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级护理对脊柱骨折手术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价值

2021-04-09陶丽

关键词:脊柱血流分级

陶丽

(江南大学附属医院 骨一科,江苏 无锡,214122)

脊柱骨折患者的临床表现有活动障碍和局部肿痛等,可明显降低其生存质量。目前,手术是治疗脊柱骨折最有效的方法,但手术创伤可在一定程度上激活患者的凝血系统,且患者因术后需长时间卧床,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不利于预后[1]。DVT发生后,血凝块若脱落进入患者肺部,可引发肺栓塞,给患者造成致命性的威胁[2]。因此,应采取有效的干预策略预防脊柱骨折患者术后发生DVT。采用科学的方法评估DVT的发生风险,并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对预防DVT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3]。本研究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量表(Autar评分表)[4]对行脊柱骨折手术患者实施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效果较佳,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经江南大学附属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江南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88例脊柱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 经计算机体层成像或X线检查证实为脊柱骨折,且有明确的外伤史;② 具备手术指征;③ 术前未使用抗凝药物;④ 知晓本研究并同意参与。排除标准:① 合并颈椎管狭窄或脊柱肿瘤等其他脊柱相关疾病;② 存在器官衰竭、精神系统疾病、静脉血栓史或高脂血症;③ 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或下肢活动障碍;④ 临床资料缺失。将8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划分入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4例。2组间性别、年龄和骨折部位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传统护理 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护理,护理时间为入院至出院。护理内容包括:访视时,医护人员向患者说明手术事宜。术前,患者做好禁食和禁水等术前准备,护士协助其开展常规检查,疏导其负面情绪。术中,护士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协助医师迅速完成手术。术后,护士对患者的病情加强监控,留意其有无切口感染和压疮等情况发生,如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师,并协助其妥善处理;为患者按摩下肢,每次15~20 min,每天1~2次,协助其每隔2 h翻身1次和抬高双下肢,并给予其饮食和康复锻炼等方面的指导。

1.2.2 分级护理 观察组患者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分级护理,护理时间为入院至出院,具体内容如下。

1.2.2.1 风险评估 患者入院24 h内,护理人员采用Autar评分表对患者开展DVT风险评估。该评分表有6个项目,包括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活动能力、创伤风险、特殊危险因素和高风险疾病。评分结果将DVT危险程度分为3个级别,≤10分判定为低风险,11~14分判定为中风险,≥15分判定为高风险。护理人员依照评定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级管理。

1.2.2.2 分级护理措施 ① 低风险患者的护理措施:a. 饮食指导,术前护士帮助患者戒烟和戒酒,告知其以低脂、高纤维、高维生素和富含优质蛋白的饮食为主,多摄取水分,禁食含高胆固醇的食物。b. 健康教育,术前做好DVT相关知识教育,教育内容包括DVT的定义、危害和防控措施等,着重讲解术后早期下床活动和功能锻炼对预防DVT的意义。c. 早期功能锻炼,患者在术后24 h抬高双下肢,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护士协助其进行运动锻炼,锻炼项目包括股四头肌收缩和足踝关节锻炼等,每次5~10 min,每天3~4次。术后72 h,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恢复情况指导其开展髋膝关节屈伸和内外旋锻炼,每次5~10 min,每天3~4次。循序渐进地提高患者的锻炼强度,或结合其身体情况制订详尽的锻炼计划。d. 血管保护,静脉穿刺时结合患者的年龄等情况选择穿刺血管,操作时尽量做到一次到位,避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② 中风险患者的护理措施:其在低风险患者护理措施的基础上于术后24 h使用循环减压弹力袜,护士依据患者大腿根和小腿肚的周长选择合适的弹力袜。除洗浴时脱去弹力袜外,中年患者在其他时间均坚持穿着。老年患者每隔6 h放松1次,每次30~60 min,以防引起末梢血液灌注不足。此外,于日间和晚间使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每次1 h,每天2次。③ 高风险患者的护理措施:其在中风险患者护理措施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于术后24 h内皮下注射5 000 U,每天1次,连续使用5 d。同时加强术后巡视,密切关注下肢皮肤有无色泽和皮温变化。

