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口吸痰法联合改良经鼻吸痰法应用于肺炎患儿护理中的效果
2021-04-09李丹王磊殷芳李明蕾
李丹, 王磊, 殷芳, 李明蕾
(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 呼吸内科,北京,100020)
肺炎为儿童呼吸系统常见疾病,会导致患儿呼吸道分泌大量分泌物,分泌物易堆积在鼻前庭和咽喉部,影响其通气、换气[1]。因为肺炎患儿不易主动将呼吸道分泌物排出,所以需要护理人员采取合适的手段及时予以清理。临床上一般采用常规经口鼻吸痰法,即将吸痰管置入肺炎患儿的口腔和鼻腔中,吸净其口腔和鼻腔中的痰液[2-3]。患儿的鼻腔较小,鼻黏膜娇嫩,吸痰管易刺激其鼻黏膜,引发鼻黏膜出血[4]。改良经鼻吸痰法采用连接管在肺炎患儿鼻腔外进行吸引,可有效清除其鼻腔分泌物,减轻吸痰管对鼻腔黏膜的刺激,改善其黏膜出血情况。本研究探讨经口吸痰法联合改良经鼻吸痰法应用于肺炎患儿护理中的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实施,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收治的97例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符合肺炎诊断标准[5];② 年龄<36个月;③ 入组之前未接受过吸痰护理等同类型研究;④ 符合吸痰指征。排除标准:① 有精神系统疾病史;② 配合依从性差;③ 有鼻窦炎病史;④ 合并重症肺炎或支气管哮喘。将所有患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入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9)。2组间性别、年龄和病程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接受化痰、抗炎和平喘等药物治疗。当听诊时发现患儿肺部有痰鸣音、气道阻力增大或伴有呼吸道痰阻症时,病房护士对其进行吸痰护理,患儿在吸痰前先进行雾化治疗。患儿在雾化后辅以叩背3 min,休息15 min后进行吸痰。
1.2.1 常规经口鼻吸痰法护理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经口鼻吸痰法护理,为期2周。病房护士采用电动吸痰器对患儿进行吸痰,使用前先检查电动吸痰器性能,负压设置为80~150 mmHg(1 mmHg=0.133 kPa)。随后连接8号一次性吸痰管并用0.9%氯化钠溶液润滑吸痰管前端。病房护士协助患儿取侧卧位,先将吸痰管折叠插入其口腔的适当深处,在负压吸引下缓慢地旋转提升痰管进行吸痰。待口腔痰液吸净后,须更换吸痰管再对患儿鼻腔进行吸痰。在吸痰过程中注意观察患儿的面色和呼吸情况,将痰液吸净后取适量红霉素软膏涂抹于双侧鼻腔。
1.2.2 经口吸痰法联合改良经鼻吸痰法护理 观察组患儿接受经口吸痰法联合改良经鼻吸痰法护理,为期2周。
1.2.2.1 健康宣教 ① 病房护士发放吸痰教育手册,对患儿家属进行吸痰教育,告知其肺炎疾病相关知识、护理手段和维持呼吸道通畅对肺炎疾病转归过程的重要意义,强化其对吸痰的认知;② 病房护士告知患儿家属吸痰可能会引起患儿不适,让其做好心理准备,并告知其应对不适的措施。
1.2.2.2 操作视频播放 病房护士为患儿及其家属播放吸痰操作步骤和操作注意事项的视频,使患儿家属熟悉吸痰的相关操作,明确吸痰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促使吸痰过程得到患儿及其家属的配合,减轻家属的担忧和恐惧。
1.2.2.3 吸痰前评估患儿情况和检查仪器 ① 病房护士评估患儿的基本情况,掌握其咳嗽反射和吞咽情况等;② 检查电动吸痰器的性能,确保仪器完好并能够正常使用,将负压设置为80~150 mmHg。
1.2.2.4 经口吸痰法操作方法 ① 病房护士将电动吸痰器连接6号一次性吸痰管,采用0.9%氯化钠溶液润滑吸痰管的前端。随后协助患儿取侧卧位,将吸痰管折叠并插入其口腔12~15 cm,在负压吸引下缓慢旋转提升吸痰管进行吸痰,直至痰液吸净。② 在吸痰过程中,病房护士对患儿实施心理护理,通过按摩和微笑等方式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感到亲切。在吸痰过程中可选择玩具转移患儿的注意力,提高其吸痰配合度。
1.2.2.5 改良经鼻吸痰法操作方法 病房护士更换吸痰管,采用改良经鼻吸痰法吸净患儿鼻腔中的痰液。1名护理人员固定患儿的头部,帮助其维持后仰姿势,另1名护理人员进行吸痰操作,将电动吸痰器负压调节至80~150 mmHg。采用橄榄头将吸引管与患儿的鼻腔相连接,随后经注射器将0.3 mL的0.9%氯化钠溶液缓慢注入患儿鼻腔,使其鼻腔黏膜湿润。操作过程中,吸痰操作者一只手压住患儿的单侧鼻翼并封闭该侧鼻孔,另一只手采用橄榄头紧塞患儿另一侧鼻孔,并嘱咐其连续发出“开、开、开”的声音,持续2 s后将橄榄头快速移开,进行间断吸引,双鼻孔交替进行,重复操作7次。待鼻腔和鼻窦中分泌物被充分吸净后,病房护士将适量红霉素软膏涂抹于患儿的双侧鼻腔。
1.3 观察指标
1.3.1 鼻黏膜出血情况 根据吸痰操作时吸出的痰液情况评价2组患儿的鼻黏膜出血情况。吸出的痰液无血丝为0级;吸出的痰液有少量血丝为1级;吸出的痰液为红色,硅胶管管壁和接头有血迹为2级;出血严重,需要对出血部位进行止血为3级[6]。等级越高表示患儿的鼻黏膜出血情况越严重。
