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与白内障病人晶状体厚度的临床检查探究
2021-04-12樊新龙
樊新龙
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眼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乳头萎缩及凹陷、视野缺损及视力下降为共同特征的疾病,病理性眼压增高、视神经供血不足是其发病的原发危险因素,视神经对压力损害的耐受性也与青光眼的发生和发展有关[1—4]。在房水循环途径中任何一环发生阻碍,均可导致眼压升高而引起的病理改变,但也有部分患者呈现正常眼压青光眼[5-6]。青光眼是导致人类失明的三大致盲眼病之一,总人群发病率为1%,45岁以后为2%[7—8]。临床上根据病因、房角、眼压描记等情况将青光眼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先天性三大类。目前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一种有效手术方式,特别是对晶体膨胀期白内障合并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更为合适[9]。本文为研究晶状体厚度与青光眼的相关性,选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我院眼科收治的154例眼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青光眼及白内障患者的患眼通过眼部A超测量其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和眼轴,通过回顾性分析展开如下研究:
1 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入2019年12月至2020年8月期间于我院眼科收治的154例眼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全面检查,均符合青光眼和白内障临床诊断标准,将27例青光眼患者列为观察组,有6例为男性,患眼为11只;有21例为女性,患眼为26只;年龄介于39岁至83岁之间。将117例白内障患者列为对照组,有66例为男性,患眼为66只;有51例为女性,患眼为51例年龄介于34岁至91岁。两组患者的数据资料比较不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符合均衡性对照研究要求。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平躺在固定的位置,用相同设备由同一人操作进行眼部A超测量,测量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和眼轴,每位患者共测量五次,取平均值进行记录。
1.3观察指标 记录并分析两组患者测量后的晶状体厚度、前房深度和眼轴的数据,最后取平均值并相互对比。
2 结 果
观察组患眼的晶状体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前房深度和眼轴平均值差异不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眼部A超测量相关数据对比
3 讨 论
晶状体厚度增加是青光眼患者在临床中为常见的一种诱因,眼部A超测量晶状体厚度也是临床最容易忽视的一种检查[10]。当前,由于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并发症少,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可解决青光眼患者和白内障患者的困扰,被临床广泛应用,也成为治疗青光眼的一种常见手术方式[11]。但在治疗前的检查中存在缺乏对晶状体厚度的分析与采集,造成目前其手术标准难以确定的困境。
本次测量晶状体厚度采用的测量方式为人工眼部A超测量,为传统的测量方式。在青光眼病人晶状体厚度的测量中,有许多先进的更为精准的测量方法,能够更好的收集病人相关的数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眼部A超测量记录观察组27例青光眼患者的37只患眼的晶状体平均厚度为4.64mm,平均深度为2.19mm,眼轴平均长度为22.94mm;选择对照组117例白内障患者的117只患眼的晶状体平均厚度为3.58mm,117只眼前房平均深度为2.37mm,眼轴平均长度为23.55mm。可见,观察组患眼的晶状体厚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前房深度和眼轴平均值差异不明显(P>0.05)。
本次研究单纯考虑晶状体厚度与青光眼病人的关系。晶状体在眼前节的所占空间较大,并且能通过手术方式解决,很好的解决青光眼患者前房空间不足的问题。但仅仅晶状体的厚度并不能完全诠释其引起青光眼的机制,还应结合晶状体的密度和重量等其他因素,以确定青光眼病人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的标准。
综上所述,青光眼病人的晶状体厚度明显比白内障病人的晶状体厚度增加,临床上青光眼病人在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手术治疗时应关注其晶状体厚度,以在术前能精准评估术后病人前房空间的改变程度和房角的开放程度,并能为临床治疗中的手术选择带来更好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