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在线物理课程用户体验研究
2021-04-13吴友琳
吴友琳
【摘要】在自媒体发展如火如荼的当下,如何制作高效的微课程以辅助学校教师进行教学,这其中影响学生课程体验的有哪些要素?本文将给予学生为主体的视角,关注学生在初中物理在线辅导课程中的学习体验,利用传统课程评价方式,找寻良好用户体验的规律,借而呼吁未来微课程的设计开发注重用户体验,提升线上课堂学习效率。
【关键词】在线课程 用户体验 物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5-0066-02
一、研究意义
教育的本质是以学生为主体,教育的根本问题是人的问题。现代教育十分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也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研究。自2020年“新冠疫情”影响下,各个平台教育资源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双减”政策下,在线教育面临比传统教育更多的挑战,除来自技术发展方面,在线教育也有别于面对面教学,在内容呈现、知识传递、师生交互等方面都存在特殊性,学生的学习体验也更为复杂。微课程的发展,其实更好地促进了学生专业知识的掌握,学校教师如果能利用好在线课程资源,“混合型学习方式”或更有利于中学物理教育的培养。而这与学生参与线上课程的学习体验是相关的,积极的学习体验有助于学生更加专注地投入学习,节约教师课堂授课时间,学生可利用课下进行线上预习或复习,反之,消极的学习体验则会降低学生学习兴趣,导致大量低质量的在线课程如同鸡肋。
需要强调的是,物理学科是一门与实验相结合的学科,我们很难抛开实验,纸上谈兵说学好物理。因此,笔者仅针对物理学科辅导平台的课程内容上进行研究并提出部分改进建议。真正学好、理解一门学科,很难仅靠线上平台的听课,因此笔者总抱以这样的观点:线上视频课程旨在协助学校课程更好更有效的进行,为学生提供更适合的个性化教程。
二、研究方法
本文的核心概念“学习体验”是由“用户体验”一词繁衍而来,用户体验(User Experience)最早被广泛认知是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由用户体验设计师唐纳德·诺曼提出和推广的,一开始在计算机和互联网产品中被使用,是指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对产品的纯主观感受,关注的重点是用户主体。随着体验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个性化产品的服务,使得对用户体验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产品开发致力于高品质的服务,这其中也验证了心理学家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本文所指的“学习体验”,是指学习者在亲历完整的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主观感受,强调个体主体的作用,包括学习者对于整个学习过程的感受,即对学习的活动、形式、内容、交互、效果等方面综合感受。陈亮、朱德全在《学习体验的发生结构与教学研究》中,通过对发生结构中三个层次分析,提出了要针对学习体验理论来完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授受的转变。在文中,我们采用的是绘图法,即建立两个维度的坐标系,由课程的进行而建立的“时间维度”,以及学习者个人感受的“态度-行为维度”。例如,某学生在观看视频课程中,被授课教师开场白打动,认为本节课目标清晰,有听下去的欲望,即可在相应时间轴上找出对应该视频时间点,为其打分,并在下方注解原因或想法,此后根據个人体验,记录关键点,并将各散点折线相连,表现课程进行中该同学的感受。
后期笔者将对采样问卷进行定量分析,找寻同一视频不同用户态度相同时的点,探寻“有多少”“为什么”以及“如何改善”。“有多少”是在同一时间间隔,有多少学生对此标注了他们的体验内容;“为什么”则是侧重于学生所解释的原因,为什么他们在此时刻有较为需要关注的体验波动;“如何改善”是我们在对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后,为未来的微课录制提出讨论以及笔者个人的观点。
对于基础教育的在线平台,当下研究还不够深入。目前大多数用户体验的理论研究,都是针对MOOC等受众为高等教育受教育者以及一些在职人员,他们具有的学习者特征和未成年人还是有较大差异,对于学习需求也不尽相同。对于用户体验,既可以是针对如产品开发的,对于视频呈现的整体后期设计的建议,受益于背后技术团队的制作,也可以是针对课程策划部,关于课程内容,学习者需要什么,背后的考核形式,作业形式如何进行等。本文中,笔者侧重于针对中小学生的视角,调查内容为课程进行中学习者的具体感受,主要是针对教师讲课方面提出建议,这一研究更倾向于对比在传统教学课堂里,教师讲课与在线上平台讲课的区别,如何更好地让学生受益,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我们预期能够通过对比,找出学生面对课堂,产生良好体验的原因所在,借而制作新的课程或者在传统课堂上得以运用或作为关注点。而对于学生容易产生情绪不良体验的原因,教师在课堂上也可以注意学生及时的反馈,产生积极学习体验。
三、分析讨论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初三年段普通班的学生,在问卷样本选取上,排除了作答不认真,表述不清等无效问卷,最终选取有效样本24份。视频样本为某平台直播课,课程形式一对多,上课显示页面是白板课件结合学生讨论栏,视频时长为22分钟。课程内容是《动态电路分析》的题型复习课,为中考重难点之一,学生兴趣度较大。笔者根据问卷反馈分课程设计、教师授课方法和授课细节做以下讨论。
