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021-04-13陈平
陈平
【摘要】语文作为小学阶段重要的科目之一,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课堂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手段。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斷发展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形式也不断发生着变化,而且教学的有效性也受到了更高程度的重视。语文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深度解读文本,创新教育理念,创造性地开展多元互动交流的课堂教学,以完成为学生授业解惑的使命。本文针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多元互动交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出相关有效做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多元互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111-02
在小学阶段开设语文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夯实学生的语言和学习基础,从而为提高学生自身的能力,学好其他学科的课程,以及今后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劲动力。只不过,想让学生学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交流才是关键所在。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兴趣,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优势,促进课堂教学整体效率的提升,帮助学生建立学习信心,掌握学习方法,提高整体学习能力。
一、转变课堂教学理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动力,也是促进学生知识积累的有效手段。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仅仅强调知识的硬性记忆,并不注重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培养,而这样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导致课堂教学出现效率低下的问题。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时,首先,应摒弃所有不合时宜的教学理念,不再凭借自身的主观意愿设计课堂教学内容,而要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教学问题,明白兴趣对于学生学习所具有的积极促进作用。并且,教师要注意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及学生在学习语文时展现的行为特征,认真思考传统教学方式的必要性,以此转变课堂教学理念,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其次,教师需要贯彻已经得到实践验证的先进教学理念,以及自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利用小学生具有较强的形象记忆能力、丰富的想象力、强大的好奇心等心理特征,灵活运用情境教学、游戏教学、合作教学、小组探究等多种教学方式,确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工作得以顺利展开,并通过多样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知识,努力实现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成果的共享[1];最后,教师应观察学生学习兴趣的建立情况,从学生实际出发,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结合起来,依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课堂教学形式,促使教学有效性达到较为理想的水平。
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散文作品《白鹭》时,教师可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展示白鹭的照片、视频等资料,以及采取提问的方式,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对白鹭的外形、姿态、习性等具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且在学生观看完学习资料后,可以请学生吐露自身的感受。借此引发学生与作者之间的共鸣,让学生对作品产生深入学习的兴趣。之后在兴趣的驱动下,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用“素之一忽则嫌白,黛之一忽则嫌黑”来赞美白鹭的寓意,明白作者在作品中赋予了何种感情。同时,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对生词的掌握情况,借用资料有选择性地开展课堂生字词教学,使学生能够更快地消化作品中关于“蓑毛”“长喙”等复杂生字词的含义、书写方法等,从而快速增加学生的词汇量,提升学生对于新知识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进一步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利用思维导图,培养自主学习和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思维能力,对于减轻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压力,提高教学有效性,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小学生具备自主学习的意识,可以帮助自身逐渐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形成独立的思维和独特的学习方法,而这些都可以运用到小学语文,甚至是其他课程和知识的学习中,从而增强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思维导图是一种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的重要工具。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而且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以及思维能力等并不强,想要使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就必须利用思维导图来弥补学生各项能力的不足。思维导图融合了多种信息表现形式,结构灵活多变,色彩丰富艳丽,能够有效迎合学生的认知思维方式[3]。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够在汇总知识重点,显著降低知识学习难度的同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促使学生形成清晰的学习思路,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小蝌蚪找妈妈》这篇小学课文进行教学时,可以提前收集与课文相关的图画资料,再根据课文内容,以“找妈妈”为主题,以鲤鱼、乌龟、“青蛙妈妈”、“尾巴”等为支干,运用收集到的资料,为学生展示设计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借此将重难点知识进行简化整理,并且让学生对课文所讲述的故事产生好奇心,进而调动学生对课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阅读探索的过程中,更快速地掌握课文内的知识内容、课文的整体架构以及课文的具体学习方法等。此外,教师要依据制作好的思维导图,针对课文内容中鲤鱼、乌龟、青蛙妈妈的特征,小蝌蚪的变化过程等,设计类似于“鲤鱼有几条尾巴?”“小蝌蚪遇见乌龟时,长出了几条腿?”等相关问题,并向学生提问,以此引导小学生根据问题展开思考,锻炼其思维能力。
三、创设实践活动,提升语言应用能力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达,使得当代小学生接受信息和知识的途径更广,思想独立性也更强,眼界也更加的开阔,而以阅读、背诵课文为主的传统语文课堂教学形式,俨然已不再适用于当代小学生。因此,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结合语文教学规律,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打造符合新课标要求的语文课堂教学策略,全面提升当代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4]。听说读写是语言应用的基本形式,而提升语言的应用能力,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亦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仅局限于语文教材,还需要为学生收集《小王子》《伊索寓言》等语句优美、趣味性强的课外读物,借此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并指导学生书写读后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同时,教师要为学生收集课文或课外读物的音频,在课堂上让学生对音频进行听写,而通过这种实践教学活动,主要锻炼的是学生“听”的能力。学生的观察力决定了他的写作能力。教师可以在课间鼓励学生走出教室,指引他们观察教室外面的事物,然后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探讨观察到的事物及细节,最后再要求学生根据观察创作一篇短文,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力,也能有效提升写作能力,同时学生的写作内容也会比以往更细致特别[5]。
另外,学生“说”的能力,即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教師还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改写,在课堂上组织角色扮演活动,并且以这种方式为学生创造实践体验,增加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交流,促使学生参与到实践教学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例如,在学习课文《落花生》时,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改编成剧本,找学生分别扮演母亲、父亲、姐姐、哥哥等角色,并且组织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简单表演,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身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在表演过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到语文知识,以此增加课堂趣味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四、进行合理评价,督促学生学习进步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学习有重要影响,得当的话语与行动能够激发学习动力,刺激学生产生学习欲望。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创设一套合理的评价体系,针对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表现情况,用自己的言行激励学生建立自信心,督促学生学习进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但要注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贴合实际,不能胡乱给予评价。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明辨是非能力,脱离实际情况,给予过高的评价,会使学生丧失对教师的信任,而过低的评价,又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教师必须拿捏好话语的尺度,使得学生在面对高评价时,不会太过骄傲,面对低评价时,不会过于灰心丧气。教师给出的评价还必须具有多样性,不能始终用同一句话,或是用同一套说辞来搪塞学生。
例如,当语文成绩一直优异的学生正确回答教师所提出的课堂问题时,教师可以说:“你回答得不错,但是你要注意……”这样既赞美了学生,又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而督促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更进一步。但是当语文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回答正确课堂问题时,可以改变评价形式,用类似“你回答得真棒,特别是……”的语式给予评价,这样能在遵循基本事实的前提下,强调学生的正确性,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促进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五、结束语
小学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影响着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作为小学语文教育的执行者,教师应与时俱进,改变教学理念,探索和运用更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燃起学习兴趣,打好语言学习基础,提升学习能力,从而促使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小叶.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10):27-28.
[2]李胜龙.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为例[J].科学咨询, 2019(36):143.
[3]黄莉娟,陆飞.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 基础教育论坛, 2018(29):42-43.
[4]王虎.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J].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2021(8):91-92.
[5]苏建平.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J].东西南北:教育,2019(5):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