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21-04-08刘丽莉

廉政文化研究 2021年1期
关键词:评述新时代

刘丽莉

摘   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大命题。新时代以来,学术界从多角度、多学科、多方法对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的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历史溯源、理论基础和推进路径等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这些成果对于厘清党的纪律建设的内在脉络,深刻理解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以纪治党的重要意义具有积极作用。对新时代以来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述,有助于系统总结既有成果,也有助于发现党的纪律建设研究的薄弱领域,为深化党的纪律建设后续研究提供思想视镜和方法平台。

关键词: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评述

中图分类号:D26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170(2021)01-0064-08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新高度,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严明的纪律管党治党。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以来党的纪律建设进行了系统提升与开拓创新,将党的纪律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首次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并列,纳入党的建设常态化内容,充分彰显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的突出地位,这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更加凸显了纪律建设的治本功能。近年来,学术界针对党的纪律建设这一重要课题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研究,涉及基本内涵、构成要素、历史溯源、理论基础和推进路径等若干领域。这些文献对于厘清党的纪律建设的内在脉络,深刻理解新时代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背景下以纪治党的重要意义具有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对新时代以来的研究文献进行爬梳,以期通过对党的纪律建设发展脉络的把握,为深化党的纪律建设研究提供思想视镜和方法平台。

一、党的纪律建设的基本内涵

纪律的起源是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随着时代、社会与政党的发展,纪律建设被纳入党和国家治理体系,体制机制上的实践得以有力推进,纪律的科学内涵和内在价值也不断深入。

关于纪律的科学内涵。中国共产党建党近百年来,党的纪律始终与思想建党、组织建党紧密结合在一起,其形成和发展也伴随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1]十九大党章明确规定:“党的纪律是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是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完成党的任务的保证”。由此推之,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主要指在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指导下,为了将自身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高度统一、有能力顺利完成党的各项历史使命的政党组织,以党内法规和一般性制度形式规范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行为的理论与实践活动。[2]不难看出,从系统性角度来看“纪律”这个概念,它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党的其他基本问题联系在一起,涉及到纪律与自由、集中与民主、党性与个性等基本领域。[3]纪律建设建构的规范与规则能够有效调节与处理四对基本关系: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短暂利益与长远利益、具体利益与根本利益。[4]因此,从全面从严治党的整体性视角来看,党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优良传统的历史演绎,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先进性与纯洁性根本要求的生动体现,是维护党高度集中统一必然要求的力量之源,也是惩治腐败治本之策的具体实践。[5]

关于纪律的内在价值。从总体上看,纪律的价值功能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从理论维度看,从马克思恩格斯再到列宁,无产阶级经典作家都非常强调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建设,正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所决定的。[6]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有机结合是中国共产党特有的建党模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视纪律建设,是对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承继,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建党模式的再实践。[7]从历史维度看,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正是由于始终不懈坚持严明党的纪律,才得以保证党的事业在不同历史阶段取得胜利。由此可见,重视党的纪律建设是党的鲜明政治特征,也是党的伟大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可靠保证。党一以贯之重视纪律建设,这是认真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得出的重要结论。[3]从现实维度看,作为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纪律建设是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是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我們党完成新时代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8]因此,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要提升管党治党的有效性,不断加强思想建党与制度治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健全党内监督,从而促进构建良好政治生态,锤炼坚强党性修养。[9]此外,从党的纪律的具体条文来看,强制和服从、约束与惩处、教育与提高、监督与管理这四对关系也充分彰显了党的纪律建设的价值意蕴。[10]

二、党的纪律建设的构成要素

党的十九大明确党的纪律主要涵盖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这六大具体纪律。在这多向度的纪律体系中,政治纪律是管总的纪律,是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前提和基础;[11]组织纪律是党的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不断壮大的重要保证。因此,学术界主要聚焦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等领域进行具体深入的研究。

