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
2021-04-13许雅涵李娜李继存
许雅涵 李娜 李继存
【摘要】教育的革新和发展,使高校图书馆需要进行功能拓展,才能满足是教育者及受教育者发展需求,真正服务于教育。高校图书馆既包含隐性教育,又包含显性教育,可发挥其思政教育功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并推动素质教育发展。本文首先分析高校图书馆及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其次讲述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功能定位;最后阐述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功能实现路径,期望以此强化图书馆思政教育功能,并促进大思政教育格局早日形成。
【关键词】新时期 高校 圖书馆 思政教育功能
【课题项目】河北省沧州市2021年度沧州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功能研究”(项目编号:2021118)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641;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15-0053-02
一、高校图书馆及思政教育的内在关联
图书馆与思政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相似性,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还共同具备互动性特征。思政教育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念进行引导,希望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加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学习和认知。而高校图书馆能为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信息资源,这些资源能完善思政教育资料。例如,图书馆的马列主义图书,便能确保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展开;高校本身作为育人场所,其图书馆和思政教育具有育人目标一致的特点。二者都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人才,期望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人才基础。目标一致,使得图书馆本身具备思政育人功能,而促进其功能强化,能真正引导大学生树立奉献意识,为人民服务;互动性是指思政课堂和图书馆都开始构建线上平台,利用科学技术构建的线上平台,需要引入互联网才能顺利运转。而互联网本身具备较强的互动性,能保障师生和生生互动,也能助力师生进行资源共享,这也能实现高校图书馆的育人价值。
二、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功能定位
(一)价值引领及文化熏陶功能
思政教育本身具有价值引领功能,而高校图书馆可利用合理手段,收集相关学科精华资源,这能帮助学生武装头脑,也能充分凸显图书馆的价值引领功能。思政教育是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教育,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而图书馆的思想理论类、哲学类等内容都具有较强的育人价值,这也使图书馆建设和完善受到高校领导的重视和关注。图书馆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提供的文献资料,本身便具备文化熏陶功能。这些资料能帮助学生强化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也能强化校园文化建设,满足学生的精神和物质需求。思政教育中包括优秀民族精神和心理健康教育,图书馆在发展过程中充分利用相关文献资料,对大学生进行熏陶,能发掘思政教育的隐性教育价值,更能增强思政教育的渗透性,引导大学生全方位感受思政魅力。价值引领及融化熏陶功能,是图书馆和思政教育共同具备的功能,这说明高校图书馆本身具备育人功能,可通过创新图书馆建设,促进思政教育功能完善。
(二)示范激励及行为规范功能
高校图书馆图书资源可强化学科完善,而图书馆工作人员向学生服务时,能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这能凸显图书馆的示范激励功能,也与思政教育价值相符。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性,使其致力于满足师生需求。而利用服务完善思政教育,更能加强对大学生的无形熏陶,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态度,促进其职业核心素养增强。图书馆相关规章具有较强的行为规范功能,这些行为规范是在相关法律规章的基础上构建的。相关规章制度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能促进大学生强化法治意识,也能强化对大学生的行为规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大学生强化自我规范。
三、新时期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功能实现路径
(一)提升思想水平,强化高校图书馆育人意识
图书馆工作人员提升思想水平,能强化图书馆育人理念,使图书馆为思政教育功能完善,提供思想保障。图书馆领导必须认知思政教育功能的重要性,将思政内容贯穿教育全程,能真正落实三全育人理念,构成大思政教育格局。例如,图书馆可积极与社团组织进行合作,共同举办读书节活动。由社团组织和其他部门共同助力图书馆强化宣传,能使学生感受阅读乐趣,并借此机会向学生推送思政主题图书,或通过征文、观影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通过了解能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也能优化高校教育模式。通过认知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和优势,能围绕育人核心展开工作,积极培养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例如,高校图书馆要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更要调动全员参与思政工作,还要积极完善线上线下图书馆资源,以提升图书馆服务的便捷性。