1.3 观察指标

1.3.1 凝血指标 于入组时和术后7 d,采用血凝仪检测2组患者的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仪测量2组患者的下肢血流速度。

1.3.2 DVT发生情况 术后7 d,采用下肢血管超声检查2组患者是否发生DVT,并统计直径≥0.1 cm的DVT发生率。具有以下3条超声特征即可判定为DVT[5]:① 管腔无法被探头压扁;② 管腔内低回声或弱回声;③ 静脉管腔内无血流信号或微弱血流信号。

1.3.3 住院时间 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住院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2组D-D水平、Fib水平和下肢血流速度比较

入组时,2组间D-D水平、Fib水平和下肢血流速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7 d,2组的D-D和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入组时(P均<0.05),下肢血流速度均显著慢于同组入组时(P<0.05);观察组的D-D和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下肢血流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D-D水平、Fib水平和下肢血流速度比较

2.2 2组DVT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的DVT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DVT发生率比较

2.3 2组术后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12.27±3.58)d,短于对照组的(17.43±4.1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11,P<0.001)。

3 讨论

脊柱骨折为骨科常见疾病,通常由高空跌落、车祸撞伤和重物砸伤等产生的外力所致。临床上常需对此类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以恢复脊柱序列,重建脊柱功能。但有研究[6]表明, 手术可对患者造成明显创伤,易使其术后出现诸多并发症,其中以下肢DVT较为常见。DVT可影响患者的临床结局,如延长身体康复时间和引起肺栓塞等不良后果[7]。在传统护理中,护理人员缺乏对患者整体情况的有效评估,致使其所开展的护理措施难以适应患者的实际需求,无法起到应有的干预效果,尤其是难以降低DVT的发生风险。近年来,有研究[8]发现,对骨科手术患者实施DVT风险评估的分级护理,对于降低DVT的发生风险极为有效。本研究将分级护理运用于脊柱骨折术后,观察其应用效果,以期为该类患者术后DVT的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究其原因为,采用Autar评分表综合评估患者的各项身体因素(包括年龄、BMI和活动能力等)对脊柱骨折术后发生DVT的影响,并根据危险程度分为低、中、高3个级别。低风险患者接受科学的饮食指导,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同时患者在术后早期开展下肢活动,如股四头肌收缩锻炼和足踝关节锻炼等,可降低其血液黏度,加快静脉回流,改善组织代谢[9]。中风险患者在接受低风险患者护理方案的基础上使用弹力袜和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可加速其静脉血液流通,改善其动脉灌注情况[10]。高风险患者在接受中风险患者护理的基础上预防性应用抗凝剂,可有效调节机体凝血状况,预防DVT[11]。D-D为反映机体高凝状态的重要指标,其水平异常升高提示血栓形成。Fib为一种血液凝固因子,其水平升高可导致血浆黏度增高和血流障碍,引发血栓[12]。骨科患者在手术刺激和术后长期卧床等因素影响下,易发生血液高凝,主要表现为D-D和Fib水平升高,下肢血流速度减慢。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7 d,2组的D-D和Fib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入组时(P均<0.05),下肢血流速度均显著慢于同组入组时(P<0.05);观察组的D-D和Fib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下肢血流速度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采取分级护理虽无法使脊柱骨折患者凝血功能状态和下肢血流速度恢复至术前,但与传统护理相比,其可有效防止血液高凝和下肢血流瘀滞,从而有助于减少DVT的发生。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取分级护理还可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推测其原因为,预防DVT的发生,改善患者下肢血流,有助于患者及早下床活动锻炼,从而可促使其早日康复出院。

综上所述,对行脊柱骨折手术的患者应用分级护理,可有效防止其血浆D-D和Fib水平异常升高,加快血液流速,降低DVT的发生率,并且缩短术后住院时间。本研究的样本量小,且未针对不同骨折部位进行研究,可能导致统计结果发生偏差,故后续将完善研究设计以对本研究结论的可靠性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脊柱血流分级
孩子身姿不挺拔 原是脊柱侧弯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防控的研究进展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超微血流与彩色多普勒半定量分析在慢性肾脏病肾血流灌注中的应用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CT肺叶血流分布造影在诊断肺栓塞中的应用价值
基于系统论SPO模型的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干预实践
2016年年末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元的分级基金
完形填空分级演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