关于政治纪律。政治纪律是规范全党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场、政治言论、政治行动方面的刚性约束。[12]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重要特征,正确的理论路线是政治纪律得以严明的前提,失去政治纪律的约束会使党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极大危害。[13]从全面从严治党来看,严明政治纪律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和现实需要。[14]从党员干部、时间、空间三个维度看,严明党的政治纪律是阶级性与民主性、强制性与自觉性、系统性与针对性的辩证统一。[15]新形势下政治纪律建设也面临着一些难题,比如一些党员干部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相对匮乏,部分党组织涣散、政治纪律松弛等,因此必须要进一步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16]从推进路径来看,既要一以贯之的始终严明又要具体落实在不同阶段,既要注重系统性整体性构建又要在整体推进中突出重点,既要坚持思想建党又要坚持制度治党,既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律教育又要严肃认真进行惩罚治理,既要巩固党委主体责任又要加强纪委监督责任,既要始终坚持根本宗旨又要不断弘扬优良作风。[17]从系统上总体把握,要坚持传统的治党经验,坚持党性的政治原则,坚持人民的价值宗旨,坚持从严的制度构建、坚持问题导向的现实应对。[18]

关于组织纪律。组织纪律是处理党组织之间、党员个体之间以及党组织与党员个体之间关系的重要规范,是党的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组织纪律既是建设坚强有力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强大政治优势。[19]严明组织纪律就是要坚持组织原则,落实组织制度,从严执行党的干部路线,提升党性修养,切实加强组织管理,严格执行组织纪律和组织规矩。[20]要以教育提升组织纪律观念,以监督严守组织纪律执行,以严惩强化组织纪律刚性。[21]严肃组织纪律,必须破除“圈子文化”,尤其要摆正组织与个人的关系,清正政治风气,净化党内政治生态。[22]严肃组织纪律重点在于相信组织、敬畏原则、遵守规矩、接受约束、遵从安排。[23]此外,学术界也对群众纪律、廉洁纪律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讨。

三、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溯源

在党的历史上,党的纪律建设是一个不断推进、演进的过程,大体历经三个大的时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得以初步创建、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中曲折发展、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得以重新恢复和快速发展。[24]从历史和现实的结合看,中国共产党在推进党的纪律建设过程中,既遵循党的纪律建设的规律性要求,同时也体现出对党的纪律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的重点把握。

从具体历史阶段看,井冈山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战争、生活中以及党的战斗力和凝聚力的建设中,鲜明地提出了以“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为核心的纪律观,促进了党的自身建设、军队建设以及与群众关系的发展,对当前进一步加强纪律建设具有重要启发意义。[25]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展警示教育以提升纪律意识,健全制度规范以促进纪律建设,建立健全职能机构以强化纪律执行,坚持党内民主监督与党外监督相结合,以严惩违纪维护法纪威严,用铁的纪律将党员干部锤炼成钢铁战士。[26]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广泛开展纪律教育,灌输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建立请示报告制度,保证党的集中统一;健全党委制,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就要加强理论灌输,增强纪律意识,养成纪律自觉;严明党的纪律,使纪律真正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成为遵守纪律的模范。[27]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抓住政治紀律这个根本,突出纪律意识,明确重塑党章权威的基本遵循,强化纪律监督的执纪形态,不断优化党的纪律执行结构,充分彰显党的纪律建设在党内治理中的突出功能。[28]

从党的根本大法党章看,我们党不断总结党的纪律建设发展完善的基本历史经验,在深入把握纪律建设核心要义的基础上,对党章中有关纪律的内容进行修改和完善。因此,党章的修改历程也蕴含着党的纪律建设的发展过程。[29]将历次党章中有关纪律建设的条文作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可以鲜明地看到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逐步加强对党的纪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在党的纪律建设的重点上越来越突出对“关键少数”的纪律约束,从注重对党员个体的纪律约束到注重对党员个体和党的组织的双重纪律约束,在纪律建设的主体和纪律的执行上不断完善程序化建制。揭示这一历史轨迹,对于从党的建设史的宏观视角认识和把握新的条件下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必然性及其所蕴含的基本逻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30]

从不同角度梳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纪律建设的丰富实践,可以看出,党自成立以来一直重视加强纪律建设,将建立健全纪律的体制机制作为纪律建设的根本保障,注重开展纪律教育活动,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充分保障了党始终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31]总体看来,党的纪律建设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过程,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完备的纪律体系,对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借鉴。[32]

