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颈动脉斑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21-04-12刘海花孙洪言王晓慧任秀乾
刘海花 孙洪言 王晓慧 吴 丹 任秀乾**
1.江苏省苏州市广济医院,江苏 苏州 215000;2.黑龙江省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也逐渐成为中国中老年人的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应该得到重视,并加以预防。老年人血管由于各种因素的长期作用,导致血管病多发,比如在高血压、糖尿病[1]、高脂血症和长期吸烟者等长期作用下。超声对颈部血管的检查,可以较方便、高效的发现颈部血管的早期斑块的改变,并对斑块进行有效的评价,有效并及时的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1 对 象
随机选取住院患者50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平均69岁。患者中并发糖尿病16例,高血压12例,高血脂症10例,脑梗塞12例。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等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方 法
2.1检查方法 对患者颈动脉进行超声检查,探头频率设置在6~12MHz,在检测前,一般采取平卧位,充分的将患者颈部完全暴露,头部向后仰。使用超声探头纵横向扫描将患者的锁骨上窝设为出发点到头部。扫描部位为[2]为颈动脉,范围为颈动脉起始部(近心端)至能探及的颈内外动脉(远心端),旋转探头对患者颈动脉长轴及短轴依次进行检查。重点检查颈动脉内部的斑块数量,斑块的形态、大小、回声情况,是否引起管腔狭窄及对颈动脉内膜厚度的观察,斑块评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判断斑块程度[3],IMT正常值<1.0mm,1.0mm
2.2血流动力学分析 颈动脉斑块的常见部位为颈总动脉在颈内外动脉分叉部,且双侧颈动脉同时发生斑块较多见,左侧稍多于于右侧,并且高风险斑块的发生率要高于低风险斑块发生率,高风险斑块是早发脑梗塞的主要原因,这种斑块不稳定,很容易脱落[4]。本次检查出38例检出斑块患者中,有28例狭窄小于50%,血流动力学不存在明显异常,在较大斑块存在充盈缺损,有7例患者颈动脉血液流速较低;2例患者狭窄程度在50%-70%,累及范围较大,血管内可见较大范围的充盈缺损,且周围毛糙、欠光滑,4例患者未见检查出存在动脉斑块但可以发现有1例颈动脉血流速度较正常值略低。
2.3观察指标 利用颈动脉超声对50例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查,对斑块的形态、大小、数目进行测量,并对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行测量,观察相应部分血流速度、阻力指数等,评价超声在检查颈动脉斑块中的应用价值。统计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学处理。
3 结 果
3.1所有50例超声颈动脉检查结果中一共检查出182处存在斑块,多位于颈内外动脉起始部,且可见有不同程度的狭窄,高风险斑块8例,低风险斑块30例,高风险斑块病人均有基础疾病,例如:高血压、脑梗塞等[5],有4例患者血管未检查出问题,颈动脉显示正常。见下表及图1、图2。
结果例数性别(男/女)占比正常血管43/18%动脉硬化85/316%高风险斑块86/216%低风险斑块3014/1660%
图1 左侧颈内动脉狭窄
图2 右侧颈内动脉闭塞
3.2斑块形态学评估
(1规则形斑块:斑块为扁平形,表面纤维帽完整;
(2不规则形斑块:斑块表面不光滑,纤维帽显示不完整。CDFI显示斑块所在的管腔血流充盈不全;
(3溃疡性斑块:斑块表面纤维帽破裂不连续,形成“火山口”征,“火山口”长度≥1.0mm。CDFI 显示血流向斑块内灌注。
4 讨 论
多普勒超声血管检查临床上现在应用广泛,常用于血管疾病方面的检查,也是一种首选的影像学检查,在颈动脉的检查中可以较清楚的测量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进而评价是否有斑块形成[6],这是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较难实现的,也可能对斑块内部回声判读,对斑块的性质进行依据超声表现上的分类,低回声、中等回声、强回声、混合回声斑块4种,其中低回声斑块主要为软斑块,中等回声斑块为含有胶原组织的纤维性扁平斑,按照风险级别也可以分为高风险和低风险斑块,由于颈动脉壁的结构不同,各种因素导致的动脉损伤及血流改变会导致纤维成分较多的动脉斑块[7]。一般情况下高风险斑块是我们在临床上应该重视的,本次收住院的50例患者中绝大多数可以检测出存在斑块,其中也存在8例患者有高风险的软斑块,提示临床上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尽早的进行干预,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预后。
综上所述,利用超声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常规的检查,可以较早提前发现颈动脉血管斑块,且对斑块进行判断后,可以发现高风险斑块,早期发现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因此超声对颈动脉血管的检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