对于在线课程,面对的用户对象是中学生,要时刻关心学生的上课情况。长时间是面对屏幕,有部分学生提及会产生疲劳感,建议即课程时长尽量控制在20分钟内,且一段视频中只说一个知识点或者突出专题性。在任意一门课程开始的时候,都应当要清楚地介绍这个课程的学习内容,评价方法和考试方式,引导学生根据教学目标学习。课程开始时,建议要介绍授课老师本人的情况,让学生了解教师,也便于拉近教师和学生距离。另外,在线上课程环节设计中,可在适当位置设置暂停,或者对后续活动的提示,都有利于学生进行课程时转入相关的学习活动。此外,可以用字幕方式或者课件中呈现文字的方式等,补充课程不容易说清楚的部分或者物理概念类的重点部分,这里需注意,字幕和文字,重在呈现关键词语,不必像影视剧一样将所有的台词都打出文字,这会增加学生的阅读认知负荷。
针对教师线上授课,许多方面和传统教学相似,要注意研究借鉴与类似课程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笔者认为线上课程是整个教学组织中的一个环节,对于学校教师,更应当将其与其它教学活动环境配合使用,以辅助学校课程更好地被学生所吸收。对于面向学习程度差异比较大的学生课程平台,建议同一个知识点设计不同水平课程,按学生程度进行课程录制。教师在课程进行中,尤其是新课中的习题,不要轻易跳过教学步骤或者解题步骤,即便是简单容易的内容,也应该展示解题过程,方便基础差的学生暂停视频理解或者截图,并在课下能够下载课件等学习资料。面对重难点,要给学生提供提示性信息(例如:用颜色线标识,字体加粗,课件中列出关键词,用符号图形标注等)。在课程结束时要有一个简短的总结,概括要点,帮助学生梳理思路,强调重点和难点。此外,即便是在线课程,教师在教学时也应有恰当的提问,问题的设计要恰当,这其实与我们传统物理学科教学的情境创设原理很像,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策略促进学生思考。在线上教学中,可能更多是采用设问方式,因此在课程后面要能对前面提出问题做以解答。陈亮、朱德全在《学习体验的发生结构和教学策略》一文中,也提出教学授受要尤为关注教学对话,对于线上教学亦是如此,教师对教学语言应更为精炼,找出学生的认知冲突,考虑学生认知风格,从而达到质疑引发思考,其次,对话方式要切合具体语境,创造良好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学对话,引导学生走出原有错误经验,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即便是线上课程,也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而非仅仅是知识的获得。对于学校教师对线上课程的应用,可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例如,要根据学习单的指导来看视频,看完视频以后要回到学习单来讨论、练习),要告诉学生使用线上课程的技巧(例如,遇到没有听懂的地方可以暂停重听;如何通过网络查询到更多信息)。
最后我们来谈谈授课细节。我们发现,很多外界因素,实际上正是学生对线上学习产生消极态度的原因。对于大规模的线上课程或者视频录制,可以留心学习其他领域的設计经验,注意借鉴、模仿与创造,例如,从电影、电视、广告等大众媒体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创意,一些不错的物理微课程如《物理大师》等,就是从影视剧中的桥段引入相关的物理现象,课程制作有大片的既视感,从而讲解相关学科内容,吸引学生眼球。很多时候,细节往往影响了学生的用户体验。例如录制视频的环境要安静、不要有噪音。在课程开始前应检查好语音通道。我们还总结了一些容易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的点,如鼠标不要在屏幕上乱晃;课件字体和背景的颜色要搭配好,尽量使课件制作更精美简约,不枯燥;教师线上白板的字迹要工整,对于理科学科,板书板画尤为重要,可以呈现清晰的解题步骤;画面要简洁,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图标、背景等尽量不要添加,以免影响学生注意力。
这些都是我们对比以往文献资料和笔者在调查中的一些讨论,笔者呼吁未来在线教育与课程设计开发注重用户体验,提升线上课堂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邓永霞.基于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的学习体验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5
[2]陈亮,朱德全.学习体验的发生结构和教学策略[J].高等教育研究.2007(11):108-109.
[3]贺媛婧,袁亚兴.基于用户学习体验的MOOC学习模式对比研究——以Coursera和Edx为例[D].国家开放大学.2015
[4]刘洪,常杰,蔡元,侯筱蓉.校园在线公开课平台用户体验研究[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6
[5]樊华丽.MOOC学习体验案例研究[D].新疆:新疆师范大学, 2016.
[6]张梅林,黄丹.基于MOOC学习体验的在线课程设计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5(15):3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