四、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进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因此,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建设思想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内容。

关于马克思恩格斯党的纪律建设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革命实践中,非常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围绕什么是无产阶级政党纪律以及为什么要加强党的纪律建设进行了深入探讨,逐步形成了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理论。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严明的纪律是无产阶级政党组织的首要条件,建立在共同理想与共同革命目标基础上,党内民主是增强与改进无产阶级政治纪律的重要保障。[33]严格的纪律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得以集中统一的保证,严明纪律建立在自觉基础之上,纪律执行必须保持平等性。[34]从政治纪律上来说,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在政治纲领和根本政治原则上始终保持一致,坚决执行党的章程,维护无产阶级政党的团结统一,反对任何非马克思主义活动。从组织纪律上来说,要始终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组织原则和纪律规范,强调党内民主集中,维护组织权威。[35]

关于列宁党的纪律建设思想。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也十分重视无产阶级政党的纪律建设。十月革命前,随着革命的发展,列宁将巩固无产阶级党性和维护党中央的权威看作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核心要义,坚持反对非马克思主义道路的派别活动,主张把党的纪律建立在民主集中制的基础之上。[36]十月革命后,列宁强调维护中央权威,严明政治纪律;禁止派别活动,严肃组织纪律;整顿党风政风,严整工作纪律;开展反腐倡廉,严格廉洁纪律;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持监察效率等。[37]列宁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有着强烈的现实针对性,即主要是为了维护党的团结统一,防止党内民主的泛化以及减少党内民主的无序性,其基本前提和主基调是党的集中制纪律。[38]

关于党的领导人纪律建设思想。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一以贯之用党的纪律维护党的统一,认为党的纪律建设是执行党的路线、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保证。加强纪律建设必须充实完善党的纪律具体内容、严肃执行党纪以及强化党的纪律教育。[39]解放战争时期,“克服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加强党的组织纪律建设;“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强化军队纪律建设;“将全国一切可能和必须统一的权力统一于中央”,为新中国的成立作积极准备,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40]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邓小平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思考与探索也是目前学界研究的重要领域。邓小平以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的敏锐性认为,加强纪律、严守纪律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保证,是不可忽视且必须要始终坚持的问题,尤其要处理好纪律与法律、纪律与理想、纪律与自由、具体纪律之间这四对关系。[41]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加强了党的纪律建设,尤其处理好改革创新与加强纪律的关系,严肃党的政治纪律,严肃查处违纪案件,坚决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加强党纪条规建设。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深化廉洁自律工作,大力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改革体制机制,加强党风廉政法制建设,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挥了重要作用。[42]

关于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为什么要加强纪律建设”“加强纪律建设有哪些要求”“怎样加强纪律建设”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纪律立党的新理念新论述,既吸收与借鉴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内核,也遵循了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相互作用的产物,呈现出继承性与创新性相统一、全面性与重点性相统一的鲜明特征,[43]体现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鲜明立场和责任担当,既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的深刻把握,也是对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政治优势和宝贵经验的继承与发扬。[6]就主要内容来看,强调守纪律与讲规矩是加强党的建设和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重要保证;首要的是严明政治纪律,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创新党内法规制度,把各项纪律和规矩立起来;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落实管党治党责任,强化执纪问责监督。[44]就基本要义来看,强调“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廓清了党纪与国法的辩证关系;强调“规矩是不成文的纪律”,丰富了党的纪律的内涵和外延;强调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明晰了党内法规制定的基本原则;强调“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明确了党的纪律体系的核心。[45]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主要体现在四对关系:一是治标与治本——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二是“树木”与“森林”——部分与整体的辩证关系;三是“不想腐“”不敢腐”与“不能腐”——内因与外因的辩证关系;四是政治纪律与其他纪律——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46]

