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深度学习思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探究

2021-04-13马吉良

课程教育研究 2021年33期
关键词:教学探究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马吉良

【摘要】数学学科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支撑。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不再停留在浅表层面,而是向纵深的方向发展。由此,深度学习思想就被应用到数学教学中。深度学习引导学生挖掘事物的本质,探索问题的意义,是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本途径。本文立足于深度学习思想,从思考能力、理解能力、探索能力和解题能力四方面论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相关方法。

【关键词】深度学习  小学数学  教学探究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1)33-0117-02

數学是小学阶段的重点学科,它承担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重任。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基础阶段,夯实基础,才有可能在未来提升时具有强大的爆发力。诚然,基础知识是夯实学科能力的关键,但深层次的探索才是养成学科能力的核心。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实现了重基础,却忽略了挖深度,这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纵向生长。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小学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同时也要纵深地去引导他们的能力,因此,将深度学习思想融入数学教学,将有助于学生学科能力的精进。

一、深度学习思想内涵

那么何谓深度学习呢?顾名思义,深度学习就是以学生的综合能力为目标,通过挖掘知识的本质,引导学生的思维向高阶思维迈进,并在合理的认知和扎实的基础上实现主动的学习,塑造创新性的思想,并以此融入原有知识结构之中,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并培养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可以说,深度学习是成熟的学习能力的有效体现。它不仅体现了个体对于知识体系的理解和运用,同时也体现了知识的联结能力,使得个体在学习之中获得更具体系化的知识结构,这是各类学科知识教学的终极目标,能够实现学科能力的有效提升。

深度学习思想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是引导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指引。它所关注的不再是简单的基础培养,而是立足于基础,在基础能力上的拔高和提升,而有效的纵深拔高是实现学生自主动力的关键,也是增进学科水平的核心。真正的学科人才不是掌握了所有的基础知识,而是懂得对知识进行整合联结,知晓知识的迁移与应用,能够在基础中获得创造性和综合性的思想与能力,这样才能够真正体现深度学习思想的作用。

二、基于深度学习思想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法

小学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愿意去探索和尝试新事物,而开展小学数学的深度教学,就定然需要立足于学生的特点。深度教学,不是教师在课堂上拔高教学难度,而是驱动学生发挥自主性,经历教学过程,从符号表层走进知识意义,深入地掌握基础知识,发展能力的教学[1]。鉴于学生的特点,教师应当选取适当的方法去引导,以契合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不断增强数学学科能力。

(一)借助多元提问,驱动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数学课堂是探索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课堂,可以说,数学知识的学习离不开问题。问题的设计是引发学生进入深度学习的关键,也影响着学生的深度学习是否真正发生[2]。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各式各样的问题是激发他们思考的动力。相比于陈述式的课堂,他们更加喜爱多样问题的课堂,因为小学阶段学生好奇心强,他们有天生的探索欲,对于未知的事物有极强的思考动力。而深度学习就是要引导学生学会深入思考,而不是只将思考停留在问题表面,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多样化设计问题,通过多种不同问题或者从同一问题的不同角度提问,以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积极性,驱动他们的思考能力。

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为例,分数是一种有趣的数学表达符号,它的分母和分子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利用分数,就能够非常直观地理解一些问题和概念。而对于学生而言,分数可能就是一个数学符号,与整数不同,也与小数不同,但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分数并运用分数,就必须引导他们去深层思考。教师可以利用多元提问来推动教学,比如“把黑板平均分成两份,可以用分数1/2表示,那么如果分成三份呢?”“分子和分母上的数字如何确定?”“谁能说出分子和分母的含义?”等等,通过多样的提问,学生自然而然地就会深入去思考分数的意义,从而激发他们的思维灵活度,让他们的思维从表面慢慢探入深层,从而不断推动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

(二)利用情境教学,驱动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

情境是激活数学课堂的有效形式。小学数学虽然没有过于深奥的理论知识,但也偏重于理解和应用,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够灵活地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然而,传统的数学课堂注重浅表的知识理解,以学生对于课本知识吸收的程度为目标,而并未考虑知识之间的潜在联系以及知识联结后所触发的深度能力,因此使得课堂无法实现教学的真正价值。而在情境教学辅助下,学生体会到的不光是基础知识的融入,同时也有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以及生活中知识的应用,这有效地解决了知识的孤立感,让数学基础知识变得生动。因此教师应当有效利用情境教学,发挥情境与知识的互动特性,驱动学生的深度理解能力。

