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曼系统护理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负性情绪和生存质量的影响
2021-04-09卢慧宇孙娜徐虹
卢慧宇, 孙娜, 徐虹
(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肝病科,江苏 无锡,214007)
慢性乙型肝炎是一种慢性进展性疾病,随着病情进展,可发展为肝纤维化或肝硬化等。其中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积极的治疗和护理措施可有效控制病情发展[1]。因此,需重视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常规护理属于被动式护理,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性,并不能满足患者的护理需求,导致护理效果不佳。近年来,随着护理学的发展,纽曼系统护理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护理方法,其以开放式系统为基础,协助患者正确预防压力源的入侵,使身体维持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2]。本研究将纽曼系统护理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护理中,旨在探究其对患者的干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诊治的80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符合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相关诊断标准[3],且乙型肝炎病毒抗体和核糖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阳性;② 认知功能正常,可积极配合相关治疗、护理和问卷填写;③ 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 合并自身免疫性、代谢性或遗传性等其他肝脏疾病;② 合并恶性肿瘤;③ 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④ 合并精神系统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患者分入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2组间病程和Child分级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整个护理过程持续2个月,具体内容如下:① 护理人员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包括抗肝纤维化治疗的意义、遵医用药的重要性、药物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等;② 护理人员全面且详细评估患者入院后的心理状态并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③ 护理人员纠正患者的不良饮食习惯,嘱其清淡饮食,同时指导其运动锻炼和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④ 护理人员详细为患者讲解用药剂量、时间和注意事项等,嘱其遵医嘱合理用药;⑤ 出院前,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出院后的饮食和用药等指导,嘱其定期复查。
1.2.2 纽曼系统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用纽曼系统护理,为期2个月。首先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情况和心理状态,评估影响其生理和心理状态的潜在压力源。根据评估结果开展纽曼系统护理,具体实施内容如下。
1.2.2.1 护理诊断 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护理诊断主要与其心理状态、精神状况和胃肠道功能紊乱等有关。
1.2.2.2 护理措施 ① 一级预防干预: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介绍疾病治疗和预防等相关知识,采用“图文教育”的方式使其直观、准确地了解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流程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同时,动态掌握患者的情绪状态,找出影响其情绪的因素,并给予个性化的心理疏导。护理人员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给予其营养支持,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帮助患者培养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戒烟、限酒,以及注意个人卫生、科学饮食等。治疗期间护理人员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并对其提出的疑问,耐心且详细解答,树立良好的护患关系。② 二级预防干预:护理人员了解影响患者心理状态潜在压力源后,对其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指导其通过与人交流、倾听节奏舒缓的音乐或看报等方式调节自身情绪,缓解心理压力。加强家属的健康教育,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给予其更多的鼓励和支持。护理人员为患者详细介绍药物的服用剂量、时间和次数等,提高其服药依从性。对于出现消化道反应的患者,适当调整其饮食结构,严重者则遵医嘱给予胃动力药物治疗。加强环境护理,注意病房环境管理,减少探视人数、时间和次数等。护理人员睡前与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疏导其负性情绪,提高其睡眠质量。③ 三级预防干预:待患者病情基本稳定后,护理人员为其制订康复训练计划并进行康复训练指导,鼓励其积极锻炼,参加如散步等活动,科学饮食,规律作息。同时鼓励患者加入病友群,分享康复经验。
1.3 观察指标
①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抑郁情绪,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情绪。其中SAS分界值为50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焦虑情绪越严重;SDS分界值为53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情绪越严重[4]。② 分别于干预前后清晨采集2组患者的空腹静脉血5 m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其肝纤维化指标,包括Ⅳ型胶原(Ⅳ-Col)、透明质酸酶(HA)、层黏蛋白(LN)和Ⅲ型前胶原(PCⅢ)。③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5]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变化情况进行评测。该量表共26个条目,采用5级评分法,总分为80分,所得分值越高表示生存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负性情绪比较
干预前,2组间SDS和SAS评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2个月后,2组的SAS和SDS评分均较同组干预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2种评分均较对照组显著更低(P均<0.05),见表2。
表2 2组SAS和SDS评分比较分)
2.2 2组干预前后的肝纤维化情况比较
干预前,2组间HA、Ⅳ-Col、LN和PCⅢ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干预2个月后,2组的Ⅳ-Col、HA、LN和PCⅢ水平均低于同组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上述肝纤维化指标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的肝纤维化指标比较
2.3 2组生存质量比较
干预前,2组间WHOQOL-BREF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2组的WHOQOL-BREF总分均较同组干预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的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的WHOQOL-BREF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肝纤维化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加重后逐渐进展为肝硬化的一个重要病理基础[6]。其是一种可逆性病变,积极治疗加上科学的护理干预可明显控制病情进展,甚至获得有效逆转。因此,科学且全面的护理干预模式对提高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治疗效果和康复情况有重要意义。常规护理措施单一,缺乏针对性和主动性,在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和提高治疗依从性等方面效果不甚理想。
多数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导致其治疗依从性不高或对治疗没有信心。本研究发现,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的负性情绪和生活质量相较于干预前均明显改善。由此说明纽曼系统护理可有效缓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常规护理开展时仅对患者开展口头健康教育和心理指导,未考虑患者的个体差异性,导致部分患者对疾病相关认知度不足,难以缓解其紧张和焦虑等情绪。而纽曼系统护理首先全面评估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并进行准确诊断,明确其影响因素,开展层级干预[7]。一级预防采用“图文教育”让患者更好地了解疾病的治疗和护理流程等,提高其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动态掌握患者的情绪状态,找出影响其情绪的因素,并给予其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二级预防指导患者通过与人交流、倾听节奏舒缓音乐和看报等方式调节自身情绪,缓解其心理压力;鼓励家属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进行语言沟通和情感交流,给予其更多的鼓励和支持。三级预防鼓励患者积极锻炼,使其加入病友群,分享康复经验。上述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缓解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其生存质量[8]。本研究结果还显示,干预2个月后,观察组的Ⅳ-Col、HA和LN等肝纤维化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纽曼系统护理可有效改善肝纤维化指标,控制其病情进展。Ⅳ-Col、HA、LN和PCⅢ是评估肝纤维化的常见指标,其水平升高表示肝纤维化加重。纽曼系统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变化情况,及时给予其营养支持,增强其身体免疫力,并帮助其培养良好的生活和饮食习惯;加强用药指导,对于出现消化道反应的患者,帮助其及时调整饮食结构;重视康复训练,鼓励患者积极参加散步、跳广场舞或打太极等活动,指导其科学饮食和规律作息;提高其遵医行为,从而控制肝纤维化进展。
综上所述,纽曼系统护理可有效缓解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的负性情绪,控制其肝纤维化进展,提高其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