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保乳术后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参数的比较
2021-04-09滕静
滕 静
(辽宁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乳腺癌为临床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在外科中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及病死率,病情进展迅速,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与生活质量。临床目前多采取保乳术治疗,而为巩固手术效果,在延长患者生存期限的同时,应在术后给予一定的放射治疗,以提高其生存质量[1-2]。有报道显示,乳腺癌患者在接受放疗后,有可能出现心、肺功能损伤以及第二恶性肿瘤(包括卵巢癌、肺癌、对侧乳腺癌等)并发症,并且在长期放射治疗过程中,肺脏功能损伤还会逐渐形成肺纤维化,心功能损伤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3-4]。三维适形调强放疗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一种放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治疗中[5]。本研究为探讨乳腺癌患者保乳术后的放疗效果,以我院46例乳腺癌患者为例,对实施调强放疗与常规放疗后的相关参数进行比较,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46例2018年6月至2020年5月来我院行保乳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按入院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观察组各23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9~74岁,平均年龄(48.74±6.35)岁;10例为左侧乳腺癌,13例右侧乳腺癌;病变具体部位:6例位于内上象限,3例位于内下象限,7例位于外上象限,7例位于外下象限;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伴局部微小浸润各有16例、4例、3例。观察组患者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8.76±6.37)岁;11例为左侧乳腺癌,12例右侧乳腺癌;病变具体部位:6例位于内上象限,2例位于内下象限,8例位于外上象限,7例位于外下象限;病理分型:浸润性导管癌、导管原位癌、导管原位癌伴局部微小浸润各有15例、5例、3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接受全乳放疗,照射剂量为25分次总量50 Gy,照射时的瘤床补量为5分次总量10 Gy。一般资料方面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
1.2 方法
1.2.1 摆位、固定与CT模拟扫描 先将真空小气垫准备好,指导患者采取仰卧头枕体位,双手交叉抱肘,然后放在头顶。然后用铅丝将引流口与术痕准确标记出来。在扫描前嘱咐患者平静呼吸,随后应用大孔径的CT扫描机,将扫描层厚设置为5 mm,一直从颏下扫描至膈下5 cm处。最后向Varian计划系统传输采集到的CT图像。
1.2.2 靶区的勾画 CTV(临床靶区)包括患侧胸大肌筋膜与乳腺,但皮肤、肋间肌、胸大小肌以及肋骨等则不包括在内。PTV(靶区剂量分布)指的是CTV向头脚方向外放1~1.5 cm,向肺脏、胸骨以及腋窝的方向外放0.5~1.0 cm,不向皮下0.5 cm方向外放。针对右侧乳腺癌患者,需将其肝脏部位勾画出来。
1.2.3 术后放疗计划 对照组实施CRT,也即采取Elipse计划系统,展开内外切野与楔形板照射。其中,内外切野的剂量权重以及楔形板的角度应确保合适,并采用6 MVX,并让95%的剂量线将患侧的乳腺包全。观察组则实施IMRT,主要采用的是逆向调强技术。其中,调强放疗的剂量限定情况如下所示:PTV方面,95% PTV为50 Gy,V55低于10%,V53.5低于20%;心脏方面,V30低于5%,V40低于1%;双肺方面,V20低于20%;对于患侧肺,V20低于25%;对于对侧乳腺,平均剂量不可超过1 Gy,最大剂量也应控制在5 Gy以内。
1.3 观察指标 待放疗计划结束后,借助DVH图(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患者靶区均匀性以及正常组织受照量等参数。①靶区均匀性:PTV分别接受95%、107%、110%、115%等剂量线时的剂量体积百分比。其中,均匀性指数HI为D5与D95的比值。②正常组织受照量:包括肺脏V10、V20、V30、V40的照射剂量体积比,以及左侧乳腺癌患者V5、V30时的心脏照射剂量体积比。
1.4 统计学分析 用SPSS21.0软件对本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PTV剂量体积比、肺脏照射剂量体积比)用()表示,组内比较给予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PTV剂量体积比 观察组患者V95、V107、V110与V115时的PTV剂量体积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TV剂量体积比比较(%,)
表1 两组患者PTV剂量体积比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2 肺脏照射剂量体积比 观察组患者V10、V20、V30以及V40时的肺脏照射剂量体积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脏照射剂量体积比比较(%,)
表2 两组肺脏照射剂量体积比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2.3 比较两组心脏照射剂量体积比 观察组左侧乳腺癌患者V5与V30时的心脏照射剂量体积比均相比于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见表3。
表3 两组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照射剂量体积比(%,)
表3 两组左侧乳腺癌患者心脏照射剂量体积比(%,)
注:与对照组相比,aP<0.05。
3 结 论
乳腺癌是女性高发性恶性肿瘤,近年来该病的发生率在不断上升,且病死率较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影响。对于此类患者,临床以往多采取乳房切除术治疗,可改善病症,对癌细胞转移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6]。然而,乳房切除术会损伤性器官,不但会出现较多不良反应,而且术后患者复发率高。目前,为了尽可能保留残余组织器官,临床主要对乳腺癌患者展开保乳术治疗;此外,通过在保乳术后给予患者全乳放疗,还可有效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及生存质量[7]。
临床以往在对早期乳腺癌患者实施保乳术后,一般采取切线野技术进行常规放疗,但由于此种化疗的剂量均匀性比较差,当剂量过高时,会引起较为严重的急性放疗反应,对手术美容效果造成严重影响[8]。由此可见,确保低分割方案剂量的均匀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患者的乳腺体积较大,此时如果采取切线野技术,容易发生欠量的情况,而且患者乳腺的形状也有所不同,采取此种技术无法获得理想的剂量均匀性。不少专家及学者经研究发现,调强放疗能够有效促进剂量均匀性的提高,充分减少乳腺水肿、急性湿性皮肤反应以及色素沉着等并发症[9]。调强放疗为临床常用的一种先进放疗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多种恶性肿瘤治疗中,不仅可合理提升放疗剂量,还可有效保护正常器官。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展开调强放疗能够充分提高乳腺靶区的剂量,如果靶区较为复杂,还能有效提高剂量的覆盖率。相比于常规放疗技术,调强放疗还可将患者心脏及肺脏的受照量减少。大量临床及剂量学研究显示,在淋巴结照射的双侧病变,胸壁及左侧乳腺放疗,加速部分乳腺照射,以及胸廓畸形等特殊病例的放疗方面,调强放疗均具有显著优势,可将乳腺剂量均匀性有效提高,进而获得理想的美容效果[10]。本试验结果显示,观察组PTV剂量体积比、肺脏与心脏的照射剂量体积比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这一结果充分证实了调强化疗在乳腺癌保乳术后放疗中的应用价值与优势。
综上所述,通过对乳腺癌保乳术患者展开术后调强放疗,可优化计划靶区分布,靶区均匀性相比于常规化疗更高,肺脏及心脏的受照量更低,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