以三年级下册《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为例,学生在开始学习这样的除法时,比较容易理解数字形式上的运算,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运算以及运算的应用却不甚理解,这就让学生的学习只停留在表面,而无法深入应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样的教学情境,去帮助学生将单纯的数字运算转化为实际问题,从而提升理解能力。比如创设生活情境:现在要帮助教师选择一个写字快的学生,其中一个学生10分钟写了300字,另一个学生8分钟写了280个字,应该选择哪个学生呢?学生在选择时就会运用到除法,而此时,他们自然而然地就会将除法运算与生活实际相联系,从而理解除法的涵义,比如280÷8=35表示这个学生每分钟能写35个字,而另一个学生每分钟能写30个字,这样就能轻而易举地做出选择。利用情境,学生加深了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也能够在情境互动中拓展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从而提升深度理解能力。

(三)通过合作探究,驱动学生的深度探索能力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参与收集信息的感官越多,获得的信息量越多,其所学的知识就越扎实[3]。同理,完全依靠独立活动完成的学习所获得的知识是有限的,而融合合作模式的学习探究则是让学生在更多的信息量加持下获得知识的深度、拓展知识的广度,形成更加深入的学习能力。小学阶段的学生更熱爱同伴之间的相互协作与交流,因此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合作探究,在不同的个性和思想的碰撞下获得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激发,从而驱动他们内心深处的挖掘能力。

以四年级上册《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学为例,图形是数学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小学阶段以平面图形为主,而往高阶学习将实现立体几何的探索。在数学学习中,学生的思维往往具有关联性,浅表的知识进行探索往往就能够激发深层的认知,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比如以七巧板为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形式合作探究如何利用七巧板拼成梯形、平行四边形、正方形等等。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不加以限制,而让学生自由拼搭,有的学生可能会拼出其他图形,而这正是学生探索能力的体现,教师应当予以鼓励。通过合作探究,不同的学生思维不一,想法各异,往往会起到神奇的点醒和激活效果,让学生的想法都更加多元,从而促使他们的探索能力进一步增强。

(四)立足拓展练习,驱动学生的深度解题能力

数学虽然是理论性学科,但仍然离不开练习和拓展,它不是仅仅依靠理解就能够提升的。尤其是小学阶段,注重基础数学能力的培养,无论是计算能力、思考能力还是分类讨论能力,都需要拓展练习的巩固,这样才能够夯实学生解题的基础,并以此推动他们解题能力的深化。因此,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多样的题目练习,在拓展中学会举一反三,在应用中学会灵活应变,以驱动学生的深度解题能力。

以四年级下册《数学广角——鸡兔同笼》教学为例,鸡有几只脚、兔有几只脚,这是最简单不过的常识,如果单一的给出兔脚或鸡脚的数量,学生很容易推算出兔或鸡的个数,而如果将不明数量的鸡和兔放在同一个笼子里,那么只通过脚的数量和头的数量去推断鸡兔各自的数量将显得较为困难。而这正是利用了基础知识和基础常识进行的拓展练习,教师可以借助这个主题,引导学生深入解决。有的学生会用极限法,找出头和脚的数量规律,而有的学生则可能用假设法加排除法,一个一个地去检测出正确的数量。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学生利用自己思维的过程。学生在不断的探索、否定、再探索过程中,发现多种不同的解决方法,继而能够理解问题的原理,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利用适当的拓展练习,学生就能够受到任务的驱动,在不断的尝试和失败中,获得深度解题能力。

三、结束语

深度学习能够有效地构建学生的思维和能力,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立足于深度学习思想,教师不仅需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还需要在基础之上运用多样的教学形式,引导学生开展深度学习,培养深度思维,从而实现数学学习从单一到多元,从浅表到深层,养成更具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数学学科能力。

参考文献:

[1]艾丽,丁永亮.小学数学深度教学探究[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20(12):127-128.

[2]彭国庆.小学数学深度学习的实施策略[J].教学与管理,2020(6):56-58.

[3]田欢.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探析[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9(6):164-165.

猜你喜欢

教学探究深度学习小学数学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作文教学中的几点尝试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中职英语口语互动教学探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