五、党的纪律建设的推进路径

习近平指出:“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47]面对新形势新使命,用严明的纪律贯彻落实中央各项要求、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然而,近年来党员干部违反纪律事件频发,监督执纪“四种形态”的应用科学性还不够,党内紀律教育还不到位,党内纪律文化建设还相对薄弱,部分党员的纪律修养亟待提高。基于近年查处的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来看,根本上在于管党不严、治党不力,从而凸显了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全面从严治党体现在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党的纪律建设也应贯彻到党的建设各方面。[48]从党的建设来说,加强政治建设,应解决好“两个维护”的问题;加强思想建设,应解决好坚定理想信念问题;加强组织建设,应解决好基层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问题;加强作风建设,应解决好密切党群关系问题;加强制度建设,应解决好党内法规落地问题。[49]从执行层面看,从我国党的纪律和规矩实践的总体情况来看,在制定环节,纪律和规矩都还是严明的,主要问题还是出在执行环节。[50]因此,要紧抓领导干部“关键少数”、紧握政治巡视“利剑”、严格执纪问责,强化追责约束。[51]在制度层面,要强化党的纪律和规矩的刚性约束机制,在制度上形成纪律制度的完整逻辑体系,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52]在机构层面,党纪和国法的分开必然要求执纪主体和执法主体的区分,这就要求作为纪律建设的重要实施主体纪检机关要明确职能定位,用“执纪必严、违纪必究”把“抓早抓小、防微杜渐”落在实处,改革纪检监察体制机制。[53]在政治生态层面,纪律规矩建设离不开政治生态的支撑。良好的政治生态通过规范政治行动主体的行为关系、醇化其政治习性、优化政治环境来保证全体党员遵章守纪。[54]

与此同时,党中央先后四次颁布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尤其是2018年版新条例,是党的纪律建设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集中体现了强制和服从、约束和惩处、教育和提高、监督和管理、激励和效率的五个要求,彰显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形态。[55]新条例以党纪处分条例文本的时序变化为分析切入点,彰显出党纪处分条例的演进发展始终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贯彻坚持从严治党的核心要求,注重纪律惩治和纪律规范的双重功能,并最终形成了从“党纪国法防线论”到纪法分离的治党新形态。[56]新条例与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刑法类似,两种性质兼具,不仅在“行为规范”的意义上为广大党员和党组织提供清晰的行为标尺,更在“裁判规范”的意义上为纪律检查部门提供明确的执纪依据,尤其后者是新条例的首要性质。[57]

六、党的纪律建设的研究进路

综上所述,学术界对党的纪律建设研究,深化了对党的纪律建设的认识,丰富了党的纪律建设的新内涵,这不仅对这一课题本身的细化与拓展,而且对全面从严治党的稳步推进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这一课题还存在继续挖掘的研究空间。

研究内容相对广泛,但仍需一定的精度和系统性研究。学者们注重从历史演变的进路研究党的纪律建设的继承和发展,从思想内涵、理论、制度等层面进行诠释,从实践的角度研究党的纪律建设的推进路径,从具体领域的角度研究六大具体纪律。尽管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但从党建史研究角度看,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领域相比,现有的研究还不够系统化,还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深化研究内容。因此,一方面要将党的纪律建设作为一个整体,研究这个整体内部各个要素以及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深刻阐释党的纪律的蕴含意义。另一方面要将党的纪律建设视为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就要将纪律建设贯穿于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的全过程全方面。另外还可以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依规治党与以德治党、依规治党与依法治国等角度,进行更为系统性的全面研究,从而在整体上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理论挖掘较有深度,但仍需紧密结合实践的实证性探索。党的纪律建设是一个政治命题,也是一个实践命题。党的纪律是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产物,必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因此,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着眼于对党的纪律建设的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发展,坚持研究的科学性、创新性和实践性。纪律建设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和时代意义,而目前从理论角度探讨较多,对新时代以来中央采取的一系列实践举措研究不够,未能充分展现新时代以来纪律建设在党建实践中的问题导向和实践指向。因此,研究党的纪律建设,不能仅仅局限于党的内部,更应该放眼于党治国理政的大环境中,紧扣时代境遇,及时跟进研究,综合运用具体的实证案例和翔实的微观数据,有的放矢地分析不同的纪律现象,探索其中的特点与规律,切实解决党的纪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做到顶层设计、理论构建和贯彻落实相统一,使党的纪律建设研究既有广度又有深度、既有说服力又有可行性。

