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的临床护理效果
2021-04-10
(辽宁省鞍山市精神卫生中心,辽宁 鞍山 114000)
躁狂抑郁症是一种精神疾病,疾病的发作是周期性的和重复性的。躁狂发作的特征是精神亢进,在抑郁期间,存在精神抑郁状态,而在缓解期,患者的精神状态是正常的。更年期女性因为身体和生理变化易发生躁狂和抑郁,严重影响她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1-2]。本研究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的80例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并予以不同的护理方法,旨在分析整体化护理干预在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患者中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的80例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患者,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服务组(n=40)和整体化护理干预组(n=40)。其中整体化护理干预组年龄45~54岁,平均年龄(48.24±2.21)岁,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年龄45~53岁,平均年龄(48.11±2.81)岁。两组资料相似(P>0.05)。
1.2 护理方法 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予以传统干预,包括常规饮食护理、给药护理、心理护理等,整体化护理干预组施行整体化护理干预,包括:①健康知识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躁狂抑郁性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介绍我院的疾病治疗方法,帮助患者树立治愈信心。②个性化的医院护理:针对女性疾病患者的患病情况、文化教育水平,家庭情况等,制订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包括饮食、环境、健康指引等方面。③礼仪化的宾馆服务:护理人员接待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患者时,时刻注意自身的仪表和谈吐,要采用宾馆的礼仪化服务,面带微笑,细心讲解相关疾病的基本情况和治疗方案;以提高女性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缓解因医院陌生、嘈杂的环境给其带来的不适感,有助于稳定患者情绪,使其积极面对治疗。④用药指导。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有关药物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遵医嘱用药,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护人员进行处理。⑤饮食护理:为患者制订科学合理的饮食指导方案,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喝水,忌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⑥温馨的家庭式护理:用家人般的关爱照顾患者,并增强患者与家属直接的沟通,陪伴患者一起看电视、聊天,使患者保持心情舒畅,有助于舒缓患者因病痛带来的疼痛和心理压力。⑦睡眠护理:保持良好的作息,让患者在睡觉前多听舒缓的音乐,为其提供良好的睡眠环境,充足的睡眠,亦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3-4]。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满意评分;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护理前后阳性和阴性精神症状评定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满意评分、并发症发生率等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行χ2检验;BPRS评分、HADA评分等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行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满意评分 整体化护理干预组的满意评分是(94.21±3.60)分,常规化的是(80.11±2.80)分。由此可见,整体化护理干预组的满意评分较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更高,P<0.05。
2.2 精神病病理症状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PANSS评分、HAMD评分比较无差异(P>0.05);护理后,整体化护理干预组患者PANSS评分、HAMD评分优于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P<0.05)。见表1。
2.3 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 整体化护理干预组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得分分别是(94.56±3.21)分和(91.56±3.21)分。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分别是(83.56±3.11)分和(84.01±3.14)分。由此可见,整体化护理干预组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得分均高于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P<0.05)。
2.4 并发症发生率 整体化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2.50%)(1/40),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并发症发生率(20.00%)(8/40)。由此可见,整体化护理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P<0.05)。
表1 护理前两组患者BPRS评分、HAMD评分分析(分,)
表1 护理前两组患者BPRS评分、HAMD评分分析(分,)
3 讨论
躁狂抑郁症状的更年期女性具有心慌、出汗、潮热、情绪刺激、容易兴奋、情绪低落等表现,可严重影响身心健康,需要加强治疗和护理。对于绝经期女性疯狂抑郁性精神病的整体化临床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其可从多方面入手给予患者人文关怀,使其感受到温暖和关爱,从而提高治疗依从性,有利于改善病情[5-7]。在各种疾病和社会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大多数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患者会逐渐形成孤独感,情绪相对冷漠,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她们的自主意识,丧失了自我控制能力。如果疾病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8]。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患者习惯于独处,并且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在人际交往方面,她们相对冷淡。因此,医务人员应该与患者进行沟通,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治疗干预。首先,医务人员要全面分析患者的个人意愿、应对能力、临床情况等,通过支持性心理治疗进行干预,减少社会压力和复发,提高职业功能和社会功能。根据相关[9]数据,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能改善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患者的人际关系。目前临床尚未有针对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的治疗药物,通过分析相关的临床数据[10],已知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患者使用精神药物进行简单治疗,并且对大多数患者的影响不显著。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患者通常相对冷漠,意志力很弱,但性格变得孤僻,往往独处,不愿意与他人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对患者进行适当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对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患者进行全面细致的护理和密切观察,不仅可以缓解性功能减退,还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研究中,整体化护理干预组满意评分、PANSS评分、HAMD评分、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疾病认知、治疗依从性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常规化的护理服务组,P<0.05。与余小珍等[11]研究报道具有一致性。
综上所述,女性更年期伴狂躁抑郁性精神病患者实施整体化护理干预效果明显,提升了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