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部地区乡村图书馆建设的构想*

2021-04-11

甘肃科技 2021年10期
关键词:农家书屋图书

高 峰

(平凉市图书馆,甘肃 平凉 744000)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农家书屋应当承接新的使命、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如何改变以往的困局,发挥更好的作用,笔者提出建设农家书屋升级版—乡村图书馆的构想,旨在探索一条乡村文化振兴的新路子。

1 乡村振兴视域下的农家书屋新功用

1.1 乡村振兴战略下农家书屋的新使命

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列入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2018 年关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要求繁荣兴盛农村文化。乡村振兴,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农家书屋是农村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在乡村振兴中,繁荣兴盛农村文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为农家书屋的持续发展提供经费、人员、文献、信息技术等必要的保障条件。因而,农家书屋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互补性,乡村振兴为农家书屋的发展赋予了文化职能,需要从文化与农村发展的角度去把握,可以从群众议事交流、休闲互动的角度将农家书屋作为第三空间来认知,破除书屋仅是解决看书难的单一思维。研究表明,作用发挥较好的农家书屋,都融入了不同领域的功能或用途,日本、美国的“便利店、社区图书馆”[1]模式就可以借鉴,也就是说在乡村振兴的视域下,可以将农家书屋与周边的功能性机构相互打通,实现农村各种服务功能的融合。

1.2 脱贫攻坚视域下农家书屋的新作用

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对脱贫攻坚的一种延伸。农家书屋所配备的图书是农村的文化资源,在脱贫攻坚的视野下,需要精准识别贫困对象,分析致贫原因,掌握群众的实际文化需求,在扶贫先扶志、扶贫更要扶智的理念之下,寻求农家书屋现有资源、图书补充更新、数字化项目与当地群众脱贫的链接点,发挥农村文化资源的应有作用。西部地区的农家书屋,大部分都因地方财政有限、管理人员报酬难以落实、图书供给与群众需求的偏差等问题,普遍表现出艰难运行的境况,在精准扶贫、对口帮扶的制度安排下,农家书屋的困境,也是一种承接帮扶项目的窗口,可以通过地方政府表达诉求,接受资金、文献资源、数字设备、人力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使农家书屋的作用得以放大。

1.3 乡村文化建设的新职能

近十多年来,农家书屋得到了多方面的发展,自2007 年开始建设以来,经过三年的“普惠式”发展,到2010 年实现了有条件的行政村全覆盖,形成了农村阅读场所的初步架构。自2011 年以来,国家部委、地方政府、专家学者一直关注的是农家书屋运行与作用发挥状况,可以说问题百出,也零星表现出一些可取的优秀做法,这种探讨持续到2017年。2018 年以来,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正式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乡村文化的振兴,成为“五个振兴”[2]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未来四年的乡村振兴规划,就乡村文化振兴来看,提出到2020 年农村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占到13.6%,对农家书屋的服务提升提出了明确要求。农家书屋应该与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相衔接,增加地域文化特色藏书,与乡村民俗文化有机融合,使农家书屋充满乡土情,与当地的特色文化深度交融,调动群众参与,在公共文化活动与乡村文化记忆、传承、振兴方面,发挥应有的文化责任和作用。

1.4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对农家书屋提出的新要求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乡村振兴战略一样,都是2018 年出台指导意见的,关于乡村文化的繁荣,明确提出要成为文化传播的新阵地。也就是说,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都有关于文化振兴的设计与目标。农家书屋建设可以考虑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关项目结合起来,相互支撑、共同推进,形成良性循环的效应。在阅读活动方面,农家书屋可以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活动结合,激发群众阅读兴趣。2019 年,中宣部等十部门发布了《农家书屋深化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实施方案》,主要是解决在乡村振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等为主的新时代背景下,推进农家书屋提质增效。因此,农家书屋需要理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新要求,融入其中进行建设与发展,成为一个新型的公共文化空间。

2 西部地区农家书屋面临的困境

2.1 供需错配,图书流通难

西部地区普遍经济欠发达,按照国家关于农家书屋图书配送目录的要求,统一采购图书进行配置,但实际运行过程中,表现出农民的需求与供给图书之间有很大差距,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公众对生活类、青少年类、文学类图书的需求占到总类目的29%、24%,19%,实地调研所在地区配备的三类图书却只占到35%,供给与需求的差异比较大。近年来,虽然有图书补充更新的配套政策,但图书补充更新较慢,每年或每两年补充几十册图书,难以保障农民群众的阅读需求。

西部地区农家书屋普遍表现出图书配备雷同,配备后不再流通,有的地区尝试由图书馆的图书流动车在县图书馆与农家书屋之间开展图书流通,但因经费、人员短缺等条件制约,有的半路而废,有的开展几次,就无疾而终。从农村的实际来看,新华书店原来在乡村建设的网点,由于效益低下、管理成本高昂等多种因素,大多数被撤销,而现有的物流配送体系对农村存在着地域歧视,图书的配送还受得限制。

2.2 图书使用率不高,与数字化替代品有关

农家书屋的图书使用率不高,与图书配备有关,也与群众的阅读习惯有关。第17 次全国阅读调查表明,农村群众的数字化接触率为73.2%,实地调查的几个村子,统计数据为72%的群众选择玩手机作为度过闲暇时间的方式,进一步印证了群众普遍不读书的状况,即使知道农家书屋的存在,也不去借阅图书,这种状态的存在与数字化、信息化的替代产品存在有一定的关系,也就是说电视、手机、电脑等数字化产品成为农民群众接触的主要方式,因而农家书屋需要在数字化阅读的方式上做文章,进而引导纸质阅读习惯的回归。