研究方法相对丰富,但仍需多学科、广视角的研究观照。在现有的研究之外,还可以结合哲学、政治学、公共行政学、社会学、心理学、伦理学、文化学、教育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跨学科、多视野的系统性研究。比如从治理层面看,可以从现代国家发展的视域探讨纪律建设与国家、社会治理之间的关系,明晰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无论从领导能力还是执政能力的考量,都必须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从文化层面看,可以深入研究党的纪律建设、纪律文化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深厚的伦理责任和家国情怀之间的联系,以文化传承的视角思考进一步推进党的纪律建设的路径。从国际比较层面,可以立足于政党理论的视角,分析资产阶级政党与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历史使命、发展路径和本质属性的不同,从两种不同政党制度的发生逻辑和内在逻辑强调中国共产党突出纪律建设的必然性。因此,加强宽格局、大视野的研究,无疑能更加全面而深入的呈现纪律建设整体格局。

参考文献:

[1] 杨永庚,第五太卓.马克思主义治党理政中“纪律”的内涵及其体系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5):66-69.

[2] 赵淑梅.党的纪律建设:内涵、原则与思路[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8(2):108-112.

[3] 梁柱.严明纪律是从严治党的重要前提[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3(3):82-87.

[4] 李斌雄,张银霞.中国共产党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利益基础和生态分析[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1):27-37.

[5] 蔡娟,于朋帅.严明党的纪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J].廉政文化研究,2016(2):43-47.

[6] 苑秀丽.新形势下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思考[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1):100-104.

[7] 石伟.为什么要重视纪律建设——从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模式视角观察[J].法治现代化研究,2018(1):135-140.

[8] 韩云霄,王树荫.论习近平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思想的科学内涵[J].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2018(3):155-162.

[9] 杨定明,汤玉华.党的纪律和规矩建设论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4-7.

[10] 郭玥.党的纪律建设:渊源、要素与制度创新[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8(1):48-53.

[11] 王同昌.十九大对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部署与创新[J].理论与改革,2018(3):113-121.

[12] 石平.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J].求是,2015(3):51-52.

[13] 楊卫军.党的政治纪律的历史考察及其启示[J].江西社会科学,2014(6):131-135.

[14] 唐羽.马克思主义政党严明政治纪律论[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8):32-34.

[15] 刘先春,陈慧瑞.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基本问题研究[J].中共贵州省委党校学报,2015(5):31-38.

[16] 石洪涛.新形势下党的政治纪律建设面临的困境及其对策[J].中州学刊,2015(8):19-22.

[17] 郭绍均,王学俭.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3):99-105.

[18] 汪庆军.论习近平政治纪律建设思想的五维意蕴[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7):8-11.

[19] 黄树贤.严肃执行并带头遵守党的组织纪律[J].求是,2014(17):20-22.

[20] 石平.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和组织规矩[J].求是,2015(4):53-54.

[21] 李法泉.严明党的组织纪律[J].求是,2014(4):31-32.

[22] 李德才.严肃组织纪律必须破除“圈子文化”[J].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17(1):138-138.

[23] 贺恒扬.领导干部应从五个方面维护党的组织纪律[J].领导科学,2014(4):4-6.

[24] 陶厚勇.中国共产党党纪建设的历史探索与现实要求[J].理论导刊,2016(6):48-51.

[25] 孙斌.纪律初心:井冈山时期党的纪律观及当代价值[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6):11-14.

[26] 孙春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纪律建党的经验及启示[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1):92-97.

[27] 韩云霄,王树荫.解放战争时期党内纪律教育历史经验及其启示[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6(3):106-111.

[28] 刘先春,赵洪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经验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18(5):5-10.

[29] 吴翠丽.党的纪律建设的发展演进与经验启示——基于党章修改的历史视角[J].思想理论教育,2018(3):25-31.

