情感体验,实现双向立体的学生形象构建。本文对新课改提出的任务与目标以及当前初中语文情感教学现状进行分析,以促进初中语文情感教育的方法策略为研究对象,实现对学生思维情感的启迪,引导学生对现阶段生活事物的感悟,增强学生综合性教育,促进其全面发展。

1.现阶段语文情感教学现状

因为传统教育思想不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而当下的语文教师在教育方式上进行了一定的课程改革与创新,但对学生的关注度不够,其情感教育的发展还处于较低水平。学生的情感教育受到教师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不能与教学内容的融合,情感体验较差,对学生情感世界的激发没有任何效果,学习效率低。而教师对于传统教学模式的固守,导致教学活动展开中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一切按教师的教学设计进行,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语文学科的兴趣。教师不能营造有效的教学环境,在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中,教师在讲台上热情洋溢,学生却兴致缺缺的场景十分常见,不仅不能有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还会导致教学效率低的问题。而针对部分偏远地区的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因为其师资力量的严重短缺,并不能满足学生课程配置,甚至经济落后地区还会出现学科教师兼任三四个班级的语文课程的工作,或者是语文教师兼任其他学科教师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语文教学的情感教学开展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性,学生情感体验效果差。教师的个人情感素养对学生情感教育有深远影响,与情感教育工作密切相关。同时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只注重了保持教师的专业权威,却对语文学科内容中蕴含的情感内涵不重视,对于学生的情感兴趣培养处于浅表的层面,不能优化学生与时俱进的个性实施情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持续发展,更不符合当下新课改的目标与要求[1]。

2.营造良好的情感教学氛围

因为教学环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教师在增加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同时应该考虑其教育教学的环境因素。采用符合初中阶段学生特点与语文学科特點的方式对学生语文的逻辑思维进行培养,引导学生全方位积极建康发展,同时采用创新措施加强教学质量,增加师生互动,丰富学生的情感,为初中语文教学能达到预期效果起到重要作用,为后期语文课程的教学打好基础。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亲切、和谐的语文学习,让学生能获得语文课程内容的情感体验,增加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师对课程内容展开教学时,还应该转变创新性的教学思维,增加学生情感体悟方案设计,培养其问题的发现、提出、解决的能力。保持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建康的发展,语文课程探究以分组讨论的模式展开,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化学实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潜力。对学生提出的教学问题以及整个实验方案过程实现思维的结合,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积极应对每个问题,营造化学实验教学中情感共鸣、信息共同、思维互通的教学情境,促进化学教学课堂效果的提升[2]。

3.促进学生教学主体地位转变

新课改后情感教育对初中语文教学有重要影响,为了能将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化,任课教师在采用完善的教学方式的同时,通过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将教学内容与自身的情感融合,提升学生的素质教育成果,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教师引导学生全方位积极建康发展,同时采用创新措施加强教学质量,增加师生互动,提高学习兴趣,为数学课堂能达到预期效果起到重要作用。为数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好铺垫。同时,在进行有效互动的时候,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亲切、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能够在其中专心地进行数学概率统计知识的学习,加强学习质量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内容时,还应该转变创新性的教学思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进行语言逻辑分析的能力。改变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引导者,引导学生积极建康的发展,课堂探究以分组讨论的模式展开,学生按照教师设置的题目,针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究,以教师命题学生答题的形式展开师生互动。

4.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熏陶增加学生情感体悟

我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与民族精神,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改变着。现存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学生的个人道德素养、和谐社会的建设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初中的语文教学,采用针对性强的教学方式,情景教学,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展现历史的优良风貌,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增加情感教育与学生归属感,例如在古诗词中山水田园诗句的学习中,采用多媒体让学生感受到诗句所营造的山水田园的乐趣,生动形象地展示诗人陆游的超凡与洒脱。初中阶段的语文课程教学是辅助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结合,辅助性是通过语言文字文化的魅力来吸引学生,通过学习来理解课程内容中表达的表面意义和内在含义,人文性是通过悠久的民族精神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到积极正确的引导,拓展学习事业,强化文化内涵。这些优秀的历史文化结晶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吸取其中的精髓,抛弃其中的糟粕,传承爱国民族精神,传统文化能对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进行熏陶,并展现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如抵御外国的不良文化风气[3]。现如今,西式的快餐、外国动漫的元素充实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国五千年的优秀文化结晶与现代化的学生的距离更远,有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得不到传承真正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因此,传统文化渗透入初中阶段语文的教学工作中可以通过强化爱国的民族精神对学生情感进行熏陶,对其展开情感教育有很深远的意义。

5.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与方式促进学生情感交流

初中阶段语文学科的情境教学存在一定的难度是考虑其学生个体化差异,学生的学习能力、程度都是不同的,教师在对语文阅读进行教学时,完成知识的传递,最大程度利用网络媒体技术展开教学工作,组织学生开展课堂主题小组,以小组讨论的方式展开学习交流,让学生在交流中成长,强化自信心,培养其文学素养。以情境教学为例,情境环境的合理设置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阅读教学的学习效率。初中阶段语文课堂的营造可以利用网络信息化的外部条件,以网络环境为媒介为初中语文课堂寻求合适的教学媒体、网站,再通过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出来,达到互联网资源共享的目的。语文课堂作为语言文字艺术的学科,可以满足人们的情感寄托,教师在展开教学时可以通过情感的寄寓,采取朗诵、吟咏的方式将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对学生进行传达,引导学生对作者内在情感心境进行感悟,提高语文学科兴趣与学习积极性[4]。例如在《荷塘月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朗诵的优势,利用多媒体的便利增加学生对于神韵和谐的美感进行体悟,并以声入情、入境,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学校为主办方进行朗诵比赛,让学生自行选择朗诵的形式,例如个人和组合的朗诵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体悟,体验到文学作品中作寄托的爱国热情、反抗精神等,在以朗诵的方式完成情感的抒发,形成正确的人生观,通过深情的朗诵,深化情感,增加學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校应该加强学科教师的专业化培养,以情感教学的方法策略以及效果来促进情感教学效果的提升,完成初中阶段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

6.结语

现阶段初中课程教学中情感教学占据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本文通过对新一轮课改后初中语文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内容进行探讨,提出优化实践设计方案、培养学生学习积极性,以及创造良好的语文学科教学情境的方式促进初中语文课程情感教学成果,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将课堂教学活动生动化,语文教学情感教学的成果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语文学科教师增加教育经验的积累,以学生的个体化差异为依托制定符合初中阶段教学的方法策略,提高教学效率,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积极面对课程改革的新挑战,为语文学科的情感教学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孟龙.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策略探讨[J].新课程(中),2018(11):285.

[2]汪菊枝.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8):187.

[3]申国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J].孩子天地,2019(28):171.

[4]王菊芳.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策略[J].文理导航(上旬),2018(4):7-8.

[5]蔡军超.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探讨[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9(14):27.

猜你喜欢

情感教学方法策略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浅析钳工锉配技能竞赛训练的方法
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感教学初探
初中历史情感教学研究
激发情感,让语文课堂教学“有滋有味”
数学史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策略研究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