2.3 运营经费缺失,管理员待遇问题尚未解决

农家书屋建设之初,对每个书屋核定的基本建设经费为2 万元。根据《农家书屋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家财政对“中部地区每个农家书屋补贴1 万元,西部地区每个农家书屋补贴1.6 万元”[3]。尽管国家考虑到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给予的补贴力度较大,但对于普及到行政村的农家书屋来说,西部各地的财力要承担配套建设经费已经显示出困难的境况。根据核算,在西部地区每个农家书屋的运行,每年至少需要5000 元的经费保障,至少需要一个兼职的管理员来定期保证开放、管理,应当支付一定的报酬确保正常开放,但上述经费对于经济条件较为困难的西部地区而言,落实起来极为困难,因此导致了开放、运行不经常的问题。根据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的统计数据,基本不开放的农家书屋达75%左右。20%左右的农家书屋每周开放一两次,有5%的农家书屋每周开放三四次,开放状态良好的农家书屋主要以图书借阅功能为主,文化传播、信息平台、社会教育等职能作用发挥不够甚至缺失。

3 西部地区农家书屋升级版—乡村图书馆的构想

3.1 尝试建设农家书屋的升级版—乡村图书馆

西部地区在乡村振兴战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背景下,可以借鉴农家书屋首创于甘肃省的经验,开展乡村图书馆的试点建设,列入财政预算,推动图书借阅与乡村文化的融合发展,开展“乡村图书馆+”服务,可以与乡村中小学、青少年之家、研学、电商等结合起来,将基础阅读、文化传承、休闲旅游、数字网络等功能进行整合,列入县级公共图书馆的分馆,配备通借通还的系统,开发能反馈公众阅读需求的手机App 或网络平台,与新华书店合作,借鉴公共图书馆与实体书店深度合作的模式,鼓励新华书店配套开办乡村业务点,尝试开展“农民选借新书、公共财政买单”业务,由县级政府与邮政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将读者所需要的图书定期配送至农家书屋,实现精准服务的有效模式。

3.2 同步推进乡村图书馆的数字化

借助通信技术的发展,依托宽带进乡村的机遇,借鉴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的经验,由移动技术支撑,将适宜老年人、青少年观看的音视频资源接入电视;同时,接入电子移动借阅机,提供数字图书资源,成年人可用手机扫描进行借阅。

西部各地需要树立以需求定供给的理念,从农民群众的需要出发,借助“大数据、云计算”[4]等新兴技术,建立自己的乡村图书馆云平台、公众号,或者作为总分馆的云平台、公众号之下一个功能菜单,与公共图书馆通借通还的系统链接,开通书目查询系统,定期发布借阅排行榜,引导群众阅读,实现读者自助查阅图书信息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开发出基于手机、网络的图书传递功能,实行群众点单、公共图书馆或新华书店供书,邮政或书店物流配送的一键式传递体系,群众在手机App 或网络页面注册后,填写所需图书信息,通过流通体系将图书送到所在区域的乡村图书馆,这样的精准配送可以解决图书的供需错配问题。

3.3 建立健全乡村图书馆建设与运行机制

西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的制约,在试点建设乡村图书馆过程中,必须以政府为主体,明确建设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政策、经费、人员多个维度的保障体系。架构上,乡村图书馆不可能全面覆盖到行政村,试点之初应以乡镇为主,每个乡镇建设一个图书馆,作为县级图书馆的分馆,各行政村的农家书屋作为支馆。资金投入上,能列入乡村振兴规划,有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是最为理想的状态,市、县两级政府投入建设也是落实乡村文化振兴、为群众办实事的有效举措,可以制定乡村图书馆建设办法,经人民代表大会审议通过,形成地方性法规,譬如,规定每个馆的建设经费不低于230 万元,建成后每年运行经费不低于10 万元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根据《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规定,服务人口在3~10 万人的乡镇,图书馆建设面积应在800~2300m2”[5],选址应综合考虑学校、街道、集市、乡镇政府和交通等因素,安排在中心位置,可以规定占地面积3000m2以上,建筑面积不低于900m2,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得更大一些,但必须按照统一的规划、标准和图纸,进行基础建设和设备购置。书刊配置上,可以规定分馆图书达6 万册以上,期刊达40 种以上,报纸达30 种以上,由分馆报计划,文化主管部门统一采购、配备。管理人员上,配备一名科级待遇的管理人员,业务人员可以结合“四支一扶”等民生就业实事项目,从大学生中招聘图书馆管理员,帮扶期满后列入事业编制,统一安排到大学图书情报专业的院系进行三至五个月培训,安排到总分馆建设工作先进的发达地区实地学习,然后分配到各馆开展工作,成为各馆的业务骨干。也可以通过公益性岗位,招聘贫困家庭人员就业,开展一些基础性的辅助业务。在功能发挥上,可以整合远程教育、共享工程、电子阅览室、综合文化中心等设备与功能,发挥图书馆的文化传播、社会教育、信息共享等综合功能,譬如,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视角下,西部地区可以在家谱编写、民间文化抢救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猜你喜欢

农家书屋图书
农家笑
篽箖·上野书屋
看咱农家这丰收节
农家笑
图书推荐
春回农家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梦幻书屋
班里有个图书角
“捡”来的书屋和辅导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