[30] 任晓伟.中国共产党党章中纪律建设条文变动的历史轨迹[J].中共党史研究,2017(5):5-11.

[31] 于怀彬,俞良早.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加强纪律建设的经验[J].新视野,2020(1):110-115.

[32] 丁俊萍.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考察[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6(1):22-27.

[33] 朱雪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内纪律建设的思想及当代价值[J].学术探索,2017(9):13-17.

[34] 王进芬,刘文文.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的重要论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20(2):61-66.

[35] 戴军.马克思恩格斯有关纪律建设的重要观点[J].中国纪检监察,2015(5):38-39.

[36] 任晓伟.走向十月胜利的强大纪律保障——十月革命前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政治纪律建设的思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4):3-9.

[37] 李岩磊,王立新.论列宁无产阶级执政党纪律建设思想[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6):14-19.

[38] 李东明.列宁关于党的纪律和政治规矩的论述及其现实意蕴[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4):35-38.

[39] 范美香,双传学.毛泽东关于党的纪律建设思想及其对当今依规治党的启示[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15(12):12-18.

[40] 季春芳.毛泽东与解放战争时期党的纪律建设[J].党的文献,2017(3):39-44.

[41] 石伟.邓小平的纪律思想四论[J].科学社会主义,2016(3):58-62.

[42] 张世飞,齐永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加强纪律建设的历程与经验[J].北京党史,2018(5):27-32.

[43] 周强.习近平党的纪律建设思想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8(4):24-31.

[44] 江运东,刘锋,祝小宁.守纪律与讲规矩:习近平对列宁党建思想的发展[J].理论与改革,2017(2):123-128.

[45] 郝潞霞.习近平对党的纪律建设思想的理论创新[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10):40-46.

[46] 王磊.习近平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思想中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J].红旗文稿,2018(11):18-20.

[47] 习近平.习近平关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论述摘编[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1):3-4.

[48] 李雪勤.党的纪律建设的形成和发展概述[J].廉政文化研究,2020(3):1-3.

[49] 李昱.党的纪律建设应贯彻到党的建设各方面[J]. 廉政文化研究,2020(1):58-63.

[50] 任建明.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意义、要义及对策[J].贵州社会科学,2016(4):5-10.

[51] 薛琳,崔祥.加强党的政治纪律建设的现实意义与实现途径[J].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学报,2017(6):86-90.

[52] 龚上华.健全党员干部守纪律讲规矩的刚性约束机制[J].浙江学刊,2016(1):26-30.

[53] 强舸,马正立.纪律建设若干原则重大举措及十八大以来发展历程[J].中共党史研究,2018(3):5-13.

[54] 陈朋.纪律规矩建设的政治生态学考察[J].南京社会科学,2016(9):144-151.

[55] 郭玥.开创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新篇章——学习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J].探索,2018(6):95-101.

[56] 劉卫东,王建华.党的纪律建设的制度创新经验——基于四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制定与完善[J].理论探索,2018(4):50-57.

[57] 石伟.党内法规中的“刑法”——新修订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解读[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6(4):16-22.

责任编校   张煜洋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CCP in the New Era: Revision and Prospects

LIU Lili(Nantong University Base of Jiangsu Research Center of Theory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Nantong 226019,Jiangsu,China)

Abstract: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for the Party. Scholars have probed into the area of disciplines construction of CCP as regard its basic connotations, composing factors, historical origins, theoretical foundation, and developing routes, etc.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new era, which is a multi-perspective, multi-disciplinary, and multi-methodology one. Th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made in such efforts contribute to the settlement of the internal vein in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and to the full understanding of the significance of administrating the Party with disciplines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comprehensive and strict administration of the Party. A revision and synthesis of such research achievements benefit the systematic summarization of existing achievements and help work out poor aspects in the Party's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so that ideological perspectives and methodological platforms can be found for future researches in the area.

Key words: new era;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of the Party; revision

猜你喜欢

评述新时代
浅析智力资本的测量评价方法
搁浅的“新时代”,“朴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农村居民低碳消费行为研究评述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评析与完善
中美贸易摩擦形成原因的文献综述