1.3.2 症状消失时间 护理完成时,记录2组患儿的咳嗽缓解时间和咳痰消失时间。
1.3.3 血气分析指标 于护理前和护理2 d后采集2组患儿的空腹动脉血,采用血气分析仪测定其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并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鼻黏膜出血情况比较
观察组的鼻黏膜出血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鼻黏膜出血情况比较 [例(%)]
2.2 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咳嗽缓解时间和咳痰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3 2组症状消失时间比较
2.3 2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护理前,2组间PaO2、PaCO2和SaO2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护理2 d后,2组的PaO2和SaO2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PaCO2水平均显著低于同组护理前(P均<0.05);观察组的PaO2和SaO2水平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P均<0.05),PaCO2水平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2组血气分析指标比较
3 讨论
由于儿童免疫力低下,对病毒的防御能力较弱,容易被感染,引发肺炎。肺炎会引起呼吸道堆积大量分泌物,堵塞气道,影响患儿的呼吸功能。因此,需要采取合适的护理手段保持患儿的呼吸道通畅[7-8]。当前临床主要采用常规经口鼻吸痰法,将吸痰管分别插入肺炎患儿的口腔和鼻腔中,将痰液吸出。但由于肺炎患儿的后鼻道狭窄,在进行鼻腔吸痰时,吸痰管容易对其鼻黏膜造成刺激,引起鼻黏膜损伤或出血[9]。改良经鼻吸痰法通过选择适合儿童的橄榄头连接吸引管,通过调节鼻腔压力吸出分泌物,进而在经口吸痰法的基础上确保吸痰效果,减轻吸痰管对鼻黏膜的刺激,改善黏膜出血情况。
吸痰管吸痰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加上患儿容易吵闹,影响护理人员的操作,导致吸痰管频繁刺激鼻黏膜,进而造成鼻黏膜出血或损伤[10]。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的鼻黏膜出血情况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说明经口吸痰法联合改良经鼻吸痰法应用于肺炎患儿护理中,可减轻其鼻黏膜出血情况。分析其原因,改良经鼻吸痰法选择橄榄头直接连接患儿的鼻腔,可避免吸痰管对鼻腔黏膜的刺激和吸痰时负压对气道黏膜的损伤,同时能维持患儿气道黏膜湿度稳定,从而减少鼻黏膜出血情况。张月葵等[11]的研究结果显示,通过改良经鼻吸痰法可有效清除婴幼儿的鼻腔分泌物,减轻吸痰管对其鼻黏膜的刺激,进而减少局部黏膜损伤出血,与本研究结果一致。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咳嗽缓解时间和咳痰消失时间均显著早于对照组(P均<0.05),说明经口吸痰法联合改良经鼻吸痰法应用于肺炎患儿护理中,可明显缩短症状消失时间。经口吸痰法将吸痰管插入患儿的口腔和咽喉部,在负压吸引下缓慢旋转提升吸痰管进行吸痰,清除分泌物,从而改善患儿的通气情况,缩短症状消失时间。肺炎患儿容易出现呼吸道黏膜充血和水肿,导致分泌物堵塞影响其通气功能,最终导致其血气分析水平异常[12]。PaO2是指溶解在血液中的氧产生的张力,水平越高表示细胞使用氧的能力越好;SaO2可用于评估肺的氧合和血红蛋白携氧能力,其与肺的氧合呈正相关;PaCO2可体现肺泡CO2压力,水平升高表示通气不足[13]。本研究结果还显示,护理2 d后,观察组的PaO2和SaO2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PaCO2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由此表明经口吸痰法联合改良经鼻吸痰法应用于肺炎患儿护理中,可改善其血气指标水平。经口吸痰法联合改良经鼻吸痰法中,经口吸痰法通过将吸痰管插入患儿咽喉部,吸净其气管上部和口腔中的痰液,缓解其通气障碍情况。改良经鼻吸痰法选择橄榄头交替闭塞患儿的单侧鼻孔,同时用手指按压对侧鼻翼使其关闭,通过发“开”音使患儿的软腭上举封闭鼻咽后腔,鼻腔与鼻窦间产生压力差,使鼻窦内痰液通过窦口排入鼻腔并经负压吸出,从而破坏细菌的定植环境,改善局部缺氧情况,缓解呼吸道堵塞,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水平。
综上所述,经口吸痰法联合改良经鼻吸痰法可改善肺炎患儿的血气分析水平,减轻其鼻黏膜出血情况,缩短其症状消失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