(二)完善馆藏结构,发挥高校图书馆育人优势
完善馆藏结构,能有效满足大学生的不同需求,充分凸显图书馆的育人优势和育人功能,这也为思政教育功能实现奠定基础。但在完善馆藏结构时,需要对资源进行严格把控。严格把控采购资源,能提升资金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例如,可适当完善革命文化和红色文化相关资源,并设立相关阅读天地,还要构建相关学科建设天地,以满足学生专业发展需求。采购高雅教育资源,能形成大思政教育格局,也能完善思政理论课和哲学课资料,拓展学生视野。例如,可增加相关党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我党历史,从而使学生树立爱国意识和责任意识。收集党史后,还可收集相关校史,这更能强化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我国于2019年步入5G时代,这说明我国的通信技术已经达到一定高度。这一时期,学生习惯利用互联网获取知识,高校可构建特色网络资源,服务于需求不同的大学生,还可建设特色资源库,配合思政教育工作展开。图书馆积极占领网络阵地,能为大学生提供新的自我教育契机,更能提升大学生学习热情。故此,高校应致力于构建健康的网络阅读空间。
(三)强化队伍建设,提升高校图书馆服务能力
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工作队伍,能提升图书馆的专业性,更能为教育者及受教育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思政水平,会对学生产生影响。故此,工作人员应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并加强对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的全面领悟和理解,这能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综合能力,也能使其养成无私奉献的品质,为大学生提供良好榜样。利用图书资源完善理想信念教育,能使大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真正感受我党魅力与光辉。图书馆集服务与管理职能于一身,管理人员需要将柔性管理与刚性管理进行融合,并适当将人本理念全方位融入到服务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理念,能引导学生感受图书馆人文关怀,更能使学生加强对高校图书馆的认可,并真正解决学生问题。互联网时代,工作人员要加强网络化服务,积极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掌握能力,能满足不同师生的个性化需求,也能根据思政学科发展需要,构建一站式服务,真正为学生排忧解难。图书馆不仅能为思政教育服务,还能为其他不同学科进行服务。图书馆可借此机会将思政内容全方位融入到学科教育中,这能形成课程思政格局,更能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引导学生加强正确自我认知,使大学生积极加强自我完善,推动学生健康成长。
(四)增强文化建设,创新高校图书馆育人环境
互联网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便捷,但其中的多元化思想也会对学生产生影响。高校图书馆增强文化建设能帮助学生提升文化辨別意识,减少网络不良思想对学生的侵害,使学生在发展过程中,充分了解思政魅力,从而强化图书馆思政功能。文化建设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物质文化是指高校图书馆应科学进行建筑设计,并在确保图书馆建筑与周围环境具有较高契合性的基础上,构建具有美感的标志性建筑。而图书馆内部也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其专业学科划分、内部装饰等都能体现图书馆的文化底蕴。例如,图书馆可利用优秀画作、思政条幅等对图书馆内部进行点缀,以加强物质建设;制度建设是指应在图书馆内部设立一些管理制度和管理规章,这更能确保图书馆工作健康开展,也能确保图书馆工作展开的规范性和系统性,更能为思政教育展开保驾护航。利用制度教育对大学生进行引导时,大学生能了解图书馆规章,养成较好的阅读习惯,更能以此强化大学生的法制观念,使学生学会自律。例如,构建相关规章时,可适当参考学生意见与建议,参考建议,能使学生加强对相关规章的认可度,也能提升规章的人性化,使学生可以在发展过程中加强自我约束。图书馆文化应与校园文化相辅相成,才能使图书馆文化形成高校名片,这更能强化对学生的文化熏陶,完善高校思政教育功能,并推动高等教育积极发展。
四、结语
高校图书馆本身包含较为全面的学习资料,也能为学生提供交流和体验的空间。高校图书馆强化功能建设,能提升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并遵循系统性原则,科学合理地建设新型图书馆,为思政教育展开提供帮助。我国图书馆在建设过程中,可适当参考国外先进经验,并根据我国国情对其进行适当创新和优化,这能真正实现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办学特色,更能强化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使学生成长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张晓东.“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图书馆思政教育路径与对策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9(7):33-37.
[2]江新.学校图书馆服务思政课改革策略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20(2):123-128
作者简介:
许雅涵(1983年4月-),女,汉族,河北沧州人,馆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图书资料管理。
李娜(1986年6月-),女,汉族,河北沧州人,中小学二级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教育教学。
李继存(1983年3月-),女,汉族,河北沧州人,副研究馆员,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文献资源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